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学期高一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1页
2012年上学期高一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2页
2012年上学期高一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3页
2012年上学期高一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4页
2012年上学期高一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浏阳市2012年上学期期终考试试卷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标“”的题目为选做题,分值为30分;其他题为必做题,分值为120分,选做题和必做题的得分均计入总分。(2)答题时,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不要直接写在试卷上。一、积累与运用(26分,其中选做题7分)(一)古诗文默写和日常积累。(14分)1古诗文默写。(10分,每1空1分)(1) ,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 ,归去, 。(苏轼定风波)(3) ,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 ,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1答案:(1)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2)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3)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4)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根据你的积累填空。(4分,每空1分)(1)“鲍西亚欲擒故纵,扬善惩恶;夏洛克贪心不死,终遭报应”涉及的作品是莎士比亚的 。(2)“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表达的是对我国古诗人 崇高的赞美之情。(3)在你看过的电影中,你印象最深、最喜爱的电影是 ,其主要人物是 。2答案:(1)威尼斯商人 (2)屈原 (3)略(电影名与主要人物对应记2分;只写出电影名,主要人物不对应的记1分;写的是不存在的电影名的不记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12分,每小题3分)村庄背靠白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一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融化的残雪下,有三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o)草,或卑称臭蒿子。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一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传了春天的气象。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zhu)然冒出的紫红色的花帐笼罩起来了。 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椿树的花儿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什么观赏价值,然而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躁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时会使急燥的心绪(x)沉静下来。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河川里的花儿和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接连开放。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天整个原坡都覆(f)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节选自陈忠实原下的乡村,有改动)3文中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句是A B C D3答案:B(A“蒿”应读“ho”;C“躁热难耐”应为“燥热难耐”“急燥”应为“急躁”;D“覆”应读f)4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A宣传 B笼罩 C铺天盖地 D几乎4答案:A(A“宣传”意为“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此处有“显示,展示”的意思,可用“宣示”)5文中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A B C D5答案:D(照应不周,搭配不当。“香味”不能与“开放”搭配;应该把“便接连开放”移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后,再去掉“和”)6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句是A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洋槐花开了。B洋槐花开了,首先闻到的是一种香味,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脂粉似的白雪。C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D首先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脂粉似的白雪,然后闻到的是一种香味,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这是洋槐花开的时候。6答案:C(从前后文表达一致的角度来看,句子应把“洋槐花开”放在前面;“白雪似的脂粉”突出的是花的颜色,“脂粉似的白雪”突出的是花的质地,从文意看这里是表现洋槐花的白;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应该是先闻到花香,然后再看到落花。“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作“香味”定语,使整个句子分句间的结构更接近)二、阅读与鉴赏(64分,其中选做题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年,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战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军队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一再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打一做仗。