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堆、取料机防碰撞问题的数学模型.pdf_第1页
港口堆、取料机防碰撞问题的数学模型.pdf_第2页
港口堆、取料机防碰撞问题的数学模型.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港口堆 取料机防碰撞问题的数学模型 杨 bJ ll 邵龙成 牛跃伟 1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 司第九港务分公司 秦皇岛0 6 6 0 0 0 2大连重工 起重集 团有限公司 大连1 1 6 0 1 3 摘要 建立 了港 口煤堆场堆 取料机的机构 学模 型 并对堆 取料机 之间 的碰撞 问题 进行 了机构学 的归 纳和分析 得到其空问相对位置 的数学关 系 推导 出适 于其 防碰撞 的数学 表达式 对于解 决大型 机械协 同作业 过程 中可能发生的碰撞 问题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堆料机 取料机 防碰撞 机构学 中图分类号 T H1 1 2 1 U 6 5 3 9 2 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7 8 5 2 0 1 1 0 2 0 0 1 3 0 3 Abs t r a ct The p a p e r e s t a b lis he s t h e me ch a nis m mo d e ls o f t h e s t a e k e r r e cla ime r o f co a l s t o r a g e y a r d a t p o r t a n d s u mma r iz e s a n d a n a ly z e s co llis io n p r o b le ms b e t we e n s t a e k e r s r e cla ime r s in t h e v ie w o f me ch a n is m t h u s it a cq u ir e s t h e ma t he ma t ica l r ela t io n s hip o f r e la t iv e s p a ce p o s it io n a n d de r iv e s t h e ma t he ma t ica l e xp r e s s io n a p plica b le t o t h e a n t i co llis io n T h is h a s s ig n ifi ca n t r e f e r e n ce v al u e f o r t h e s o lu t io n t o t h e co llis io n p r o b le ms t h a t ma y o ccu r d u r in g t h e co o r d in a t in g o p e r a t io n s o f la r g e ma ch in e r y Ke y wo r d s s t a ck e r r e cl a ime r a n t i co ll is i o n me ch a n is m 0概述 现代化港 口的散状物料堆场 有多 台大型堆 取料机共 同在 1个堆场 内协 同作业 堆 取料 机 的直线行走范围可达到 1 0 0 0余 m 悬臂 回转半径 长几十 IT I 同时还可在几十 i n的高度范 围内做俯 仰动作 堆 取 料机存 在极 大 的相互 碰撞 风 险 堆 取料机每 台造价 高达数千万元 一旦发生 碰 撞 可能会造成严重 的机损及人身 伤亡事故 给 企业带来 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对 I 临近协 同作 业的大型机械 简称大机 的防碰撞 问题 的研究 十分重要 目前 对大机防碰撞一般都采用平面投 表 4 现 场静 应力测试 值 工况 编号 测点 1 MP a 测点 2 MP a 测点 3 MP a 测点 4 M P a 测点 5 MP a 测点 6 MP a 测点 7 MP a 测点 8 MP a 一 3 0 2 4 1 9 6 7 6 8 0 2 2 2 5 2 O 4 2 1 6 3 8 5 8 8 2 1 0 8 4 