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农业学报J O U R N A LO FS O U T H E R NA G R I C U L T U R E I S S N2 0 9 5 11 9 1 C O D E NN N X A A B h t t p w w w n f n y x b co m D O I 1 0 3 9 6 9 j is s n 2 0 9 5 1 1 9 1 2 0 1 2 0 9 1 3 7 3 改性P 2 5 一S 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张静 宋贤良 欧春凤 李穗燕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5 1 0 6 4 2 摘要 目的 对P 2 5 纳米T iO 进行改性 以期减小改性材料发挥抗菌性所需的激发能量 提高对大肠杆菌的抑菌 效果 方法 采用研磨 煅烧法将硫脲掺入P 2 5 材料中进行改性 以抑菌率作为主要指标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旋转 回归试验优选最佳制备工艺 并观察抑菌处理前后大肠杆菌的表面形态 结果 改性P 2 5 一S 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 硫 脲掺杂量3 2 0g gP 2 5 煅烧温度3 9 7 C 煅烧时间3 5h 可见光条件下 改性P 2 5 一S 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 5 较未 改性的P 2 5 材料抑菌率 7 9 提高了1 6 绝对值 改性P 2 5 一s 材料光照处理后的大肠杆菌表面皱缩 部分菌体断裂 破 损 质膜解体 结论 通过研磨 煅烧法将适量硫脲掺杂入P 2 5 材料中制备获得的改性P 2 5 S 材料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抑 菌率 安全 生高 无污染 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 可大规模用于制备抑菌 生食品包装膜 抑茵性包装器材等相关领域 关键词 P 2 5 纳米T iO 改性P 2 5 一S 材料 硫脲 大肠杆菌 抑菌率 研磨 煅烧法 中图分类号 T B 3 8 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2 0 9 5 一1 1 9 1 2 0 1 2 0 9 1 3 7 3 0 5 A n t ib a ct e r ia le f f e cto fm o d if ie dP 2 5 一S N a n o m e t e rT i0 2 o n E s ch e r ich iaco li Z H A N G J in g S O N GX ia n lia n g O UC h u n f e n g L IS u i y a n S o u t hC h in aA g r icu lt u r a lU n iv e r s it y G u a n g z h o u5 1 0 6 4 2 C h in a A b s t r a ct O b j e ct iv e P 2 5 N a n o m e t e rT i0 2 w a sm o d if ie dt oim p w v eit sa n t ib a ct e r ia l r a t ea g a in s tE s ch e f f ch iae o li b yr e d u cin gm o t iv ee n e r g yf o ra n t ib a ct e r ia la ct iv it yo fm o d if ie dm a t e r ia ls M e t h o d S m o d if ie dP 2 5w 鹪p r e p a r e du 8 in g g r in d in g ca lcin in g m e t h o d T h eb e s tp r o ce s s in gt e ch n o lo g yw a ss e le ct e db ys in g lef a ct o ra n dq u a d r a t ic r e g r e s s io nr o t a t io n d e s ig n u s in gt h ea n t ib a ct e r ia l r a t e a sm a inin d e x B e s id e s E s ch e r ich iaco li8 u r f a cem o r p h o lo g y s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a ll t ib a ct e r ia lt r e a t m e n tw a so b s e r v e d R e s u lt T h eo p t im a l p r e p a r a t io nt e ch n o lo g ie sf o rm o d if ie dP 2 5 一Sw e r elis t e db e lo w t h io u r e ad o p in ga m o u n t3 2 g gP 2 5 ca lcin in gt e m p e r a t u r e3 9 7 a n dca lcin in gt im