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台散热分析.pdf_第1页
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台散热分析.pdf_第2页
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台散热分析.pdf_第3页
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台散热分析.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1 肼l i tE l e ct T icP o w e r 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台 散热分析 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黑龙江15 0 0 6 0 张丽平蔡龙吴景鑫 摘要 核主泵全流量试验是轴封式核主泵设 计是否合理的最终验证方式 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台为高 温高压的回路设备 结合哈电集团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台 为例 研究试验台工艺系统的散热分析和保温措施 研 究不同功率核主泵在全流量试验台上可互换试验的可行 性 关键词 核电站核主泵试验台升温保 温 一 前言 核主泵是反应堆冷却剂泵的简称 是压水堆核电 站中最关键的核岛一回路主设备之一 是核岛内唯一的 旋转设备 是核电站的心脏设备 核主泵为核安全一 级 抗震I 类 质保Q A l 级设备 无备用泵配置 目前二代加轴封式核主泵设计寿命是4 0 年 华龙 一号三代轴封式核主泵及三代A P l 0 0 0 屏蔽式核主泵设 计寿命均为6 0 年 这就对核主泵的可靠性要求极高 核 主泵是否安全将直接影响整个核电站的正常运行 甚至 造成核安全事故 核主泵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因此为确保核主泵在 出厂时完全达到核电厂的要求 在出厂前首台主泵要模 拟电厂的实际工况进行全流量性能考核试验 即模拟在 电厂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 核主泵技术代表着当代泵类产品设计制造的最高 水平 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掌握其设计制造及试验技术 我国是拥有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台 见图1 及核主泵全 G M 通用柳麓 w w w e 蜘x co in2 0 1 7 1 1 1 第1 1 期 流量测试技术不多的国家之一 本文通过全流量试验台 进行10 0 0 M W 轴封式核主泵试验升温和保温时的热损 失分析解决3 0 0 M W 轴封式核主泵在全流量试验时的可 行性和解决措施 图1 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台 二 试验背景 核主泵全流量试验需要将回路中的水介质从常温 升至高温 2 0 2 9 0 C 后进行一系列试验来模拟核电 站实际使用工况 根据试验台设计原理 回路内水介 质是靠核主泵运行时水力做功提高温度 本试验台设计 初期是按照10 0 0 M W 核主泵能力进行设计的 如需要 进行3 0 0 M W 核主泵试验时需要考虑系统兼用性 特别 是升温和保温工况需要保证 才能完成各项试验 因此 通过分析10 0 0 M W 核主泵试验时系统水温变化数据和 理论分析 研究3 0 0 M W 核主泵试验可行性的分析和措 施 保证试验时满足升温工况的要求 三 主泵运行参数 主泵运行参数见表1 表1 主泵运行参数 I 瑚西 额定运行压力 M P a 1 5 1 61 4 9 9 额定运行温度 2 9 32 8 9 1 介质密度 k g m 3 7 4 47 4 9 冷态 77 7 534 3 1 轴功率 k W 热态 57 8 425 7 0 据进行计算分析 