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郁-交通-汽车安全与法规习题.doc_第1页
刘晶郁-交通-汽车安全与法规习题.doc_第2页
刘晶郁-交通-汽车安全与法规习题.doc_第3页
刘晶郁-交通-汽车安全与法规习题.doc_第4页
刘晶郁-交通-汽车安全与法规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自学指导第1章:汽车安全技术概述一主要内容1道路交通事故与汽车安全的关系。2现代汽车安全保障体系3汽车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二重点1交通事故与汽车安全2汽车安全保障体系3汽车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三难点1汽车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第2章: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一主要内容1汽车技术法规与标准的关系2世界各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特点及项目3各国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或标准对比二重点1汽车技术法规与标准的关系2世界各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特点3世界各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项目4各国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或标准对比三难点1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2汽车安全性技术标准第3章:汽车主动安全性一主要内容1汽车行驶安全性2汽车环境安全性3汽车感觉安全性4汽车操纵安全性二重点1汽车行驶安全性2汽车环境安全性3汽车感觉安全性4汽车操纵安全性三难点1汽车行驶安全性2汽车操纵安全性第4章:汽车被动安全性一主要内容1安全的车身结构2汽车座椅安全带系统3安全气囊系统4汽车座椅系统5转向系防伤机构二重点1安全的车身结构2汽车座椅安全带系统3安全气囊系统4汽车座椅系统5转向系防伤机构三难点1汽车座椅安全带系统2安全气囊系统3转向系防伤机构第5章: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一主要内容1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2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3汽车电子控制制动系统4可控悬架系统5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6先进安全汽车7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8汽车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二重点1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2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3汽车电子控制制动系统4可控悬架系统5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三难点1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2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3汽车电子控制制动系统4可控悬架系统5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第6章:汽车被动安全性能试验方法及典型设备一主要内容1汽车零部件台架试验方法及典型设备2汽车零部件模拟碰撞试验方法及典型设备3实车碰撞试验方法及典型设备4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计算机仿真研究二重点1汽车零部件台架试验方法及典型设备2汽车零部件模拟碰撞试验方法及典型设备3实车碰撞试验方法及典型设备4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计算机仿真研究三难点1汽车零部件台架试验方法及典型设备2汽车零部件模拟碰撞试验方法及典型设备第7章:汽车安全检测一主要内容1汽车安全检测规范2汽车安全检测设备二重点1汽车安全检测规范2汽车安全检测设备三难点1汽车安全检测规范第二部分 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中,以下属于被动安全标准的是A照明与光信号B制动C车辆结构与防盗D防火 2汽车技术标准的制订、批准的负责机构是。A公认机构B政府C指定机构D民间机构3凡车辆、人员在以下那种道路上通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的行为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的交通事件称为道路交通事故。