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工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doc_第1页
2016年浙工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doc_第2页
2016年浙工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doc_第3页
2016年浙工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doc_第4页
2016年浙工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6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 考试要求考试要求 目录目录 20162016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 1 1 考试要求考试要求 1 1 211 211 翻译硕翻译硕士士英语英语 3 3 253 253 日语 二外 日语 二外 4 4 255 255 德语 二外 德语 二外 4 4 256 256 法语 二外 法语 二外 5 5 257 257 英语 二外 英语 二外 7 7 357 357 英语翻译基础英语翻译基础 8 8 448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9 9 601 601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 1010 611 611 法学综合法学综合 1 1 1111 614 6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212 615 615 综合英语综合英语 1313 616 616 综合日语综合日语 1414 617 617 艺术设计理论艺术设计理论 1515 618 618 政治学政治学 1515 619 619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 1515 621 621 中国史综合中国史综合 1717 622 622 外国文学基础外国文学基础 1818 623 623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 1818 801 801 物流学概论物流学概论 1818 804 804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 2020 811 811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2020 812 812 统计学概论统计学概论 2121 813 8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222 816 8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323 818 818 专业日语专业日语 2424 819 819 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 2424 820 820 翻译与写作翻译与写作 2525 821 821 专业设计专业设计 2626 822 822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 2626 825 825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 2727 826 826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2828 827 827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 2929 828 828 环境学概论环境学概论 3030 830 830 运筹学运筹学 3030 832 832 管理学原管理学原理理 3232 833 833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 3232 835 835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 3434 842 842 法学综合法学综合 2 2 3434 843 843 会计学会计学 3535 845 845 计算机基础综合计算机基础综合 3636 846 846 高等代数高等代数 3939 848 848 基础化学基础化学 4040 849 849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 4040 850 850 文学翻译与评论文学翻译与评论 4141 851 851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 4242 211 211 翻译硕士英语翻译硕士英语 一 考试目的一 考试目的 翻译硕士英语 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 其目的是 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 MTI 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 二 考试性质与范围二 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 MTI 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 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 考试基本要求三 考试基本要求 1 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 认知词汇量在 10 000 以上 掌握 6000 个以上 以英语为例 的积极词汇 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 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 结构 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 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四 考试形式四 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 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各 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 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 考试内容五 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 词汇语法 阅读理解 外语写作等 总分为 100 分 I I 词汇语法 词汇语法 1 要求 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 10 000 以上 其中积极词汇量为 5 000 以上 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 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考生能正确运用外语语法 结构 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2 题型 多项选择或改错题 II II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 要求 能读懂常见外刊上的专题文章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的文章 既能理解其主旨 和大意 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 并能理解其中的观点和隐含意义 能根据阅读时 间要求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2 题型 1 多项选择题 包括信息事实性阅读题和观点评判性阅读题 2 简答题 要求根据所阅读的文章 用 3 5 行字数的有限篇幅扼要回答问题 重点考查阅 读综述能力 本部分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选材体现时代性 实用性 重点考查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 解观点的能力 对阅读速度有一定要求 IIIIII 外语写作 外语写作 1 要求 考生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 400 词左右的记叙文 说明文或议论文 该作文要求 语言通顺 用词得体 结构合理 文体恰当 2 题型 命题作文 翻译硕士英语翻译硕士英语 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序号考试内容考试内容题型题型分值分值时间 分钟 时间 分钟 1 词汇语法多项选择或改错 3060 2 阅读理解 1 多项选 2 简答题 4060 3 外语写作命题作文 3060 合计 100180 253 253 日语 二外 日语 二外 