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的药物治疗_第1页
肝脏病的药物治疗_第2页
肝脏病的药物治疗_第3页
肝脏病的药物治疗_第4页
肝脏病的药物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章 肝脏病的药物治疗,主要肝脏疾病的状况,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癌,肝硬化,HBV携带者全世界达3.5亿人,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死于感染相关性疾病,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全世界,中国,阳性,3.5亿,1.3亿,万为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不当,5年后10%20%的慢性乙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其中20%30%年可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约6%15%的患者经20-40年会发展为肝癌。,()的母亲可以通过垂直传播使婴儿感染,其中以上成为慢性携带者,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概况,资料来源: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死于感染相关性疾病,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位。,()的母亲可以通过垂直传播使婴儿感染,其中以上成为慢性携带者,2005年,被定为四大重点防治传染病之一,四大重点防治传染病,1,艾滋病,3,结核病,2,乙肝,4,血吸虫病,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A(n),mRNA,cccDNA,HBsAg 包膜,负链DNA,包裹后的前基因 mRNA,传染性HBV病毒颗粒,传染性HBV病毒颗粒,部分双链DNA,逆转录酶,DNA聚合酶,肝 细 胞,我们为什么要关注HBV cccDNA?, cccDNA存在于细胞核内,成为乙肝病毒的复制“池” 目前尚没有可以进入细胞核内,并能够清除cccDNA 的药物,这也是现有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和治 疗后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肝脏以外器官组织细胞可能存在cccDNA,成为肝脏 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来源 还没有稳定、可靠、敏感的cccDNA检测试剂盒问世,慢性乙肝难治的原因,1,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清除,2,患者产生免疫耐受,3,HBV产生耐药突变,4,HBV DNA可与宿主细胞DNA整合,很难被清除,1)HBV复制的原始模板HBV cccDNA半衰期长,不易被降解,目前的抗病毒药不能将其清除,而 cccDNA正是HBV持续复制和抗病毒治疗复发的原因.,2)患者存在对HBV的免疫耐受,使HBV不易被免疫清除,甚至终身在体内存留及复制.,如何清除HBV cccDNA,1,进行有效的、长疗程的抗HBV治疗,长期、明显抑制HBV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复制,持续减少和阻断对HBV cccDNA库的补充,最后达到使其耗竭的目的,2,打破免疫耐受,提高特异性免疫,通过细胞溶解和非细胞溶解机制,清除细胞内外的HBV,包括cccDNA,最关键步骤,问题点:,1,免疫耐受机制不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免疫耐受的机制和程度个体差异大,治疗效果不同,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用药,肝炎病毒的特点,肝炎病毒的构造模式,什么是“大三阳”和“小三阳”,在进行“乙肝肝炎抗原二对半”体检时的二种不同结果。,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阳性,小三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体,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标志着病毒的复制由活跃转为静止,表示乙肝病毒正在复制,病毒正在人体内活跃地复制,有传染性。,1,乙肝表面抗原,2,乙肝表面抗体、3,乙肝e抗原、4,乙肝e抗体、5,乙肝核心抗体,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肝炎病毒的形状特征比较,一,抗病毒药物,(一),干扰素(interferon,IFN),(二), PEG干扰素,(三),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一,干扰素(interferon,IFN)1,干扰素的发现及其性质 1957年Isaacs和Lindemann发现,当病毒感染了动物细胞后,机体则产生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对病毒的繁殖起到干扰现象(interference),故命名为干扰素。