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形与相似形_冯鹏.doc_第1页
全等形与相似形_冯鹏.doc_第2页
全等形与相似形_冯鹏.doc_第3页
全等形与相似形_冯鹏.doc_第4页
全等形与相似形_冯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等形与相似形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4、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内容;(2)了解兵马俑的有关知识,并观察兵马俑的特点。/i?word=%E5%85%B5%E9%A9%AC%E4%BF%91&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utf-8&fm=hao123&f=3&rsp=0二、教学课题 青岛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全等形与相似形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图片、动手操作(叠合图片),了解全等形与相似形,能识别全等形与相似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等、是否是相似的过程,理解全等形与相似形的关系,体会全等、相似是研究图形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等形和相似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感受”,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四、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图形的全等与相似是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内容之一。全等形和相似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两部分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后面学习研究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基础,也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几何学习和思维培养。本节课中让学生更多的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加强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并为下章“几何证明初步”准备了素材。(2)教学内容分析:1、在引出全等三角形概念之前,教科书中展示了三组能够完全重合的照片,通过观察他们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初步形成对全等形的感性认识。然后又让学生通过画图、剪纸、叠合、等操作,亲自发现图8-2中的两个图形通过叠合,能够完全重合,他们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再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概括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两个图形全等必须图示具备两个条件: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知识位置不同。如果连个图形只具备条件的话,会怎样?这是引出相似形的最佳时间。3、教科书给出了知识形状相同的两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课本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现实中还有一些形状相同但大小未必相等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似的概念。(3)教学重难点:1、理解全等三角形 、相似形的定义,并能判别哪些图形是全等形,哪些图形是相似形。2、注意全等三角形与相似形的区别与联系。四、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采取启发式教学、情景体验式、对话交流式、讲授式、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去发现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归纳总结。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的全等图形以及动手实践中创设问题的情景,在观察与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理解全等三角形,从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彼此之间的共同进步。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利用百度搜索了解兵马俑的有关知识,欣赏兵马俑的图片,解决情景导航中的第一个问题。/view/2119.ht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5%85%B5%E9%A9%AC%E4%BF%91&ie=utf-8&in=19257&cl=2&lm=-1&st=&pn=13&rn=1&di=6728980060&ln=2000&fr=&fm=&fmq=1362463652824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8&-1&di978396610&objURLhttp%3A%2F%2F%2F20090710%2F2507957_154322000_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gtrtv_z%26e3Bv54AzdH3Ffi5oAzdH3F8AzdH3FmdAzdH3F1wbb9vmnadkjnjkb_z%26e3Bip4s&W1024&H768&T7069&S214&TPjpg(设计意图: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判断情境图中给出的5个兵马俑照片中的相似形和全等形,从形状和大小两个方面去观察)(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1)观察下列四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7%94%9F%E6%B4%BB%E4%B8%AD%E7%9A%84%E5%85%A8%E7%AD%89&ie=utf-8&in=14658&cl=2&lm=-1&st=&pn=2&rn=1&di=151191555000&ln=1539&fr=&fm=hao123&fmq=136246737311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2&-1&di151191555000&objURLhttp%3A%2F%2F%2Fimg%2F2011%2F05%2F02%2F230008_4dbec6f828bf3.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2qp_z%26e3B4g7_z%26e3BvgAzdH3Ft4w2jfAzdH3Ft4w2j8_z%26e3Bwfr%3Ft1_vl_uw_kk_jj_1m_1a_vb_u1_k1_v0_1a_vj_kc_v9_1n_vn_k9_wm_z%26e3B3ip4s&W580&H357&T8698&S46&TPjpg试着用复写纸、手撕、剪纸、描图等制作以下类似的图形。 总结以上几组图形的共同特点及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可以发现,每组的两个图形都能完全重合。(设计意图:根据以上几组图形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形状和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明确“完全重合”的含义。) 归纳得出:能够完全重合的平面图形叫做全等形。特点:形状相同,大小相等。(2)观察下面两组图片,你发现每组图片中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吗?大小相等吗?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见过形状相同但大小未必相等的图形吗?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7%94%9F%E6%B4%BB%E4%B8%AD%E7%9A%84%E7%9B%B8%E4%BC%BC%E5%BD%A2&ie=utf-8&in=27218&cl=2&lm=-1&st=&pn=46&rn=1&di=80421489902&ln=1853&fr=&fm=hao123&fmq=136247032211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6&-1&di80421489902&objURLhttp%3A%2F%2F%2Fdata%2Fimages%2F1%2F1_20110531144925_sub_img.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p6wejs_z%26e3B3rotg1_z%26e3Bv54AzdH3Ftg1jx_z%26e3Brir%3Fpwfh%3Dft2ipfjjtg2%2641%3D1jpwts%26t1x%3Dd0b&W564&H373&T10111&S70&TPjpg(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经过互相交流认识到,在生活中还存在大量的形状相同但大小未必相等的图形)总结归纳: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叫做相似形。(3)合作交流,探索全等形与相似形有什么关系? 两个全等形也是相似形,两个相似形未必是全等形。(学生自己归纳) 全等形和相似形再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同一期报纸的形状、尺寸等方面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否则便不是合格产品;制作国旗,必须按照统一的规格和比例;科学家要用显微镜将细菌放大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然后进行观察和分析。你能举出一些生活生产中应用全等形和相似形的实例吗?(三)实践应用:1、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能够完全重合的平面图形叫做全等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叫做相似形。两个全等形也是相似形,两个相似形未必是全等形。(五)课后作业 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全等和相似在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完成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回顾与反思,有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方面,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1本结课教学设计从现实中取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的资料激起探索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认识和分析身边的事情,符合新课改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