本考试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文字词汇 语法 阅读理解 汉译日 日译汉等 第一部分 文字词汇 此部分测试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在日语词语的读音 书写 意义 应用等方面的实际能 力 文字部分出题形式包括 1 给汉字注上读音假名 2 把日语的读音假名改写成日语 汉字 词汇部分要求学习者 1 掌握词汇的基本意义及在句中的确切含义 2 区别使用 近义词 考试范围为日语能力考试三级以上 二级以下规定所应掌握的基础词汇 第二部分 语法 语法部分内容包括 1 名词 代词 数词的基本使用规则 2 各类助词的基本使用 规则 3 副词 连体词 接续词的基本使用规则与常用词搭配 4 形容词 形容动词和 动词的活用变化规律与使用规则 5 各类助动词的活用变化与使用规则 6 各类语态的 构成与使用规则 7 常用敬语的表达方法 8 惯用句型的使用规则 参考题型包括 1 按要求进行用言词尾变化 2 助词使用选择填空 3 惯用句型使 用 日常用语的使用选择填空 考试范围为日语能力考试三级以上 二级以下规定所应掌握的语法点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本部分的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考察应试者的日语综合能力 阅读材料由三到五篇构成 阅读总量为一千五百到二千字 阅读题材涉及日本社会 文化 日常知识 人物介绍等各个方面 体裁多样 包括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等 阅 读题的设问要点如下 1 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2 解释重要语句的含义 3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选词填空完成句子 4 找出指示词的指示内容 5 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 第四部分 日译汉 日译汉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对日语书面材料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内容把一篇短文 或几 个句子 由日文翻译成中文 要求语言通顺 没有语法和词语运用的错误 第五部分 汉译日 内容是把一篇短文 或几个句子 中文翻译成日文 要求语言通顺 没有语法和词语 运用的错误 255 255 德语 二外 德语 二外 综合描述 综合描述 考试旨在检查考生对德语词汇与语法的掌握情况 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语言应 用表达能力 难度不超过英语专业本科生德语 二外 约 200 个学时的水平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80 分钟 具体要求 具体要求 I 词汇语法 共 词汇语法 共 30 题 占题 占 30 分 分 45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 4000 个左右常用词汇 词形 词义和常用词的搭配使用 能熟练运用 2000 个单词 能根据具体语境 句子结构或上下文判断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要求考生掌 握词法 如名词 动词 形容词等 句法 如祈使句 虚拟式 被动 主从关系 等方面 的基础德语语法知识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II 阅读理解 共 阅读理解 共 10 题 占题 占 20 分 分 60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 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既理解 字面的意思 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 既理解事实和细节 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 推理和信息转换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要求考生阅读 2 篇题材涉及人物传记 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叙述文 说明 文或议论文 每篇文章的长度约 150 200 字 文章的语言难度以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为准 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 如超出范围的词汇 用汉语或德语注明词义 每篇短文 后有 5 个问题 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 4 个选择项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 III 句型转换 共句型转换 共 10 题 占题 占 20 分 分 40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旨在测试考生对基本语法现象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 B 题型 改写句子 对划线部分提问 IV 德汉互译 共德汉互译 共 10 题 占题 占 30 分 分 35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旨在测试学生的双语互译能力 B 题型 德译中 5 题 中译德 5 题 硕士德语 二外 硕士德语 二外 题目数 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序号题 号各部分名称题目数分值考试时间 1 30 词汇语法30 题30 分 45 分钟 31 40 阅读理解10 题20 分60 分钟 41 50 句型转换10 题20 分40 分钟 51 60 德汉互译10 题 30 分 35 分钟 合计60 题 100 分 180 分钟 256 256 法语 二外 法语 二外 综合描述 综合描述 该考试是一种水平测试 难度为大学法语四级 本考试是标准化考试 包括五 个部分 词汇和语法选择题 阅读理解 法译汉 汉译法 作文题 考试范围主要是大学 法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阶段的全部内容 具体要求具体要求 I 词汇语法 共 词汇语法 共 35 题 占题 占 35 分 分 35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 3000 个词汇 熟练掌握 2000 个词汇及其最常用的搭配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 35 个小题 其中约 60 为语法结构 约 40 为词和短语的用 法 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考试范围包括教学大纲词汇表及语 法结构表一级至四级的全部内容 II 阅读理解 共阅读理解 共 20 题 占题 占 20 分 分 60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 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既理解 字面的意思 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 既理解事实和细节 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 推理和信息转换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要求考生阅读 4 篇题材涉及人物传记 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叙述文 说明 文或议论文 文章的语言难度以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为准 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 用汉语或法语注明词义 总阅读量不超过 2000 词 每篇短文后有 5 个问题 考生应根据文 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III 法译汉 共法译汉 共 5 题 占题 占 15 分 分 25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旨在测试学生运用翻译理论与技巧进行法译汉的能力 B 题型 句子翻译 考生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汉语准确 完整地进行翻译 IV 汉译法 共汉译法 共 5 题 占题 占 15 分 分 25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旨在测试学生运用翻译理论与技巧进行汉译法的能力 B 题型 句子翻译 考生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法语准确 完整地进行翻译 V 写作 共写作 共 1 题 占题 占 15 分 分 35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要求正确表达思想 