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昌县第二中学生化组生物教案教案执教:陈永祥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科目生物执教教学班级八(4-6)教科书名 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八年级(下册)上课日期2010.2.26每周节数3总授课节 数45考试次数2周次时间起讫预定进度页数起讫实际进度出入原因说明12.222.26第20章第一节23.13.5第20章第二节和第21章33.83.12第22章第一节及第二节43.153.19第22章第三节及第四节53.223.26第23章第一节及第二节63.294.2第24章第三节及第四节74.54.9第25章第一节及第二节84.124.16第26章第一节及第二节94.194.23期中复习104.264.30期中考试115.35.7第一轮复习125.105.14135.175.21145.245.28156.16.4166.76.11第二轮复习176.146.18186.216.25196.287.2会考207.57.9总 的 教 育 教 学 目 的教 育教 养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从以下方面得到发展:一、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了解一些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二、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历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三、知道生物的分类的意义和生物的多样性。四、认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五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搜集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加强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六使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在情感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到如下发展:一、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家乡面貌的使命感和任感。二、培养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品质。三、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四、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八年级(下册)集体备课分配方案 一、组成人员:陈永祥、杜春花、朱莉、张宏善二、主备人安排: 第20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杜春花第21章 现代生物技术. 杜春花第22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张宏善第23章 生物的多样性保护. 朱莉第24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陈永祥第25章 生态系统. 杜春花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朱莉封面设计、教育教学目的、课时分配 陈永祥三、形成教案 1、在集体备课时,主备人陈述自己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成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活动设计),其他教师各抒己见,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主备人修改预案,形成共案,备课组成员共同探讨、相互补充,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2、集体备课时,主备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3、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课的导入、活动安排、小结、板书设计等)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4、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形成电子文稿。 四、实施教学: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反馈,通过相互听课、调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实践检验,以便及时总结、提高。落实集体备课的成果。备课组成员之间要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五、课后反思(1)、备课组教师要在下一次集体备课中对本周的教学进行交流、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以后的备课和教学。(2)、我们注重教师的教后反思,寻找“教学中的成功事件”和“教学中的遗憾事件”,对活动方案进行反思和进一步修改。第20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重点: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教学难点:尝试酿制酒酿发酵技术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讨论、举例、实习、演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新知: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二、酿制酒酿(发酵技术)三、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课后小结巩固练习引言:刚刚过完春节,在春节期间肯定吃了不少好东西我们先一起来聊一聊春节大家吃了什么好不好啊?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述: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提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提问: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总结: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强调: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讲解: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讲述:以上这两种情况是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这两种发酵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酸奶、泡菜、酿酒等)讲述:我们利用某些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手段来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地生产一些发酵产品,这种技术就是发酵技术。讲述: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酒酿的酿制过程。指导阅读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酿制方法,讨论原理和操作要点。 演示:酿制酒酿的过程布置课外探究:酸奶的制作提问:我们蒸馒头时,要在面里放上一些酵母,这是利用酵母菌发酵的什么产物?介绍:馒头的发酵原理。问:有些馒头发酵过头会有酸味,请你想想为什么?(乳酸)讲述:刚才我们谈了这么多,全部都在说发酵和吃的关系,其实发酵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引导阅读:请大家阅读课本第4页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食品、饲料、医药、化工产品)强调:现在发酵技术一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拓展:世界上微生物灭绝会产生什么问题?本节课学习了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认识了发酵技术制作常见食品的原理和一些方法,还了解了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堂巩固:一、填空题1. 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这种现象称为_。日常生活中通过发酵技术获得的产品有_。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主动地改造了一些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具有_,从而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二、判断题1. 