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一般检查血常规 RT 红细胞计数 RBC 血红蛋白 Hb 白细胞计数 WBC 血小板计数 PLT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 DC 及形态 红细胞形态及注意寄生虫及白血病细胞 观察是否有红细胞疾病的常用指标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 大小 形态 染色反应 结构的异常血细胞压积 红细胞平均值 MCV MCHC MCH 网织红细胞计数 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手工法及机器法 大多数医院采用后者正常值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成年男性 4 0 5 5 X1012 L120 160g L成年女性 3 5 5 0 X1012 L110 150g L新生儿 6 0 7 0 X1012 L170 200g L孕妇 3 5 5 0 X1012 L100 150g L RBC Hb比值正常比值 RBC Hb为100 3例如 RBC100万 mm3 Hb则为3g dl 影响因素 性别 年龄血液总容量 大量失血 易掩盖贫血血浆容量 水储留 假贫血 一 RBC及Hb 定义 成年男性 大于6 0 1012 L Hb170g L成年女性 大于5 5 1012 L Hb160g L 相对性增多 严重呕吐 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绝对性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疾病 继发性红细胞症 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 代偿 与缺氧有关肺气肿 肺心病 先天心 高原居民胎儿及新生儿 EPO非代偿 无缺氧肾癌 肝癌 子宫肌瘤 肾盂积水 二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 贫血 即RBC Hb Hct血细胞比 通常三者平行下降 以Hb为标准男性Hb 120g L女性Hb 110g L 孕妇Hb 100g L也有不平行下降 任何一种下降即为贫血如一女性Hb为80g L RBC3 6X1012 L如Hb为120g L RBC3 0X1012 L 生理性减少比正常成人低10 20 见于 妊娠中 后期的孕妇老年人儿童 病理性减少 一 血液病引起1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原料不足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叶酸 VITB12缺乏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损害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态成分浸润骨髓 急 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 2 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溶血性贫血疾病 详见溶血性贫血章 二 继发性贫血肾性贫血慢性感染性贫血结缔组织病性贫血恶性肿瘤的贫血肝脏疾病的贫血内分泌疾病的贫血 三 失血急性急性失血后贫血慢性即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 大小异常类型 小红细胞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大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 2 形态异常 球形细胞椭圆形细胞口形细胞靶形细胞 地中海贫血泪滴形细胞 骨髓纤维化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见于浆细胞疾病 3 染色反应的异常 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高色素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多染色性增生性贫血 2 结构的异常 有核红细胞 骨髓 反应性 增生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失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 异常增生性 红血病 白血病髓外造血 骨髓纤维化其它 骨髓转移癌 嗜碱性点彩 铅中毒增生性贫血骨髓纤维化 Howell J0lly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Cabot环 同3 红细胞比容 hematocrit Hct 测定原理 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将抗凝血置于管中 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 即可测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比值参考值 男性 0 40 0 5L L女性 0 37 0 48L L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积减少 见于各种贫血 红细胞比积增多 各种原因的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计算公式 临床意义 类型MCVMCHMCHC病因 fL pg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00 3132 36巨幼细胞贫血单纯小细胞贫血 80 2732 36慢性感染炎症 肝病尿毒症 恶性肿瘤 结缔组织病 贫血的分类 红细胞形态学分类红细胞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贫血的形态学的分类 种类Hb与RBC比例红细胞大小红细胞平均值小细胞低Hb RBC 小红细胞MCV MCH MCHC 色素性贫血中央淡染扩大大细胞 RBC Hb 大红细胞MCV MCH MCHC 性贫血正常细胞RBC Hb 正常大小MCVMCHMCHC性贫血红细胞正常正常正常 1 白细胞计数及意义2 白细胞分类及意义 核象变化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分叶核粒细胞 核左移核右移形态观察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外周血白细胞种类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白细胞常规 白细胞总数各类白细胞的比例 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白细胞总数X百分数 参考值 1 白细胞总数成人WBC为 4 10 109 L新生儿 15 20 1096个月 2岁 11 12 109 L各类白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 5 0 4 0 5 109 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 70 2 7 109 L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0 5 5 0 02 0 5 109 L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0 1 0 0 1X109淋巴细胞20 40 0 8 4X109 L单核细胞3 8 0 12 018X109 L 白细胞增多 WBC 10 109 L中性粒细胞增多 WBC总数10 109 L 粒细胞绝对值 7 109 L生理性增多 1万 1 5万 一过性下午 上午饱餐 情绪激动运动 高温 严寒新生儿 月经期 妊娠中 晚期 分娩 