干扰素为分子量20kD的糖蛋白,根据干扰素产生的细胞不同将干扰素分为干扰素、干扰素和干扰素三种,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干扰素的种类和性质,*:基因重组的干扰素无糖链,2,药理作用,1)抗病毒,与IFN受体结合, IFN 、受体相同, IFN 与受体结合,A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B,促进病毒mRNA分解,C ,抑制病毒转录,抗肝炎病毒,鼻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艾滋病毒等,2)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A ,直接抑制癌细胞增殖,B,调节免疫应答间接抗肿瘤,3,适应症,1)抗病毒治疗,乙肝,丙肝,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红眼病,寻常疣肛门-生殖器扁平湿疣等,2)抗肿瘤治疗,艾滋病的kaposi肉瘤,慢性髓样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肉瘤,神经胶质瘤,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食道癌等,3)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机制:调节免疫系统活性,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长期大量应用时,精神错乱长期大量应用IFN 可导致自杀,二, PEG干扰素,聚乙烯乙二醇(聚乙二醇)(Polyenthylene glycol, PEG),PEG,IFN -2a,共价键,PEG的性质:,不带电核、无免疫原性、无毒性的水溶性化学物质,分子量为40kD,12KD。,PEG干扰素的优点:,1,可降低干扰素的血中清除率,延长干扰素的血浆半衰期,2,可增强干扰素的效果。,药物释放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3,增加药物溶解度,4,增加药物的酶水解稳定性,5,减弱蛋白质药物的免疫原性,聚乙二醇干扰素-2a (派罗欣),Pegasys,适应症,乙肝,丙肝,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作用机制,NRTIs,宿主细胞,胸苷激酶,单磷酸NRTIs,胸苷酸激酶,三磷酸NRTIs,HBV-DNA多聚酶,病毒DNA合成抑制,竞争性抑制,直接掺入到病毒DNA链,HIV的反转录酶,1,拉米夫定 Lamivudine,化学名: -beta-L-2,3-dideoxy-3- thiacytidine 3TC 为核酸的同系物,Lamivudine的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为C8H11N3O3S,拉米夫定的作用机制示意图,A(n),mRNA,cccDNA,HBsAg 包膜,负链DNA,包裹后的前基因 mRNA,传染性HBV病毒颗粒,传染性HBV病毒颗粒,部分双链DNA,逆转录酶,DNA聚合酶,肝 细 胞,Lamivudine长期服用后YMDD motif的氨基酸序列变异 M(Methionine);V(valine);I(isoleucine); L(Leucine); F(Phenylalanine); A(alanine); Q(glutamine);D(aspartic acid); Y(tyrosine),拉米夫定的缺点:容易产生耐药性,适应症,1,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期,1)HBeAg(+)和(或)HBV-DNA(+),2)HBeAg(-)但HBV-DNA(+),3)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2,预防肝移植时乙肝病毒复发,3, HBeAg携带者+肝炎活动期,4,抗艾滋病,与干扰素合用效果较好,Lamivudine的药物动力学,1,口服后吸收迅速,Tmax=0.5-1h,2,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5%,3, 可通过血脑屏障,分布广,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头痛,失眠,疲劳感,胃肠道不适,4,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时间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易复发,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2年疗效总结,资料来源:姚光弼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年临床试验总结”, 肝脏,2000年第3期,使用拉米夫定应重视的问题,必须长期治疗e抗原转阴和e抗体转阳率(即“血清转换率”)低乙肝病毒变异(YMDD等)耐药停药后复发,2,恩替卡韦(entecavir),4,可抑制拉米夫定引起的变异病毒株感染。,作用机制,性质:为鸟嘌呤核苷类口服抗病毒药,属于环氧羟碳脱氧鸟苷,选择性抑制HBV聚合酶,病毒DNA合成抑制,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的比较,优点,1,抗病毒活性强,EC50=4nM 对组织学和病毒学疗效大大优于拉米夫定,2,耐受性好,3,未发现有耐药性,是最强的核苷类抗病毒药,适应症:乙肝,3,阿德福韦(Adefovir,ADV),性质:为核苷类抗病毒药,属于单磷酸腺苷,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HBV聚合酶,病毒DNA合成抑制,ADV,PMEA(9-2-磷酸甲氧基乙基腺嘌呤),直接掺入到病毒DNA链,适应症:1,乙肝,2,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阿德福韦与拉米夫定的比较,1,耐受性好,2,耐药性低,4,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Ribavirin),性质:为广谱抗病毒核苷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抑制病毒合成核酸,对多种RNA、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适应症,1,与干扰素a合用治疗丙型肝炎,2,临床主要用于病毒性感冒、腺病毒、肺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带状疱疹及病毒性脑炎等。