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2. 制作馒头中的发面过程就是酵母菌发酵的过程。()3.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引起的,如利用微生物酿酒、制酱、制醋、制腐乳等。列举交流回答问题回答(通过发酵制得)思考讨论回答和老师共同总结明确原理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认识概念阅读后讨论交流观察明确,对操作的细节提出质疑思考讨论阅读交流总结明确讨论回答归纳梳理讨论完成练习板书设计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1、概念2、举例:(1)馒头的发酵原理 (2)酸奶、泡菜的发酵原理 (3)酿酒的发酵原理二、酿制酒酿:三、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1、概念 2、应用课后反思第二节食品保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2、 尝试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2、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的能力。情感目标:1、 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2、 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2、 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教学难点: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食物保存的常见方法。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探究新知:一、食品腐败的原因:食物腐败的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二、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课堂小结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提问:远古社会的人们每天都三餐不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不仅吃饱了,而且还有剩余。这样人们就得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将剩余的食物保存好?提问:食物为何要保存?食物变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真的是微生物吗?组织小组讨论: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并设计实验:指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总结实验结论。提问:为什么家里用盐腌过的肉就不容易腐败呢?讲解:用盐腌过的肉水分已脱干,一般干燥的食物比潮湿的食物不易腐败,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必须要有水的存在。下面请一个同学总结一下食物腐败的原因与食物保存的原理。总结强调:食物腐败的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食物保存的原理是要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引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保存食物,课前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与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组织小组讨论并发言总结腌渍、放冰箱、晒干、风干,能够帮助我们延长食物储存时间,正是由于采用了适当的方法,我们才能够吃到新鲜的食品。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外,还有一些现代的食品保存方法。指导阅读后总结:传统的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的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介绍:酶的运用。提问:今天学习了两个问题:第一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知道常用保存食品的方法有哪些?P8的思考题配套练习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小组交流小组互评总结结论思考讨论回答评价、补充交流回答补充阅读、回答合作完成回忆回答板书设计:一、食品腐败的原因:食物腐败的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的。二、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传统的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的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广泛使用的方法: 酶法课后反思:第二十一章 现代生物技术第一节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2、了解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3、关注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对待现代生物技术产物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2、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美好前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2、克隆技术的应用。3、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2、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教学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学习拓展性思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复习:1.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2.保存食品的方法有哪些?引入: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其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实质性的成果。回答问题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合作探究新知一、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指导阅读内容,认识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指导观察图21-1让学生讨论巨型小鼠的培育过程,明确转基因技术的实质。强调: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巨型小鼠的价值指导思考:发现有一种细菌体内的抗虫基因,如何培育一种抗虫烟草?指导对照图示进一步掌握转基因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并认识基因工程的应用。指导阅读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和成就。二、 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讲解:细胞工程概念,对比基因工程的概念。指导观察:讨论多利羊的培育过程提问:1.多利羊和母羊A、B、C哪一只羊一样?为什么? 2.多利羊的培育用到了哪些生物技术,证明了什么问题? 3. 多利羊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指导阅读内容,了解克隆史,让学生明确多利羊成功培育的意义。三、克隆技术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指导讨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简述转基因技术实施过程。总结出转基因的概念:外源性基因可以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明确原理思考讨论方法交流方法并观察图21-2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对比讨论,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设想。观察图21-4克隆技术简述克隆技术实施过程。