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盘桩抗拔性能的试验分析与研究 .pdf_第1页
支盘桩抗拔性能的试验分析与研究 .pdf_第2页
支盘桩抗拔性能的试验分析与研究 .pdf_第3页
支盘桩抗拔性能的试验分析与研究 .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炭工程 2010 年第9 期 支盘桩抗拔性 能的试验分析与研 究 黄 占芳 刘永强 山东 理工 大学 山东 淄博255049 摘要 论文结合静载荷试验 对抗拔支盘桩进行 了轴力测试 详细分析总结 了在工作状态 时总侧摩阻力 总盘端阻力的发展及分配规律 同时指 出桩径 地基土的性质 支盘设置数量及 竖向间距是影响支盘桩承栽力的主要 因素 得 出的结论为进一步研 究支盘桩的荷载传递规律提供 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 支盘桩 抗拔 侧摩 阻力 盘端阻力 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0959 2010 09 0094 04 E x p e ri m en t a n al y si s a n d stu d y o n a n ti p u l l i n g p e rf o rm a n c es o f b ra n c h p il e H U A N G Z h an fang L IU Y o ng qi an g Shandong U ni versity of Tec hnol ogy Z i bo 255049 C hi na A b strac t In c om b i nati on w i th th e stati c l oad test an ax i al forc e m easurem en t and test W as c ondu c ted on the anti p ul l i ng ranc h p i l e and the d evel op m ent an d di stri buti on l aw of the total si d e fri c ti on resi stanc e and bul b en d resi stan c e i n th e w orki ng status W as analyzed i n detai l and su m m ari zed T he p aper proposed th at the pi l e d i am eter th e foun dati on soi l property the b ran c h pi l e num ber and verti c al span w ould b e the m ai n fac tors affec ted to the l oadi n g c ap ac i ty of th e b ranc h pi l e T he c onc l u si on obtai ned c ould provi d e th e refere nc e value to the further stu dy on the l oad i ng tran sm i ssi on l aw of the branc h pi l e K eyw ords b ran c h pi l e anti p ul l i ng si de fri c ti on resi stan c e p i l e en d resi stanc e l oad i n g c ap ac i ty 普通等截面桩基础抗拔力是由桩侧摩擦阻力及桩身自 重提供的 造价较高 其抗拔力较小 与此相 比 支盘桩 不仅有桩侧表面摩擦提供抗拔力 而且变截面处的承力支 盘 也扩大了桩 一土 间的接触 面积 最重 要的是 可 以在 桩 体设置多个支 盘 与扩底桩相比又大大增加了端承面积 提供了较大的端承抗拔阻力 并能充分利用盘顶以上土体 的自重 因而支盘桩具有很好的抗拔性能 而且其抗拔承 载力十分稳定 施工方法也比较成熟 虽然 目前已有文献 报道利用支盘桩抗拔可以节约投资 但由于目前对支盘桩 抗拔机理及工程性 状方 面的研究 还较少 人 们对其 认识 不 足 导致抗拔支盘桩在工程上的应用较少 因此对支盘桩 进行上拔荷载作用下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支盘桩的抗拔机理 支盘桩 的抗拔作用机理如图 1 所示 一 般当桩顶承受上拔荷载时 桩身开始承受拉力 当 荷载到达一定值并大于桩身 自重时 桩土出现相对位移 