e3 5h I nt h ev is ib lelig h t a ll t ib a ct e r ia lr a t eo fm o d if ie dP 2 5 一Sr e a ch e d9 5 w h ichw a s1 6 a b s o lu t ev M u e h ig h e rt h a nu n m o d if ie dP 2 5 A sa 静 s u lt t h es u r f a ceo ft h em o d if ie dP 2 5 Sw r in k le d p a r t so ft h eE co lis t r u ct u r ed is in t e g r a t e da n dd is s o lv e d C o n clu s io n T h r o u g hg r in d in g ca lcin in g S m o d if ie dP 2 5 co n t a in in gp r o p e rd o p in ga m o u n to ft h io u r e a co u lde f f e ct iv e lyim p r o v e t h ea n t ib a ct e r ia lr a t eo ft h em o d if ie dm a t e r ia ls t h ep r o ce s sw a ss im p le s a f e p o llu t io n f r e e a n d in e x p e n s iv e h e n ceit co u ldb em a s s iv e lya p p lie dint h ep r o d u ct io no fa n t ib a ct e r ia lf o o dp a ck a g e a n t ib a ct e r ia l p a ck a g ea p p a r a t u s e t c K e yw o r d s P 2 5 N a n o m e t e rT i0 2 P 2 5 一S t h iu r e a E s ch e d ch iaco li a n t ib a ct e r ia lr a t e g r in d in g ca lcin in g O 引言 研究意义 P 2 5 纳米T iO 是一种无毒无味 化 学性质稳定 对人体和生物安全无害的光催化抑菌 材料 王延延等 2 0 0 8 其特点是仅需光照激发便可 起催化作用 自身不损耗 理论上可永久性使用 具 有较高的连续抗菌效果 但需要紫外光等短波辐射 才可发生激发反应而产生较好的抑菌效果 因此 需 对P 2 5 材料进行改性 以期制备出可在长波辐射激发 下就能发挥作用的抑菌材料 前人研究进展 S u n g S u h 等 2 0 0 4 采用光化学沉淀法在T iO 表面负载A S 制备获得的A g T iO 负载材料光吸收能力增强 光催 化活性明显提高 付川等 2 0 0 4 通过溶胶一凝胶法 制备了P 2 5 薄膜 在制备过程中掺杂一定量的F e 以 收稿日期 2 0 1 2 0 2 2 1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 0 1 0 8 0 2 0 3 1 2 0 0 7 华南理工大学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项目 作者简介 s 为通讯作者 宋贤良 1 9 6 9 一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结构及功能研究工作 E m a il s o n g x l2 0 0 0 1 6 3 co m 张静 1 9 8 7 一 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新技术 E m a il z h a n g j in 9 0 2 6 1 6 C 田a h o o co n cn 1 3 7 4 南方农业学报 高压汞灯作光源 用制得的P 2 5 薄膜对苯酚进行光催 化降解试验 结果表明 掺杂F e 3 的P 2 5 薄膜光催化性 能明显提高 鞠剑峰等 2 0 0 5 采用S o l g e l法制备出 不需紫外光照射就具有较强抗菌性的A g T iO 复合材 料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透明抑菌圈达 1 3 1 7 m m S e e r y 等 2 0 0 7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煅烧 使材料中的A g N 0 3 i冗积在T iO 表面 R e d d y 等 2 0 0 7 通 过掺杂A g 对P 2 5 进行改性 制备出的P 2 5 一A g 抑菌材料 可杀灭浓度为1 0 4 1 0 5C F U m L 的大肠杆菌 Q u is e n b e r r y 等 2 0 0 9 制备了掺杂P d 的改性T iO 对大肠杆菌 的抑菌作用较未改性的T iO 有明显提高 本研究切 入点 目前 对P 2 5 进行改性主要是通过掺杂F e P d A g 等金属 但鲜见采用非金属掺杂法对P 2 5 进行改 性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探讨硫脲掺杂量 材料煅烧 温度 煅烧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材料抑菌率的影响 优 选最佳工艺 并对比材料改性前后对大肠杆菌的抑 