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江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150分 出题人:田立新 审题人:万紫云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共39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伺侯 饲养 祠堂 伺机而动B恐吓 荷载 喝彩 荷枪实弹C载体 转载 卸载 一年半载D葱茏 玲珑 笼统 得陇望蜀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班门弄斧 一张一弛 百废俱兴 防微杜渐B如法炮制 举止安详 世外桃源 过目成颂C改弦更章 卑躬屈膝 循规蹈矩 开源节流D理屈词穷 不加思索 陈词滥调 披肝沥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的态度很鲜明,我的发言表明了我的立场,我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B“9.15”案件发生后,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巢穴。C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D今年以来,上海市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277件313人。人们感慨,钱真是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记者问:“刘永行先生,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名为中国第二首富,称刘氏家庭的资产为8亿美元,这个评估准确吗?”B语文教学研究以民族化与现代化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的鲜明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本杂志的阅读主体,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C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上海、江苏考察工作,走访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调研。D2009年11月30日,新华网报道,随着武汉火车站等一批节点性工程进入最后冲刺建设,武(汉)广(州)高铁客运专线可望在年内全面建成。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 ,成为 、 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 、 ,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 、 ,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层叠出挑 象征中国精神 互为对仗 凝聚中国元素 互相补充 造型主从配合 居中升起 功能上下分区A BC D6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王熙凤巧施“调包计”,让宝钗嫁给宝玉;宝玉恨宝钗取代黛玉,于是出家当了和尚;宝钗最终独守空房,成了悲剧性人物。B地藏庵的两个姑子来到贾府,受到宝钗的冷遇,便到了惜春的住处。她们说到修善果等,见能引起惜春的共鸣,便巧言激惜春出家。最后,惜春不顾大家的劝阻把头发剪了,执意要出家。(红楼梦)C“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当克洛德最后一次在绞刑架前让爱斯美拉达选择时,虽然爱斯美拉达非常想活下去,但面对克洛德的求爱,她作了上述回答。(巴黎圣母院)D家中觉慧决定离开封建大家庭时,觉新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充分反映了他的“双重性格”特征。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7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9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吕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李整将乾兵,与诸将击薛兰、李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李整卒,李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李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袁谭、袁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袁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注: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10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整卒,典徙颍阴令 