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张旗鼓地允许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小股兵力入侵,(李牧)假装败逃,(故意)把几千人丢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拉开左右战线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从那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百金之士:集解引管子:“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这里即指能冲锋陷阵的勇士。委:丢弃。7对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本来B而相如廷叱之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C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让:谦让D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详:通“佯”,假装7答案:C(让:责备)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B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C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精思博会,十年乃成 D其后十余岁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8D(A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顺承,就;B介词,表对象,把/介词,表原因,因为;C连词,表顺承,于是、就/副词,表顺承,才;D均为代词,表指代,这那)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对于廉颇“宣恶言”的态度,表现了他在个人和国家双重的矛盾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崇高品质。B李牧虽遭不公,国难当头终能以国家为重,用心带兵作战,说明他是一位有忠义之心又富有个性的优秀将领。 C李牧作为将领,防守北部边防,因为害怕匈奴的凶猛而一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方针,但总的看来,李牧守边是有成绩的。D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9C(C项说“害怕匈奴的凶猛”不妥)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10A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分)(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3)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4分)11参考答案: (1)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固止”1分“孰与”固定句式1分,整体1分)(2)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所以”1分,“先、后”意动动用法1分,整体1分)(3)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飨”“谨”“多”各1分,整体1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提示,完成12-13题。(10分)点绛唇林 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注】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请结合上片简要赏析这首词写景的特点。(6分) 12答案要点:全片无一草字,却在无主荒园、乱生春色、余花、烟雨中,处处可见萋萋春草。(1分)“乱生”二字,显出草木丛生的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点明了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2分)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中枝头稀疏的余花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的情景,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含草盛人稀之意,流露出词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2分)熔写景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1分)13请结合词的下片谈谈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13答案要点: “又是”二句,词人抓住“离歌”“长亭”“暮色”,描写黯然销魂的送别画面。(根据1分)写出了亲人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的感情。(感情1分)“王孙”三句,通过“萋萋”春草遍布四方之路,描写亲人渐行渐远、背影渐失的情景。(根据1分)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是全词的主旨,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或:“萋萋”明写无处不生的春草,实际上象征着不可抑制、无时不增的离情)。(感情1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0分)房子是囚人的贾平凹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对人意味着什么呢?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像投案自首。过去的地主富农,买房买地;现在一般农民省吃俭用,第一个建设就是盖房活着没有盖所房子,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时下的房地产很热,大款们也是广置房产,都要囚,囚了自己,还要给子子孙孙都有囚的地方。人为什么都要自个儿寻囚呢?没有可以关了门、掩了窗,谈恋爱的房子,那么到树林子去,在山坡上,在有洁净鹅卵石的河滩,上有明月,近有清风,水波不兴,野花幽香,这么好的环境只有放肆了爱才不辜负。可是,没有个房子,哪里都是你的,哪里又岂能是你的?雁过长空无痕,春梦醒来没影,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属于你,就是这房子里的空间归你。“砰”地推开门,“砰”地关上门,可以在里边四仰八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沏一壶茶品品清寂,没有书记和警察,只有老婆和孩子。