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职官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中国古代职官 隋朝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隋朝统一全国后 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 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加强中央集权 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据史载 开皇三年 583年 正月 隋文帝曾下诏举 贤良 隋炀帝大业三年 年 四月 开设进士科 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 进士一词初见于 礼记 王制 篇 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策 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 叫试策 这种分科取士 以试策取士的办法 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 并不形成制度 但把读书 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揭开中国选士史上新的一页 唐朝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推翻隋朝的统治后 唐王朝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 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唐代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唐朝许多宰相 诗人都是进士出身 如贺知章 王勃 宋之问 王昌龄 王维 岑参 韩愈 刘禹锡 白居易 柳宗元 杜牧等 唐代进士科试以诗赋为主 自齐 梁 陈 隋以来 文士都爱吟诗作赋 因此一般都应进士科 以表现自己的才能 现代人说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只会 读死书 这种说法实际上不应该包括进士科 而且读死书的人也是绝对考不取进士的 唐代官员 进士出身的称清流 多做朝官 明经等其它科考出身的称浊流 也有做朝官的 清流和浊流统称为流内 而通过别的途径当官的称流外 有一定才学而无法出仕的就是今天相沿成习后所说的不入流 在官场上 清流看不起浊流 流内看不起流外 盛唐与白居易齐名的大诗人元稹自幼聪颖 博闻强记 十五岁举明经科及第 但唐代重进士轻明经 元稹交结宦官才在朝中做个知制诰 受到以牛僧儒为首的清流的鄙视 一次朝官们在一起吃瓜 有苍蝇飞来 武儒衡挥扇驱蝇 看了元稹一眼 说 这东西从哪里飞来 从这种极度的傲慢轻蔑中可以看出进士及第官员的自负心理 元稹不堪其辱 奋志抵砺 在二十七岁时重入科场 终于及进士第 官拜监察御史 出了胸中恶气 殿试是科考的最后冲刺 特别令士林瞩目 考试过程十分庄严 试前一天 由鸿胪寺官员负责设置御座 黄案 由光禄寺官员安放试桌 排定考生座位 第二天参加殿试的贡士须于黎明时分到殿后的丹陛下排队等候 领取宫饼一包 文武百官则分立两旁 随后 皇帝在一片管弦丝竹声中升殿 大学士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试题 授予礼部官员 再由礼部官员放到殿外的黄案上 文武百官及考生参赞礼拜后 礼部官员才开始散发题纸 题纸用宣纸裱成 极为考究 每页长四十公分 宽十二公分 有红线直格 每行规定写二十四字 要求每个字都要书写工整 考生逐一跪接题纸后 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答题 按规定凌晨入场 日落交卷 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 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 殿试只考一题 考的是对策 为期一天 录取名单称为 甲榜 又称 金榜 分为三甲 一甲只有三人 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赐 进士及第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 王维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二甲多人 赐 进士出身 三甲则赐 同进士出身 二 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 传胪 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 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 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能中进士便是功名的尽头 不能重考以求获得更高的名次 能够一身兼解元 会元 状元的 就是 连中三元 据统计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欧阳修 卖油翁 中提到的 陈康肃公尧咨 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 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进士及第称 登龙门 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 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 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 称探花使 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 叫探花宴 宴会以后 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 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 雁塔题名 常科登第后 还要经吏部考试 叫选试 合格者 才能授予官职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 以博学宏词 被即刻授予 集贤殿正字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 公元 年 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 由兵部主考 考试科目有马射 步射 平射 马枪 负重 摔交等 夹带 中央官制变迁 一 秦汉的三公制 秦朝中央设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为中央政府最高官员 并称三公 位同后世的宰相 秦朝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县 二 隋唐宋元的三省制 1 隋唐建立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结构的中央官制 三省尚书省 中书省和门下省 其职责为中书省决策 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 2 尚书省下设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分掌管官吏任免 军事 赋税 财政 司法 科举 学校 工程 水利 交通等 六部 之名沿用到清末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代的宰相遇事须以札子向皇帝请旨 宰相听命执行 权力小于唐代 宋元继承三省制 4朝以中书省总理政务 枢密院执掌兵权 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印 三 明清的内阁制 1 朱元璋撤中书省 废丞相 一切政务统归六部 由皇帝亲自辖制 传统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明成祖时命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参预机务 因该机构设在宫廷 故称内阁 明太祖朱元璋 2 清代仍设内阁大学士 不设丞相 各处官员所呈奏章 先由内阁代拟批旨 再呈皇帝审处 皇帝诏令由内阁下达六部执行 三 明清的内阁制 内阁大学士徐光启 3 清雍正时为加强皇权 设军机处 草拟和转达皇帝旨意 处置军国要务 内阁形同虚设 军机处的设立与运作 既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确保机密 也为了削弱群臣议政的权力 皇权专制因此达到顶峰 三 明清的内阁制 故宫军机处 和官职有关的 1 表示推荐官职的 2 