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导学案(格式修改).doc_第1页
八下语文导学案(格式修改).doc_第2页
八下语文导学案(格式修改).doc_第3页
八下语文导学案(格式修改).doc_第4页
八下语文导学案(格式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 审核 时间 班级 姓名 个案1.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教师教案学生纠错教师教案学生纠错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思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重点:把握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难点: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预习案 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整体感知:(1)“藤野先生是谁?” (2)本文出现了几个地名?写了哪些事件?地名: 事件: 2、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绯( )红 颇( )冷 顿挫( ) 解剖( ) 畸( )形 诘( )责 瞥( )见 匿()名3理解词义绯红 落第不逊 谴责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物以稀为贵4、作者简介及出处 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1导入新课: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最感动的时候?什么事情?什么人?对你有什么启发?2质疑探究:(1)本文出现了几个地名?写了哪些事件? (2)、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写人离不开用事表现,本文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具有哪些品质? 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总结。我的知识网络一、在东京见藤野前二、往仙台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三、回国对藤野的感激与怀念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1、游戏:猜猜我是谁?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自己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然后老师打乱顺序,让学生说出描写的人物是谁? 在训练的基础上明确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征。2、哪位老师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我爱吾师”为话题,写一个片段作文。反思个案1.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教师教案学生纠错教师教案学生纠错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2、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本文材料的安排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理解本文材料的安排和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预习案 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文中记述了留学生的情况和匿名信、看电影事件是否偏题?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案 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探究一、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 暗线: 探究二、讨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1、课文选取藤野先生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了怎样的美好的品格? 2、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探究三、讨论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1、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2、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 3、这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总结。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110的问题: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一)段中第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2、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3、第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 4、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5、“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答: 。6、“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答: 。7、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反思个案2.我的母亲教师教案学生纠错教师教案学生纠错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涵深情的语言风格重点: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特点。预习案 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批注文章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2检查预习情况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 画( ) 眼翳( ) 舔 去( ) 侮辱( )3理解词义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 面红耳赤: 4连词小短文 探究案 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1、自由阅读,批注文章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以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了什么?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3、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_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总结。我的知识网络 我的母亲 胡适 严 爱言传 感激宽 韧 忍 刚身教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1、代表胡适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2、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3、从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积累中将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_反思个案3.我的第一本书教师教案学生纠错教师教案学生纠错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重点: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难点:品味内涵深刻的句子预习案 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整体感知: 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检查预习情况酷( )似 掺( )和 脊( )背 枉( )读3理解词义 幽默: 凄惨 翻来覆去:4连词小短文_ 探究案 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_ _2、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_ _(3)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总结。精讲要点: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2、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_ _(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_反思个案4.列夫.托尔斯泰教师教案学生纠错教师教案学生纠错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重点: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难点: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预习案 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整体感知: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课文怎样来写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 长髯 鬈发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 禁锢 鹤立鸡群 颔首低眉正襟危坐 轩昂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1、研读第一部分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2 探究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探究3.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读第二部分探究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探究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探究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总结。教师小结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品析难句1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_2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_反思个案5.再塑生命教师教案学生纠错教师教案学生纠错1、理解、积累课后词语;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3、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重点: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难点: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预习案 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整体感知:(1)本文从莎莉文老师到来写起,回忆莎莉文老师给“我”带来的命运变化。文章共选取了6件事来展现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请你把它归纳出来_(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_(3)通过反复阅读本文,你有什么独特的理解或体会,把它写到下面来。_2检查预习情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查字典完成以下练习。(1)注音搓捻( ) 觅食( ) 企盼( ) 譬如( ) 繁衍( )栖息( ) 小憩( ) 遨游( ) 迁徙( ) 冥思遐想( )(2)释义油然而生:美不胜收:不可名状:花团锦簇:期期艾艾(i):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1)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2)通读全文,把握文章,课外再搜集海伦凯勒的有关资料,讨论: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 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总结。1本课小结: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 文 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2我的知识网络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1品味积累语言朗读训练 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问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按以下的格式写几个句子:爱是 ,能给人带来; 爱是 ,能给人带来。 2搜集海伦凯勒的名言: 反思个案6.雪教师教案学生纠错教师教案学生纠错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重点:景物描写的特点。难点: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预习案 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整体感知: (1) 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2)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_(3)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字注音。磬( )口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 )笑 褪( )尽 朔( )方 凛( )冽 ( ) (2)解释下列词语。博识: 凛冽: 天宇: 升腾:精魂: 消释: 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探究一:仔细研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1) 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_(2) 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_探究二:学生齐声朗读第4至6段思考(1)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 (4)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总结。难句内涵探究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_(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_(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_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精讲要点作者在这篇散文诗中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点,融入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作者仅仅是要表现这些吗?_反思个案7.雷电颂教师教案学生纠错教师教案学生纠错1、诵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3、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重点: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预习案 学生问教材: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整体感知(1)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2) 一些作家在作品中往往借助于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这种写法就是象征的手法。屈原又是借助于哪些事物来表达这样的感情的呢? 2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睥睨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罪孽 拖泥带水 稽首我的疑惑_探究案 学生问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研讨课文(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2)、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3)、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学生问老师,精讲点评归总结。语言品味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4、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老师问学生,达标检测,拓展延伸阅读理解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1、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2、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你说说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