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题报告电源接线盒100320.doc_第1页
刘丽题报告电源接线盒100320.doc_第2页
刘丽题报告电源接线盒100320.doc_第3页
刘丽题报告电源接线盒100320.doc_第4页
刘丽题报告电源接线盒10032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电源接线盒注塑模具CADCAM 学 院: 化工装备学院 专业班级: 数控技术0701班 学生姓名: 曹誉昊然 指导教师: 刘丽 开题时间: 2010年 月 日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德国则认为是所有工业中的“关键工业”;日本模具协会也认为“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产品质量效益和产品的开发能力。模具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表现在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和建筑方面,都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1。以满足五大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的发展速度将高于其它模具,在模具行业中的比例将逐步提高。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塑料模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是正常的。因此,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塑料模具的发展将高于总量发展速度2。注塑成型是最大量生产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方法之一3。能有效地利用这种成型方法的关键在于模具。模具与制品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模具是把制品设计意图化为大批量生产的手段,如在制品设计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或缺陷,势必制造不出高质量的模具。因此,首先必须在制品设计上把住关,按照塑料制品工艺设计的要求进行,对已确定的制品设计从模具结构上弥补制品设计中不可避免的缺点,以及实现大批量生产,这是模具应完成的任务。随着CADCAM应用技术迅速发展,许多企业已将CADCAM应用软件系统划入企业进行技术投入重点,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对“电源接线盒注塑模具设计”,可以使我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训练。例如,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计算机和机械设计方面的应用能力;总结提高、撰写论文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等等。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1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80年代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均为13%,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管件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还将逐步提高。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塑料管件模具方面已能生产19万吨,上规模,高水平的企业越来越多!由于他的抗腐蚀、廉价等优秀品质,被应用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医疗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所生产的这类塑件的尺寸精度、同轴度、跳动等要求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还能生产厚度仅为0.08mm的一模两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等。注塑模型腔制造精度可达0.02mm0.05mm,表面粗糙度Ra0.2m,模具质量、寿命明显提高了,非淬火钢模寿命可达1030万次,淬火钢模达501000万次,交货期较以前缩短,但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成型工艺方面,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4。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如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采用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但总体上热流道的采用率达不到10%,与国外的50%80%相比,差距较大。 在制造技术方面,CAD/CAM/CAE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的Pro/Emgineer软件等等。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实现了CAD/CAM的集成,并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型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5。2.2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注塑成型是最大量生产塑料制品的一种成型方法,二十多年来,国外的注塑模CAD技术发展相当迅速。70年代已开始应用计算机对熔融塑料在圆形、管形和长方形型腔内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80年代初,人们成功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三维型腔的流动过程,使设计人员可以依据理论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在模具制造前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改,以减少试模时间,提高模具质量。近十多年来,注塑模CAD技术在不断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同时,十分注意向实用化阶段发展,一些商品软件逐步推出,并在推广和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美国上市公司Moldflow公司是专业从事注塑成型CAE 软体和谘询公司,自1976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流动分析软体以来,一直主导塑胶成型CAE软体市场5 。近几年,在汽车、家电、电子通讯、化工和日用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 CAE 技术可以在模具加工前,在电脑上对整个注塑成型过程进行类比分析,准确预测熔体的填充、保压、冷却情况,以及制品中的应力分布、分子和纤维取向分布、制品的收缩和翘曲变形等情况,以便设计者能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制件和模具设计,而不是等到试模以后再返修模具。这不仅是对传统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一次突破,而且对减少甚至避免模具返修报废、提高制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等,都有着重大的技术经济意义。注塑模具设计不但要采用 CAD 技术,而且还要采用 CAE 技术。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5。注塑成型分两个阶段,即开发/设计阶段(包括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和生产阶段(包括购买材料、试模和成型)。传统的注塑方法是在正式生产前,由于设计人员凭经验与直觉设计模具,模具装配完毕后,通常需要几次试模,发现问题后,不仅需要重新设置工艺参数,甚至还需要修改塑料模具设计制品和注塑模具的设计,这势必增加生产成本,延长产品开发周期。3. 课题的主要工作 我毕业设计的题目是“电源接线盒注塑模具CADCAM” 设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CADCAM软件,完成注塑模具设计的全过程。第一部分 收集与注塑模具设计相关的资料。了解注塑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注塑模具现阶段状况及发展趋势,并做出开题报告。第二部分 电源接线盒三维造型设计第三部分 电源接线盒注塑模具设计第四部分 模具开合动作分解图设计第五部分 模具实体装配设计第六部分 型腔CAM设计。根据毕业设计要求撰写说明书,遵循机械制图基本原则,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二维图纸绘制,生成两张A0图纸。4. 完成课题所需的条件系统地学习过塑料模具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经历过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通过生产实习,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掌握设计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具备硬件条件;具有利用学校现有图书以及网络资源的能力。课题所涉及的知识面有:专业基础课如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塑料模具设计;计算机应用主要使用AUTO CAD,office办公软件。此外还需要了解注塑模具设计等相关专业知识。5. 课题的进度安排1-5周:明确设计任务,进行文献检索,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上进一步检索,整理文献。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撰写开题报告。6周:确定塑件,熟悉注塑模设计软件,绘制电源接线盒3D图。7周:浇注系统及主流道设计,型腔结构确定。8周:冷却系统设计。9周:模具结构设计:型腔排列,分型面设计,模架的确定。10周:脱模机构及导向机构设计。11周:绘制型腔和型芯零件图。12周:模架强度、刚度校核。13周: 绘制模具装配图。14周:绘制模具开合动作分解图。15周:数控编程工艺处理,对型芯精坯图利用CAM自动编程生成加工路线。16周:完善各种图纸,完善设计说明书,输出图纸。17周:制作答辩课件,准备答辩。6主要参考文献1 肖爱民,沈春根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完全自学手册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6.102 卜建新.塑料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3 贾润礼,程志远. 实用注塑模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44 杨占光.塑料注塑模结构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5 21世纪模具新技术:/viewthread.php?tid=56496 加工中心编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6.107 李宏胜.机床数控技术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