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2浙江杭州高三第三次月考26题)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解析】考查孔子的思想内容。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有教无类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答案】B2(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A“克已复礼” B“民贵君轻”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德服人”【解析】考查孔子的主要思想。首先我们应把握题干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题干的关键句: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揭示主题;依据主题,结合孔子的思想,B项为孟子之学说,排除;D也不是孔子之思想,出自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A项虽然是孔子思想,但与主题不符,所以正确选项为C。【答案】C3(2012福建漳州毕业班质检14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解析】意识形态的发展成型应属孔子的儒家学派,而春秋时期正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不断涌向的时候,其中儒家学派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支,更为后期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 。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4(2012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1题)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A道德经 B孟子 C四书章句集注 D日知录【解析】本题考查老子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主张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生自然。老子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正确答案为A。【答案】A5(2012浙江金华文综知识竞赛12题)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克复周礼。下列言论中,体现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是(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A B C D【解析】关键信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 项中“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即使是死去了,他依然觉得有很多责任没有尽到,不是吗?就是这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明知不可能,但也要去做,去探索;的意思是要适时而变,可以做到;是要遵循周礼的规定,也是可为的。故选B。【答案】B6(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2题)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相比的,所以梁启超说: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AC是儒家学说影响形成的原因,D项对政治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B7(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3题)“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推动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发展。【答案】B8(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实施仁政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据此各选项,本题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B9(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本题关键在理解孔子所述的含义,“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意为“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以看出他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可以看出其意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故选A。【答案】A10(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1题)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y,是奏乐舞蹈的行列)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解析】考查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八佾”是只有天子才有的,大夫是不能享有的,如果有那就是僭越周礼,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强调“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答案】C11(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18题)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 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君君臣臣的思想源于西周的礼乐制度,体现孔子“礼”的主张,故选B。【答案】B12(2012广东高三百校联考12题)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解析】关键信息是:“作揖行礼”“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以此可知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德规范。A是墨家的尚贤;B是法家商鞅的以暴制暴;D是道家的无为思想;C是孔子的言论,体现的就是仁和礼的思想。【答案】C13(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10题)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抓住关键词“民”,可以看出是儒家的“仁”的思想主张,体现民本的思想,故选B。【答案】B14(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5题)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加强中央集权 D兼相爱、交相利【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流派。“民贵君轻”属于孟子思想。A项属于荀子思想,C项属于法家思想,D项属于墨子思想。秦朝二世而亡,主要亡于秦始皇的暴政,从反面说明了孟子仁政学说的正确性。【答案】B15(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3题)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A人性善恶有别 B是否实行仁政C是否主张“礼” D是否追求气节【解析】本题考查了孟子和荀子各自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BCD三项为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主张,不存在两人不同看法问题。本题应选A项,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于有些成为不善良的人,这不能归于天生的秉赋,儒学的功能就是积极引导,防止人变恶。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善是后天的人为而形成的,是后天礼法教育的结果。【答案】A16(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解析】A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大意是: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B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大意是: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作粪土、草芥,那么大臣会把君主当作仇敌。C项“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大意是:与他的理想不相合的国君绝不事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就不使用,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混乱无道,就辞官隐居,这是伯夷的作风。D项“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大意是说助长君主的恶行,他的罪名小;迎合昏庸的君主,引他去干坏事,罪名就大了。据引本题选B项,这一言论最可能导致朱元璋的不满。【答案】B17(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1题)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解析】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故选B。【答案】B18(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4题)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尚贤 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解析】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法家不法古的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并且战国后期的大一统思想只有通过法家所强调的严刑苛法所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才能实现。