A普通道路B城市道路C特定道路D一般道路4汽车主动安全性可以分为行驶安全性、环境安全性、感觉安全性和A预防安全性B操作安全性C车辆安全性D制动安全性5汽车技术法规制订、批准的负责机构是A公认机构B指定机构C政府D民间机构6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中、高级轿车最小离地间隙h(mm)应为A130200B220300C240290D260370 7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中、重型货车最小离地间隙h(mm)应为A130200B220300C240290D260370 8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中、大型客车最小离地间隙h(mm)应为A130200B220300C240290D260370 9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越野汽车最小离地间隙h(mm)应为A130200B220300C240290D260370 10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中、高级轿车接近角()应达到A812B2030C2530D3660 11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中、重型货车接近角()应达到A812B2030C2530D3660 12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中、大型客车接近角()应达到A812B2030C2530D3660 13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对汽车通过性的要求,越野汽车接近角()应达到A812B2030C2530D3660 14通常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中的主销内倾角应不大于A1B3C5D8 15通常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中的主销后倾角应不大于A3B5C8D10 16通常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中的前轮外倾角应为A1左右B3左右C5左右D8左右 17通常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中的前轮前束值一般应为A05mmB08mmC012mmD015mm 18轮胎扎扁跑路系统一般可以保证轮胎扎扁后仍至少能行驶的距离为A3050kmB50150kmC70200kmD80300km 19泄气保用系统能保证轮胎在泄气的情况下也不会从轮辋上脱落下来,且仍能以80km/h的速度行驶A 50kmB100kmC200kmD300km 20汽车在行驶时,由于路面不平、车轮的驱动部件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范围为A0.52HzB0.54HzC0.515HzD0.525Hz 21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其悬架系统所组成的弹性系统,其固有频率通常为A24HzB48HzC620HzD830Hz 22能引起汽车产生结构和声学共振的弹性体振动的频率范围为A20100HzB30150HzC40200HzD50250Hz 23汽车操纵机构可分为一级操纵装置和二级操纵装置。以下属于一级操纵装置的是A点火开关B照明开关C离合器操纵D刮水器开关 24汽车操纵机构可分为一级操纵装置和二级操纵装置。以下属于一级操纵装置的是A点火开关B刮水器开关C制动操纵D空调开关 25汽车操纵机构可分为一级操纵装置和二级操纵装置。以下属于二级操纵装置的是A加速装置B点火开关C制动操纵D转向盘 26汽车操纵机构可分为一级操纵装置和二级操纵装置。以下属于二级操纵装置的是A加速装置B离合器操纵C制动操纵D空调开关 27采用液压制动的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液压制动传动系的作用时间一般为A0.2s左右B0.4s左右C0.6s左右D1.0s左右 28采用气压制动的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气压制动传动系的作用时间一般为A0.2s左右B0.4s左右C0.6s左右D1.0s左右 29汽车被动安全性又被称为A汽车行驶安全性B汽车操作安全性C汽车环境安全性D汽车碰撞安全性 30汽车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一般优化展开时间为A10msB20msC30msD45ms 31胸部侧撞安全一般安装于座椅靠背的车门侧或车门上,其展开时间水平方向为A8ms左右B12ms左右C24ms左右D32ms左右 32胸部侧撞安全一般安装于座椅靠背的车门侧或车门上,其展开时间垂直方向为A8ms左右B12ms左右C24ms左右D32ms左右 33汽车座椅调节装置一般前后调节量为A1560mmB4090mmC60120mmD90140mm 34汽车座椅调节装置一般上下调节量为A1560mmB4090mmC60120mmD90140mm 35货车在平坦干燥的混凝土路面上进行空载和满载试验时,无论是前轮还是后轮先抱死都不发生侧滑的最大制动初速度为A20km/hB30km/hC40km/hD50km/h 36一般轿车车轮的动不平衡度最大值不应大于A23NcmB34 NcmC45 NcmD56 Ncm 37通常,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调整的系统参数是A弹簧刚度B系统阻尼C系统结构D弹簧刚度和阻尼 38ZBT4007-89要求以一定车速连续制动15次,每次制动强度为3m/s2,在相同踏板力作用下,汽车最后制动效能应不低于规定冷试验制动效能的 A50%B60%C70%D80% 39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采用液压制动时,其制动力协调时间不应大于A0.35sB0.6sC0.8sD1.0s 