菌率 观察大肠杆菌表面形态和菌体特征 以期减小 改性材料发挥抗菌性所需的激发能量 提高对大肠 杆菌的抑菌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大肠杆菌由华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保存提 供 P 2 5 比表面积5 0 1 5m 2 g 粒子平均粒径2 1n m 购自德国D e g u s s a 公司 硫脲 乙醇 氢氧化钠均为国 产分析纯 主要仪器设备有 生化培养箱L R H 一2 5 0 A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7 5 2 N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超净工作台 S W C J I F D 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水浴恒 温振荡器S H A C 金山市华峰仪器有限公司 8 5 W 国 能三基色节能灯E 2 7 一白光6 4 0 0 K 普王科技照明电器 厂 座式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锅D X 一3 5 B I 上海申 安医疗器械厂 1 2 大肠杆菌标准曲线绘制 在一定条件下 微生物的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 与吸光度成正比 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出摇 床培养新鲜菌液的细菌浓度 将原菌液用摇床培养 液作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计算出各稀释倍数菌悬液 中的细菌浓度 以摇床培养菌液的液体培养基为标 准液 用分光光度计在6 0 0n m 处分别测定各稀释倍 数菌悬液的O D 值 然后以O D 值为横坐标 细菌浓度 C F U m L 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1 3 改性P 2 5 一S 抑菌材料的制备 取一定质量的P 2 5 粉末与硫脲粉末 用玛瑙研钵 研磨使之混合均匀后转移到坩埚中 样品在马弗炉 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煅烧一定时问 取出冷却后研磨 获得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1 4 光催化抑菌试验 无菌条件下 于盛有8m L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加 入1m L 已知浓度 约1 0 5C F u m L 的菌悬液 再加入 1m L 一定浓度的P 2 5 或改性光催化剂悬浊液 为试 验组 同时设有空白组和无光照组 用涡流振荡器振 荡试管 使催化剂和菌液混匀 混匀后转移至带盖的 反应器中 直径1 0cm 的圆柱容器 材质为透明玻璃 打开反应器上方的普通荧光灯 光源距反应器中液 面的距离为8cm 在不同光照时间点分别取样1 0 0 斗L 用涂布棒接种于L B 固体培养基中 3 次重复 3 7 C 恒温培养 待菌落长出后计数 拍照 计算抑菌率 R R N o N N o 1 0 0 式中 R 为抑菌率 N o 为空白对照组光照后的存 活菌量 N 为试验组光照后的存活菌量 1 5 单因素及二次旋转回归试验 在改性P 2 5 一S 抑菌材料的制备过程中 通过改变 单因素考察其对大肠杆菌抑菌率的影响 其中 硫脲 掺杂量设0 9 5 1 9 0 2 8 5 3 8 0 和4 7 5g gP 2 55 个水 平 马弗炉中煅烧温度设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和 5 5 0 C6 个水平 煅烧时间设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和4 5h8 个水平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二 次旋转回归设计试验选取如下因素水平 煅烧温 度 A 为3 0 0 3 5 0 和4 0 0 0 C 煅烧时间 B 为3 0 3 5 和4 0h 硫脲掺杂量 c 为1 9 0 2 8 5 和3 8 0g gP 2 5 1 6 大肠杆菌表面微观结构的观察 分别将P 2 5 材料和改性P 2 5 一S 改性材料用于大肠 杆菌抑菌反应 光照反应1 0 0m in 后 在扫描电镜下观 察处理前后大肠杆菌的粒径大小和表面形态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大肠杆菌标准曲线 以O D 值为横坐标 细菌浓度 cF u m L 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图1 所得回归方程为 y 2 x 1 0 9 x 一2 1 0 8 R 2 0 9 9 9 5 一 点 o k U 芑 爱 一 越 聪 坦 再 0 10 20 30 40 5O 60 7O 80 91 O O D 值 图1 大肠杆菌标准曲线 F ig 1 S t a n d a r dC H I V eo fE s ch e n ch iaco li 鲫挑加 鲫鲫如加 张静等 改 N P 2 5 一S 材料对大肠杆茵的抑茵效果 