病理性增多 反应性 储存池 边缘池 分叶 杆状核粒细胞 血分类 感染性非感染性 异常增生性 原始和幼稚粒细胞 血分类 恶性增生相对良性增生 反应性增多 特点 白细胞数不超过5万 分叶核 杆状核细胞增多 有中毒性粒细胞一般无贫血 血小板减少 急性感染或炎症 最常见的原因 与病原体 部位 程度及机体反应有关 感染化脓性球菌感染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如菌血症 败血症 脓其它 杆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真菌 放线菌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 已型脑炎 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螺旋体 钩体病寄生虫 肺吸虫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大面积烧伤外伤 创伤心肌梗塞 肺梗塞 急性溶血 急性失血 消化道出血内脏破裂 急性中毒 生物毒素 蛇毒植物性 毒蕈中毒内源性 尿毒症 糖尿病 甲亢危象 恶性肿瘤 非造血系统肿瘤白细胞增多的机制 分解产物刺激肿瘤细胞产生G CSF转移骨髓6其它 皮质激素 异常增生性增多 1 粒细胞白血病 特点 白细胞数可达5万以上 可见幼稚细胞 白血病细胞 有贫血 血小板减少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 骨髓增殖性疾病 特点 有两系以上血细胞增多 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 反应性增多异常增生性增多分类 感染性非感染性恶性增多相对良性病因 局部炎症组织损伤急粒白血病慢粒白血病真红全身感染急性溶血等骨纤等计数 1 3万1 2万5万以上10万以上1 3万分类 分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原粒细胞中幼粒分叶核粒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毒性粒细胞 治疗 抗生素去除病因化疗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一 核左移1 核左移的定义 正常时外周血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比值1 13 比值增大 杆状核增多 甚至出现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 如晚幼粒 中幼粒细胞 再生性左移 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 退行性左移 核左移而白细胞总甚至减少 核左移的程度及意义左移分叶核杆状核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粒细胞意义轻度 6 感染轻中度 10 严重感染重度 25 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临床意义 同中性粒细胞增多 二 核右移1 定义 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 在5叶以上的细胞 3 2 见于 巨幼贫感染的恢复期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三 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 一 中毒改变 1 包括 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性颗粒 核变性 2 临床意义 见于化脓性感染 慢性感染 大面积烧伤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二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见于巨幼贫 抗代谢药物 三 棒状小体 AUER小体 只出现在粒 单白血病细胞中急淋白血病 急单白血病1条急粒白血病1 2条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数条 数 条四 其它 球形包涵体 见于严重感染Pelger Huet畸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hediak Higashi畸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lder Reilly畸形 骨营养不良或遗传性黏多糖代谢病May hegglin畸形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定义 白细胞减少 WBC 4X109 L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 1 5X109 L粒细胞缺乏 WBC 1X109 L 中性粒细胞减少 0 5X109 L 2 可见于下列疾病 1 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疾病 病毒 流感 麻疹 病毒性肝炎 巨细胞病毒感染 风疹 杆菌感染 结核病 伤寒 G 杆菌 败血症2 血液系统疾病 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恶组少数见于 缺铁贫 PNH 巨幼贫 骨髓转移癌 3 物理 化学因素 放射线药物 抗生素 氯霉素 黄胺药 抗甲亢药 他巴唑 抗肿瘤药 解热镇痛药 阿斯匹林4 结缔组织病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5 单核 巨嗜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类脂质沉积病 嗜酸性粒细胞 一 嗜酸细胞增多 外周血 5 绝对数 0 5X109 L二 增多的临床意义 反应性增多 1 变态反应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 药物过敏反应寻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清病 异体蛋白过敏 梏草热2 寄生虫病 肠道钩虫感染 血吸虫 肺吸虫 丝虫感染3 皮肤病 湿疹 剥脱性皮炎 天疱疮 银霄病 4 某些恶性肿瘤 5 某些传染病 急性期猩红热某些传染病恢复期6 其它 结缔组织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异常增生性血液病 慢粒白血病 嗜酸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真红 多发性骨髓瘤其它 高嗜酸细胞综合症 嗜酸细胞减少症 临床意义较小 嗜碱性粒细胞 一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 1 以上 二 临床意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溶血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 淋巴细胞 一 淋巴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比例 40 绝对数 4 109 L二 临床意义 反应性增生1 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 麻疹 风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出血热2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3 排斥反应 GVHD GVHR4 其它 再障患者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但绝对值并不增多异常增生性 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淋巴肉瘤白血病 异形淋巴细胞 