40为了使汽车获得最佳的制动效能和方向稳定性,汽车ABS系统应将车轮滑移率范围控制在A5%25%B10%35%C15%45%D20%50% 41一般说来,汽车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使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事故死亡率减少 A18%B26%C38%D47% 42以下属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是 A汽车安全带B汽车安全气囊C高强度车身D环境安全性 43一般认为,驾驶员感到最舒适的转向盘倾角为A30B45C60D75 44对于轿车、小型货运车,转向盘与水平面的夹角取值范围一般为A1530B3045C4560D6075 45对于中型车辆和城市客车,转向盘与水平面的夹角取值范围一般为A1530B3045C4560D6075 46按照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腰肩连续带织带的抗拉强度应达到22260N以上,这就要求构成织带的纤维单丝强度一般不少于A2gB4gC6gD8g 47FMVSS标准规定,在22.5km/h的速度碰撞下,安全气囊开始工作的减速度应大于A1gB3gC5gD7g 48我车GB11551国家标准规定在车速为48km/h的下面碰撞试验中,假人头部伤害指数不得大于A350B500C750D1000 49我车GB11551国家标准规定在车速为48km/h的下面碰撞试验中,作用时间超过3ms时,假人胸部质心处的合成加速度不得大于A20kgB35kgC50kgD60kg 50我车GB11551国家标准规定在车速为48km/h的下面碰撞试验中,假人每条大腿轴向的合力应不大于A3000NB5000NC7500ND10000N 51我国“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标准GB11557规定:要求汽车在以48.3km/h63.1km/h之间的车速正面撞击其他物体的试验中,转向轴和转向柱管在水平方向的后移量不得大于A127mmB185mmC210mmD270mm 52我国“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标准GB11557规定:在台架试验中,用人体模型的躯干以6.7 m/s的速度碰撞转向盘时,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水平力不得超过A8755NB9578NC10223ND11123N 53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汽车驾驶员耳旁噪声声级不应大于 A50dB(A)B65 dB(A)C79 dB(A)D90 dB(A) 54 汽车的操纵机构是指车内供驾驶员用来操纵汽车的各种装置。可分为一级操纵装置和二级操纵装置。以下属于二级操纵装置的是A点火开关B转向盘C离合器D制动操纵 55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系统(EHPS)主要为A力响应型B车速响应型C转角响应型D角速度响应型 56对于悬架系统的刚度,应能保证汽车转弯行驶时车身侧倾角不能太大。通常在0.4g的横向加速度下,车身侧倾角应小于A3B4C5D6 57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采用气压制动时,其制动力协调时间不应大于 A0.35sB0.6sC0.8sD1.0s 58自适应可控悬架系统能根据车辆的行驶条件自适应调节悬架的 A刚度特性B阻尼特性C刚度与阻尼特性D以上均不是 59一般说来,汽车安全气囊单独使用可以使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事故死亡率减少 A18%B26%C38%D47% 60以下属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是 A汽车安全带B汽车安全气囊C乘员解救D环境安全性 61在进行汽车前照灯检测时,对于在用最高设计时速大于70km/h的汽车,四灯制车辆每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A6000cdB8000cdC12000cdD15000cd 62在进行汽车前照灯检测时,对于新注册最高设计时速大于70km/h的汽车,四灯制车辆每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A6000cdB8000cdC12000cdD15000cd 63在进行汽车前照灯检测时,对于新注册最高设计时速大于70km/h的汽车,两灯制车辆每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A10000cdB12000cdC15000cdD18000cd 64在进行汽车前照灯检测时,对于在用最高设计时速大于70km/h的汽车,两灯制车辆每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A10000cdB12000cdC15000cdD18000cd 65汽车安全检测规范规定,汽车四灯制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允许超过A170mmB225mmC280mmD350mm 66汽车安全检测规范规定,汽车四灯制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右偏不允许超过A350mmB405mmC455mmD505mm 67汽车安全检测规范规定,汽车四灯制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允许超过A350mmB405mmC455mmD505mm 68汽车安全检测规范规定,在进行制动力检测时向车轮的阻滞力均不应大于车轮所在轴轴荷的A5%B8%C12%D15% 