【答案】C19(2012江西高三六校联考协作卷20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解析】为统治者而“鸣”即为统治者服务,法家的“集权观”、“法制观”、“改革观”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需要,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选择B项【答案】B20(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29题)“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流派。题干引文属于法家思想,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A项属于道家思想,C项为荀子的主张,大意是:就是做人做事要服从道理,而不是只听命于君主;假如父亲说的做的不对,也不能听从。D项为墨子观点,主张兼爱,相互救助。【答案】B21(2012山西太原学段测评26题)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关键信息:要归于正诚。其围绕的论述的中心是为政。【答案】B22(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5题)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孟子已成为官方儒学 朱元璋想避免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A B C D【解析】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是军机处的设置。朱元璋命人修改孟子说明他不愿看到孟子的一些限制君权的思想如民贵君轻等,所以正确。【答案】C23(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2题)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解】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儒家提倡仁、仁政,体现民本思潮;法家主张君主集权,故C正确。【答案】C24(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4题)“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思想演变,考查秦朝儒家地位。秦代“焚书坑儒”,儒家受沉重打击。汉代以后儒学处于正统地位,故C、D不正确;从“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看出废分封,故A不正确。【答案】B25(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B以时代先后为顺序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解析】通过材料分析,班固将孔子、孟子、颜渊等儒家思想家放在“上上圣人”一类中,而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等道家、墨家、法家创始人、思想家仅仅放在“中上”类中,秦始皇更是归入“中下”。反映了班固评价历史人物以儒家标准为准绳,另据教材也可联系到西汉武帝开始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班固是东汉史学家,必定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答案】C26(2012西安八校联考1题)管仲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荀况说:“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古代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是( )A以礼人法、司法独立、礼法治国 B法律无上、有限君权、法权平等C法源于君、以礼人法、礼刑结合 D尚礼重法、敬德保民、人性教化【解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大意是说,法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固有调整系统,是衡量天下人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大意是说,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27(2012广东六校联合体11月联考)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解析】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孟子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答案】B28(201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质检13题)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 )A车轮 B车架 C马鞭 D马匹【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韩非子法家思想中,法指由国君颁布的法令条文;术是国君为了支配他的大臣,运用种种手段;势指权位、势力。如果将韩非学说比喻为一辆马车,那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君主是驭手,臣民和用人是拉车的马,势是打马的鞭子,法指车轮,术是控制马的两根缰绳。本题选A项。【答案】A29(2012安徽黄山模拟)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C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为崇尚自然和谐,天人合一,这是道家思想,C项即为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ABD分别为孟子、孔子、荀子思想。【答案】C30(2012黄山毕业班第一次质检)“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题目言论强调: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认为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为加强统治。“羞辱人民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视赏赐。这是法家强调一种统治的权术和策略。故选A。“仁政”“ 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明显都不符合题意。排除其他三个选项。【答案】A31(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2题)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C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D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解析】孟子、荀子在伦理观上分别主张“性本善”、“性本恶”。【答案】C32(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1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该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学术下移,私学兴起B社会大变革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剧变决定的。B项最为全面,社会大变革包含了政治、教育、阶级的剧变。【答案】B33(2012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3题)汉朝桑弘羊曾积极评价百家争鸣中某一家学说,“ 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桑弘羊赞扬的是那一家的学说( )A儒家 B阴阳家 C法家 D道家【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于是推大圣终始之运以喻王公。”材料大意是:有一点儿肤浅的知识就想论述深奥的道理,坚持一偏之见反而想知道四面八方的情况 于是邹衍(邹衍是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推论出“五德终始”说,以便开导诸侯王公。本题选B项。【答案】B34(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2题)“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持此观点的人应是( )A孟轲 B荀况 C墨翟 D韩非【解析】考查对墨家的理解。“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实质上就是反对战争,即墨家的“非攻”。【答案】C35(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3题)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解析】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老子指出世界的本源是“道”,并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所以奠定了后世的哲学基础。故选B。【答案】B36(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13题)有的学者将战国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道、法、墨、儒 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 D儒、道、墨、法【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抓住关键词“隐士”“ 专制”“ 劳苦大众”“ 无限同情心”分别符合道、法、墨、儒四家的主张,可知相对应的是道、法、墨、儒。故选A。【答案】A37(2012山东潍坊三县联合12月段考20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孟子、荀子 D庄子、孔子【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庄子天人不相胜,孔子的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故选D。【答案】D38(2012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2题)“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和所学史实主张兼爱、非攻的是墨家。