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论.doc_第1页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论.doc_第2页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论.doc_第3页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论.doc_第4页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只有爱孩子的人,孩子才能爱他。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师,您早。”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思品课,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了,经过了这么多的日日夜夜,我也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常言说的好: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而这个目的的达成,我仍需努力。 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开展“四师一满意”以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反思我们的行为,深感要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更具有紧迫感、责任感,对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有了更深的思考。 一、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矢志不渝 过去人们常常把教师喻成“春蚕”和“蜡烛”,无私地照亮别人,毫无怨言。是什么力量在支持和激励着他们呢?是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和精神。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鲁迅先生的“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高尚师德,都体现出教师的奉献精神。这样,在师德的激励下,许多教师努力进取,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储备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和能手。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一个不忠于教育事业的老师,是不会安心教育工作的,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只有忠于教育事业,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自己克服工作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并根据师德的评判标准来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到即使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老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当一名小学教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之举,其一生是平凡的,但是教育事业关系民族千秋的大业,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成为有用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教育。因此,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之上。 二、热爱每个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庭成员外,接触最多的要算是老师了。所以学生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感受,很大程度受上与老师关系的影响很大。 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能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戴、尊重,他们就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老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相反,如果教师体罚、敌视学生,会使他们从小养成孤僻、冷漠、缺乏信心等不良品质。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喜欢听话的、聪明的学生是容易的,但要热爱淘气的、不够聪明的、有这样那样过错行为的学生却不容易。诚然,后进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转变后进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精力。缺乏爱心与精暴简单的行为,是与师德相悖的。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不是挑学生,而是去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通过我们的工作去发展他们,提高他们,培养他们。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三、自觉学习,提高自我 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认真教好功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了。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不但要能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不但要教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和社会,这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新知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知识不断产生,不好好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难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是要被时代淹没的。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心智的开启者,如果自己不学无术,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在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但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做出一些有悖于师德的事。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学习。在新形势下,教师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还要自觉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只有像蜜蜂采蜜那样,不断吸取新鲜的养料,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行是教学中的隐形课程,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起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影响学校校风、学风,是调节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杠杆,也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师是否具有优良高尚的师德,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有识之士,之所以对“为人师表“的师德提出了很高很严的要求,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师德对人们的影响,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师德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陶行知先生曾写一幅对联:“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好教师绝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而是通过他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启示,引导他们进入知识之门。师德的这种启示作用,是通过教风来实现的,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引导。 在学习态度方面,教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教风,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拿备课笔记来说,教师备课不是马马虎虎,面是“烂熟于心”和不断更新,不满足于“老一套”,总是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和社会信息,提高教学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得生动活泼、富有新意。他们在备课时吃透了教材的重点、难点,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出发,因材施教。教师的这种工作态度,必然给学生以很大的启示,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应着眼于教会学生“会学”,而不是满足于学生“学会”。教给学生的不是现成的东西,而是获取这种东西的方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被动做法,运用“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方法,切实做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性地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上的主动权。 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本书,当成一门课。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培养品格。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教师即课改”。的确,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太多的探索课题和内容。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教科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面对新世纪,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意味着教师肩着重任。这就需要每一个教师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