徙:调职B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 拒:抗衡C卿欲慕耿纯邪 慕:羡慕D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 嘉:赞赏11下列句字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初平中,以众随太祖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典)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D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故试以治民之政 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苟利国家,专之可也自请愿徙诣魏郡 乃率众与辽破走权A B C 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第卷(111分)四、(24分)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3分)(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4分)(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3分)1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观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16补写下面横线上的空缺处。(每空1分,共8分)(1) 代诗人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 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2)寒衣处处催刀尺, 。(3) ,独留青冢向黄昏。(4) ,此时无声胜有声。(5)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蜘蛛丝芥川龙之介有一天,释迦牟尼在西天极乐净土的荷花池畔独自溜达。池中荷花盛开,雪肪冰肌的花朵中,花蕊娇黄点点。粉蕊浮起一种奇香瑞气,它一阵阵暗渡池面,周围溢满了馨香。时间好像正值极乐净土的清晨。过了一会儿,释迦牟尼伫立于荷花池畔,并从浮盖在绿水上的圆荷翠叶间,随意地看着池下的情景。极乐净土的这个荷花池恰好下承十八层地狱,所以透过水晶般清澈的池水,地狱中的三涂道、奈河和刀山剑树的光景,仿佛看西洋镜箱似的,一览无遗。于是,和其他一些罪人一起,一个名叫犍陀多的男子在地狱底层不时蠕动的样子,映入了释迦牟尼的慧眼。这个叫犍陀多的男子,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大强盗。但他却做过一件好事。情况是这样的:有一次犍陀多从密林中通过,他看到一只小小的蜘蛛在路旁爬行。犍陀多立刻举起脚来,想踩死它。但瞬间一转念:“不,不,这家伙虽小,也肯定是有生命的。这样随心所欲地让它一命呜呼,无论怎么说,是太可怜了。”犍陀多终于没杀死蜘蛛而救了它一命。释迦牟尼看着地狱里的情景,同时也想起了这个犍陀多曾经放过蜘蛛一命的事。为了报偿这一桩善举,释迦牟尼想尽可能将犍陀多从地狱里拯救出来。也真是好造化,释迦牟尼头一侧,恰好发现有一只极乐净土的蜘蛛正在翡翠色的荷叶上挂起一缕美丽的银丝。释迦牟尼轻轻地勾起这缕银丝,使它从玉一般晶莹的白莲之间一直垂向深邃莫测的地狱深处。地狱底层有一个血池,犍陀多正和其他罪人在血池里时浮时沉。无论往哪一个方向看,周围都漆黑不见五指。偶尔见到有物影从暗中朦胧浮出,却又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刀山剑树的雪刃霜尖,因此更令人胆怯异常。加之四周凄凉静寂,真像是进入了墓中,偶尔闻得的声响,也不过是罪人那有气无力的呻吟。落进血池的人已经受尽地狱的种种折磨,他们虚弱得连哭泣声都发不出来了。所以,就连大强盗犍陀多也只得在血池里吞咽着污血,一面宛如一只濒死的青蛙,一味地折腾着身体。然而,犍陀多无意之中抬起头来向血池上空睥目一望,只见寂静异常的一片黑暗中,从遥远的天边垂下一缕银色的蜘蛛丝。这根蜘蛛丝仿佛怕被人发现似的,拖曳着一线细长的微光,轻捷地朝犍陀多头上垂挂下来。犍陀多一见,不禁喜出望外,拍手称庆。要是攀着这缕银丝一直往上升,我一定可以从地狱里脱逃出去了。不,凑巧的话,我甚至可能进入极乐净土。这样一来,我既不会被赶往刀山剑树,当然也不会沉浸于血池了。这么一想,犍陀多立即用双手紧紧拽住这根蜘蛛丝,两手倒换着,拚着性命地引体向上攀登起来。因为他原来就是个大强盗,所以此举可谓驾轻就熟。不过,地狱和极乐净土之间何止千万里!不管犍陀多怎么急不可耐,要想爬出地狱却是谈何容易啊。爬了一阵之后,犍陀多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到后来,哪怕再倒换一次手向上伸一把掌都不行了。于是犍陀多无可奈何地打算暂且喘一口气休息一下再爬。他用手抓着蜘蛛丝挂在半空中,一面向脚下的深渊望去。由于刚才拚死拚活地向上攀登,所以成绩显著:不久前,自己还在血池中挣扎,如今血池已不知不觉地隐没在一片黑暗之中。那依稀闪烁着寒光、令人毛骨悚然的刀山剑树也已沉在脚下。照此往上爬的话,脱离地狱也可能比原来想的要容易。犍陀多把两手缠挂在蜘蛛丝上,用一种坠入地狱以来好多年不曾有过的声音欢笑起来:“多好呵!得救了!”可是犍陀多忽然发现,有数不清的罪人跟在自己后面,简直和成列的蚂蚁一样,也沿着蜘蛛丝,专心致志地一点儿一点儿从下面攀登上来。犍陀多见此情景,吓得心惊胆战,有好一会儿像是傻子似地张着大口,只有眼睛在动弹。