表2 试验台低温时数据 主回路A 级水质量 t 5 5 主回路金属质量 t 1 5 0 试验数据升温范围 2 0 2 6 试验数据升温时间 m in 7 试验数据电动机输入功率 k W 70 0 0 试验数据空气换热器状态停止运行 试验数据空气换热器周围环境温度 一1 7 5 5 G MinE l e ct r icP o w e r 五 百万机组试验回路热能计算 1 加热水 常温 W I cl M A Q l T I 1 式中M 加热器功率 单位为k w l C l 介质比热容 单位为k J 虹 R 4 1 4 5 0 C 时 M 介质质量 单位为k g Q 温差 单位为 6 C 来自试验数据 I 丁 升温时间 单位为S 7 m in 来自试验数 据 计算得 啊 3 2 2 5 k W 2 加热时升温速率 u 8 6 0 P t C 矿 2 式中p 升温速率 单位为X 2 h 只 升温功率 单位为k W C 水的比热 单位为k ca l L y 回路水容量 单位为L 计算得 D 5 0 9 C h 结论 常温下全流量试验 升温速率为5 0 9o 2 h 3 加热金属 常温 W 2 c2 M 2 AQ J T 2 3 式中鹏 加热器功率 单位为k W c 介质比热容 单位为k J k g 取0 5 2 0 C 时 坞一介质质量 单位为k g Q 温差 单位为 6 来自试验数 据 死 升温时间 单位为S 7 m in 来自试验数 据 计算得 W 2 1 0 7 0 k W 4 室内回路热损失计算 管路的热损失 Q 27 r t f r 1 A 1 n D 1 D o 2 d D l 4 式中D 0 一管道外径 单位为m m 主回路金属质量 t 1 5 0 6 保温层厚度 单位为in n l 试验数据升温范围 2 8 5 2 9 试验数据升温时间 m in 2 6 D 1 D o 2 6 试验数据电动机输入功率 k w6 0 0 0 卜一管内试验介质运行温度 单位为 两台 管外环境温度 单位为 试验数据空气换热器状态 起动 l 保温材料的热导率 取0 0 2 8 k ca V m h 试验数据空气换热器周围环境温度 1 0 l k ca l m h C 声1 6 3 W m K G MhE k ct r icP o w e r 卜大气散热系数 为1 0 0 0 2 8 k ca l m 2 h o 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百万机组试验回路热能计算结果 娜口 鳓目懿一一 m 量1 髓暑嚣啊 一 l西9 7 02 0O 2 55 2毋6 1 42 2 4 x 4 0 1 71 5 总长8 9 6 m 3 击3 7 5 9 7x 40 1 l4 4 总长3 8 8 m 4击2 0 1 06 20 56 罐体总长1 2 m 5 2 1 9 3 0 30 0 7 52 2 7 总计 5 0 结论 室内管道散热约5 0 k W 因此说热损失主要 是集中在室外空气换热器上 计算结果分析 用于给水和管道加热的功率总计 啊 W 4 3 2 5 k W 低温时由于回路水的温度和周围室温接近 所以 管道散热可以近似为零 热损失主要由空气换热器主动 热交换造成 热损失 3 0 0 k W 无风状态 该数据由 空气换热器公司提供 电动机输入功率中用于升温的功 率 包含热损失 所占百分 L 7 0 空气换热器多带走的 功率为19 2 0 k W 5 加热水 高温2 5 8 2 9 0 C c 坞A a 3 瓦 5 式中职 加热器功率 单位为k W c3 介质比热容 单位为k J k g 取5 2 3 0 0 C 时 飓 介质质量 单位为k g Q 温差 单位为 5 来自试验数 据 马 升温时间 单位为s 2 6 m in 来自试验 数据 计算得 W 3 9 1 6 k W 6 加热时升温速率为 u 8 6 0 P t C V 6 式中 D L 一升温速率 单位为 C h P t 升温功率 单位为k W C L 水的比热 单位为k ca l L i G M 通用柳麓 w w w e t y j x co m2 0 1 7 年第1 1 期 y 一回路水容量 单位为L 结论 高温下全流量试验升温速率为1 4 3 2 C h 7 加热金属 高温 W 产c抛 Q J 瓦 7 式中眠 力I I 热器功率 单位为k W c广 喻质比热容 单位为圳 k g 1 R 0 5 介质质量 