【答案】B39(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儒学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较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汉代儒学汲取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形成新儒学;在宋代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据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指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本题选C项。【答案】C40(2012江苏苏北四市摸底2题)“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解析】从材料中的“太学”即可判断选择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答案】C41(2012广东珠海摸底)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解析】考查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主张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选择B项。【答案】B42(2012浙江杭州高三第三次月考27题)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解析】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董仲舒改造儒学。从题干中反映出外儒内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汉代。【答案】B43(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孔子的“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 B C D【解析】本题中孔子强调的“礼”即周礼,是指西周确立的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用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宗法制是西周初确立的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据此本题李世民杀兄逼父违反了项所述礼仪制度。第项“民贵君轻”思想与本题无联系。【答案】C44(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28题)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尚书是儒家经典,主要是为封建统治提供治国方法,D项的说法属于启蒙思想。【答案】D45(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24题)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解析】本题考查儒家学说的发展。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天人感应”学说即神化皇权,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制约作用。【答案】A46(2012广东六校联合体11月联考)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提到“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不属于梁启超所说的“雄主之布划”的是( )A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汉武帝建立内朝C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 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答案】A47(2012安徽黄山模拟)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B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C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的统一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解析】考查古代思想专制政策。李贽认为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是符合大一统的历史潮流的,只是手段太狠了,从材料“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即可判断选择C项。【答案】C48(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3题)儒家思想能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归功于下列哪位儒学大师?( )【解析】董仲舒儒学加以改造,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这有利于扭转内外松驰的局面,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深受汉武帝赏识,并被汉武帝接受和并付诸实行;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B49(2012江门高三调研14题)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解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题干中认为皇帝治理国家需要与天意相符,如果与天意不同那么天下就会打乱,所以作为统治者,必须与天意相同,这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对皇帝行为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其余三项均与题干意思不变。【答案】C50(2012江苏泰兴市第一学期期中调研1题)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 C D【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中人文主义精神强调的是重注人,在汉代儒学中没有提及相关内容;“民本”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有体现,“君本”思想在汉代儒学的体现是“君权神授”思想;汉代儒学为适应“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而进行的发展;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都是为维护统治者统治的工具。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汉代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深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汉代儒学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答案】C51(2012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31题)东汉王充论衡:“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相信“天人合一”说 B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宣传“君权神授”的思想 D反对“天人感应”说【解析】 考察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从王充的观点来看。他认为如果天真能谴告人君,当亦能命如尧舜那样的圣君贤主治理社会,那就用不着谴告了。可是“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不惮劳”也如此!看来所谓谴告说是靠不住的。这就反映出王充从矛盾律的角度来论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不正确性。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52(201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题)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佛经 B圣经C五经 D道德经【解析】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讲经图”中的“经”指儒学经典,本题选C项。【答案】C53(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0题)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说。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提倡经世之术。”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的时期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D倡导以“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解析】考查材料信息获取与分析处理能力。从题干中的“批判”、“极力提倡”等判断,说明学者认为抑释道,而提倡儒学。【答案】C54(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31题)“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引文属于王阳明主张,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分析,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求要外表。【答案】C55(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14题)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 )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的著作,A是王守仁致良知,B是黄宗羲的观点,D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B是朱熹的格物致知观。【答案】C56(2012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题)“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王夫之【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材料中强调的是“理”是万物的根本,“理”构成里社会道德关系,朱熹提出了“理”是三纲五常形成的哲学基础。