而摩阻力从上往下逐渐地发挥 在荷载不断增大时顶盘首 先发挥承载力 然后是向下第二个盘 依次向下发展 因 十 图 1 支盘桩的抗拔作用 此不同的盘发挥承载力是有时间效应的 各盘达到极限承 载力的时间是不同的 桩侧的摩阻力先于支盘承载力的发 挥 桩侧摩阻力先达到峰值并进入软化阶段 支 盘在达 到极限承载力时 所需的相对位移较大 支盘桩在变截面 处轴力发生突变 因此对支盘桩来说 支盘的位置不同 其抗拔着力点不 同 相应的轴力分布曲线也不同 故合理 设置支盘并控制好支盘的问距 将有利于提高抗拔承载力 对抗拔支盘桩荷载传递的研究是该桩抗拔承载力研究 的重要内容 研究该桩的荷载传递过程 就是研究在上拔 收稿 日期 2010 01 17 作者简介 黄占芳 1978 一 女 山西临汾人 讲师 2005 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 现在读岩土工程博 士研究生 山东理工大学任教 主要从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研究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010 年第 9 期 煤炭工程 荷载作用下 桩侧摩阻力 盘端摩阻力是如何分担桩顶荷 载 的 两者相互 间的干 涉影 响关 系 两者 的发 挥过程 和分 布规律 以及影响荷载传递的主要因素等 只有对上述各 方面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才能对支盘桩的抗拔性能有所认 识 为了分析和阐明支盘桩 的荷载传递机理 本文结合工 程实践 对抗拔试桩进行了静载荷试验 并对其试验结果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2 支盘桩抗拔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2 1 试桩概 况 本次试验结合山西省通信公司拟建山西通信信息技术 研发综合楼桩基础工程进行 建筑桩基采用混凝土灌注桩 并采用扩底后压浆和支盘工艺 设计桩径 700m m 根据设计要求 竖向抗拔桩施工工艺为挤扩支盘 盘径 1 4m 试桩设计桩长为 31 3m 桩顶位于标高 0 0m 以 下 1 5m 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3000kN 试桩桩身设两个盘 盘高 1 3m 上盘位 于桩顶以下 18 3m 处 下盘位于桩顶 以下 24 3m 处 以承力盘最 大直径 处计 位置见 图 2 图 2试桩应 力计布置 图 为了测定抗拔支盘桩 的荷载传递特性 试桩施工过程 中 分别在桩身对称的两根主筋上安装了钢筋应力计 因 此同一截面上有两个测点 共有 7 个截面 14 个测点 应力 计布置情况详见图2 2 2 试 验方 法 本次试验采用的是静载荷试验的方法 反力架加载设 备 在整个的试验 过程 中严格 按照试 验 的规程进行 确 保 试验结果的参考价值 静载荷试验是揭示桩的荷载传递规律的重要的方法之 一 通过对载荷试验测得数据的整理 才能充分说明和验 证桩的受力特性和变形性状 本试验是对挤扩支盘桩进行 抗拔 在整个试验过程 中理论上桩端阻力是不存在的 所 以在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和计算中只考虑侧摩阻力和支盘阻 力 2 3 试 验 结果 2 3 1上拔荷载与位移 Q s 关系曲线的分析 试桩加 载至 3000 kN 桩 顶总 上 拔量 17 793m m 达 到 预定加载终值 停止加载 上拔位移和相对应的荷载关系 见图 3 J 一 一 O 1O 0o 2 x 0 N 图 3 抗拔试桩 Q S 曲线 由于工程设计的需要 试桩的最大加载量和上拔量受 到限制 因此该桩未加载至极限荷载 从上图可 以看 到 上拔荷载与位移的关系曲线较为平缓 均未出现陡降段 在上拔荷 载 小 于 18 kN 时 上拔 荷 载与 位移 呈 直线 平缓 状 说明土体变形 处于 弹性变 形 阶段 当上拔力 大 于 1800kN 时 曲线斜率稍为变陡 土体中出现弹塑性变形 在最大上拔荷载作用下 桩顶位移量仍然不是很大 说明 试桩所受的上拔荷载均未达到极限值 而是随着上拔位移 量的增加保持同步增加 并呈现 抗拔后劲 的现象 故 该桩的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均大于或等于 3000kN 2 3 2不同轴力随深度变化曲线的分析 本次试验采用钢 弦式钢 筋应 力计测 试桩 身轴力 试 桩 施工前 在桩的两根对称主筋上布置应力计 应力计与主 筋间通过搭接焊连接 