总结出克隆技术的概念:人工诱导动、植物的无性繁殖过程叫克隆, 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讨论完成问题阅读内容,了解克隆史。讨论,举例说明克隆技术的应用、设想。讨论: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堂小结巩固练习作业布置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哪些?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概念实质和区别是什么?成果有哪些?在生活中有何应用?P14思考配套练习回忆梳理知识合作完成板书设计:一、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1.基因工程2.巨型小鼠的培育3.转基因抗虫棉4.转基因技术5.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二、 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1.细胞工程2.多利羊的培育3.克隆技术(1)概念(2)发展史(3)克隆技术的应用课后反思:第二十一章 现代生物技术第二节 关注生物技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2、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的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应用教学重点:1、 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2、 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教学难点: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分析、总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新知:一、生物技术引发新的技术革命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课后小结:巩固练习:作业布置:提问:同学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有哪些大的技术革命吗?总结:几百年前,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的双手,是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几十年前,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电子和信息技术革命,扩展了人的大脑,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速度和广度,这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提问:那么现在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是什么科学?为什么? 提问:那么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什么重要作用呢?指导阅读内容后总结总结:(1)保护环境 (2)开发生物新能源 (3)使昂贵的药品实现商品化生产 (4)解决器官移植的难题过渡:科学是一面双刃剑,对人类生活有利也有弊。指导阅读内容后讨论:生物技术将引发哪些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1)转基因食品的的安全性没有保障(2)克隆技术用于人会威胁人类社会现有的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3)将生物技术用于武器制造和战争,会引发比核战争更为可怕地灾难。本节课学习了解了生物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认清楚生物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P17思考配套练习列举交流回答问题明确思考讨论回答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阅读后讨论交流总结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阅读踊跃发言交流总结讨论完成练习梳理记忆知识完成练习板书设计:一、 生物技术引发新的技术革命:1. 保护环境2. 开发生物新能源3. 实现昂贵药品商品化生产4. 解决器官移植的难题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课后反思:第22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知识目标:1、能说出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2、能说出七个分类系统的关系。3、能说出“种”在分类阶层中的生物学意义。4、能说出可被当做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5、能说出当今生物学家用来分类的最重要依据,知道科学家将生物分门别类的依据。6、观察不同生物在各分类单位的位置,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能力目标:1、能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2、能融会贯通上课的内容,能提出不同的意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3、能在有疑问时,主动提出问题,具有回答问题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有耐心,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能认真专注地学习。2、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重点难点:通过分类活动,学习生物的分类。能说出可被当做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去超市、商店、书店看看各种商品、书籍是如何摆放的,建议拍些照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流汇报创设情境,出示超市、商店或书店的照片个人或小组展示交流调查结果,包括图片、照片体验身边熟悉事物的分类方法。培养上台的勇气。二、学习新课1、尝试分类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看书、观察、思考、讨论。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点拨、指导。4人一组,认真观察课本图13-5。根据问题看书讨论、交流,发表观点,尝试给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尝试按照一定的分类依据对生物进行分类。组织学生表述交流,得出结论。对存在的分歧,各组进行质疑、答疑,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积极的参与活动,培养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2、科学的分类质疑引导:上述分类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仍然不利于交流、研究。那么,怎样科学地进行分类呢?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22页表。首先明确生物的分类单位。质疑:为什么分类单位排成阶梯形?观察表中最左边的7级分类单位。思考、回答:等级由大到小。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培养识表能力。3、呈示表中相同阶层用同种颜色,不同阶层用不同颜色(直观、形象)组织学生看书,进行分析讨论,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点拨、帮助和指导。通过组织汇报交流,达成共识,得出结论。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观察表中“人、猫、桃、小麦”在各分类单位的位置,根据问题看书思考,讨论,表述交流,相互补充,归纳整理,得出结论。观察不同生物在各分类单位的位置,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三、总结提高(1)生物分类的单位有哪些?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因为课本上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此处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的灵活运用)(2)什么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3)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这句话对吗?如果不对怎样理解?(4)在植物园或公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不同植物的标牌,标牌上写着植物的名称,请仔细想一想,除了植物的名称,上面一般还写了分类单位中的哪一个等级?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正确的答案。