1 3 7 5 2 2 单因素试验结果 从图2 可以看出 随着光照时间延长 改性P 2 5 一S 材料和P 2 5 材料的抑菌率均呈上升趋势 且改性 P 2 5 一S 材料的抑菌效果优于P 2 5 材料 而P 2 5 无光照组 和空白组基本上无抑菌性 P 2 5 组和P 2 5 无光照组的 抑菌率相差甚大 表明光能激发是P 2 5 发挥抑菌性的 必要条件 由图2 还可以看出 改性P 2 5 一S 材料在光照 1 0 0m in lj 寸抑菌率在9 0 以上 因此后续试验设计为每 隔2 0m in 取 次样 共取样5 次 总光照时间1 0 0m in 墨 趸 8 圭 耋 6 三 一 4 摹 丽 2 翘 暴 2 04 6 08 01 0 光照时间 r a in lllu m in a lio nt im e 图2 不同材料在可见光下的抑菌率 F ig 2 An t ib a ct e r ia lr a t eo fd if f e r e n tm a t e r ia lint h ev is ib lelig h t 由图3 可知 改性P 2 5 一S 材料的抑菌率随着硫脲 掺杂量的增加而升高 当每克P 2 5 掺杂2 8 5g 硫脲时 改性P 2 5 一S 材料的抑菌率不再随着硫脲掺杂量的增加 而升高 因此确定硫脲的最佳掺杂量为2 8 5 幽P 2 5 2 04 光照时间 图3不同硫脲掺杂量下改性P 2 5 S 材料的抑菌率 F ig 3 A n t ib a ct e r ia lr a t eo fm o d if ie dP 2 5 Sm a t e r ia l ind if f e r e n t t h io u r e ad o p in ga m o u n t 由图4 可知 改性P 2 5 一S 材料的抑菌率随煅烧温 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煅烧温度为 3 5 0cI 时的抑菌率最高 这是由于煅烧温度升高 硫 脲分子动能不断升高 分子无序运动越来越剧烈 部 分s 元素掺人T in 晶体中 形成杂质置换缺陷 这种置 换缺陷的存在可扩大激发波长范围 提高光催化反 应效率 从而提高改性1 7 2 5 一S 材料的抑菌率 但温度 过高会导致T in 颗粒团聚 比衷面积减小 光催化反 应活性降低 且会导致T in 部分锐钛矿晶型转化为金 红石晶型 减少了改性1 2 5 一S 材料与细菌接触并进行 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数 1 2 0 兰1 0 0 考8 0 善 6 0 枣 4 0 1 l 墨 2 0 最 0 3 0 0 1 口3 5 0 c 田4 0 0 1 口4 5 0 二 4 0n JH lJ0cJ 光照时间1 i r 川I Jr l t t 图4 不同煅烧温度下改性P 2 5 S 材料的抑菌率 F ig 4 A n t ib a ct e r ia lr a t eo fm o d if ie dP 2 5 Sm a t e r ia la td if f e r e n t ca lcin in gt e m p e r a t u r e 由图5 可知 改性P 2 5 一S 材料的抑菌率随着煅烧 时间的增加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煅烧时 间为3 5h 的抑菌率最高 由于短时间煅烧可提供适 当的热能 使硫脲分子动能不断升高 加速分子无序 运动 从而使s 元素掺入T in 晶体中 但煅烧时间过长 会导致掺入 r io 晶体中的s 元素部分逸出 或导致 T in 的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晶体粒径不同程度的增 大 而使改性P 2 5 一S 材料抑菌性下降 主 4 窆 藉 z 晕 2 04 06 08 0 光照时间 m in lllu m in a t il r 图5 不同煅烧时间下改性P 2 5 一S 材料的抑菌率 F ig 5 A n lib a e t e r ia lr a t eo fm o d if ie dI 2 5 Sm a t e r ia la td if f e r e n t ca lcin in gt im e 2 3 二次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结果 用D e s ig ne x p e a 程序对二次旋转回归设计试验结 果 表1 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改性I 2 5 一S 材料灭活大 肠杆菌的回归模型方程为 Y 9 5 8 4 1 7 4 A 0 4 0 B 2 2 1 C 一0 6 8 A B 一0 6 0 A C 一 0 5 7 B C 一3 2 2 A 2 2 3 0 8 2 2 3 7 C 2 对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 发现F 值约为9 6 4 表 2 即未知因素对试验结果干扰很小 说明所选的二 次回归模型合适 模型P r F O 0 0 3 4 F V a r ia t io nS u mo fD FM SFv a lu e 竺竺 驾 塑 模型M 0 d e l1 6 8 8 1 5 7 9 4918 7 5 7 3 1 09 6 4 0 6 7 5 00 0 0 3 4 A2 4 1 5 1 2 5 0l2 4 1 5 1 2 5 01 2 4 1 2 9 9 2 40 0 0 9 7 B1 