69汽车强制性安全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客车车内噪声声级不应大于 A50dB(A)B65 dB(A)C79 dB(A)D90 dB(A)70汽车紧急制动过程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般为A0.31.0 sB1.01.5 sC1.52.0 sD2.03.0 s71汽车制动系至少应有两套独立的制动系统,即行车制动系和A应急制动系B辅助制动系C自动制动系D驻车制动系 72造成车内乘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A一次碰撞B二次碰撞C正面碰撞D侧面碰撞73目前在汽车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带是A两点式安全带B安全肩带C全背式安全带D三点式安全带74大量实验数据表明,为使汽车获得最佳的制动效能和方向稳定性,应将车轮滑移率范围控制在A5%10%B10%35%C35%50%D50%80% 75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目的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缓和冲击、防止发生火灾及确保乘员A生存空间B生命安全C逃生时间D减轻伤害程度 76为了与国际接轨,使我国汽车工业能够顺应市场化、全球化的国际竞争需要,建立我国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主要参照的法规体系是AECEBEECCFMVSSDJASO 77汽车制动性能试验中,对于液压制动系统,其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A0.15 sB0.25 sC0.35 sD0.45 s 78汽车制动性能试验中,对于汽车列车和铰接式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其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A0.35sB0.6sC0.8sD1.0s 79当行车制动系失效时,可利用其实现车辆的减速或停车的制动装置被称为A应急制动系B辅助制动系C自动制动系D驻车制动系 80轮胎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支承载荷、传递制动力、驱动力和转向力,以及A传递路感B传递路面振动力 C改善操纵稳定性D缓和路面冲击81据统计数据表明,座椅安全带的佩带可使碰撞事故中乘员伤亡率减少A10%15%B15%30%C30%45%D45%60%72汽车驱动防滑ASR装置的综合控制方式是将以下那种方式和发动机控制组合起来的一种控制方式。A车轮制动控制B车轮滑转率控制C驱动轮制动控制D制动力分配控制 83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目的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缓和冲击、防止发生火灾和确保乘员A生存空间B生命安全C逃生时间D减轻伤害程度84汽车实车碰撞试验是以以下那种方式,来分析车辆碰撞前后的乘员和车辆运动状态及损伤状况。A实车模拟碰撞B台车模拟碰撞C实车假人碰撞D交通事故再现 85在实车碰撞试验中,对于质量为2800kg的车辆,当轨道长为200m 时,牵引系统最大速度应为A75km/hB80km/hC100km/hD130km/h 86在实车碰撞试验中,对于质量为2800kg的车辆,当轨道长为350m 时,牵引系统最大速度应为A75km/hB80km/hC100km/hD130km/h 87在实车碰撞试验中,对于质量为2200kg的车辆,当轨道长为110m 时,牵引系统最大速度应为A75km/hB80km/hC100km/hD130km/h 88在实车碰撞试验中,对于质量为10000kg的车辆,当轨道长为350m 时,牵引系统最大速度应为A75km/hB80km/hC100km/hD130km/h 89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11549汽车安全带总成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规定,腰带伸长率必须满足A20%B30%C40%D50% 90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11549汽车安全带总成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规定,肩带伸长率必须满足A20%B30%C40%D50% 91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11549汽车安全带总成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规定,连续带伸长率必须满足A20%B30%C40%D50% 92汽车制动性能试验中,对于液压制动系统,其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A0.15 sB0.25 sC0.35 sD0.45 s93对于汽车ABS系统直接控制式压力调节器,当其隔离电磁阀与排气电磁阀无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系统处于A保压过程B增压过程C减压过程D常规制动过程94对于汽车ABS系统直接控制式压力调节器,当其隔离电磁阀打开、排气电磁阀无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系统处于A保压过程B增压过程C减压过程D常规制动过程95对于汽车ABS系统直接控制式压力调节器,当其隔离电磁阀与排气电磁阀无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系统处于A保压过程B增压过程C减压过程D常规制动过程96FMVSS208的试验程序和日本TRIAS11-4-30中规定实车碰撞试验中最大牵引加速度不大于A0.2gB0.3gC0.4gD0.5g 