老年脑梗塞的护理_第1页
老年脑梗塞的护理_第2页
老年脑梗塞的护理_第3页
老年脑梗塞的护理_第4页
老年脑梗塞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梗塞护理,脑梗塞的概念,观察要点,护理措施,健康指导,脑梗塞与中风?,中风是一类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其中前2种属于出血性中风,后3种属于缺血性中风。,脑梗塞,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1.脑血栓形成和2.脑栓塞,3.腔隙性梗塞, . 4.出血性梗死,5.无症状性梗塞 ,6.其他,如血管痉挛.7.原因未明,脑梗塞,其中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其二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死塞称为脑栓塞。,脑梗塞病因,(一)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二)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1.动脉硬化症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动脉炎3.高血压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内膜破裂,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4.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5.机械压迫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2.非心源性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1.心源性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观察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的变化。2、观察语言、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活动、肢体功能等有无变化。3、注意高内颅压,防止脑疝发生。4、观察进食,有无吞咽困难、呛咳、呕吐等5、皮肤黏膜及合并症的观察。6、应用抗凝、溶栓治疗者,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7、应用血管扩张剂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脑梗塞治疗,(一)改善脑血循环 1、溶栓治疗 尿激酶:rtPA:2、降纤治疗 (1)巴曲酶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症状改善快且较明显,不良反应轻,但亦应注意出血倾向。 (2)降纤酶 (3)其他降纤制剂 如蚓激酶、蕲蛇酶等临床也有应用。 3、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UFH) (2)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 (3)类肝素 在卒中亚型分析时发现类肝素可能对大动脉硬化型卒中有效。,药物治疗,4、抗血小板制剂 (1)阿司匹林 大型研究结果(IST、CAST)显示缺血性卒中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有一定效果,(2)其他抗血小板制剂5、扩容 6、中药治疗 动物实验已经显示一些中药单成分或者多种药物组合如丹参、川芎嗪、三七、葛根素、银杏叶制剂等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降低血粘滞度等作用。 (二)神经保护剂 已经进行了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了各种神经保护剂的效果,不少神经保护剂在动物实验时有效,但缺乏有说服力的大样本临床观察资料。目前常用的有胞二磷胆碱、脑复康、钙通道阻滞剂等。 (三)恩必普,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护理措施,3、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意外。4、给予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5、持续低流量吸氧。,护理措施,6、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以防冻伤和烫伤。7、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以防静脉血栓的发生。8、作好预防褥疮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作好口腔护理和外阴护理,防止并发症。9、危重期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可将头偏向一侧。10、中枢性高热的病人做好物理降温。11、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给予止血药和胃粘膜保护剂。12、按时快速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健康指导,1、环境要安静、整洁、空气清新,保证患者的身心能得到充分的休养。2、饮食宜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戒烟酒。3、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4、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5、教会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6、避免疾病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康复护理措施,责任护士每日床边指导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肢位的摆放在脑梗塞发病后的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体位的变换,原则上要求每2h更换一次体位,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等恰当调整。卧位姿势包括: (1)患侧卧位:是所有卧姿中最重要的体位。患侧卧位头部应在上颈段屈曲,躯干稍向后转,患上肢前伸,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肘关节伸展,下脚是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患腿保持伸髋,稍屈膝体位。 (2)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持,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 (3)仰卧位应尽量少用,头部置枕不宜过高,患上肢前伸、伸肘、腕背伸和伸指,使骨盆向前,防患腿外旋,患下肢伸直,应避免用枕头在膝或小腿于支持。 正确的姿势处理能预防褥疮和肢体挛缩的发生,还可以有效预防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异常模式的产生。,康复护理,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当患者病情稳定,即可早期进行肌肉按摩及上肢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被动运动,每日可进行被动运动12次,每次2030min,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Babath握手、床上桥式运动、床上移行和床上翻身,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训练患者自主翻身,并指导患者床上坐位平衡训练,并逐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