7 5 1 8 8 5 6 8 lJ 3 l4 1 6 2 6 3 4 O 2 6 9 7 2 3 9 O 6 1 0 3 2 8 8 8 6 2 一 5 9 2 2 1 8 9 4 一1 2 5 6 8 1 4 8 一1 8 0 6 1 9 9 2 2 8 6 9 2 4 l6 一 0 0 0 6 2 6 4 2 5 5 4 2 1 1 9 7 2 6 8 8 5 2 8 8 5 2 4 6 一l0 8 7 8 海侧立柱和料斗上方时 测点 8受载荷影响较大 当卸船机沿大车轨道运行 的加 速度较 大时 立 柱 与前臂主梁连接处会 出现较 大应力 故前拉杆及 其连接处的 日常检测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I G B T 3 8 1 1 2 o o 8 起重机设计规范 S 2 戚再强 桥式 抓斗卸船机不同设 计形式的 比较 J 水 运科学研究 2 0 0 6 4 3 沈莹 王悦民 1 3 0 0 t 浮式起重机金属结构有限元分 起重运输机械 2 0 1 1 2 析 J 起重运输机 械 2 0 0 5 4 4 7 4 刘雯雯 吴功平 肖晓辉 等 龙滩水电站 2 0 t 缆索 起重 机 结 构有 限 元 分 析 J 起 重 运 输 机 械 2 0 0 6 3 1 O一1 2 作 地 者 址 邮 编 收稿 日期 许海翔 上海 市普 陀 区金沙江路 9 1 5号上海 市特 种设备 监 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起重定检室 2 0o O 65 2 01 0 09 1 6 1 3 影 的方法 同时给大机加装防碰报警和采用急停 等措施 平面投影法算法简单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但是因浪费了一些有效工作空间 尤其是对 同一垛 位进行作业时 使堆 取料机的工作范围受到较大 限制 影响了堆 取料作业效率 本文以秦皇 岛港煤 5期 堆场为例 介 绍以空 间机构学 的方法 研究 大机 协同作业 时防碰撞的 机构学模型 推导出大机防碰撞问题 的数学模型 为更好地解决防碰撞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堆 取料机碰撞情 况描述 秦皇岛港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输 出港之一 煤 5 期设计吞吐能力为 5 0 0 0万 t a 堆场 7 7万 m 共 有 6台堆料机 8台取料机 分 布于堆场 内的 1 1 条轨道上 碰撞 可分为堆料 机和取料机 之间或 2 个取料机之 间 2种情 况 碰撞发生在堆 取料机 的悬臂 包括配重 部分 2 堆 取料机的空间机构 学模型 为更准 确地研 究堆 取料 机 间的碰 撞 问题 需要任意 时刻每个堆 取料 机的悬臂在 空间的准 确位置表达式 假设悬 臂为空 间的 1条 线段 只 要求 出悬臂上首尾 2点 的空 间坐标 则可确定悬 臂在空问的位置 建立堆场坐标系见图 1 图 1 堆 取料机空间坐标图 堆 取料机都是具有 3自由度的空间机构 3个 自由度分别是 沿轨道方 向的移动 绕 自身竖 直轴线的 回转以及绕平行于地面轴线 的俯仰 所 以堆 取料机都可 以简化为 图 1左侧 的机构 设 堆场坐标系 0 Y Z 0的原点位 于堆场平 面的右下 角 该坐标系称为基坐标 系 同时设 编号为 n的 大机位于基坐标 系 内 L 0 处 大机 此 时的回转角度为 悬臂的俯仰角度为 分别建立 3 个连杆坐标系 0 Y z 固定在大 一 1 4 一 机的行走部分 0 固定在大机的回转平 台 0 Y 固定在悬臂上 3个坐标系坐标轴的方向 依据空间机构学相关理论确定 悬臂的任一点 P可 在 D 娼 Y 中得到最简单的齐次坐标表达形式 V P P 0 0 1 1 3 个连杆坐标系相对于基坐标系的转化参数如 表 1 一 表 1 堆 取料机机构学模型连杆变换参数 连杆序号 a i一 1 O l i I d f 关节 变量 l 船 9 0 0 町 2 0 9 0 3 0 9 0 0 连杆变换矩阵的通式 为 一 co s 0 s i n 0 0 一 s in 0 co s ai一1 co s 0 iC 0 8 0 i一 1一s i n ai一 1 一 s i n 0 f s i n a f 一1 co s 0 s i n aE一 1 