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声音.docx_第1页
八年级物理 ————声音.docx_第2页
八年级物理 ————声音.docx_第3页
八年级物理 ————声音.docx_第4页
八年级物理 ————声音.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震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2、传播:声由 介质传播,一切 固体 、 液体、 气体 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是靠 空气 作介质传播的; 真空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 声 波 的形式传播着。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同、不同)。声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钢管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水 、 空气 传过来的。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反射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加强,觉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 米才能产生回声。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 振动 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声波 引起 鼓膜 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 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课本P31第2节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 响度 、 音色 音调 ,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 频率 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 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 响度 越大。 音色 ,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 是不同的。用 音色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它的单位是 赫兹(HZ)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 超声 波;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 次声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超声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次 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广、窄)。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 ,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 响度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音色 辨别的。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丁甲乙丙 ;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丙乙甲丁 。p37第3节 声的利1、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 信息 ,还可以传递 能量 。2、 利用声来传递 信息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3、利用声可以传递 能量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能量 的例子。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乐音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 的声音为噪声。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分贝(dB)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50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振动 产生声音-空气等 介质 传播声音-鼓膜的 振动 引起听觉。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 产生 2)阻断噪声的 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 人耳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声源 处减弱 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植树造林、修隔声墙 。(3)在 人耳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你的建议?)第三章 物态变化(共4节)第1节 温度、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做温度。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2、摄氏温度(t):温度计上的符号0C表示的是摄氏 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 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 0C 。“-4.70C”读作 负4.7摄氏度 或读作 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全部浸入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容器底和容器壁 ,待温度计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取出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的液面 相平。如图4中 乙 正确、 甲 和 丙错误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0C,每10格是 10C ,分度值为 0.1 0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取出来读数 ,第二次使用时要 用力向下甩 。5、温度计读数:如图5中左温度计的示数为 -16 ;右温度计的示数为 9 。图6图6、体温计图4 图4 图5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 固态 、 液态 、 气态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 温度 决定。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固态 变为 液态 叫做熔化,要 吸 热;从 液态 变为 固态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放 热。3、探究实验的7个步奏: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4、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 吸热 热,温度却保持 不变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晶体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 吸 热,温度却不断 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非晶体 。4、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 温度 叫做熔点,5、 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 温度 叫做 凝固 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相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7、辨认熔化、凝固图像:(1)是熔化图像的是 甲、乙 ,是凝固图像的是 丙丁 ,是晶体图像的是 甲、丙 ,非晶体图像的是 乙、丁 (2)丙图中,EF段物质处于 液态 状 态,FG段处于 固夜共存 态,GH段处于 固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48 c ,甲图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BC 段。(3)从甲图中获得的信息有: 该物质是晶体 , 是晶体的熔化图像 。海波的熔点为48,在48时海波有可能处于 固态 、 固液共存态 、 液态 状态。8、熔化 吸 热,凝固 放 热。北方的冬天,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凝固 时放热,温度不会太低。夏天冷却饮料,用冰块比冷水好是因为冰熔化 成水时吸收更多的热量。第3节 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 液态 变为 气态 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吸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1)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表面 和内部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不变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但要持续的 吸 热。水沸腾时的现象: 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 温度 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 不同 (同否?)右图 沸点为 99 。(3) 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 沸点 ,必须继续 加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3、蒸发:(1) 是在 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任何 温度下发生。(2)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吸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3)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温度 、 液体表面积 、 空气的流动的快慢 4、液体蒸发时温度要 降低 ,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致冷 作用。5、液化:物质从 气态 态变为 液 态的过程叫做 液化 。所有的气体,在 温度 降到足够低时,都 可以 液化;而有的气体 不能 单靠 压缩体积 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气体液化时要 放 热。第4节 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吸 热;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放 热。2、总结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例子。右图中填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吸放热。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熔化 、 汽化 、 升华 ,吸热温度不变的是 晶体的熔化 、 液体沸腾 ;放热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 、 液化、 凝华 ,放热温度不变的是 晶体凝固 。3、判断物态变化:(1)碘变为碘蒸气是 升华 ,冷却后又变为碘粒是 凝华 ;冰冻的衣服干了是 升华 ;北方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 凝华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 升华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松”是 凝华 。早上打霜是 凝华 ;白炽灯灯丝变细是 升华 ;舞台上的雾景是利用干冰 升华 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而成的雾。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 升华 吸热,空中的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晶,遇暖气流 熔化 成雨水。(2)雾、露的形成是 液化 现象;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的 水蒸气 遇冷 液化 而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 蒸发(汽化) ;夏天早晨自来水管外在“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