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精药品管理培训_第1页
麻精药品管理培训_第2页
麻精药品管理培训_第3页
麻精药品管理培训_第4页
麻精药品管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及临床合理应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药剂科,2,内容提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定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监管的历史沿革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的变化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处方管理办法对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目前医院麻醉药品使用中存在问题小结,3,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的重要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因其双重特性,成为焦点热点问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临床应用不充分等问题近年来,发现暴光的影响较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弊事件表明,医疗机构需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一些单位和个人出于经济等各种利益的考虑,将原本应用于治疗疾患病痛的麻醉、精神药品,从正常渠道转入非法渠道,使得麻醉、精神药品沦为毒品 2007年辽宁的盐酸二氢埃托啡事件2005年山东的杜冷丁事件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提高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的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非常重要,4,麻醉药与麻醉药品的区别,麻醉药是指被吸收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功能受到广泛抑制,引起意识、感觉和反射消失及骨骼肌松弛的药物不产生药物依赖性麻醉药品麻醉性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选择性地减轻或缓解疼痛感觉,但不影响意识、触觉、听觉等,同时可缓解因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的不愉快情绪.连续应用可致药物依赖性,5,麻醉药品分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中规定由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卫生部确定的品种范围,主要有:阿片类 天然来源的阿片及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如吗啡,可待因人工合成或人工半合成的化合物如海洛因,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和二氢埃托啡可卡因类 古柯叶(coca leaf)古柯糊(coca paste)大麻类印度大麻及制剂,6,麻醉药品,目录(07版)123种(其中25种为我国生产及使用的品种)医院常用的品种吗啡(针剂、片剂、控缓释片)哌替啶(针剂、片剂)芬太尼(针剂、贴剂)舒芬太尼(针剂)瑞芬太尼(针剂)布桂嗪(针剂、片剂)羟考酮(控缓释片)可待因(片、糖浆),7,精神药品,精神药品: 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 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目录(07版)132种(其中40种为我国生产及使用的品种)第一类精神药品(53种,我国生产使用的有7种)(丁丙诺啡 、-羟丁酸 、氯胺酮、马吲哚、哌醋甲酯 、司可巴比妥 、三唑仑)第二类精神药品(79种、我国生产使用的有33种)(安钠咖、阿普唑仑、氯氮卓、地西泮、艾司唑仑、咪达唑仑、苯巴比妥、麦角胺咖啡因、曲马多.),8,本院麻精药品种类,麻醉药品: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盐酸吗啡注射液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 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 盐酸布桂嗪注射液,9,本院麻精药品种类,一类精神药品:盐酸氯胺酮注射液 二类精神药品:盐酸麻黄碱注射液 咪达唑仑注射液 地西泮注射液 地西泮片 注射用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片 艾司唑仑片 曲马多注射液 布托诺啡注射液 酒石酸唑吡坦片,10,我国麻醉药品监管历史沿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肃清烟毒的斗争1950年2月周总理签署了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严禁吸食、贩卖、种植和私存鸦片、吗啡、海洛因等各种毒品,违者严处在军事行动已完全结束地区,从1950年春起禁绝种植,从根本上铲除了烟毒来源1950年11月卫生部公布麻醉药品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指定专门药厂生产指定中国医药公司负责供应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种植、制造、运输或销售麻醉药品,违者依法论处1963年5月,卫生部会同公安部、化工部、商业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加强麻醉药品管理的通知,各项管理措施更为严格1978年国务院颁布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药用原植物和麻醉药品生产实行“定点生产,计划管理”1979年卫生部根据条例发布了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布了麻醉药品品种规定按医疗机构床位数量供应医疗用麻醉药品数量、即限量购用,11,我国麻醉药品监管历史沿革,1985年中国加入联合国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和1971年精神药品公约后,承担履行公约的义务1987.11.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药用原植物和麻醉药品生产仍实行“定点生产,计划管理”对医师麻醉处方权的授予、专用处方、单张处方量和患者连续使用量也作出规定同年卫生部发布麻醉药品品种目录1988.12.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将“限制性剧药”更名为“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精神药品,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等按类别作出规定,12,我国麻醉药品监管历史沿革,1998年国家药监局成立, 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2000年印发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供应管理办法的通知2004年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05.11.1起施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2号)同时废止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2005.11.14 卫生部文件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发2005438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卫医发2005436号)2007.5.1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3号)同时废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将有关规定纳入处方管理办法,13,近年来使用的麻醉、精神药品品种目录,14,1996年1月16日卫生部发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共列出被管制的药品 计237种麻醉药品118种(吗啡、鸦片、可卡因、美沙酮、二氢埃托啡、度冷丁等) 精神药品119种(第一类47种 咖啡因、安钠咖、布桂嗪等)(第二类72种 氯氨酮、巴比妥、安定、三唑仑等) 05年11月目录(药监局会同公安部、卫生部发布)布桂嗪、复方樟脑酊(一类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氯氨酮、安非拉酮、马吲哚(二类精神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咖啡因、安纳咖(一类精神药品二类精神药品)莫达非尼、丁丙诺啡(一类精神药品)二类精神药品增加布托诺啡、芬氟拉明等取消硝甲西泮、氨芬待因、 