一缕纤细的蜘蛛丝,承受自己一个人尚且岌岌可危,怎么能经受得了这么多人的重量呢?万一蜘蛛丝在攀登途中断了,毫无疑问,连我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爬到这里的宝贵身体也就会一个筋斗重新坠入地狱。一旦发生这种事,那还得了!犍陀多在这么想着的时候,成百上千的罪人,正不断地从漆黑不见光亮的血池里蠕动着爬出来,并且沿着发出一线微弱光亮的蜘蛛丝,串成一长列,拚命地向上攀登。再不设法,蜘蛛丝一定就会一断为二,自己肯定又要坠入地狱了。于是犍陀多声嘶力竭地叫喊起来:“喂,你们这些罪人,这根蜘蛛丝是属于我的!是谁允许你们向上爬的?给我滚下去,滚下去!”说时迟那时快,刚刚还好端端的蜘蛛丝,突然就从犍陀多垂挂的地方砰的一声断开了。所以,犍陀多也就够戗了,刹那间,他像个陀螺似地轱辘轱辘顶着风旋转着,立刻倒栽葱地一头扎进了黑暗的深渊。现在,只剩下极乐净土的蜘蛛丝,时隐时现地闪烁着一缕纤细的微光,在月黑星隐的太空中垂动着它那截断了的银丝缕。释迦牟尼站在极乐净土的荷花池畔,慧眼自始至终目睹了这全部过程。当释迦牟尼看到犍陀多已像一块顽石似地沉入血池底时,便面带愁容又独自蹒跚地溜达起来。犍陀多只图自己一个人逃离地狱,他没有慈悲心,于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又重新坠入地狱。从释迦牟尼的慧眼看来,那行为大概是太卑劣低贱了吧。然而,极乐净土那荷花池里的荷花对这种事却是毫不介意。在释迦牟尼的佛足周围,玉石一般洁白无瑕的荷花颤巍巍地浮动着花萼。荷花中心的金黄色花蕊飘浮起一种莫可名状的清香,不断地向池畔周围散发,极乐净土大概已近正午了。(选自芥川龙之介小说选吴树文译)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犍陀多看到蜘蛛丝后,拼了命想要爬出地狱,表明他非常想脱离苦难,直接到极乐净土去。B极乐净土那荷花池里的荷花对犍陀多重新坠入地狱这种事毫不介意,因为它见多了,已经没有了悲悯心。C犍陀多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堕入地狱,也因一念之仁放过了一只蜘蛛,才牵引出日后佛陀欲酬报他的念头。D极乐世界的美好馨香与地狱的痛苦恐怖对应着佛陀的悲悯心与犍陀多的自私心。两处环境和两种心理,都有对比的色彩。E本文借大盗犍陀多由极乐世界坠入地狱的过程,宣说古今人性中的缺憾之处,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热烈呼唤。18蜘蛛丝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9结合全文,说说犍陀多与释迦牟尼有什么异同之处。(4分)20犍陀多虽无恶不作,但曾因为一个善念放过了一只蜘蛛而获得了出离地狱的机会,却又因为自私,只图自己逃离地狱而重堕地狱。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的情节安排是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你又是如何来界定善与恶的呢?(6分)六(19分)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部分词语或语句顺序,使音韵和谐,结构对称。(字数不得增减,4分)中秋月,挂天上,照小窗,映木楼,远山云烟渺渺,近水碧波茫茫,海外游子隔水隔山相望,泪眼无限惆怅。22根据下列特定情境,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人物心理描写:(15分)老师提问,恰好不会七作文(5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发现请以“从此,我不再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填写的词语如:任性、自卑、孤独、偷懒、害怕困难、迷恋网络、受人关注、拥有笑容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点参 考 答 案1B(都读h A分别为c s c s C分别为zi zi zi ziD分别为lng lng lng lng)2A(B“颂”应为“诵”;C“章”应为“张”;D“加”就为“假”)3B。 (“按图索骥”除了做贬义词使用外,也表达“按照一定线索,就可以找到目标”的意思。A项望文生义,“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C项搭配不当,“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D项语义重复,“令”是“使”的意思,与前面的“让人”重复。)4C(A项“第二”和“首”矛盾;B项“阅读主体,主要是面向”句式杂糅;D项成分残缺,“进入”“最后冲刺建设阶段”)5D(先从宏观上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所处位置、总体造型、元素、精神,接着说“地区馆”与“国家馆”的相互关系、,最后说“国家馆”与“地区馆”二者的功能关系、造型关系)6A(A宝玉出家并非因恨宝钗)7解析:C项中的“标准官帽”有误,文中无相关信息。8解析:A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只提到“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C项,用双翅区分官阶在宋代就有了;D项,颠倒因果,由原文“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可见,收留降臣、笼络人心为因,允许穿明朝朝服、带明朝乌纱帽为果。9解析:A.