2 8 0 0 0 011 2 8 0 0 0 00 6 5 7 8 8 0 20 4 4 4 C3 9 1 6 1 2 5 013 9 1 6 1 2 5 02 0 1 2 7 6 6 6 20 0 0 2 8 A B1 8 2 2 5 0 0 11 8 2 2 5 0 00 9 3 6 7 0 8 4 0 3 6 5 4 A C1 4 4 0 0 0 0l1 4 4 0 0 0 00 7 4 0 1 1 5 3O 4 1 8 l B C1 3 2 2 5 0 0II 3 2 2 5 0 00 6 7 9 7 2 3 90 4 3 6 9 A 24 3 6 5 6 4 2 lI4 3 6 5 6 4 2 l2 2 4 3 8 0 4 4 50 0 2 l B 22 2 1 7 6 9 4 7l2 2 1 7 6 9 4 7l1 3 9 8 2 6 2 20 0 1 1 8 十 C 22 3 6 5 01 0 5l2 3 6 5 0 1 0 51 2 1 5 5 4 1 9 60 0 1 0 2 誊掣哩 1 2 9 0 7 5 0 034 3 0 2 5 0 02 4 1 7 1 3 4 8 30 0 0 5 L a C Ko lllt 误差E r r o r0 7 1 2 0 0 0 40 1 7 8 0 0 0 总变异 1 8 2 4 3 5 2 9 41 6 T o t a lv a r ia t io n R 2 O 9 2 5 3 表示差异显著 一表示差异极显著 r e p r e s e n t ss ig n if ie a n td if f e r e n ce 4r e p r e s e n t se x t r e m e lys ig n if ica n td i f f e r e n ce 2 4 大肠杆菌的表面微观结构观察 将P 2 5 材料和改性P 2 5 一S 材料用于大肠杆菌抑菌 试验 光照反应1 0 0m in 后 在扫描电镜下分别观察处 理前后大肠杆菌的粒径大小和表面形态 如图6 所 示 处理前大肠杆菌菌体完整 表面光滑 无破损 P 2 5 材料光照处理后的大肠杆菌表面被纳米材料覆 盖 菌体皱缩无饱满感 改性P 2 5 一S 材料光照处理后 的大肠杆菌表面皱缩 部分菌体断裂 破损 质膜解 体 大肠杆菌被严重破坏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改性P 2 5 一S 材料对大肠杆菌的 抑菌率随着硫脲掺杂量增加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 变化趋势 说明硫脲掺杂量存在一个最佳值 煅烧温 度对改性P 2 5 一S 材料抑菌率的影响则是随煅烧温度升 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且煅烧温度为3 5 0 C 时的抑菌率最高 这是由于一定温度的煅烧会使S 元 素掺人T iO 晶体中形成杂质置换缺陷 置换缺陷的存 在可扩大激发波长范围 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 从而 提高改性P 2 5 一S 材料的抑菌率 但煅烧温度过高会导 致T iO 部分锐钛矿晶型转化为金红石晶型 而导致材 料抑菌性下降 G e lo v iae ta 1 2 0 0 6 煅烧时间对改 处理前P r e t r e a t m e n tP 2 5 材料光照处理 L ig h tt r e a t m e n tf o rP 2 5m a t e r ia l 改性P 2 5 一S 材料光照处理 s h tt r e a t m e n tf o rm o d if ie dP 2 5 Sm a t e r ia l 图6 大肠杆菌的表面微观结构 F ig 6 S u r f a cem icr o s t r u ct u r eo fE s ch e n ch iaco lt 张静等 改 I 生P 2 5 一S 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茵效果 1 3 7 7 性P 2 5 一S 材料抑菌率的影响规律与煅烧温度的一致 即抑菌率随煅烧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 趋势 且煅烧时间为3 5h 的抑菌率最高 可能是由于 短时间煅烧可以提供适当的热能 加速分子无序运动 从而促使S 元素掺入T iO 晶体中 但长时间煅烧会提供 过多的热能 使得已掺人T iO 晶体中的S 元素部分逸 出 进而减少T iO 晶体中S 元素掺杂量 此外 煅烧时间 过长会导致T iO 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晶体粒径不同程 度增大 导致材料抑菌性下降 Y a n ga n dT e t s u 2 0 0 4 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可知 改性P 2 5 一S 材 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 硫脲掺杂量3 2 0g gP 2 5 煅烧 温度3 9 7 煅烧时间3 5h 可见光条件下 改性P 2 5 一S 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 5 较未改性的P 2 5 材 料抑菌率 7 9 提高了1 6 绝对值 说明通过研 磨 煅烧法将适量硫脲掺杂入P 2 5 材料中可有效提高 材料的抑菌率 