97欧、美、日等国家的实车碰撞试验设施的牵引系统一般都将最大牵引加速度限制在A0.10.2gB0.20.25gC0.250.4gD0.40.5g 98欧洲正面碰撞法规ECE草案中规定,固定壁障为刚性表面,规定碰撞速度为 A30km/hB50km/hC75km/hD100km/h 99当采用制动试验台检验车辆驻车制动的制动力时,车辆空载、乘座一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力的总和不应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质量的A5%B8%C12%D20% 100在ECE法规、FMVSS法规、日本车辆认证标准以及澳大利亚标准中,座椅强度试验要求模拟碰撞滑车或加速度发生装置所产生的加速度应不得小于A5gB10gC15gD20g 二多项选择题:101汽车技术标准的构成主要包括A国际标准B区域标准C国家标准D团体标准E企业标准102汽车技术法规的构成主要包括A区域技术法规B企业技术法规C中央政府技术法规D团体技术法规E地方政府技术法规103中国目前采用的汽车标准主要有A国际标准B国家标准C行业标准D地方标准E企业标准104汽车动力性是汽车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性能。它的主要评定指标有 A汽车的安全性B汽车的最高车速C汽车的操纵稳定性D汽车的加速时间E汽车的最大爬坡度105以下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中,属于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评价指标的有A共振峰频率B共振时振幅比C相伴滞后角D转向盘转矩梯度E稳态增益106以下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中,属于极限行驶能力评价指标的有A极限车速B极限侧向加速度C转向盘转角和D最小转弯半径E回到原来路径所需时间107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附着系数主要取决于A道路的材料B路面状况C轮胎结构D胎面花纹E行车速度108汽车制动系按其用途可分为A行车制动系B应急制动系C驻车制动系D辅助制动系E自制动系109汽车辅助制动系统的形式有AABS制动系统B发动机制动C发动机排气制动D缓行器E自制动系110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决定汽车总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有A驾驶员反映时间B制动系起作用时间C附着力D制动器最大制动力E制动时的初速度111能直接向车外辐射的汽车噪声源主要包括A发动机噪声B排气噪声C轮胎噪声D制动噪声E传动系噪声112围绕前视线定义的视野有A单眼视野B双眼视野C两单眼视野D周边视野E动视野113汽车自适应悬架系统的主要控制包括 A侧倾控制B侧滑控制C抗点头控制D振动控制E车轮滑移控制114汽车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系统(EHPS)按控制方式进行分类,其类型有 A流量控制式B液压缸分流控制式C压力反馈控制式D角速度控制式E阀特性控制式115汽车主动安全性所包含的内容有 A行驶安全性B环境安全性C碰撞安全性D感觉安全性E操作安全性116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有 A制动效能B制动时的平稳性C制动时产生的噪声D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E制动效能的恒定性117汽车前轮定位(亦称为转向轮定位)是指前轴、主销与前轮三者组装后的位置关系,包括A主销后倾B主销内倾C前轮外倾D前轮内倾E前轮前束118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附着系数主要取决于A道路的材料B路面状况C轮胎结构D胎面花纹E行车速度119先进安全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 A预防安全技术B事故避免技术C减少损伤技术D液压助力转向技术E碰撞后乘员伤害减轻与防护技术120汽车主动安全性可以分为 A行驶安全性B预防安全性C环境安全性D感觉安全性E操作安全性121汽车的动力性是汽车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性能,它的主要评定指标有 A汽车最大输出扭矩B汽车最高车速C汽车的加速时间D汽车最大载重E汽车的最大爬坡度122汽车安全气囊控制装置中的传感器,主要类型有 A机械式B电子式C集成式D综合式E机电式123汽车ABS系统的组成部件有 A轮速传感器B旋转齿圈C电子控制器D压力调节器E制动轮缸124汽车实车碰撞试验的类型,按碰撞形态可分 A正面碰撞试验B侧面碰撞试验C追尾碰撞试验D车辆动态翻滚试验E角度碰撞试验125能量吸收式转向柱管系统吸收碰撞能量的主要方式有A材料的弯曲与变形B接触摩擦C剪断D折断E以上几种形式的组合126汽车外部安全装置是为减轻在事故中汽车对哪几类人员的伤害而专门设计的。 