了解、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引发课后进一步的学习动机。四、作业:配套练习五、板书设计生物分类 依据:生物的形态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其进化上的亲缘关系。 等级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课后反思:第二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内容: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为植物及其分类,植物界是学生学习生物分类知识后接触到的第一生物类群,也是学生感性认识最丰富的部分。因此在学习植物主要类群时,教师要创造条件把本节的活动开展好,并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主题思想:自然界的生物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尤其表现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在植物类群的讲述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体现生物又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趋势,为以后学习进化的知识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了植物主要类群后,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如粮食植物、蔬菜植物、中药植物和珍稀植物等等,并形成一个观念:植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让学生养成热爱自然,热爱植物的情感,促使学生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教学目标: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教学重点: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教学理念:通过对植物世界客观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分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二、学习新课述:在初一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有关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问:绿色开花植物又被称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较为高等的类群。包在果皮里的种子可以不受虫害和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有真正的花,所以又称为有花植物。也就是说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的生长形式多种多样,有木本(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有常绿的和落叶的,有自养的和寄生的,也有食虫的。被子植物分布十分广泛,已知有300余科、10000多属,25万余种,占植物界种数一半以上,一般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纲。例如,玉米、水稻、小麦、白菜、茄子、葱、向日葵、草莓、板蓝根等。问:大家还记得被子植物有哪六大器官吗? 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述:这是被子植物的第一个特征: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所以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珠被。问:在上学期我们讲植物有性生殖时曾经提到过,被子植物的受精方式很特殊,称为什么? 答:双受精述:而且这个过程不需要水特征二: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受精方式为双受精述:第三个特征,被子植物体内多数具有导管述:被子植物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根据生存环境不同,结构上也会有些差异问:水生和陆生的被子植物分别有什么特征?回答:水生:气道,陆生:发达的根系,述: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类群,常见的植物多为被子植物(举例,图片)述:和被子植物相对应,还有一类植物也有种子,但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这类植物被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较为低等,裸子植物多为乔木或灌木,少数是木质藤本,没有草本类型,并且多数是常绿树。根、茎、叶都很发达,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因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常组成大面积的森林。裸子植物的全盛期是中生代,目前裸子植物约有850种,中国约有250种。裸子植物主要包括各种松、柏、以及银杏、苏铁等。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约占全世界的一半。我国裸子植物的资源,占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我国的银杉、水杉等是举世闻名的珍稀裸子植物,现已列为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大多数裸子植物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用材树种,有些是纤维、单宁、树脂和药用的原料植物,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述:由于种子裸露,所以裸子植物的胚珠外没有珠破为第一特征。述:裸子植物的第二个特征:根茎叶发达,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图片,举例)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合称为种子植物三、课堂小结四、作业:配套练习五、板书设计: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的绿色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其中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分布最广,种类最多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一)复习:1、被子植物主要有哪些特征?代表植物有哪些?2、裸子植物主要特征有哪些?代表植物有哪些?(二)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一类比较高等的植物,在植物界还有三类其他的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二、学习新课: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上这三类植物,首先来看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地球上古老的植物类群,在15亿年前的地层中已发现与现代藻类相似的化石。现在地球上藻类植物约有30000多种。生活在水中的藻类植物,按其所生活的水体中含有盐分的多少,可以分为淡水藻(主要是绿藻)和海藻(主要是褐藻和红藻)。有些水生藻类能够忍耐低温和高温,如冰雪藻能够生长在终年积雪的雪线以上以及南北两极零下数十度的冰雪中,使雪的颜色改观成为红雪、绿雪和黄雪。问:提起藻类植物,大家最熟悉是什么?答:海带、紫菜述:海带和紫菜是常见的食用藻类,海带具有肉质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优点。富含粗蛋白、维生素B 、碘等,此外还含有钙、铁、脂肪等。海带又称做“特种蔬菜”,它既可以炖食、炒食、凉拌,也可以加工成海带丝、海带片等各种便于贮存和食用的方便食品。远在1 500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开始食用海带,并且用海带来治疗和预防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等疾病。明代的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已经记载了海带的功用。海带除食用外,综合利用的价值也很大。海带的碘化物是各种火箭燃料不可缺少的添加剂。甘露 醇和褐藻胶也有广泛的用途紫菜是一种常见的红藻。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南沿海一带都有出产。紫菜一般生长在潮间带的礁石上,从十一月到第二年五月是紫菜的生长季节。紫菜的颜色呈紫红色,它的形状有圆形的和心脏形的,也有带状的。小的紫菜只能生长到35 cm,大的最长可达89 m。紫菜的藻体呈膜状,是由一二层细胞组成的。