意义连贯 文理基本通顺 无重大语言错误 B 题型 短文写作 要求考生写出一篇不少于 150 词的短文 试卷上可能给出题目 或要求看图 表作文 或给出关键词等等 写作的内容包括为科技 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一般常识 硕士法语 二外 题目数 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序号题号项目题目数分数考试时间 I1 35词汇语法35 题35 分35 分钟 II36 55阅读理解20 题20 分60 分钟 III56 60法译汉5 题15 分25 分钟 IV61 65汉译法5 题15 分25 分钟 V66写作1 题15 分35 分钟 合计66 题100 分180 分钟 257 257 英语 二外 英语 二外 综合描述综合描述 该考试是一种水平测试 难度为大学英语六级 本考试是标准化考试 包括六 个部分 阅读理解 词汇语法 完型填空 英译汉 改错和短文写作 考试范围主要是大 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阶段 较高要求 的全部内容 满分 100 分 需时 180 分钟 具体要求 具体要求 I I 阅读理解 共阅读理解 共 3030 题 占题 占 4545 分 分 4545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 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既理解 字面的意思 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 既理解事实和细节 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 推理和信息转换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要求考生阅读 6 篇题材涉及人物传记 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叙述文 说明 文或议论文 文章的语言难度以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为准 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 如超出教学大纲词汇表六级的范围 用汉语或英语注明词义 总阅读量不超过 2500 词 每 篇短文后有 5 个问题 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II 词汇语法 共 词汇语法 共 30 题 占题 占 15 分 分 30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认知 5 000 6 000 个词汇 且能熟练地使用其中 3 000 4 000 个词汇及 其最常用的搭配 要求考生能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 如照应 省略 替代 等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 30 个小题 其中 60 为词和短语的用法 约 40 为语法结构 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考试范围包括教学大纲词汇表及语法结 构表一级至六级的全部内容 III 完型填空 共 完型填空 共 10 题 占题 占 5 分 分 15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语法 修辞 结构等语言知识对文章形成正确 全面的理解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由 1 篇短文组成 短文中有 10 个空白 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 基础上 通过对题后有四个选择项的判断 选择最佳答案 使短文的意思完整和结构正确 IV 改错 共 改错 共 10 题 占题 占 5 分 分 15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学生能运用语法 修辞 结构 逻辑等语言知识识别短文内的语病并提出改正的方 法 B 题型 识别错误并改错 本题由 1 篇题材熟悉 难度适中的短文 约 200 词 组成 短文中有 10 行标有题号 该 10 行均含有一个语误 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出错误 并通 过 增添 删去 或 改变其中的某一单词或短语 的方法 改正语误 V 英译汉 共 英译汉 共 5 题 占题 占 15 分 分 30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试能运用英译汉的理论和技巧 对句子准确理解和翻译 译文要求忠实原意 语 言流畅 B 题型 英译汉 本部分所译 5 题均来自第一部分阅读理解篇章中的划线句子 考生应在正确理 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汉语准确 完整地进行翻译 VI 写作 共 写作 共 1 题 占题 占 15 分 分 45 分钟 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要求正确表达思想 意义连贯 文理基本通顺 无重大语言错误 B 题型 短文写作 要求考生写出一篇不少于 150 词的短文 试卷上可能给出题目 或要求看图 表写作文 或给出关键词写短文等等 写作的内容包括科技 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一般常 识 硕士英语 二外 题目数 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卷别序号题 号各部分名称题目数计分考试时间 1 30 阅读理解30 题45 分45 分钟 31 60 词汇语法 30 题15 分30 分钟 试 卷 一 III 61 70 完型填空10 题5 分15 分钟 71 80 改错10 题 5 分 15 分钟 V 81 85 英译汉5 题 15 分 30 分钟 试 卷 二 VI 86 写作1 题 15 分45 分钟 合计 86 题 100 分 180 分钟 357 357 英语翻译基础英语翻译基础 一 考试目的一 考试目的 英语翻译基础 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 其目的 是考察考生的英汉互译实践能力是否达到进入 MIT 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 考试性质及范围二 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翻译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的范围包括 MTI 考 生入学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 语法知识以及英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技能 三 考试基本要求三 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 以及政治 经济 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英汉 汉英转换能力 四 考试形式四 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 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强 调考生的英汉 汉英转换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 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 考试内容五 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 词语翻译和英汉互译 总分 150 分 I I 词语翻译词语翻译 1 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翻译中英文术语或专有名词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出题中的 30 个汉 外术语 缩略语或专有名词的对应目的语 汉 外 文各 15 个 每个 1 分 总分 30 分 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II II 英汉互译英汉互译 1 要求 要求应试者具备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初步了解中国和目的语国家的社会 文化等 背景知识 译文忠实原文 无明显误译 漏译 译文通顺 用词正确 表达基本无误 译 文无明显语法错误 外译汉速度每小时 250 350 个外语单词 汉译外速度每小时 150 250 个汉字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翻译出所给的文章 外译汉为 250 350 个单词 汉译外为 150 250 个 汉字 各占 60 分 总分 150 分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英语翻译基础英语翻译基础 考试内容一览表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序号题题 型型题题 量量分值分值时间 分钟 