当桩进行静载试验时 钢筋应力计 中钢弦的振动频率就会发生变化 用 GPC 一2 型钢弦频率 测定仪测出钢弦的频率变化就可得出钢弦的受力大小 通 过下面方法 计算出桩身轴力 第一步 根据厂家提供的 GJL 2 型钢筋应力计工作直 线方程表求出应力计上受的拉力 第二步 假设某一截面上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是相同 的 利用公式 N i d n FsAs 1 得出桩身某截面轴力 式中 i 第 i 级荷载下第 截面桩身轴力 分别为混凝土和钢筋的弹性模量 M Pa Ac 混凝 土的截 面积 As 应力计的截面积 95 m 0 E 鲫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煤炭工程 2010 年第 9 期 As 单根钢筋的截面积 n 桩中钢筋 的根数 取 n 14 本次试 验 中 试 桩 混 凝 土 等 级 为 C35 近似 取 E c 3 15 10 M Pa 应力 计钢筋 采用 O 12 钢筋 采用 14 根 0 32 近似取 2 0 x 10 M Pa 根据式 1 分别计算出各级荷载下桩身各截面处轴力并 绘制其轴力图见图4 轴 力 l N 0 l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0 0 0 厂 r y l 产 t f 7 参 图 4 试桩桩身轴力 随深度的分布 一 60 0 目 一 9 0 0 士 12 O O 1 5 0 O 1 8 O O 鲁 2 l O O i 2 4 0 0 一 2 7 0 0 一 3 0 0 0 由图4 看出 挤扩支盘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轴力分布 曲线类似于直桩的抗拔轴力分布曲线 即轴力随着深度的 增加而递减 这点可以从上拔荷载作用下桩的受力分析得 到 所不同的是 在支 盘位置处 轴力发 生 了急 剧变 化 轴 力明显 降低 其损 耗的轴 力完全 由支 盘所承担 从 而使得 支盘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特性比直桩发生了显 著变化 为了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下面将从支盘阻力和 桩侧摩阻力两方面加以分析 2 3 3支盘阻力及侧摩阻力 各级荷载下 桩身某段分担的荷载值由下式计算 F i i 一 i Z 2 式中 F i 为第i 级荷载下桩身截面 到 z段分担的 荷载 N 特别地 当 及 I截面分别位于承力盘上下时 F i 即为该承力盘在第 级荷载下分担的荷载值 N i 为第 i 级荷载下第 截面桩身轴力 i 1 为第i 级荷 载下第 1 截面桩身轴力 由式 2 计算出桩身各段分担的荷载值汇总见图 5 支 盘分担荷载百分 比见图 6 直桩段分担荷载百分 比见图 7 图 6 反 映 了各 承力 盘在各级 荷载作 用下所分 担的荷载 值 可以清楚的看到 在加荷初期 总荷载主要 由侧摩阻 力承担 支盘只承担很小一部分 当荷载为 600kN 时 支 盘只承担 3 67 随着桩顶荷载的加大 支盘承担的荷载 逐渐增大 当荷载 加到 1800kN 时 上 盘 承担 荷载 突 然增 大 承 担 荷 载 百 分 比 由 9 33 增 加 到 2100kN下 的 16 29 而当荷载加至最大荷载 3000kN 时 上盘承担的 荷载百分 比较上一级荷载有减 小趋势 从 23 8l 降至 23 63 此 时 下 盘 承 担 荷 载 的 百 分 数 明 显 增 大 由 14 81 增至 18 40 从曲线看出 桩顶荷载加至接近最 大值时 上盘承担荷载值趋于下降 而下盘承担的荷载值 9 6 Z 啦 丑 上 掣 靶 一一 士 口 口 l o 卢 d P t 生 毒 P 电 十O 16 7m 段 19 2 2 7 m 段 叫 一25 30 3m 段 口 总摩阻力 O i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0 0 0 桩顶荷载 kN 图5试桩直桩段侧摩阻力随荷载变化 n 直 f r l 上盘 下盘 A 两盘 一 总摩阻力 O l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0 0 0 桩顶荷载 l N 图 6 3 试桩支盘和总侧摩阻力荷载分担值 日 一日 日 错 l 0 16 7m 段 19 22 7m 段 25 3 0 3m 段 O 100 0 2 000 30 00 400 0 桩顶荷载h N 图7 3 各桩段侧摩阻力占桩顶荷载的百分比 趋于上升 这正说 明 随着桩 顶荷 