耐尔可、泰乐宁等目录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麻醉、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变化比较,15,麻醉精神药品目录(2007年版),麻醉药品123种(阿桔片、吗啡阿托品注射液)精神药品132种第一类53种(-羟丁酸)第二类79种(氨酚氢可酮),16,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关于印发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卫医发200738号/39号为加强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的管理,保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安全合理应用,规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组织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写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07-1-25,17,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包括治疗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时应遵循的原则疼痛治疗基本原则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镇痛治疗中医师的权利和责任麻醉药品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性从适应证、应用原则、使用方法、慎用及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几方面介绍临床常用麻醉药品品种(包括1种第一类精神药品)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合理使用麻醉药品。,18,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 按时用药 按阶梯给药 轻非甾体类抗炎药 中弱阿片类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 重强阿片类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 首选无创途径给药 个体化给药 注意具体细节:密切监护,19,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镇静催眠药和中枢兴奋药具有潜在的依赖性,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以及躯体和心理依赖,临床医师在应用中应特别注意镇静催眠药物的分类镇静催眠药物的选择镇静催眠药应用注意事项镇静催眠药不良反应镇静催眠药应用原则镇静催眠药在精神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中枢兴奋剂在精神科的应用,20,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镇静催眠药物的分类: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其他类。镇静催眠药物的选择:入睡困难者-咪达唑仑、司可巴比妥能入眠早醒者-氯硝西泮、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睡眠不深、多梦、易醒-苯巴比妥处于焦虑状态的睡眠障碍者-地西泮、氯硝西泮镇静催眠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肝功能障碍和老年人应减少剂量,2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目标,控制疼痛(无痛生活)患者的权利医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对政府卫生行政管理能力的考验全社会对疼痛患者的尊重,社会文明的体现保证临床的合理医疗应用(充足)严格管理、防止流弊(严禁)做到“管得住、用得上”,解决好这一对矛盾,22,处方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14条)第二章 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57条)第三章 处方权的获得(813条)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1428条)第五章 处方的调剂(2942条)第六章 监督管理(4353条)第七章 法律责任(5457条)第八章 附则(5863条),23,处方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后,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药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后,方可在本机构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24,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标准与格式,处方标准(包括内容、颜色、特别标记)由卫生部统一制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25,处方管理办法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第二十条 医师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十一条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 ,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察患者,建立相应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内应有下列复印件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身份证明;代办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26,处方管理办法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第二十二条 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27,处方管理办法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第二十三条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麻醉药品注射剂/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特殊规定哌醋甲酯治疗儿童多动症,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一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注明理由。,28,处方管理办法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第二十四条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 疼痛患者开具麻醉药品注射剂/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这部分患者未限制其注射剂必须在医疗机构内使用,(一般医院规定是,下次取药时须将已用过的原批号空安瓿交回),29,处方管理办法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第二十五条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第二十六条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医疗机构内使用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 ,每3个月复诊或随诊一次,30,处方管理办法解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 医师、药师必须掌握第二十一 第二十七条关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的规定。药师认真审查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的书写是否完整准确;用法用量是否正确处方医师的资格是否符合有关管理规定,31,医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管理层面制度建设缺失医院未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建立的使用专项检查制度,没有检查内容培训工作不到位未组织医师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有关条目对有关人员定期培训工作尚不规范有的医师未参加培训,无麻醉处方权,却在开具麻醉精神药品培训考核未有效落实 未对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知识更新医院在国家规定之外,增加了一些限制规定管得住、但是否用得上值得商榷,32,医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医生层面:医师处方不规范不了解有关麻醉药品新的管理规定(废除麻醉卡、知情同意书、处方限量规定等)未认真学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不了解处方管理办法相关条款的要求处方缺项多涂改内容,33,目前麻醉药品处方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医师对处方管理规定的理解有误处方内容填写不完全,无诊断地西泮 2.5mgx20片,用量超过7日量医师未签字哌替啶 100mgx2支 ,用量超过规定住院患者的麻醉药品未逐日开具处方未使用规范药品名称强痛定安定杜冷丁开具处方后,未写用法,剩余药品没有去向(无弃用记录)氯胺酮100mg哌替啶 100mg 剩余50mg?手术室、麻醉科使用完的空安瓿回收数量不足,不准确剩余的麻醉药品未做退库处理病房管理的麻醉药品使用后,未作登记,34,具体措施,加强对医师的麻醉药品管理培训麻醉药品管理不仅是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