掺杂硫脲而制备获得的改性P 2 5 一S 材 料较掺杂重金属制备的改性材料 具有安全性高 无 污染 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等特点 可大规模用于制备 抑菌性食品包装膜 抑菌性包装器材等相关领域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研磨 煅烧法将适量硫脲 掺杂人P 2 5 材料中制备获得的改性P 2 5 一S 材料能有效 提高材料的抑菌率 且具有安全性高 无污染 工艺简 单 成本低廉等特点 可大规模用于制备抑菌性食品 包装膜 抑菌性包装器材等相关领域 参考文献 付川 祁俊生 蔡杭锋 2 0 0 4 F e 掺杂对纳米T iO 薄膜光催化 降解苯酚活性的影响 J 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7 1 1 7 4 7 6 F uC Q iJS C a iHF 2 0 0 4 E f f e cto fF e d o p in go np h o t o ca t a ly t ica ct iv in go fT i0 2t h inf ilmf o rd e g r a d a t io no fp h e n o l J J o u r n a lo fC h o n g q in gU n iv e r s it y N a t u r a lS cie n ceE d i t io n 2 7 1 1 7 4 7 6 鞠剑峰 李澄俊 徐铭 2 0 0 5 纳米A g T iO 复合材料的抗菌性 能E J 精细化工 2 2 1 5 9 6 1 J uJ F L iCJ X uM 2 0 0 5 A n t ib a ct e r ia la ct iv it yo fn a n o co m p o s it eA g T i0 2 m a t e r ia l J F in eC h e m ica ls 2 2 1 5 9 6 1 王延延 周国伟 徐会颖 乔文婷 李艳敬 2 0 0 8 光催化剂 T iO 改性研究进展E J 硅酸盐通报 2 7 3 5 6 2 5 6 7 W a n gYY Z h o uGW X uHY Q ia owT L i YJ 2 0 0 8 P r o g r e s so nt h ein v e s t ig a t io no fm o d if ie dT i0 2p h o t o ca t a ly s t J B u lle t ino ft h eC h in e s eC e r a m icS o cie t y 2 7 3 5 6 2 5 6 7 G e lo v iaS G o m e zLA R e y e sK L e a lMT 2 0 0 6 Ap r a ct ica l d e m o n s t r a t io no fw a t e rd is in f e ct io nu s in gT i0 2f ilm sa n d s u n lig h t J W a t e rR e s e a r ch 4 0 1 7 3 2 7 4 3 2 8 0 Q u is e n b e r r yLR L o e t s ch e rLH B o y dJE 2 0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R 5102:2025 EN Guidance for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standards of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working towers made of prefabricated elements
- 2025年劳务员之劳务员专业管理实务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 中班上册教学课件
- 双师教学怎么导入课件
- 心理学基础(第2版) 课件 第4章 感觉和知觉
- 弘扬真实美教学课件
- 【乐山】2025年四川乐山市沐川县赴高校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员1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第六章液相色谱分析法第五节分离方法的选择52课件
- 乘法口诀表教学课件
- 办公软件案例教程(Office2016) 课件 第4篇 物流篇
- 高教社新国规中职教材《英语1基础模块》英语1-U1-220905改
- 初中物理2022版新课程标准测试卷及答案
- 公司合同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劳务解除合同
- 招标投标投标文件编制指南
- 2022年助理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师《公共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QC小组活动记录【范本模板】
- GB/T 3683-2011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GB/T 3003-2017耐火纤维及制品
- 二维动画课件
-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