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准确解题做好了前面三个方面的准备,最后就是答题了。如何准确答题呢?下面,我们按照考题类型来逐一解析。(一)梳理思路类试题高考散文命题愈来愈重视梳理行文思路、把握行文谋篇布局技巧。原因,一是通过行文脉络的梳理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二是散文因其独有的“形散”布局,让命题者对这一点青睐有加。题型:要求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09重庆卷瓷器的意味:16.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案: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08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案: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相同题型还有09湖北卷16题,08湖北卷19题,08江西卷17题,等。答题提示:解答这类题,必须读懂,准确切分全文层次。这类题答案是各层意概括。答题格式: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试题特点: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每份高考试题都有这道题。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分值安排多为6分,答案点一般为3-4个。答题提示: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 几点答案,必须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须是各角度、各层面、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答案组织要有摘句意识: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第一种类型:要求概括全文内容要点概括这一类题型最多。一般而言,这些都可以归为概括多个原因(理由)。09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答案: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功效长久:至今仍在灌溉、防洪;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07高考湖南卷忆刘半农:19.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答案:刘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鲁迅说了“老实话”,又发表了指出刘错误的读者来信。刘后来“据了要津”;“五四”后,刘思想发生了变化。相同题型还有09高考全国卷16题,08高考全国卷14题,等。答题提示:解这类题,要把全文看作是一个大因果复句,在“果”前面寻找多个原因。这类题跨度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第二种类型:要求对局部文段进行要点概括09年高考重庆卷瓷器的意味:15.阅读文章第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答案:从陶器到瓷器;从实用到艺术;从粗陋到精致。08高考安徽卷我与地坛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答案: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死了;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去世;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07高考江苏卷麦天14.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剖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答题提示:这类题需要合理切分段内层次,这要借助复句知识。建议:语文教师要给学生补点逻辑知识,这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好处。三、表达技巧类试题命题特点:1.考查最频繁:09年江苏高考4道题有2道题考查了这一考点,赋分11分。2.命题角度: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赏析某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3.考点密度:第一是修辞;第二是表现手法;第三是谋篇布局技法;第四是表达方式。第一种类型:要求对含有修辞和表现手法句段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08天津敦煌:20.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动静结合,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我”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相同题型还有09全国卷17题,09全国卷17题,09湖南卷18题,08天津卷20题,08重庆卷14题,07天津卷19题,07浙江卷20题,07江苏卷15题,等。答题提示:一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达到怎样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第二种类型:要求分析景物描写语句的作用(与前一类型有交叉)09全国卷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戈壁滩环绕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07广东卷泥泞:16.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呢?答案:衬托泥泞的普通、纯美,为泥泞的出现作铺垫。相同题型还有09高考湖北卷19题,08年福建卷13题,07辽宁卷17题,等。答题提示:此类试题答题要考虑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答题格式:此处景物描写渲染(烘托、衬托)了某种环境的特点(氛围、意境),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第三种类型:要求明确文章开头段落的安排用意 命题角度:“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文章主要写,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09江西木车的激情: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乘坐缓慢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08四川我爱水:17.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从“我爱水”写起,为什么这样写?答案:照应标题,并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行文自然。相同题型还有09江苏卷11题,09山东19题,08福建11题,07山东19题,等。答题提示:因开头是先言其他,再引出主体内容,答题要考虑四点:一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铺垫;三与结尾是否照应;四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正衬或反衬。答题格式: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或:与下文写作对比,从而突出第四种类型:要求明确文章中间某处(段)的写作用意命题角度:在文中为什么要写?在某处为什么要插入写?某段有什么作用?09高考北京卷司马祠:18.第二段“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统领下文,承上启下;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走向;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08高考山东卷我认识的梁漱溟:20.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相同题型还有09全国卷14题,07江苏卷16题,07江西卷17 题,等。答题提示:因相应文字在文中或段中,作用要考虑三点:一要明确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容;二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一般为承上启下,前后呼应);三要考虑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反衬、对比等关系)答题格式: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容+结构作用+相关结构作用的文本内容分析。(四)探究题命题原则及特点1.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2.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直接答案。4.答案有限制:不会像读后感那样可以百花齐放,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命题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江苏对接明显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山东命题较多,江苏对文本的写作目的较感兴趣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山东命题较多第一种类型:文本探究类(江苏探究题与之对接性很强)比较近年来高考散文文本的选择,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文本价值取向,或是揭示积极健康的人生感悟,或彰显真善美,或凸显时代思考,或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作深层思考。这是考生必须要达到的阅读认识高度,文本探究往往就此设题。09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这是要求考生从思想内容方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和深刻内涵。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07江苏麦天17.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这也是要求从思想内容方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主题)。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答题提示:从题型看,命题者主要还是依据文本主题内涵或写作意图来做文章,这类探究题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把握主旨并进而把握作者写作用意,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求。从两题的答案看,既不能脱离原文,而由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截取答案,都需要考生作抽象概括。第二种类型:个性解读类这种题型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依据文本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并联系自身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山东高考此类探究题较多。09年高考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分析: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参考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同时,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答案基本是用原文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认识概括作答)答题提示:个性解读不能脱离文本随意发挥,一定要尊重文本;不能只是原文摘取词句;要有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答题格式:亮观点(总)-扣文本(分)-联实际(分)-下结论(总)第三种类型:写作启发类这类题实际是考查学生的写作理论认识。山东高考此类探究题较多。08高考山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