藻体的底部有盘状的固着器。紫菜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和碘、磷、钙等物质,可供食用,还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述:还有一些藻类植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称为单细胞藻类,比如衣藻、小球藻等,还有一些是多细胞藻类。水绵问:藻类植物的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答:简单 问: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答:没有 述:这是藻类植物的第一个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述:因为是植物,所以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充合作用。问: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呢?(第三个特征)答:水中 述:所以有句诗:“春来江水绿如蓝”正是因为春天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可改为提问)问:谁来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答:1、结构特点: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分布:大都生活在水中3、种类:单细胞多细胞问:藻类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答:1、为鱼类提供食物和氧2、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3、有些可以食用4、有些可供工业或医药上用述:苔藓植物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类植物,苔藓植物分布很广,约有20000种,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个体都很矮小,一般不超过 10 cm。有地钱、葫芦藓等。苔藓植物有无性 世代与有性世代相互交替的现象。问:我们经常会在什么地方找到苔藓植物呢?答:阴暗潮湿 述:这说明苔藓植物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因为苔藓植物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第一特征)述: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要高等一些,在结构上没有根,只有起固着作用的细小的假根,但是有茎和叶,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第二特征)述:苔藓植物的用途也很广,生长在岩石上的苔藓植物能分泌酸性物质,使岩石面逐渐溶解,为土壤的形成和植物的定居创造条件。因此,苔藓、地衣和蓝藻被人们称为“拓荒先锋”。苔藓植物的吸水和保水能力特别强,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园艺上用苔藓植物作为运送苗木的包装材料就是利用了苔藓植物的这一特点。此外,在环境保护方面,苔藓植物因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快速敏感性,已被国内外作为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三、课堂小结:四、作业:配套练习五、板书设计藻类植物:特征:无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如海带、紫菜、衣藻等。 植物世界 苔藓植物:特征:有茎、叶的分化,无根,体内无输导组织,如苔藓、地钱。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一、复习引入(一)复习:1、藻类植物主要有哪些特征?代表植物有哪些?2、苔癣植物主要有哪些特征?代表植物有哪些?(二)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本节课我们学习蕨类植物。二、学习新课述:蕨类植物大家可能比较陌生,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分布于全球各地,以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为多。蕨类植物已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有输导组织。根为须状根,茎多为根状茎,叶形变化很大,有单叶和复叶之分。蕨类植物通常生活在山的阴坡、溪旁沟边等阴湿环境,热带雨林中蕨类植物十分繁茂。述:最常见的是花店的肾蕨,除此之外,石松、铁线蕨等都是蕨类植物。述:蕨类植物又比苔藓植物更为高等,它有哪些特征?答:1、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体内具输导组织;2、受精过程离不开水,多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叶生背后有褐色隆起生殖细胞孢子的孢子囊,孢子成熟后由孢子囊释放出来,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发育成原叶体。原叶体生有生殖器官和生殖器官。原叶体被水浸湿,精子游入生殖器官与卵细胞结合)述:蕨类植物中很多种类可供食用,如有“山珍之王”美誉的蕨菜。许多蕨的根状茎含有大量淀粉,可酿酒或制糖。许多种类是有名的药用植物,如石松、狗脊、贯众等。有些蕨类植物还可作为土质指示植物,如卷柏、石苇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石松、芒萁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也是一类美丽的观赏植物。今天人类使用的煤炭其重要来源就是远古时代蕨类植物的遗体。阅读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阅读资料,归纳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课件、图片) 讨论述: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命活动需要的氧气。植物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植物种类极其丰富,其中有不少珍稀植物 关注珍稀植物 我国珍稀植物有400多种(结合图片介绍)P31问:什么是珍稀植物?答:珍稀植物一般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破坏而处于绝灭边缘的植物。问:珍稀植物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国有多少珍稀植物? 包括了哪些?答:略三、课堂小结四、作业:配套练习五、板书设计:蕨类植物的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命活动需要的氧气。植物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后反思:第三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内容: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节篇幅最长的一节,也最能体现生物多样性、展现生物世界丰富多彩的内容之一。教师景象本节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联系学生对大自然的亲身体验。把本节内容上好,为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有关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无脊椎动物与有脊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的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虽然是低等动物类群,但占整个动物世界的95%。本节主要介绍的环节、软体和节肢三个动物门只是代表类群。在讲述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时要充分利用插图,使学生在感性上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各类群特征。在进行脊椎动物各类群教学中,要紧扣动物的形态与结构体现了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这条主线,此外,在各类群主要特征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类群的比较,引出动物进化的方向,即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学情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插图,并启发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积累的科普知识,利用大家讲、大家学的自主模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目标:1.