,不良反应,腹泻、白细胞减少及可逆性贫血,苦参碱(matrine)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性质:自苦豆子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的生物碱,C15H24N2O2,分子式,分子量,苦参碱,氧化苦参碱,258.4,282,C15H24N2O2.H2O,药理作用,1、抗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机制尚不明了,2改善肝细胞功能,3抗肝纤维化作用,4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5抗炎作用和抗肿瘤作用,中草药类,二,保护肝细胞的药物,(一)联苯双酯(bifendate),性质:合成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体,药理作用,肝保护作用,降低GOT,GPT,降低脂质过氧化,缺点:,1,不能抑制HBV,HCV的复制,不能改善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变化,2,口服吸收率低,仅有20-30%,3,肝脏首过效应强,适应症:慢性迁延性肝炎,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1,消化道反应,2,停药后1-6个月内反跳现象,(二)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性质:中药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甘草皂甙),药理作用,1,肝保护作用,2,促进IFN g升高,3,防止肝纤维化形成,适应症,1、急、慢性乙肝,2、早期肝硬化,不良反应,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失眠、多梦,(三)蓝内克(Laennec),性质:人胎盘水解物为主,含有各种氨基酸,药理作用,1、肝保护作用,2、降脂作用 治疗脂肪肝,(四)马洛替酯 (Malotilate),【化学名称】:1,3-二硫杂茂-2叉-丙二酸二异丙酯。,【分子式】:C12H16O4S2;分子量:288.39,药理作用,1,促进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2,降肝脂,促进肝释放甘油三酯入血,【药代动力学】体内分布广泛,以肝、肾最高。消除半衰期约1h,1、慢性肝炎、肝硬化,2、晚期血吸虫病肝损伤和肺结核并发的低蛋白血症。,【不良反应】少数有纳差、恶心、呕吐和头昏等,偶有皮疹或皮肤瘙痒。,【注意事项】GOT、GPT或胆红素明显增高的肝病患者慎用。,适应症,(五)水飞蓟宾Silibinin,别名:水飞蓟素,益肝灵,Silybin,Silymarin,利加隆LEGALON),性质:菊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果实中提取分离而得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宾葡甲胺盐 silibinin-n-methylglucamine,优点:,易溶于水、吸收好,药理作用,1、肝保护作用,2、促进肝再生,3、加强巨噬细胞活性,适应症,1,各种类型急性肝炎,2,慢性迁延性肝炎,3,慢性活动性肝炎,4,初期肝硬化,5,脂肪肝,不良反应,较小,偶见头晕、恶心,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一)胸腺肽(Thymosin),【别名】胸腺素、猪胸腺素等,【主要成分】胸腺肽。,【药理作用】,使骨髓产生的干细胞转变成T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能连续诱导T细胞分化发育的各个阶段。,具有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的作用。,能增强成熟T细胞对抗原或其他刺激的反应。,特点:胸腺肽无明显的种属特异性,【适 应 症】,1,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2,病毒性肝炎,3,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4,恶性肿瘤,肌苷和肌苷酸钠:是腺嘌呤的前体,腺嘌呤则是ATP、辅酶A、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参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肌苷的细胞膜通透性良好,能直接进入细胞,转变为肌苷酸,进而变为ATP参与代谢,提高许多酶的活性,可能促使受损害的肝功能和肝细胞恢复。可用以治疗肝脏、心肌等细胞损害,改善脏器的功能异常,对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可能有效。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广泛存在的辅酶,是体内组织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脂肪、糖和核苷酸的合成都需ATP参与。ATP经腺苷酸环化酶(Adenyl cyclase)催化形成环磷酸腺苷(cAMP),是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细胞许多代谢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ATP为蛋白质、糖原、卵磷脂、尿素等的合成提供能量,促使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增强肝细胞代谢活性,对治疗肝病有较大针对性。但外源性ATP不易进入细胞,且与体内需要的量比较,可能提供的量微不足道。 辅酶A(CoA):是由泛酸、腺嘌呤、核糖核酸、磷酸等组成的大分子,与醋酸盐结合为乙酰辅酶A,从而进入氧化过程。参与糖原、乙酰胆碱的合成,降低胆固醇,调节血浆脂肪含量。临床常用以组成“能量合剂”(辅酶A、ATP、胰岛素、葡萄糖和钾盐),可能提供能量,促进糖代谢和其它代谢过程,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辅酶A的主要成分在食物中广泛存在,也能由肠道细菌合成,辅酶A在细胞中含量丰富,一般无需补充。大分子也不易进入细胞。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来自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琥珀酸辅酶A,其肽链仅有104个氨基酸,体内大量存在,一般无需外源补充;且外源补充与体内含量相比甚微。