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出师表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出师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过程与方法: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情感与价值: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学习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学习时间:3课时 学习准备:课件、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内容: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流程:【板块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块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板块三、互学疏通文意】1、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2、通假字:(1)“简”通“拣”,挑选 (2)“阙”通“缺”,缺点(3)“有”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3、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作动,发扬光大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名作动,亲近 。(3)“则责攸之、允等之慢” 慢:形作动,怠慢。(4)“此皆良实” 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 【板块四、群学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板块五、总结全课】 这篇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板块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2课时学习内容:解读课文一、二部分学习流程:【板块一、互学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习第一自然段,探究以下问题。(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明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明确: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广开言路)(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小结: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板书)2、学习第二自然段,探究以下问题。 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板书)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并探究以下问题。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翻译第五自然段。并探究以下问题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板书)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板块二、互学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翻译第六自然段。并探究以下问题。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千古名句)2、翻译第七段。并探究以下问题。(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的思想基础)(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的物质基础)【板块三、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一、二部分。第3课时学习内容:解读课文第三部分、回归整体深入探究学习流程:【板块一、互学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学习第八段。并探究以下问题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2、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板块二、群学回归整体,深入探讨】1、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讨论并归纳: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 “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2、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 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3、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遗诏? 明确:意在提醒后主认清形势,希望他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大业。他反复提及先帝遗诏,也是勉励后主这个意思。4、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做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板块三、评学延伸拓展】1、“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千古名句)2、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参考: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当我们解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 另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报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无能吗?3、就你看来,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在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板块四、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行业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前景探讨报告
- 2025年电子科技产业5G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环保科技行业清洁能源技术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家居建材行业绿色建材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虚拟现实娱乐行业创新应用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地质博物馆招聘应届毕业生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2025年四川安岳县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6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吉安市2025江西吉安市吉州区社会保险中心招聘就业见习人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保定市2025河北定州事业单位选聘工作人员143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垂直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化落地现状及潜力应用场景分析报告
- 大班徒步秋游活动方案
- 成人高考计算机毕业论文
- 呼吸内科发热宣教
- 山洪防御知识培训课件
- 小学生防霸凌课件教学
- 2025年农业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报告
- 项目应收款管理制度
- 瓦斯异常预警管理制度
- 贵州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跨境人民币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