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王阳明提出了“心学”,王夫之具有反封建思想。【答案】B57(2012湛江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3题)“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该言论反映了( )A孔子的“为政以德”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朱熹的“格物致和” D黄宗羲的“工商皆木”【解析】 从题干要求明显可以看出为对事物的理的探究,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答案】C58(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22题)“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句话应该出自( )A朱熹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材料意思是:你对某事物或道理是否知道得深切是可以从行为中看出的;而行为的正确精准与否也反过来影响到对事物的理解。反映的是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答案】B59(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5题)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哪个是不正确的?(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致良知”是心学集大成者王明阳的观点。【答案】D60(2012云南大理高三联合检测8题)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宗室女嫁富商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宋代婚姻关系的变化,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盛行 B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C商业经济的繁荣 D理学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均符合题意。而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与材料的现象出现原因不符。【答案】D61(2012云南大理高三联合检测18题)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 )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D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解析】本题考查宋明儒学。儒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将儒家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牢固结合起来。ACD三项都反映了忠君思想,符合儒家的倡导。B项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大意是说:宁愿我对不起天下人,别教天下人负我,不符合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张。【答案】B62(2012安徽黄山模拟)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这位思想家是( )A王阳明 B李贽 C朱熹 D王夫之【解析】 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即可知选择A项。【答案】A63(2012浙江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理学思想。根据材料“尽是尊君卑臣之法”分析,A想为,秦朝的制度是君尊臣贱,体现了二者关系的批判,A项没有从该句出发分析。C项中朱熹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的。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64(2012浙江湖州高三期末20题)他的思想在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他主张(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D致良知,知行合一【解析】考察对理学的理解 。朱熹的思想体系中社会政治理论主张, “三纲五常” 以 构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而这恰恰是宋代开国者的软肋。 赵匡胤的 “黄袍加身” 是臣夺君权, 恰恰是朱熹的攻击所在, 所以宋代统治都一直叱其是“伪学” ;另一方面,朱熹认为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正 君心正百官是儒家干预政治的主要手段, 这种潜在的分君主权力的意识恰恰是宋代统治者始 终都在防范的,因此,宋代统治者打击朱熹的言论理所当然。朱熹死后,统治者将朱熹的思 想体系略加改造,强调对君主的尊崇,而且朱熹的思想有利于统治者驾驭百官和控制民众, 略加改造后成为统治者有效的思想武器。【答案】C65(201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统考17题)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 D“致良知”【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中“天良”“良心”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故选D。【答案】D66(2012山东日照高三模块考试5题)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张载这四句话的理解,以及对宋代历史的了解情况。这四句话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为天地立心,是宋代学者希望通过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使天地生化万物的心显立起来,故A正确;为生民立命,是学者们希望通过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使生民的生活有所依循,从而得以护持生命,说明不了政府重视市民阶层,故B项不正确;为往圣继绝学,指的是学者们要续先秦儒家的学脉,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没有联系,故C项不正确;为万世开太平,是宋代学者“开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并不是一种现实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A67(2012怀化高二期末检测4题)以下属于宋明理学和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程颢、程颐 韩愈 陆九渊 王阳明 朱熹A B C D【解析】 宋明理学主要代表是“程朱”即北宋的“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心学的主要代表是“陆王”即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阳明。【答案】C68(2012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4题)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解析】“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大意是:大学之道在于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B项“存天理,灭人欲”大意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克制个人欲望。“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是指: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束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 D项指学者必须先立志。再分析材料,材料大意和A项一致。【答案】A69(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4题)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力“道是世间万物之源”。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源 D充实了伦理纲常【解析】考察对理学的理解。关键信息是:“道是世间万物之源”,而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源。故选C。【答案】C70(2012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3题)右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168-2025建筑和土木工程密封胶可操作时间的测定
- 2025江西赣州市宁都县选调县内教师19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长春急救中心公开招聘编外聘用制工作人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安全培训教师年度述职课件
- 2025福建三明市清流县金星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消防驾驶员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广汽安全驾驶培训课程课件
- 2025江苏徐州东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19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室的特殊名字课件
- 安全培训教室单人面积课件
- 安全培训教学配乐课件
- 海尔现场6S管理课件
- 田径教学专题篇课件
- 2025年秋季学期“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
- 超声科院感知识培训
-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护理常规
- 2025年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必刷题库
- 偏瘫并发症肩痛
- 儿童异物吸入的急救和预防
- 中医糖尿病个案护理
-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
- 医疗行业实验室自动化的趋势和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