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布依转场舞.doc_第1页
学习布依转场舞.doc_第2页
学习布依转场舞.doc_第3页
学习布依转场舞.doc_第4页
学习布依转场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文化进校园-学习布依转场舞布依转场舞属于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转场舞”原为宰牛“转场”仪式中的舞蹈,表现了布依人民的勤劳、勇敢、团结、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愿。音乐富有节奏感,舞步轻松而欢快。册亨县以布依族聚居,布依族人口占县总人口的74%以上,拥有丰富的布依民族文化。由于地理条件差,我县60%以上的中青年在外地打工,我县的民族民间艺人传承人分散,年龄结构老龄化,传承人逐步减少。优秀的民族文化处于失传的边缘,在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小学生中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具有传承的重要意义,因此中小学生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对象。2且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现代化,闲暇时间也相应的增多,而当健康向上、生动有益的体育文化活动缺失的时候,打牌、赌博等严重腐蚀人们心灵、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占领着广阔的民族文化市场,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于此同时,群众的生活质量、健康指数不能得到提升,因此,在册亨发展民族体育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2 布依转场舞-嘞呜的起源、历史背景及动作说明 1 起源、历史背景明末清初,册亨威旁大寨里有一王姓富豪,是威旁大寨的寨主,当地百姓都在寨主统治下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按照寨主的规定,每户百姓都要为寨主纳钱纳粮,不然将会遭受非人的折磨,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当中。有一年,新岁将至,寨主又逼百姓为其筹备柴草,供奉纳禄,于是大家商量趁此之机,多积些柴草,以便复仇时机的到来。于是他们为寨主供奉了堆积如山的柴草,寨主为此而暗自高兴。这一天,是大年三十晚,寨主熟睡之后,大家用柴草将寨主家团团围住,复仇的怒火点燃了,寨主和他的房屋顷刻间化为灰烬。寨主被消灭了,被剥削,被压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美好的生活就要到来,百姓们围着大火,尽情地唱歌跳舞。于是威旁大寨“转场舞”这一独特的表现布依文化、民族风情的舞蹈便由此而生,前传后教,经久不衰从未间断。此后,时逢正月十三至十六晚间,大寨人不约而同地跳起转场舞,大闹新春,逐步发展为如今的欢迎远方客人,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以及男女青年依托“浪哨”的民族习俗。这浓郁的民族习俗充分展现了大寨人热爱生活、团结互助、追求幸福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怀。 “勒呜”的意思是:欢快地舞。其表演形式为:以击钹镲、敲锣鼓为节奏,男女青年手拉着手,人数不限,在村寨的集中点的晒坝里,时而围圈狂舞,时而纵横翩跹,时而穿针走线,时而蹲着奔腾舞姿奔放、自如、细腻、潇洒、大方。动作说明 第一式踏歌迎客:动作领领:手牵手踏跳左脚向左侧钩踢右脚,俯身向前接踏跳右脚向右侧钩踢左脚,挺身抬头。动作注意点:落地轻盈,钩踢脚高于腰间。第二式并肩祈福:动作要领:女生:肩并肩、低头围圈吹响木叶向左或向右移步并脚。男生:双手平举互相搭肩、低头、围圈向左或向右移步并脚。第三式罗盘定安康:动作要领:手拉手围圈跳起,手向前上方画圈外翻(欢呼)。动作注意事项:手拉紧,身体尽量向后倾斜。第四式挑山顶梁:动作要领:踏跳左脚,侧提右脚,提右肩,接踏跳右脚,侧提左脚,提左肩(依次交替)。动作注意事项:跳起着地时轻盈,双手自然下垂。第五式蛙步闹春:动作要领:双手平举拉手围圈,下蹬,脚尖着地,脚跟内靠呈八字形蹬跳,接转体180蹬跳。依次循环,可向左或向右转体或平行移跳。第六式穿针引线:动作要领:拉手围圈,以两人为主心点,呈8字形绕圈,其行进动作以第一式为参照。动作注意事项:手不能放开。第七式龙舞凤飞:动作要领:拉手围圈,右脚向外跨靠右手上,左脚弹跳向右移动或左脚向外跨靠左手上,右脚弹跳向左移动。动作注意事项:跨脚时注意控制距离,重心在支撑脚。第八式欢庆丰收(布依语“嘞呜”):动作要领:手拉手围圈向左或向右脚前踢跑跳,跑跳时转体180交替左右手拉手。布依转场舞走进校园的必要性布依转场舞是由民间艺人言传身教而传承下来的,一般是看别人跳,自己跟着模仿学来的,由于这些民族文化所处的地理环境闭塞、狭小,文化市场小,文化发展的经济拉动力不大;当地中青年外出打工人数超过同龄人的60%,这些当地民族文化“传接人”长期在外,造成民族文化人才断层,年龄结构老龄化,传承人逐渐减少。当地民族青少年在学校现代教育的影响下,缺少接触传统民族文化的机会。以上三方面的主要原因正在导致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渐渐遗失。因此校园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中小学生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对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民族地区的三种教育方式,其中的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效率、效果、效益最高的方式,而且在册亨存在着中青年人口的短缺。在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小学生中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具有着特别意义。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无疑使中小学生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对象,从年龄阶段讲,他们正值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个人生阶段,他们感知器官敏捷、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是接受民族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教育的最佳时期,反过来,这些民族文化成分又会促进其综合素质和多元智力的提高和发展。从民族发展角度讲,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民族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基本素质和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从而有利于民族的不断发展进步。此外,民族中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家庭向其他家庭成员实行民族文化“上行,传递.通过社会向其他成员实行民族文化“横向”传递。4 为了布依转场舞的传承和推广,学校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 1、学校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在学校通过老师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让孩子了解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死去了的民族。 2 、理顺民族文化传承的管理体制。贵州省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族工作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监督评价。两个部门要适时联合进行活动评估、培训骨干师资、总结交流经验。既保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坚持正确的方向,又保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际效果。 3 、探索能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开展布依转场舞活动,让游客欣赏及参与活动这样既可以传承还可以推广。在大型促销活动或是一些店面开张时也可以请人表演转场舞以活跃气氛且能表现地方民族特色。让经济和民族文化相互推动发展。 4、在村子里建设活动场地购置音响设备、选举负责人,让其进行转场舞的宣传,这样场地器材有了村民也会受到氛围感染,农闲时间也会相约着跳起转场舞。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也会减少赌博等活动的发生。同时也传承了布依转场舞。 5、册亨县具有丰富的布依民族文化,布依转场舞是布依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它既能强身健体也能充分的展现布依人民的气质。但是现在布依转场舞开始走向失传的边缘,为了转场舞的传承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1、 在学校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使孩子从小养成保护推广民族文化的精神。 2、理顺民族文化传承的管理体制,使民族文化事业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