时间 分钟 外译汉 15 个外文术语 缩略语 或专有名词 1530 1 1 词语 翻译 汉译外 15 个中文术语 缩略语 或专有名词 1530 外译汉 两段或一篇文章 250 350 个单词 6060 2 2 英汉 互译 汉译外 两段或一篇文章 150 250 个汉字 6060 合计 150180 448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一 考试目的一 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 各语种考生统一 用汉语答题 二 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二 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 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 考试基本要求三 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 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对作为母语 A 语言 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四 考试形式四 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 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强 调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 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 考试内容五 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 百科知识 应用文写作 命题作文 总分 150 分 I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1 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 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 25 个名词 每个名词 2 分 总分 50 分 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II 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 1 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 450 词左右的应用文 体裁包括说明书 会议通知 商务信函 备忘录 广告等 要求言简意赅 凸显专业性 技术性和实用性 2 题型 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 场景及写作要求 共计 40 分 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III 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1 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 800 词的现代汉语短文 体裁可以是说明文 议论文或应用文 文字要求通顺 用词得体 结构合理 文体恰当 文笔优美 2 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 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 共计 60 分 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考试内容一览表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题型题量分值 时间 分钟 1 百科知识25 个选择题 5060 2 应用文写作一段应用文体文章 约 450 个汉字 4060 3 命题作文一篇 800 汉字的现代汉语文章 6060 合计 150180 601 601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点计算科学计算科学的招生考试 一 考试形式考试形式 1 答卷方式 闭卷 笔试 2 答题时间 180 分钟 3 本试卷满分 150 分 二 参考书目二 参考书目 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 上 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第 3 版 2 裴礼文 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年 第 1 版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考试范围考试范围 1 极限与连续 1 极限的 N 定义及其证明 极限的性质及运算 无穷小量的概念及基 本性质 2 函数的连续性及一致连续性概念 函数的不连续点类型 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及 应用 3 上 下极限概念 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4 二元函数极限的定义及性质 重极限与累次极限概念 二元函数的连续性概念及 性质 5 数列极限的计算 一元与二元函数极限的计算 2 一元函数的微分学 1 函数的导数与微分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函数的可导 可微与连续之间的关系 2 求函数的各阶导数与微分 3 Rolle中值定理 Lagrange中值定理 Cauchy中值定理 Taylor定理及其应用 4 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极值 最值和凸凹性 5 用洛必达法则求不定式极限 3 一元函数的积分学 1 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基本公式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求初等函数 有理函 数和可化为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2 定积分的概念 可积条件与可积函数类 3 定积分的性质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积分第 一 二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4 定积分在几何和物理上的应用 5 反常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两类反常积分的比较判别法 阿贝耳判别法和狄立克雷 判别法 两类反常积分的计算 4 无穷级数 1 数项级数敛散性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正项级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 比较原则 比式判别法 根式判别法与积分判别 法 3 一般数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绝对收敛级数的性质 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判别法 一般数项级数的阿贝耳判别法和狄立克雷判别法 4 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的概念以及判断一致收敛性的 Weierstrass 判别法 Cauchy 判别法 Abel 判别法和 Dirichlet 判别法 5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收敛域的求法 幂级数的性质与运算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及 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性质与求法 6 周期函数的 Fourier 级数展开及 Fourier 级数收敛定理 5 多元函数的微分学与积分学 1 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 几何意义与应用 连续 可微与可偏导 之间的关系 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的计算 方向导数与梯度的定义与计算 2 多元函数的无条件极值 中值定理与泰勒公式 3 隐函数存在定理及求隐函数的偏导数 4 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 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的求法 5 重积分 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概念与计算 6 格林公式 高斯公式和斯托克斯公式及其应用 6 含参变量积分 1 含参变量正常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2 含参变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的概念及其判别法 一致收敛的含参变量反常积分 