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学案例.doc_第1页
2012年教学案例.doc_第2页
2012年教学案例.doc_第3页
2012年教学案例.doc_第4页
2012年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真实”和“感动”绽放生命色彩 记习作课中一个美丽而真实的“意外”故事 平利县城关小学 党玲玲母亲节前夕,省团委在我校开展了一次专家演讲活动。主题是 “感恩”教育。专家感人肺腑的演讲,细腻的触动着在场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的软肋。我看到了那平时调皮的一张张面孔此时早已泪流满面,有的泣不成声。每每搞这样的活动,我总会用学科的敏感性捕捉各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资源。借此活动,自然少不了让学生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征文。我认为这次学生们的作文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所获。所以也就没有指导。可后来看了他们的作文我却非常失望。许多学生的感恩习作平淡如水,有的泛泛而谈,有的虚情假意。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主要内容是:我因赌气而出走,妈妈为寻找女儿而胃病发作,卧病不起好几天,我愧疚万分,感动于妈妈的爱,愧疚于自己的无知与迷茫。我为孩子的感动而感动,立即萌生了要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全班学生的愿望,让它成为唤起学生真情的阳光雨露,让这份真情感动注入孩子心灵,触动他们也像这位同学一样真正为生活所感动。 语文课上,我带着这份冲动跨进教室饱含深情地宣读完这个感恩故事,学生却一个个瞪着眼睛注视我,没有丝毫的感动,而是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许多学生扭转头,把异样的目光投向这位写故事的同学。我心中不免有些恼火,可还是按照我的计划循循善诱道:“谭丽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孩子。不像在座的好多同学仿佛事先商量好似的,竟然都千篇一律地写妈妈在生病时如何精心照顾我,在雨天的放学后为我送伞十余年的家庭生活中竟然没有一份真实的感动!”我有意识地将“真实”这个重点词语顿了顿,以引发孩子的思考。一个前排的女生在座位上轻轻嘀咕了一句:“这真实吗?她妈妈出外打工了!”我听得清清楚楚,心里猛然“咯噔”了一下。(因我是这学期才接任这个班的,班级情况有所不知。)接下来,在大家短暂的议论中,我明白了一切。习作课堂上,我本想竭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动生活,让真实的感动搭建一个新课程的习作生命场。没想到这篇感动我心、触动我情的,我所认可和欣赏的“真实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不真实,这简直是一个教学笑话。我冷静地思考了片刻,觉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在课堂上应该敞开心扉和学生真诚交流才能解决问题。我话锋一转说:“刚才同学们都说故事不是真实的,老师困惑的是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的心呢?我想现场采访一下谭丽同学。对谭丽说:“你知道吗?作家笔下的小说故事大都是虚构的,但故事的原材料来自生活,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丰富且深刻,所以虚构的故事感人肺腑。老师想知道,你在文章里提到的自己出走和妈妈为找你而胃病发作等情节,有生活来源吗?”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在期待着结果。我想,我的问题一点都不尖锐,丝毫没有批评她的意思,应该能打消谭丽的心理压力的。迎着我真诚的目光,谭丽站起来说:“我很任性,外婆一惹我生气,我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也有好几次不辞而别。外婆气得胃病发作。妈妈在外地常打电话来让我体谅外婆我是把外婆换成了妈妈来写的。”“原来是这样”我说,“你是被外婆的真爱打动,又把故事移栽到了妈妈身上,可为什么不直接写外婆呢?”“因为母亲节快到了。我很想妈妈。”哦,我恍然醒悟,母亲节,有多少孩子在叙述着妈妈的故事啊!我很佩服她在写作上有这种”移花接木”的本领,也赞赏她能把对外婆的那份感情迁移到日夜思念的妈妈身上,可见她确实匠心独运。 我对谭丽说:“其实你很幸福,有外婆的关爱,还有远在他乡的妈妈的牵挂,老师建议你可以把这两份挚爱,两份感动,把你对两代人的感激写在同一篇文章里。”