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 学 案 年级:四年级 教者: 单元 一课题用计算器计算课时第1课时总课时9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计算器的使用。学习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知识链接学习流程导 学 过 程修 正 栏 设疑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当你和家人买了很多生活或者学习用品后,兴高采烈地去结账时,结账处的阿姨是怎么给你们算账的呢?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大约1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 ),并一直沿用至今。 预习导学一、自主学习看教材23-25页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及使用。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 );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 )。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2、在拨数时要先定好( ),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 )。4、认识计算器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2、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762.320.89= 320108925=436.80.75= 13.62.70.75=145+145+145= 138+489=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1、判断。(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 )(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 ( )(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 )(4)、CE键是清屏键。 ( )(5)、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 )2、用计算器计算。(1)、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7.9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万平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2)、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042米,预计投资约6,0000,0000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四年级 教者: 单元一课题计算器(二)课时2总课时10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习难点:探索计算规律。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同学们,当口算没有把握时,能想到运用手中的计算工具-计算器来帮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预习导学1、用计算器计算。()386+179=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 ),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 )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法。2、完成26页的“做一做”。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出来。3、发现规律。(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99991= 99992=99993= 99994=(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99995= 99997= 99999=(4)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4、完成27页的“做一做”。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三、过关检测:1、判断。(1)4756047万( );(2)203600000020亿( )(3)99000000010亿( )2、用3、6、0、0、0、0、8、9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不读0的数。( )()约等于1亿的数。( )3、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 (3945477)57 845025249 6396(520438) 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四年级 教者: 单元一课题一亿有多大课时1总课时11学习目标1、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学习重难点1亿秒、1亿毫米的转化,1亿粒大米、1亿张纸的计量方法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亿,会写吗?1亿怎么写?(生答:100000000)。同学们都会写了一亿,那么你知道一亿究竟有多大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亿有多大(师板书:一亿有多大)预习导学一、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些练习簿,合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即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数100本练习簿大约所用的时间。 (2)我们数1亿本练习簿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本上的表格(学生可以把90秒、900秒改为全班认同的其他秒数),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推算,并把推算结果填入表格。 小组反馈,指名读最后的得数。 (3)进一步探究问题。 谈话:9千万秒(或学生推算出的其他秒数),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2、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呢!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可能会出现测量的结果不是整米数,取整米数的近似数来表示)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呢?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测量的数据列个表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还可能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 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指名说一说) 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1、1亿相当于( )个亿、( )个千万、( )个百万、( )个十万、( )个万、( )个千、( ) 个百、( )个十、( )个一。2、100粒大米约2克重。1亿粒米约重( )克合( )千克,如果每袋装25千克,可装80袋。2、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人每天按500克大米算,1亿粒米大约能够多少人一天的口粮。3、 一亿粒大米大约够一个人吃多少年。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四年级 教者: 单元二课题直线射线线段和角课时1总课时12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会画直线和射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2、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会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正确建立射线的概念。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故事, 有只虫子从一个山洞到别一个山洞寻找食物,有五条路可走,可是走哪一条路最短呢?可怜的小虫子犯愁了,谁能帮帮它呢?为什么啊?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是直的线? 预习导学1、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35、3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专题一、我知道直线、射线的特点(注意直线的端点、方向,长度)练习:要求学生画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专题二、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名称图形相同点不同点端点延伸情况长度线段射线直线专题三、角的定义及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表示法。练习:画一个角,标出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符号练习,独立完成1、p36页做一做2、p39页练习四第1、2题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达标检测: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条射线、线段和直线?直线( )条 射线( )条 线段( )条2、把5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A:直线 B:线段 C:射线提示:想一想:直线、线段和射线各有什么特点?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 一条射线长100厘米。 A:正确 B:不正确4、 填空 ( ) ( )( )7、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角?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四年级 教者: 单元二课题角的度量课时2总课时13学习目标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体会引入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学习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线段可以测量出大小,那角如何测量?怎样知道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或少)多少?即本节课所学内容角的度量(板书)预习导学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37、3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专题1、认识量角器,我会介绍量角器(提示,量角器的形状,量角器的结构,内圈,外圈,量角器上有些什么)练习:(1)、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找出90的刻度线?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2)、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找出140180的刻度线。专题2、探究量角的方法及步骤。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些什么?专题3、画出一个角,并把它的两条边延长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你会比较角的大小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3、 独立完成 1、 p38页做一做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1、填空、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记作( )。、量角的步骤是:两角器的中心与( )重合,0度刻度线与( )重合。4、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再量一量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的度数。 时间 ( ) ( )角度 ( ) ( )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四年级 教者: 单元二课题角的分类和画法课时3总课时14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学习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同学们前两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谁来说一下什么是角?恩,说得很好!但是有谁知道角可以分成几类,他们分别叫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继续认识角。(板书,角)预习导学自学课本第4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一、自主学习p41页1、认识直角的度数。组内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请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告诉组内同学,直角是多少度。测量: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2、认识平角。