和尚没有家,也还有个庙。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现在的官们款们房子有几幢数套,一套里有多厨多厕,却向往没墙没顶的大自然,十天半月就去山地野外游览,穿宽鞋,过草地,吃大锅,放响屁,放浪一下形骸。没房子的,走到公共厕所都在暗暗设计:这房子若归我了,床放在哪儿好,灶安在哪儿好。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房子的,是一室的或者两室、三室的人什么都不怕,就是怕人,所以房子用墙把人隔开,家就是一人或数人被房子囚起来。有了房子,如鸟停在了枝头,即使四处漂泊,即使心还在流浪,那口锅有地方安,床有地方支,心里就无比踏实。因此不论是在乡下还是城市,没有人会走错家门,最要看好的是自家的钥匙。房间里,随心所欲地布置了,在外做什么职业,在内就表现什么风格,或者在外得不到的,在内就要补上。官儿们的坐椅大,躺椅长,桌上有两副眼镜,看报纸一副,看人一副,墙上有大的地图,书架上有装帧豪华的领袖文集。款儿们的房间里英文字母最多,以钱币叠成的菠萝挂在墙上,有一个壁橱是供了财神的,通有电光,遥感能发“财源茂盛”之声。想做艺术家的布置出了比艺术家还艺术家的氛围,有完整的盘羊头骨,有偌大的插花釉瓷缸,书不上架堆在桌上,纸烟拆开用烟斗来吸。而实在的人家,过平常日子,家具是逐步添置的,色调不一,米袋子同浴盆、凉鞋、舍不得丢的饼干盒子一起塞在床下,醋瓶子、蒜瓣和新华字典共放于缝纫机上,墙上是全家照片镜框和孩子的三好学生奖状,他们今天把桌子移靠窗,明天床又东西向变为南北向,常变要出新,再折腾还是拥挤。书上写着的是:家是避风港,家是安乐窝。有房子当然不能算家,有妻子儿女却没有房,也不算有家。家是在广大的空间里把自己囚住的一根桩。有趣的是,越是贪恋,越是经营,心灵的空间越小,其对社会的逃避性越大。家真的能避风吗,有窝就有安与乐吗?人生是烦恼的人生:没做官的有想做做不上的烦恼,做了官有不想做不做不行的烦恼。有牙往往没有锅盔(一种硬饼),有了锅盔又往往没了牙齿。所以,房间如何布置,家庭如何经营都不重要,睡草铺如果能起鼾声,绝对比睡在豪华席梦思床上辗转不眠为好。生命的快活并不在于穷与富、贵与贱。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著不对,一切视做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1期)14根据上下文,理解“任何形式的房子,对人意味着什么呢?”一句的含意。(4分)14答案要点:人的本质是属于自然的,房子不管什么质地什么式样,对于人来说,原本都是无所谓的,有时甚至是多余的,我们不要刻意追求。15请根据第四自然段,概括“人为什么都要自个儿寻囚呢”的原因。(4分)15答案要点:世界虽大,只有房子是属于自己的空间;在房子里人们可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每点2分)16结尾说“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著不对,一切视做空也不对”。作者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加以说明。(6分)16答案要点:作者的观点并不矛盾。世间的许多事情,不能刻意的去追求,但也不能放弃奋斗,应该以平常、自然的心去应对,这样人生才会充满乐趣,生活才会舒适。(3分)比如:(可举例说明)(3分,根据事例和分析酌情记分)17请联系文章,具体谈谈本文的语言特色。(6分)17答案要点:朴实通俗、运用了比较多的口语。如“吃大锅,放响屁”“可以在里边四仰八叉地躺着抽烟”,作者总是在平实的叙说中阐理明义。幽默、深刻。如“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作者寓庄于谐,表现了农民对建设房子的重视,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和深刻的思考。(每点3分,必须联系文本分析。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戏剧选段,完成18-20题。(12分)舞台渐明,雨渐缓,满院是淅沥的雨声,从屋檐滴到石阶上。黑暗的甬道中慢慢走出鸣凤,周身湿淋淋的,头发散开披在后面,发里有草叶水藻,手里握着残落的莲花。昏昏的红檐灯照着她一副失神凹陷的眼。她路过甬道,推了推觉慧锁上的门。鸣凤:(走到觉慧窗前,低低地)三少爷!觉慧:(以后一直在窗内答应,诧异地)鸣凤,你怎么还没有走?鸣凤:(平淡里埋着失望的声音)我又来啦。觉慧:(烦闷地)怎么又来了?你?鸣凤:(沉痛)我舍不得你。觉慧:(委婉地)鸣凤,你不要再搅我吧!我有事!鸣凤:(轻声,哀哀地)我不是来搅你,我就想再看你一眼!觉慧:(温和而肯定)不!鸣凤:(凄恻地)就一眼。觉慧:(恳求地)不,我真是有事啊!鸣凤,你好好地回去吧,走吧!鸣凤:(含泪)那么我走了。觉慧:(安慰地)睡吧,不要再来了。鸣凤:(冤痛)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选自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家)【剧情说明】本片断是该剧第二幕第一景,这一景直接从觉慧、鸣凤二人已经相爱写起,觉慧的黎明周报被查封,觉慧不得不提前连夜赶稿,使觉慧没能知道冯乐山抢夺鸣凤做小的事情。鸣凤在觉慧窗前返回来了两次,最后迫于压力投湖自尽。所选片断是鸣凤第一次投湖未死再次来到觉慧窗前时的对话。18所选片段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4分)18答案要点:交代人物出场的环境,(1分)渲染一种凄惨、悲凉的悲剧氛围;(1分)交代故事情节,(1分)暗示鸣凤刚刚投湖未死,想看觉慧最后一眼的迫切心情。(1分)19所选片段结尾鸣凤说“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这句话有何潜台词?(2分)19答案要点:我再也不会来找你了,我们永别了,这次我就真的要去投湖自杀了。(只写出答案要点中第一分句意思的记1分,写出答案要点中第二、三分句意思的记2分)20鸣凤深爱着觉慧,却因被迫嫁给老头子冯乐山而自杀了。有人对鸣凤的选择提出异议,认为鸣凤不应该选择用自杀来守卫爱情和保卫贞洁的反抗方式,而应该珍惜生命。你的观点怎样?请结合剧情说明理由。(6分)20本题是一道拓展探究题,可以见仁见智,无论同意还是不同意鸣凤的选择,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但必须至少答出三条理由。答案示例:我不同意鸣凤的自杀选择。我认为,鸣凤至少可以有以下四种选择:第一,私下逃跑。这种选择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高家当时并未对她实施严密控制。第二,告诉觉慧,请求他的帮助,这种选择获救的可能性相当大,因为热爱自由、信奉平等的觉慧和她的爱情是真挚的,虽然觉慧可能会遭到惩罚,但和牺牲性命相比代价要小得多。第三,剃发出家。这种选择虽极其消极,但既能保全性命,又能保卫贞洁。第四,和冯乐山 同归于尽。这种选择代价很大,不过至少也让压迫者付出血的代价。总之,反抗的道路不只一条,然而鸣凤却选择了代价最大最绝望最无谓的一条。因此我认为投湖自杀是最不足取的反抗形式。三、表达与交流(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有人说:“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人说:“你周围的一切都是你的世界。”也有人说:“你身旁的他(它),也许就是你的整个世界。”这几句引起了你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