我显得有些激动,因为我成功地把课堂引向了真实,把孩子引向了坦诚,让全体学生都聆听到了真实的心灵对话,感受了课堂中的真善美。课堂上响起一片掌声。这是学生对我在课堂中和他们真诚互动换取坦诚交流的认可。这掌声很真切,很和谐,我为此时的课堂感动! 课还在继续,我思考着:我已经比较理想地构建起了一个美丽可爱又不失真实的课堂,该怎样更好地利用这已生成的动态课堂资源,让所有的孩子追寻生活中的真实和感动呢?怎样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在这片习作的精神领域里实现一次情感价值观的提升,让我的语文教学彰显一些人文色彩? 我把所有的问题和思考都归宿到一个最重要的点上让所有孩子在今天这个课堂上感动起来。我对孩子们说:“世界上最美丽的是真实,我想在座的没有一个不同意的吧?可是为什么反映在这次感恩文章中的大都不是出自生活的真实写照呢?大家没有真切的感动,是因为你们的生活没有带给你感动?那么多关爱你们的人不曾带给你们感动?”我把问题抛给了所有的学生,在每个学生都开始关注和思考的时候,我有准备地把自己课前分析的原因亮了出来:“原因很简单,不是生活没有感动你们,而是你们没有为生活所感动。你们缺乏对情感的敏锐感受力,对已经拥有的父母长辈的百般疼爱和悉心照料已司空见惯,自然也就孰视无睹了。现实生活中,你们大都只享受而不懂得珍惜和感谢,只索取而不知道体贴和回报。久而久之,浑身上下的神经和细胞丧失了“感动”功能。这好比久在馥郁花香中,自然也不知其香了。”听了我的话。我看到孩子们的脸变得神色严肃了。 前面的这些还仅是对问题的追本溯源,那么究竟该怎样唤起孩子心中的感动?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目光和课堂上真诚互动的氛围告诉我应该用真实延续真实,用感动传递感动,用心灵感染心灵,用真情换取真情。我为学生和课堂带给我的感动而“情动语发”,开始倾吐我自己心中保存着的那一份份年少时代的感动:家住农村的我在念初中时,每逢周末,爸爸就会用自行车来接我,每星期都不间断,风雨无阻。寒冷的冬天,爸爸载着我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家,我都被冻僵了,爸爸却是满头大汗。这个镜头多年不曾忘却,直至师范毕业前,大家谈到一个话题:“工作后的第一月工资怎样支配?”我说:“先给爸爸买件衬衫。”(教室里沉寂极了。)上师范时,快要毕业的时候。我的双脚被开水烫了。母亲背着我每天从四层的宿舍到医院吊针,一天要往返四次。母亲背着我到考场参加毕业考试。七月的安康骄阳似火,母亲就这样背着我在师范的校园隅与独行,让汗水浸湿她的衣衫。那一刻我就发誓,今生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说完这些,我早已泪水盈眶。(我听到教室里一片啜泣声) 我的故事感染着孩子,我的感动触动着孩子,他们神情专注,一语不发。我深情地对孩子们说:“感动是要去发现的,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生活并不是每天都天翻地覆、轰轰烈烈的,感动不会大张旗鼓地来喊你叫你。感动常常藏在很细微很平常的地方,它总让你去细细地体会和收藏。”孩子们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我的故事,我的分析,我的真情,影响启发着他们。 学生“情动而词发”,一份份真实的感动在他们的笔下倾诉了出来。那一幕幕令人感动的场面在他们的笔下活了起来。这个“真实”和“感动”飞扬的课堂让我更深刻领悟到:只有在感动的天地中放飞学生的心灵,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也才能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今天的课堂让我反思:学生因缺少感动而导致习作虚假空洞,我们的教学理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回望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毫不留情地把学生视作被动的写作机器,压根没意识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学生也被“因势利导”成了没有自主意识和独立思想的机械体。教学空间狭窄,不曾让学生的生命体感动;课堂氛围压抑,不曾让学生的精神体震撼。师生之间不曾有滋生情感的种子,学生心中不曾有放飞真情的阳光。长期如此,学生的文章自然是“千人一面,万物同体”了。作为教师,扪心自问:学生没有生活的真实感动,习作中又怎会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发现,怎会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惊喜,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灿烂?我会很珍惜今天的“课堂意外生成”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