画一个平角,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组内每个同学画: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3、认识锐角和钝角。组内同学交流锐角、钝角的定义。4认识周角。组内同学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周角多少度?请组内同学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练习1、自学p42页 角的画法练习2、在导学案上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巩固练习:独立完成1、 p38页做一做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1、1周角=( )平角 1平角=( )直角2、 ( )是锐角 ( )是平角 ( )是周角 ( )是钝角3、 分别画出35。90,125,180的角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四年级 教者: 单元三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课时1总课时15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2、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3、让学生经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4、在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性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习难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1、口算下面各题,说出划线两题的算法。304 7008 650 5800 2547300 806 123 6040 13030提问:最后一题你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类型题的口算方法预习导学自学导学1、46页例1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专题一:根据p46第一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列示:专题二:P46第二幅图,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1)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组内说一说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汇报)专题三: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30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巩固练习:独立完成1、 p46页做一做2、p47页练习六1-3题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将第1题改变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1、列式计算(1)、250与8的积是多少?(2)、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260,积是多少?(3)、4个340是多少?(4)、比160的4倍少25的数是多少?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三年级 教者: 单元三课题口算乘法练习课时2总课时16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习重难点重点:熟练地进行口算。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1、口算下面各题,说出划线两题的算法。164 325 434 3724160 2503 4304 37022、 四年级共有180名学生,每人发6本练习本,一共要多少本练习本?预习导学独立完成,小组合作,汇报1、p47页4题2、p48页5题。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总结:一个( )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倍,积也扩大( )倍。3、p48页6题4、p48页7题,(提示:买3棵送1棵,实际得到几棵树苗?)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1、我算的又快又准256 334 283 24035230 245 3604 48022、一只燕子每天可以捉害虫180只,照这样计算,一只燕子一星期可以捉多少只害虫?3、杨树每捆3棵33元,松树每捆4棵36元。(1)、买4捆杨树需要多少元?(2)、100元够买3捆松树吗?差多少元?(3)、180元能买多少棵松树?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四年级 教者: 单元三课题笔算乘法课时1总课时17学习目标1.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1.口算:164 2304 193 1804 1407245 2105 13632(有困难)顺势导课: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就不容易了,因此我们就要学习笔算。2.说一说笔算的计算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预习导学一、自主学习1、自学p49例12、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3、先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写出估算过程。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8、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小组合作,汇报专题一:我能说说例1的算法专题二:我能初步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归纳总结: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把两位数的( )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 )位对齐;2、 再用两位数的( )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 )和两位数的()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起来。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1、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2、填一填 2 1 8 4 2 4 3 6 ( )( )= ( ) 8 7 2 ( )( )= ( ) 9 1 5 6 ( )( )=( )3、判断对错,并把错的改正过来。 2 1 3 3 1 9 3 2 4 4 4 2 6 1 2 4 6 6 3 9 1 2 4 6 1 0 6 5 1 3 7 0 64、用竖式计算 3 2 2 1 4 5 6 7 9 2 8 6 2 4 2 7 1 3 3 5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三年级 教者: 单元三课题笔算乘法课时2总课时18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13416 246342、口算:147 253 1605 231006070 21300 1850预习导学1、自学50-52页练习八的2、4、5、8-11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练习一、 探究展示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比较: 1 6 1 3 4 1 3 4和 1 6 哪一种计算更简便?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 )位数,下面一行写( )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训练1、p50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长检查。2、p51页第7题,判断对错,并把它改正过来。在小组中说一说它们错在哪里?3、p51页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长检查。说说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4、p52页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长检查。5、p52页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可先算硬座有多少人,硬卧有多少人,软卧有多少人;再算这列火车可乘多少人。)6、p52页第11题,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1、我算的又快又准 1 2 4 2 1 5 2 2 4 1 8 2 7 3 4 6 3 6 4 72、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全校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3、一个电影院共有1000个座位,今天第一场电影售出746张电影票,每张的价格是15元。这场电影的收入是多少元?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三年级 教者: 单元三课题笔算乘法课时3总课时19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学习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方法。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口算:163= 1502= 1004= 025=8300= 5020= 813= 2420=预习导学1、 自学 P53例2及练习八14,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一、自主学习1、出示问题: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小组内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专题一、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专题二、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二、知识反馈: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3602536025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1、填空(1)、在计算210040时,可以先算出( ),再在积的末尾添( )个0.竖式计算时,可以先把2100中的( )和40中的( )对齐,这样计算比较简单。(2)、两个因数的积是4800,其中的一个因数是24,另一个因数是( )。2、判断对错,并把错的改正过来。 4 5 0 2 4 0 2 0 1 2 9 0 0 4 8 2 4 2 8 8在小组中说一说它们错在哪里?3、用竖式计算39013= 30550= 24022= 46070= 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三年级 教者: 单元三课题笔算乘法课时4总课时20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预习导学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三年级 教者: 单元三课题笔算乘法课时2总课时18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预习导学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展示互动一、以小组形式展示预习情况二、展示探究预设与生成问题。反馈交流一、练习与拓展二、交流收获达标测评课后反思 导 学 案年级:三年级 教者: 单元三课题笔算乘法课时2总课时18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学习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设疑导入预习导学合作探究一、把自学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觉过程中的疑难。二、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固体废物监测员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茶叶加工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棉花栽培工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铲运机司机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快件派送员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6年1月福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物理试卷试题
- 凿岩技术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新区七年级下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文化传播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公司OA系统维护协议
- 9.18事变防空演练方案3篇2025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
- 2025年充换电站项目建议书
- 成都银行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宠物医疗行业招商策划
- UL484美国房间空调器安全检验规范
- 民法总论讲义大纲4
- 国寿新绿洲团体意外伤害保险(A款)条款
- ARDS患者肺康复训练专家共识解读
- 生物防治技术-免疫接种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