A行人B自行车乘员C道路使用人D摩托车乘员E其它车辆乘员127汽车的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有 A制动效能B制动距离C制动减速度D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E制动效能的恒定性128按汽车安全带的固定安装方式分,汽车安全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两点式安全带B三点式安全带C安全肩带D全背式安全带E安全腰带129汽车ABS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轮速传感器B旋转齿圈C电子控制器D压力调节器E制动轮缸130汽车实车碰撞试验按碰撞形态可分为以下哪几种类型。 A正面碰撞试验B侧面碰撞试验C追尾碰撞试验D车辆动态翻滚试验E角度碰撞试验131汽车ABS系统的压力调节器根据车型、性能和制造成本方面的原因有多种结构形式,若按动力源可分为A真空式B液压式C机械式D空气式E空气液压加力式132汽车自适应悬架系统可实现的主要控制有A侧滑控制B侧倾控制C抗点头控制D滑移率控制E振动控制133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指标可以用多个系统输出变量的圴方根值的加权和来表征。这些变量可以包括A车身加速度B车轮与地面间的动载C车轮的滑移率D车轮相对于车身的位移E执行元件的作用力134在汽车“跟车距离报警系统”事故避免技术中,用于检测自车状态的传感器包括 A加速度传感器B车速传感器C转向力传感器D转向角传感器E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35汽车门铰链强度试验包括A静强度试验B垂直刚性试验C开门强度试验D密封性试验E耐久性试验136汽车安全带试验主要包括A强度试验B刚度性能试验C卷收器卷收性能试验D抗环境干扰试验E耐久性试验137汽车安全带卷收机构的工作性能主要指其A卷收速度B紧急锁上距离C卷收刚度与强度D倾斜锁止角E卷收力138汽车座椅试验主要包括A强度试验B能量吸收性能试验C刚度试验D变形试验E头枕强度及后移量试验139从试件响应和零部件损伤来看,对汽车零部件模拟碰撞试验有重要影响的参数有A冲击时的速度B冲击时加速度峰值C到峰值加速度的上升时间D冲击发生的时间E到峰值加速度总的脉冲持续时间140计算机碰撞仿真的工程应用包括A碰撞试验方法的研究B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C碰撞发生过程模拟D碰撞强度评价E碰撞中人体伤害及评价标准的研究三填空题:141技术标准被法律、技术法规引用是标准强制执行的 。142汽车安全标准属于 ,不同于一般的工业标准。143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制定的主要参照体系是 。144根据地面对汽车通过性影响的原因,汽车通过性可分为 和几何通过性。145汽车安全保障体系以 为依据,以管理为手段,达到道路交通系统工作的目的。146欧、美、日三大汽车法规的构成,基本都是由管理法规和 两部分组成。147汽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分为制动效能的 和水稳定性。148汽车前轮的摆振有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它们之间有明显区别,但就其发生摆振的本质而言,以有其共同原因,即 。149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是相对汽车的 而言的。150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指标包括稳态、瞬态转向特性,以及汽车 的能力等。151在确定汽车轴荷分配时,应使质心的位置位于中性转向点之前,使汽车具有适度的 ,保证汽车的静态方向稳定性152汽车侧倾中心反映了悬架 的重要特性。153汽车侧倾中心高度对 和左右车轮轮荷转移有决定性影响。154汽车轮胎的直线行驶特性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轮胎的直线行驶特性主要取决于轮胎的 。155IS02631-1:1997(E)标准规定,当振动波形峰值系数9时,用 来评价振动对人体舒适和健康的影响。157现代汽车多采用加装 的方法以增大悬架侧倾角刚度。158现代汽车多采用加装横向稳定杆的主要目的是增大悬架 。159轮胎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 ,传递制动力、驱动力和转向力,以及缓和路面冲击作用等。160汽车预防安全系统是以 为主要目的。161汽车安全气囊是汽车重要的 装置。162车辆的被动安全系统归纳起来可分为 和乘员保护系统两大类。163为了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汽车外部设计应把 作为基本目的。164车身的安全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辆的 安全性能。165碰撞安全法规主要规定了车辆对车内乘员、 的保护性能。166汽车碰撞安全法规是汽车碰撞安全设计与改进的依据,车身结构应以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或降低法规所规定的 为设计目的。167就目前国内外现有的车身结构安全设计技术状况来看,车身的碰撞安全措施就是汽车结构的 。168为了使乘员安全区在变形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缓冲与吸能性能, 是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的基本目标。169翻车安全对策的主要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车顶纵梁及立柱的强度和刚度;二是 。170如果按照安全带的固定安装方式来分,安全带大致可分为:两点式安全带、三点式安全带和 三类。171汽车安全带卷收器按其作用的不同分为无锁式卷收器、自锁式卷收器以及 式卷收器三类。