细胞色素C是生物氧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崤上与其它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链,参与细胞呼吸过程。肝细胞炎症时细胞膜通透性较高,细胞色素C可能进人细胞内。可用以治疗肝衰竭,增加细胞氧化,提高氧的利用。细胞色素C是含铁的结合蛋白,有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静脉滴注前须作皮肤试验。葡萄糖醛酸内酯(61ucurolactone):肝细胞以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代谢废物、药物、毒素结合后从胆汁排泄,有解毒作用。可能增加糖原、减少脂肪在肝内沉积。肝提取物、肝精、肝浸膏(liver extracts):一种目前许多国家尚在应用的传统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称。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叶酸、烟酸、维生素B2、肝细胞刺激因子、嘌呤核苷和各种氨基酸,主要作为血液病用药,在实验性肝损害中已证明具有修复作用。曾进行大组对照临床试验,认为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确有效果,常见为发热,26%病人有荨麻疹、皮疹,个别病人出现头昏等。,【不良反应】,注射前或停药后再次注射时须作皮试。,【注意事项】,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器官移植者,3,18岁以下者,4,孕妇及哺乳妇,(二)IL-12,性质:是由抗原提呈细胞产生的一种异双聚体细胞因子,药理作用,1,促进Thl细胞发育,,2,诱导T细胞和NK细胞分泌IFN、TNF-a、GM-CSF,3,降低HBV DNA水平,适应症,1,慢性乙肝,2,抗肿瘤,3,传染性疾病,(三)白介素2(interleukine,IL),重组IL-2,性质:脂溶性,微溶于水,产生于Th细胞,药理作用,1,促进机体防御细胞的分化增殖,B细胞,NK细胞,抗体依赖性杀伤细胞,2,激活巨噬细胞,3,抗细菌抗病毒感染,适应症,乙肝、丙肝、癌症利用其免疫调节作用,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恶性胸膜肿瘤,全身应用:,局部应用:癌性胸膜腔积液,膀胱癌灌注,不良反应,流感样反应,治疗量可引起心,肺,肾等系统不良反应,药代动力学,静脉点滴2h血中浓度达高峰,分布相半衰期0.23h,消除相半衰期1.46h,(四)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 ,TF),性质:从正常人白细胞提取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分子量小于5kD,TF为含有十二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由核糖和碱基组成,【药理作用】,1,传递免疫信息,将细胞免疫活性转移给受体细胞,提高后者的细胞免疫功能,2,促进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提高单核细胞内cAMP水平,产生趋化物质,3,诱导干扰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4,激发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等,部分病例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轻度风疹样皮疹,皮肤瘙痒及一次性发热等,【临床应用】,慢性乙型肝炎,带状疱疹、导常疣以及原发性免疫缺陷,1,治疗某些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2,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优点,毒性、抗原性、过敏反应较少见,并且可超越种系界限应用,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转移因子只转移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作用。,(五)糖皮质激素,治疗肝炎的药理学作用,抗炎作用,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糖皮质激素,脂皮素合成(lipocortin,LC),促进,磷脂酶A2(PLA2),抑制,花生四烯酸 (AA),前列腺素(PG),白三烯(LT),细胞粘附因子、趋化因子表达,抑制,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致炎细胞因子转录,诱导抗炎细胞因子产生,(IL1-6,8,11-13、TNFa、INFg),(IL-10、IL-1受体拮抗剂IL-Ira),抑制NOS的活性,NO,炎症,脂肪肝的治疗用药,熊去氧胆酸,(ursodesoxycholic acid,udca,destolit,ur5acol,urso,ur5ochol),性质:名贵中药熊胆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鹅去氧胆酸的异构体。,【性状】 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冰醋酸,在乙醚中极微溶解。为白色片剂。,【药理作用】,1,增加胆汁酸的分泌,,2, 降低人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3, 促进结石中胆固醇逐渐溶解。,4, 肝保护作用,稳定肝细胞膜,抑制单核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5,降低血脂,【相互作用】,与抗酸剂(活性炭,铝类等)结合影响吸收,【药代动力学特点】,1,口服吸收迅速,2,生物利用度高,F=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