单位为k g Q 温差 单位为 5 来自试验数据 L 升温时间 单位为s 2 6 r a in 来自试验数 据 计算得 W 4 2 4 0 k W 结果分析 用于加热水和管 路消耗的功率12 0 6 k W 高温过加热过程中空气换热 器多损失的能量为27 2 1 k W 用于升温的功率比重为 1 8 7 9 六 3 0 0 M W 全流量试验回路水升温 保 温分析 试验台条件与10 0 0 M W 全流量相同 泵的升温用 功率低温时为34 3 1 k W 高温时为25 7 0 k W 1 升温功率 低温时用于给水及管道升温的功率 W 2 4 0 1 7 k W 3 0 0 M W 用于高温时用于给水加热的功 率是 不包含热损失 是15 8 1 k W 计算结果W 2 4 0 1 7 k W 包含给金属加热的功率及 热损失功率 3 0 0 k W 根据式 1 式 3 结果 给水加热的功率占总功率的7 5 高温时用于给水及管道升温的功率 不包含热 损 是4 8 3 k W 用于给水加热时的升温功率为3 9 8 k W 计算结果4 8 3 k W 不包含给金属加热的功率及热损失 功率 根据式 5 式 7 结果 给水加热的功率占 7 6 2 升温速率 3 0 0 M W 机组加热时升温速率为 D 8 6 0 P t 7 C7 8 式中u 升温速率 单位为 C h P t 升温功率 单位为k W C 水的比热 单位为k ca l L 矿 回路水容量 单位为L 结论 常温下全流量试验升温速率为2 4 7 口 2 h 而 在高温下全流量试验的升温速率为5 7 4 C h 七 升温 保温解决方案 根据3 0 0 M W 项目核主泵全流量试验在常温状态 下 2 4 7 h 升温速率满足要求 在高温状态下 升温 速率5 7 4 C h 为 10 0 0 M W 核主泵 的约4 3 理论 上虽然也能升温 但是升温速率较慢 对全流量试验的 进度有一定影响 根据10 0 0 M W 核主泵试验的数据知道 在高温状 态下达至 1 2 8 5 2 9 0 左右时 室内主回路的热损失约 为5 0 k W 左右 其余热损失31 7 9 k W 来自室外的空气换 热器 而根据换热器厂家提供的数据 在关闭百叶窗 并停止风机运行后 理论上热损失很小 但是由于室 外自然凤的存在以及室外温差影响 其热损失也可达 3 0 0 20 0 0 k W 如果风机开启散热会更大 在高温试验时如果关闭空气换热器的百叶窗 将 造成试验温度的不可控 原因 关闭百叶窗后 风机禁 止起动 无法保证温度停止在某个点上做试验 所 以 试验时需要开启空气换热器 只要开启空气换热 器 风机热损失至少在20 0 0 k W 以上 而3 0 0 M W 项目试 验热态工况下的泵的轴功率只为25 7 0 k W 而由百万机 组的高温试验知风机热损失为31 7 9 k W 故3 0 0 M W 项目 试验就很难满足升温要求 根据以上的总结 提出以下具体方案 1 方案一 开启室外管路上的电加热带和换热器 上的电加热器 并采购岩棉被将室外换热器覆盖 最大 限度减少热损失 此外将一台空气换热器 回路上有两 台空气换热器 在试验台系统上隔离 通过一台空气换 热器保证试验回路在高温状态下保温措施 2 方案二 在主回路上加装电加热器 其总功率 为20 0 0 k W 安装方案 如图2 图3 所示 将图中标记为 图2 试验台原管路布置图 电力通用机械鲫 G M 讯E l e ct r icP o w e t 高亮的管路拆下 在左右两个稳流罐上的最下方法兰接 I 1 处 各加装一个10 0 0 k W 的电加热芯 这样可以灵活 控制回路水升温速率 保证2 9 0 C 的试验条件件 图3 电加热芯安装位置 八 结语 考虑到成本 改造周期等因素 最终采用第一种 方案作为解决方案 之后通过3 0 0 M W 机组的核主泵全 流量试验验证其方案可行 最终完成4 台核主泵的全流 量试验 核主泵试验台主管路和辅助管路工艺系统复杂 设备较多 需要精确识别热影响区域 做好保温措施 最大程度降低热损失 减少高温 压力边界设备之间的 温差 保证回路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 蔡龙 张丽平 浅谈压水堆核电站主泵 J 水泵技术 2 0 0 7 4 1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