172安全气囊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以及触发装置,是安全气囊系统的 。173安全气囊系统的传感器用来检测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 ,它将感测到的信号传给电子控制系统。174安全气囊机电式传感器利用势能、摩擦、磁力,以及壳体内空气的黏性或油的阻尼来控制 。175安全气囊电子式传感器利用电子原理得到反映车身 的电信号,供电子控制单元分析处理,决定是否点火。176安全气囊电子式传感器有应变片式和 两种。177目前头部侧撞安全气囊有充气管状侧撞安全气囊和 头部侧撞安全气囊两种类型。178安全气囊系统最重要的要求是保证系统作用可靠和 。179对于手动挡汽车,制动器与离合器两者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180汽车座椅安全带的作用是将乘员的身体约束在座椅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避免乘员飞离座椅与汽车内饰发生 ,使伤亡减至最低程度。181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的方式包括驱动轮控制方式、 和综合控制方式三种。182为了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汽车的外部设计应把涉及车外的人和汽车自身的碰撞的 减轻到最低程度。183被人们称为“高速车辆的生命线”的汽车性能是指汽车的 。184汽车制动器热稳定性一般用一系列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 来衡量。185汽车安全保障体系以交通法规为依据,以 为手段,达到道路交通系统工作的目的。186悬架系统的导向机构在悬架中的作用为保证车轮与车架之间作用力的可靠传递,以及决定车轮相对车架或车身的 。187汽车的行驶安全性是指汽车的装备保证汽车运行安全,同时具有最佳 的能力。188汽车的转向特征是表征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特征之一,它是指汽车在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 ,分为瞬态转向特性稳态转向特性。189汽车ABS的功用是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10%35%的范围内,既可使纵向附着系数接近峰值,同时以得到较大的 。190电子安全气囊的主要任务是向计算机控制系统提供传感器所在位置车身的 ,是否点火由电子控制单元完成。191汽车模拟碰撞试验是指模拟实车碰撞的试验,主要是模拟实车碰撞的 ,以进行对乘员保护装置的性能评价和零部件的耐冲击力试验。192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其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传递到驱动轮上的发动机转矩和轮胎与路面的 。193汽车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的目标是 。194惯性式制动试验台的基本原理是用旋转飞轮的动能来模拟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 。195道路交通系统由人、车、 三要素所构成。196按我国标准编制规则,标准的内容包括概述部分、技术内容部分和 3个组成部分。197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是指在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 的性能。198轮胎的侧偏特性是指侧偏力及 与侧偏角的关系。199就国内外现有的技术状况来看,车身的碰撞安全措施就是车身结构的 。200据统计数据表明,座椅安全带的佩带可使碰撞事故中乘员伤亡率减少 。201汽车驱动轮防滑控制方式主要有驱动轮制动控制方式、发动机控制方式、 。202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在高速时能自动使操纵转向盘的力 ,以保证安全性。203汽车预防安全系统是以 为主要目的。204与实车碰撞试验相比,模拟碰撞试验具有简便、 和试验费用低的优点。205道路交通系统的工作目的是调整有效地保障客、货主体实现快捷可靠的 。206汽车主动安全性也叫 。207车辆的照明设备分为车辆前端照明、后端照明和 三部分。208汽车转向特性是表征汽车 的特性之一。209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主要根据汽车乘员的 来评价。210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汽车驾驶员和乘员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 。211汽车安全带卷收器按其作用不同分为无锁式、自锁式和 式卷收器。212当今世界各国著名的ABS公司实用的ABS控制方法为 。213汽车ABS系统转速传感器可分磁电式被动轮速传感器和 主动轮速传感器。214汽车ABS可变容积式压力调节系统的制动压力增减速度取决于 。215汽车ABS气压式压力调节系统可分为直接控制式和 两种形式。216汽车主动悬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求执行元件所产生的力能够很好地跟踪 控制信号。217半主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区别在于用可控阻尼的减振器取代了 。218汽车半主动悬架包括阻尼连续可调式和 两类。