载的加 大 上面 的承力 盘先受力而下 面的承力 盘滞后 这 也充 分说 明 支 盘在上 拔荷载作用下 对其上端土体产生压应力 土阻力明显增 加 作为其反作用力使得支盘阻力也随之增加 且上拔位 移越大则其增长速率越快 甚至快到极限荷载时支盘阻力 可达到上一级荷载下的2 倍左右 这一现象可以这样解释 当荷载较小时 桩顶上拔荷载主要由盘上直桩段产生的侧 摩阻力来承担 但随着荷载的增加 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 桩顶所增加的荷载首先主要由靠近桩顶的支盘承担 当上 盘承担的荷载达到极限时 下盘才开始充分发挥作用 这 也说明挤扩支盘抗拔桩各支盘承担荷载存在时间效应 这 种荷载传递的规律基本上符合理论并且也验证了前人研究 O O O O O O O O 0 O 0 加 舳 加 O O O O 0 D 0 D D 枷瑚 枷姗 z 雹 龃 O 5 O 5 O 5 O 5 0 0 0 吕 加 如 如 加 0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010 年第 9 期 煤炭工程 所得 到的一些结论 从图7 还可以看到 在加载的初始阶段 截面 1 以上 的总侧摩阻力承担桩顶总荷载的 80 以上 随后其增长缓 慢 桩顶荷载加至 2400 kN 时 侧摩阻力即将达到极限值 从 曲线看 之 后 呈平 缓趋 势 而其他 段 和 此段 恰 好相 反 开始时曲线变化较缓慢 而到了2700 kN 以后 曲线有上升 的趋势 在这几段 中平均侧摩阻力始终是从上至下依次减 小 这说明在整个加载过程中上盘以上直桩段的侧摩阻力 已达到极限 而其他段均未达到 加载初期 总侧摩阻力 占总荷载的比例较大 随后逐渐减小 支盘阻力 占总荷载 比例是先小后大 这证明了支盘和侧摩阻力之间存在互补 关系 而且在时间效应上看 往往是上部桩侧摩阻力先达 到极限值之后支盘和其下部摩阻力才会有效地发挥其各 自 的作用 3 影响支盘桩抗拔承载力的因素 3 1 桩 径 对支盘桩 抗拔 承 载力 的影响 挤扩支盘桩承载力之所以比直杆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主要是支 盘端 承力 起很 大 作用 因此 为 了提 高 承载 力 单纯加大支盘桩的桩径和加大摩擦直杆 的桩径一样 是不 经济的 另外 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提高的值都随桩径的 增大而减少 在桩 长 支盘 数一 样的情 况下 直 径大 的桩 承载力更高 3 2 挤扩 地基 土对 支盘桩 抗拔 承载 力的 影响 在挤压支盘过程 中 使 支盘 周 围地基土 受压 密作用 承 载力提高很多 这是 由于桩侧摩阻力极限值增大的缘故 多分支承力盘成型挤密的效果明显 同样提高了支盘桩的 承载力 3 3 支盘设 置 数 量及 间距 对 支盘桩 抗 拔 承 载 力 的 影响 在允许设置支 盘的 土层 中 支 盘数越 多桩 的承载 力就 越 高 但并非可 以无限 制地设 置支盘 支 盘设 置过多 将延 长施工时间 降低成孔质量 同时分支盘距太近将影响其 他 已成支盘 而支盘 对地基 土压力 的重叠 效应 可能使 多设 的支盘不起作用 也影响了桩承载力的提高 支盘竖向间 距适当增加 能充分发挥支盘的承载作用 根据试验研究 表明 盘与盘的竖向最小问距应大于4d d 为桩径 4 结论 通 过挤 扩支盘桩抗 拔 的现场静 载荷试 验 研究其 荷载 传递性 状 结论 如下 1 抗拔支盘桩的 Q S 曲线为缓变形 对于支盘桩的 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 应在桩土强度范围内以变形控制为 主 2 从轴力图可以看出 沿桩身轴力从上到下是依次减 小 并且在支盘上下轴力突变 轴力 的突变正说明支盘在 起作用 从而提高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 而且从整个加载 过程看 各承力盘 承担荷 载是有 时 间效应 的 一 般情况 下 是位于最上面的先承担 当上部承力盘的承载力接近或达 到极限荷载时 下部承力盘受力能力才能得到正常发挥 由上而下依次发挥作用 3 从侧摩阻力 的发展来看 当所加荷载比较小的时 候 所 加荷 载主要 由桩上部 的侧摩 阻力所 承担 随着外荷 载的加大 支盘开始发挥作用 当盘上部桩侧摩达到极限 时 所增加 的外 荷载全 部 由支 盘承担 当盘 承载力 达到极 限时 其下面的桩侧摩阻力再发挥作用 可见桩侧摩阻力 的发挥也是有 时间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