c0sai l 0 0 0 2 则最末端连杆坐标 系相对于基坐标 系的变换 矩 阵为 T T 3 点 P在基坐标系 O Y Z 0中表示为 P 1 巧T P 4 将式 1 3 代入式 4 中可得 r co s fl co s p P 一 P l s i n fl co s c p P 一 L I 5 L s i m p P j 确定 了点 P的空 间绝对坐标 悬臂在空 间的 位置可以得到准确的描述 3 防碰撞 的数 学模型 设任意 2个大机 m 和 n 大机 m的悬 臂头部 点 A到其绞点距离为 P 悬臂尾部点 日到其绞点 距离为 P 柚 大机 n的悬臂头部点 C到其绞点距离 为 P 悬臂尾部点 到其 绞点距 离为 P 柚 2条 悬臂可以简化成 2条空 间线段 堆 取料机碰撞 问题 的本质就是 2条空间线段发生 了相交H 虽 然判断 2条 空间直线 或者线段 是否相交 从数学 上来讲 比较 简单 但是 仅能 够判 断出是否 相交 对大机的防碰撞并无实际的意义 所 以实时求出 2 条空间线段的最短距离 在实 际距离小于安全距 离时进行报警或者做 出相应的规避动作 才 是解 起重运输机械 2 0 1 1 2 撇 如 d 决碰 撞 的最好 办法 设 A点 的 坐标 为 Y z B点的坐标 为 Y z C点 的坐标 为 y z D点的坐标 为 x 4 Y 4 g 4 根据 式 5 可知 4点坐标的具体值 1 c o s e o s q P 一 其中 Y 1 s i n e o s q P 一 y 1 s in q P 日m 2 3 0 8 m e o s q m P和 一 眦 Y 2 s i n e o s o P 柚一 L 2 s in q m P柚 r 3 C O S C O S O P 一L Y 3 s i n c0 s P 以一 L r z 3 s in q P以 r 4 co s 卢 e o s q P L Y 4 s i n B n e o s 尸 膪一 L y L z 4 s i nq P 设 P 为直 线 A B上任 意 1点 P 点 的坐标 X Y z 可表示 为 r 1 s 2 一 1 Y Y 1 s Y 2 一 y 6 t g z l s 2 一 1 当参数 0 s 1时 P 为线段 A B上的点 当 参数 s 1时 P 是 A B延长线上的点 设 P 为直 线 C D上 任意 1点 P 点 的坐标 可表示为 3 4 一 3 V y 3 y 一 3 一 z s t 的最小值 这是 1 个多元 函数的极值问题 对I 厂 s t 分别求关于s t 的偏导数 并令偏 导数为 0 r 2 0 如果从这个方程求出的参数 s t 的值满足 0 1 0 t 1 说 明 P 落在线段 A B上 P 点 落在线 段 C D 上 这 时 P P 的长 度 P P X u Y 十 z一 就是线段 A B与 C D的最短距离 如果从方程组 7 解 出的参数 s t 的值不满 足 0 s 1 0 t 1 说明不可能在 A B内部找到 1点 P 在线段 C D内部找到 1点 P 使得 P P 就是线段 A B与 C D的最短距离 这时 可 以分别 求 出A点到线段 C D B点到线段 C D C点到线段 A B D点到线段 A B的最短距离 其 中最小的就是 线段 A B与 C D之间的最短距离 4 结论 上述算法能够准确 地反映 2个 相邻大机 的位 置关系 同时 根据具 体情况 如果大 机的悬臂 拉杆也有可 能发生碰撞 就需将悬 臂拉杆也考虑 到碰撞模 型中 但是 因文 中的算法存 在求偏导 数 解多元 方程等数学运算 仅使用控 制系统 中 的 P L C完成计算较 困难 需要考虑在上位计算机 编制运算程序来专门完成大机位置的判别 7 1 张有旺 邓恩昌 肖明 浅析煤炭码头堆场堆 取料 参考文献 当参数 O f 1 时 P 为线段 C D上的点 当 参数 t 1 时 P 是 C D延长线上的点 P P 之 间的距离为 P P X U 1 一 z一 距离的平方为 s t X U y z一 一 3 s 2 一 t x 4 一 3 Y l Y 3 Y z Y 1 一t 一Y 3 l Z 3 s z 2 一 1 一 t z 4 一 z 3 求直线 A B C D 之间 的最短 距离 也 就是求 起重运输机械 2 0 1 1 2 机防碰撞设计理论 J 港工技术 2 0 0 8 5 8 1 O 2 黄 真 空 间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