异形淋巴细胞增多 2 一 临床意义 1 病毒感染性疾病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高达10 以上也可见于其它感染2 药物过敏3 输血 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术后4 其它 免疫性疾病 粒缺 放疗后 单核细胞 一 单核细胞增多 8 绝对数 0 8 109 L二 临床意义 反应性增生 1 某些感染 结核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疟疾2 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异常增生性血液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MDS CMML 类白血病反应 1 定义 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外周血象WBC数升高 出现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 病因去除后 上述改变消失 2 临床意义 可见于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急性溶血或出血急性中毒大面积烧伤 外伤等 3 类型 1 中性粒细胞型 临床意义同粒细胞增多症2 嗜酸细胞型 同嗜酸细胞增多症3 淋巴细胞型 同淋巴细胞增多症4 单核细胞型 同单核细胞增多症 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确的病因原发疾病无临床表现原发病症状明显消瘦 乏力 低热 盗汗脾脏肿大有或无有 呈巨脾白细胞计数 100 109 L分类 分叶核 杆状核粒各阶段细胞与骨髓象相似细胞为主嗜硷及嗜酸粒细胞不增多常增多粒细胞中毒改变 明显不明显 红细胞 血小板无变化贫血 血小板增高晚期减少骨髓象 一般无明显改变极度增生 以晚幼 中幼粒细胞为主 嗜酸细胞 嗜硷细胞易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积分显著增高积分显著减少 甚至0PH染色体 无有 网织红细胞计数 一 网织红细胞定义 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胞浆中残存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二 正常值 成人0 5 1 5 新生儿2 6 绝对值 24 48 X109 L 三 临床意义 1 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2 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 巨幼性贫血治疗有效者 用药后7 10天达高峰 2周左右下降 3 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 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治疗后网织红细胞下降 表示溶血或出血已控制 四 网织红细胞增多 1 5 溶血性贫血 可高达5 以上 急性溶血时更高急性失血性贫血 可明显增高缺铁性贫血 轻度增高 巨幼细胞性贫血 轻度增高 五 网织红细胞减少 3提示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2示骨髓增生低下 红细胞系成熟障碍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SR 1 原理 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红细胞聚集增加免疫复合物脂类物质红细胞数量 2 参考值 魏氏法 男性0 15mm h女性0 20mm h 大分子蛋白质 ESR 3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变化 稍加快 见于月经期 妊娠老年人 儿童2 病理性变化 血沉加快见于 炎症性疾病 急性细菌性炎症慢性炎症结缔组织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SLE类风湿性关节炎SB慢性肾炎 肝哽化 恶性肿瘤 贫血 HB低于90 L 可加快 高胆固醇血症 组织损伤及坏死 下列情况更有价值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风湿热 结核病 反应血浆中球蛋白增高 良性 恶性肿瘤的鉴别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红细胞破坏过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所发生的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很多 概括起来有如下 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破坏过多的表现 血象 血红蛋白下降 严重者可低于30g L以下 MCV及MCHC大多在正常范围 尿胆原可明显升高 但慢性溶血时也有增加不明显 高胆红素血症 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粪内粪胆原升高 血浆内出现游离血红蛋白或 和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血清结合珠蛋白显著减少或消失 尿内出现血红蛋白或高铁血红蛋白 急性溶血 或含铁血黄素 慢性溶血 红细胞代偿性增加的表现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在5 20 之间 骨髓幼红细胞明显增生 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嗜多染性红细胞 有出现碎裂 盔形及小球形红细胞 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是最直接 最确实的证据 但临床少用 溶血原因分析的有关检验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应按步骤进行 首先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并确定溶血的部位再确定溶血的原因可选择下列有关试验逐一排除或证实 红细胞破环的主要场所有如下 血管内溶血 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 某些药物性急性溶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破坏主要在血循环内 游离Hb释放入血 血管外溶血 见于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部分血红蛋白病患者 红细胞破坏主要通过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 特别是脾脏内破环 红细胞内在缺陷的溶血 红细胞膜异常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检验项目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酶异常 丙酮酸激酶缺乏G6PD缺乏检验项目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氰化物 抗坏血酸盐试验 血红蛋白异常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检验项目 异丙醇沉淀试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a 海洋性贫血 检验项目 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a 链分析 海洋性贫血 检验项目 HbF HbA2定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