概述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出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教学理念:通过对分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获取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到相关知识的能力。 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重点:1.概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别2.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它们千姿百态,各具特点。有活泼可爱的小狗;憨态可拘的小猪;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个世界因为它们而生动。今天我们再共同步入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因为只有了解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它们。 二、学习新课问:动物,简单地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回答: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述:首先一起来看无脊椎动物问:无脊椎动物占已知动物种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95%问:无脊椎动物包括哪些主要类群? 答: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还有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 。我们主要学习前三类动物。教师出示一些的图片(蚯蚓、蝴蝶、蜗牛、蜈蚣、蜜蜂) 问: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 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出它们的特征 . 引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答: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约占动物总数的 95% 。 让学生通过看书总结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给予指导。 述:环节动物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身体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这些体节形态相似述:体节不仅表现为体表的环纹,其体内的器官系统也按体节排列述:我们最熟悉的环节动物是什么?述:除此之外还有沙蚕、蚂蝗等,环节动物可分布在海水,淡水和壤中(环带指示身体前端) 小资料 蚯蚓是聋子,也是瞎子,却有感觉振动的细胞和感光的器官。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问:这些软体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答:(1)有贝壳 乌贼的贝壳大大退化,长在预软身体背面的皮下叫海螵蛸,蜗半贝壳螺旋状(2)贝壳内表面有外套膜;河蚌的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河蚌体表贝壳由外套膜分泌形成;河蚌外套膜分泌珍珠质(珍珠质+异物+珍珠) (3)身体柔软,多数软体动物腹面有块状肌肉足 ;河蚌的肌肉足呈斧状,叫做斧足,环境安静时伸出斧足,借斧足运动,受惊时缩回斧足;蜗牛腹足有足腺,分泌粘液,因此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一条痕迹;乌贼头部有10条围绕着口的腕足资料 河蚌斧足两旁各有两片瓣状的鳃 蜗牛吃蔬菜和粮食作物的叶、茎,也危害果树和棉株等,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危害。述:软体动物有8000余种,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和陆地。问: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哪类动物。述:节肢动物。其总数超过100万种,占动物总数的4/5以上。问: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述:节肢动物门可以分为4个纲: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和多足纲述: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这四个纲节肢动物的特点 (1)身体分节;(2)足触角分节;(3)外骨骼;(4)有眼、触角、口等器官;问:昆虫纲包括哪些动物?答:蝴蝶、蝗虫、晴蜓、蜜蜂、螳螂述: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问:甲壳纲有哪些动物? 答:虾、蟹述:共同特征是(1)身体一般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表面包着坚韧的头胸甲;(2)有两对触角;(3)大多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观察:螯虾的结构问:如何区分虾、蟹? 思考交流 虾腹部有孔 蟹通过蟹脐 圆 三角述:蛛形纲饮食大家熟悉的蜘蛛、蝎子特征:(1)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2)4对分节的步足;(3)只有单眼、没有复眼问:多足纲的代表动物是什么? 述:还有蛐蜒和马陆多足纲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2)躯干部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个体节都有一对(或两对:马陆)步足资料 蜈蚣的第一对步足叫颚足,末端成锐钩,内通毒腺,用来捕捉小虫和自卫。讨论: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学生思考: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学生能够举例说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即可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配套练习五、板书设计: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蚯蚓、蚂蝗),软体动物(珍珠贝、蜗牛),节肢动物(蜈蚣、蝗虫、蜘蛛、蟹) 等。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复习提问:节肢动物分为哪四个纲?主要特征是什么?代表动物有哪些?导入:自然界中除了无脊椎动物之外,还有一类动物是什么? 学生:脊椎动物。 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看书总结出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 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现存的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身体背部有脊柱。 问:鱼纲的代表动物是谁?答:鱼述: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述: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CAI展示)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体型呈梭形、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耳聋常见症状及护理方法培训
- 维生素临床科普
- 疟疾症状鉴别及护理要点解读
- 护理招聘自我介绍
- 2025版神经科多发性硬化症症状详解及康复护理指导
-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 厂内车辆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架子工建筑特殊工种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设备监理师重点试题带答案
- 2025年信息技术考试题素材及答案
- 山东省青岛2025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 冷库储存生姜合同范本
- 服务营销的考试题及答案
- 学堂在线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 章节测试答案
- 安全技术交底(起重吊装)
-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2)PPT
- Opera、绿云、西软、中软酒店管理系统对比分析
- 《农作物生产专业技术》课程标准
- 蔬菜捆扎机机械部分的设计说明书
- 钢的碳当量公式及其在焊接中的应用
- 中国地理知识(全面)(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