219电子控制电动转向系统转向盘常用的接触式转矩传感器有摆臂式、双排行星齿轮式和 三种类型。220电子控制电动转向系统转向盘常用的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有光电式和 两种类型。221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VDC)安装在车辆的制动系和动力传动系内,利用车辆动力学状态变量反馈来调节各轮上 的大小及匹配,从而使车辆获得良好的操纵稳定性。222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VDC)利用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和 来表征车辆的运动状态。223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方法可分为三类:即台架试验、 和实车碰撞试验。224汽车被动安全性台架试验包括动态冲击试验和 。225汽车被动安全性台架动态冲击试验用于评价零部件遭受冲击时的 性能。226汽车被动安全性参加静态强度试验主要用于评价 的安全性能,可作为动态试验的补充。227汽车车顶顶盖强度试验目的是评价汽车发生滚翻事故时,为确保乘员的生存空间,车顶应具备的 。228汽车侧门静强度试验是评价汽车在侧面碰撞时,为了使侧门进入车室产生的危险减到最低,侧门应具有的 。229汽车安全带倾斜角锁止角试验是评价卷收器在感受倾斜信号时对织带的 。230汽车安全带环境和耐久性试验是评价安全带在长期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各个部件 的能力。231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者是正确判断是否开包,另一者是 。232汽车车速表试验参主要有标准型和 两种类型。233汽车制动试验台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试验台测试原理不同,可分为反力式制动试验台和 制动试验台。234汽车制动试验台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试验台支承车轮形式不同,可分为滚筒式制动试验台和 制动试验台。235汽车制动试验台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试验台检测参数不同,可分为测制动力式制动试验台、测制动距离式试验台和 制动试验台。236汽车制动试验台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试验台测量装置至指示装置传递信号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式制动试制动验台、液压式制动试验台和 制动试验台。237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称为汽车的 。238汽车制动时自动向左或向右行驶的现象称为 。239汽车座椅靠背的强度设计分 和刚性吸能式两种。240汽车在前轮摆振有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两种类型,大多数前轮摆振属于 。四判断题:241技术法规是为政府法制化的行政管理服务的。 242技术法规从制定、批准到执行都是政府的本职工作,属政府职能。243技术标准的制定、批准和执行,严格意义是说也是一种政府职能。 244ECE汽车技术指令中,同一项指令只可能出现一个唯一指令号。245EEC指令在成员国内是强制性的,而ECE法规在成员国内则是选择性的。246EEC指令在成员国内是选择性的,而ECE法规在成员国内则是强制性的。247EEC指令与ECE法规在其成员国内均是强制性的。248. ECE法规与EEC指令在其成员国内均是选择性的。249中国现行的强制性安全标准,具有技术法规的全部属性。250.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减速度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251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减速度的大小仅取决于地面附着力的大小。252汽车前轮抱死不易产生侧滑,是一个稳定过程,但容易丧失制动时的转向操纵能力。253采用扁平率小的轮胎是提高侧偏刚度的主要措施之一。254过多转向特性的汽车是临界的,当车速小于临界车速时,汽车稳定。255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应具有中性转向特性。256汽车侧倾中心高度变化实质上并不改变由悬架质量离心力所带来的轮荷转移量。257汽车侧倾中心高度变化实质上并不改变由侧倾后质心偏移力所带来的轮荷转移量。258汽车侧倾中心高度变化实质上是改变轮荷转移过程中侧倾力矩的大小和由弹性元件、传力杆系所分担的力的比例。259悬架的侧倾刚度越大,则该桥上发生的轮荷转移量就越小。260增加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不利于使汽车趋于不足转向。261增加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有利于使汽车趋于过多转向。262主销后倾角变大,容易使前转向轮发生摆振。253车轮外倾角变大,会影响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但不会影响轮距的变化及轮胎磨损的加剧。264转向系的低刚度对稳态转向特性有利,但会降低转向灵敏度。265在任何情况下,车身侧偏角就是汽车重心的侧偏角。266汽车前轮发生摆振时,不只是转向系在振动,甚至连整个汽车都在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