原因推断错误,原因应是“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B.“玉饰越少,官职越小”不对,官职在六品以下的官员的乌纱帽上没有玉饰,“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于文无据;D项“巩固清朝政权”错,于文无据。10C(效法)11.D(A.跟着,介词/用,介词;B.跟,介词/和,连词;C.如果,连词/你,代词) 12.B(全都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精神,太祖对李典的赏识 太祖给李典布置任务) 13.A(“升迁为青州刺史”只是因为“从平兖州诸县有功”)14.(1)太祖爱惜他的文才,所以把治民的政务交给他,让他尝试着管理。 注:“善”(爱惜)译错扣1分。共3分。 (2)这是国家大事,只是看你的计策怎样,我能因为心怀不满而忘记国家大义吗? 注:“顾”(看)“可以”(能够,因为)“私憾”(个人遗憾)译错一个词语扣1分。共4分。 (3)尊敬有才的士大夫,谦恭唯恐做得不够,军队中称赞他是忠厚之人。 注:“恂恂”(谦虚谨慎)“若”(如,像)译错一个词语扣1分。 共3分。15(1)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2)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汁较得失的淡泊情怀(1分)16略来源:Z*xx*k.Com17(1)C、D。(A.犍陀多非常想脱离地狱,但并非就直接想到极乐净土去;B.“因为它见多了,已经没有了悲悯心”,文中无依据,属无中生有;E.犍陀多不是由极乐世界坠入地狱的,小说传达的也并非是作者的热烈呼唤。)18(4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连接故事的线索)。蜘蛛丝是文中由地狱通向极乐净土的唯一途径,犍陀多爬离地狱的努力正是因为蜘蛛丝的出现,他重堕地狱也是因为蜘蛛丝的断开。使情节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蜘蛛丝很细,很容易断,所以犍陀多见到成百上千的罪人,沿着蜘蛛丝拚命地向上攀怕,感到恐慌的心理就非常真实。之后他不允许其他罪人攀爬的行为和心理就更加真实了。蜘蛛丝具有象征色彩,有助于表现主题。蜘蛛丝是善念善行的象征,蜘蛛丝即善念善行,是脱离地狱的唯一途径。犍陀多因一念善心救了蜘蛛,所以得到了出离地狱的蜘丝,又因生起自私心,善念善行中断,所以蜘蛛丝断开,犍陀多重又坠入地狱。这一象征很好地表现了自私导致人毁灭的这一主题。19(4分)不同点:犍陀多居于地狱,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大强盗,是地狱罪人,他自私,没有慈悲心,只图自己一个人逃离地狱,最终又坠入地狱;释迦牟尼居于极乐净土,是慈悲的佛陀,具有悲悯心,就因为犍陀多没有杀死蜘蛛的善念善行,努力救拔犍陀多出离地狱,看都犍陀多重堕地狱后,满面愁容,充满了怜悯。犍陀多内心的黑暗多于光明;释迦牟尼内心则充满了光明。相同点:犍陀多曾经不杀蜘蛛而救了它一命,这种心理和行为同释迦牟尼一样,都是慈悲,心灵所产生的都是光明。20(6分)(3分)作者想要传达的是:善念虽小可造天堂,自私心虽小可堕地狱(或者:善心使心灵光明,自私让心灵黑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私足以导致人的自我毁灭。意思对即可)(3分)提示要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观点一:善恶的界定在于人内心的意念。有善念就是善,有恶念就是恶,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观点二:善恶的界定在于结果。虽有善念但结果不好就不能算作是善;而动机虽不纯,但结果是好的也可称为善。观点三:利他为善,自私为恶。内心意念和结果都重要。21(4分)“照小窗,映木楼”改为“映木楼,照小窗”,“隔水隔山”改为“隔山隔水”附文言文译文: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山东金乡县人)。李典跟随父亲李乾,有特殊的气质。把几千家门客都会聚在乘氏。初平年间,率领军队跟随太祖在寿张打败了黄巾军,又跟从太祖攻打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攀枝花市属高中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情景对话问路课件
- 幼儿园六一戏水活动方案
- 2026届安徽省庐巢六校联盟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托班亲子游活动方案
- 三防安全工作方案
- 中秋节晚会的策划方案
- 幼儿园户外科普活动方案
- 吉林省延边二中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豫南市级示范性高中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原理及使用演示文稿
- 平面磨床操作时注意事项
- GA/T 718-2007枪支致伤力的法庭科学鉴定判据
- 千年菩提路解说词
- 护理人员档案管理模板
- 机械设备日常点检表
-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
- JJG 741-2022 标准钢卷尺检定规程-(高清最新版)
- DB37T 536-2019 文书档案目录数据采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