表示授予官职的 3 表示提升官职的 4 表示降职罢免的 5 表示调动官职的 6 表示兼职 代理的 7 表示征召的 一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 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 然后向上荐举 任以官职 如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举 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 如 举其偏 不为党 左传 襄公三年 拜 授予官职 如 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 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延 至治间 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 贾鲁传 除 任命 授职 如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后序 授 授给 给予官职 元史 贾鲁传 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 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 八月初一 上召见袁世凯 特赏侍郎 谭嗣同 封 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起 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 鲁居丧服阕 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 贾鲁传 升 升官 擢 在原官上提拔 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二 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 免去 解除官职 如 窦太后大怒 乃罢逐赵绾 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 废掉官职 如 有罪得以黜 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 罢免 如 免官削爵 汉书 贡禹传 夺 削除 如 使者遂逮守 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三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 升官 如 升 鲁 台都事 元史 贾鲁传 擢 在原官上提拔 如 擢为后将军 汉书 赵充国传 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 山涛 人名 作冀州 长官 拔三十余人 李白 与韩荆州书 迁 一般指提升 如 孝文帝说之 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 进用 如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出师表 四 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 降职 如 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 放 屈原既放 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贬 降职 出 京官外调 五 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 调动官职 一般指提升 汉书 王尊传 迁东郡太守 徙 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 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 转 调 徙 调动官职 张衡传 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 补充空缺官职 如 太守察王尊廉 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 王尊传 改 改任官职 如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 王济传 出 京官外调 如 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 六 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 兼任 如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 后序 领 兼任 如 桓温镇江口 复引 乔 为司马 领广陵相 晋书 袁乔传 行 代理官职 如 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署 代理 暂任 如 太守奇之 署守属监狱 汉书 王尊传 权 暂代官职 如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判 高位兼低职 如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 司徒兼侍中 判相州 宋史 韩琦传 8 表示 执掌 主持 的 知 行 主 典 当 9 和官职有关的其他词语 下车 官员初到任致仕 退休乞骸骨 请求告老还乡休沐 出沐 归沐 官吏例行休假用事 执掌政权视事 治事 任职听事 1 处理政务 2 厅堂 又叫 厅事 你知道古代哪些文官称呼 尚书令 参议大政 综管政务 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守 战国称郡守 汉改太守 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 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 总管州 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 或省辖市长 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中央警卫局官员 后世遂以侍郎 郎中 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 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你知道古代哪些武官称呼 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 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 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都督 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 兴于三国 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 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 兼管民政 参军 参谋军务 的简称 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 如 出师表 所说的参军蒋琬 晋以后地位渐低 成为诸王 将军的幕僚 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 后汉书 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 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华州司功曹参军 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节度使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 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 旋改称都督 惟朔方仍称总管 边州别置经略使 有屯田州置营田使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 朝廷赐以旌节 故称 刺史 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 刺 检举不法 史 皇帝所使 你知道古代哪些教育方面称呼 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太子太傅 官名 太子的师傅 学官 掌握学校教育的教官 宋以后用以泛称各级儒学的教授 教谕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