的性质及其应用 611 611 法学综合法学综合 1 1 法学综合 1 包括法理学和宪法学两大部分 考试内容和范围如下 一 法理学 一 法学导论 包括 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中 西方法学发展 的历史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 法的本体 包括 法的概念 法的形式与效力 法的要素 法律体系 法律行 为 法律关系 法律责任 三 法的起源与发展 包括 法的起源 法的历史类型 法律发展 法制现代化 法治与法治国家 四 法的作用和价值 包括 法的作用 法的价值 法与利益 法与秩序 法与自 由 法与效率 法与正义 五 法的运行 包括 立法 守法 执法 司法 法制监督 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 法律程序 六 法与社会 包括 法与文化 法与经济 法与政治 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二 宪法学 一 宪法总论 包括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宪法的分类 宪法与宪政 宪法的基本 原则 宪法结构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 宪法解释 违宪审查等 二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包括 外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 国家性质与国家结构 包括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 形式 政党制度 四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包括 基本权利的内涵和特点 平等权 政治权利 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精神 文化活动的自由 社会经济权利 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 公 民的基本义务 五 选举制度 包括 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的民主程 序 六 国家机构 包括 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民 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 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614 6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如何理解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说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最 根本的认识方法 如何认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与群众观点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说物质生产及生 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如何理解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如何理 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 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四个阶段及特点是什么 马克思的劳动 价值论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的原理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实 质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及长期性 615 615 综合英语综合英语 综合描述 综合描述 该考试是一种水平测试 难度相当于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中八 级所要求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 内容包括 5 个部分 词汇语法 阅读理解 修辞 改错和完型填空 满分 150 分 需时 180 分钟 具体要求具体要求 I 词汇语法 共 词汇语法 共 30 题 占题 占 30 分 分 30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认知 10 000 12 000 个词汇 且能熟练地使用其中 5 000 6 000 个及其 最常用的搭配 要求考生能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 如照应 省略 替代等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阅读理解 共 阅读理解 共 25 题 占题 占 50 分 分 60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 政治和书评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 又能分辨 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 对一般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既能理解其字面意义又能理解其隐含意 义 并且能够在阅读中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由数篇题材涉及社会 文化 科技 经济 日常知识 人物传记等 方面 体裁为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描写文等的材料组成 大约含 3000 个单词 每篇 材料后面有若干小题 要求考生从四个选择项中选择出最佳答案 III 修辞 共修辞 共 15 题 占题 占 30 分 分 40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英语修辞格具有较强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 15 个含有修辞手法的小题 要求考生对每个小题中的修辞手法 认真识别和判断 从四个选择项中选择出最佳答案 IV 改错题 共改错题 共 10 题 占题 占 20 分 分 30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学生能运用语法 修辞 结构等语言知识识别短文内的语病并提出改正的方法 B 题型 识别错误并改错 本题由 1 篇 250 词左右的短文组成 短文中有 10 行标有题号 该 10 行均含有一个语误 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出错误 并通过 增添 删去 或 改变其中的某一单词或短语 的方法 改正语误 V 完型填空 共 完型填空 共 20 题 占题 占 20 分 分 20 分钟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语法 修辞 结构等语言知识对文章形成正确 全面的理解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由 1 篇短文组成 短文中有 20 个空白 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 基础上 通过对题后有四个选择项的判断 选择最佳答案 使短文的意思完整和结构正确 综合英语 题目数 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序号题 号各部分名称题目数分值考试时间 1 30 词汇语法30 题30 分30 分钟 31 55 阅读理解25 题50 分60 分钟 56 70 修辞15 题 30 分 40 分钟 71 80 改错10 题 20 分 30 分钟 81 100 完型填空20 题 20 分20 分钟 合计100 题 150 分 180 分钟 616 616 综合日语综合日语 综合日语 日本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 该考试科目 以教育部制定的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 为依据 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系统 掌握日语的文字 词汇 语法及翻译 写作等各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考查学生对 日语语言的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 综合日语 考试科目的考试内容 命题形式 学习要点如下 一 文字部分 1 考试内容 1 音读词的汉字写法 2 读法较为特殊的音读词的汉字写法 3 音读词语的读法 4 训读词语的读法 5 重箱読 或 湯桶読 词的读法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二 词汇部分 1 考试内容 以有关惯用语或成语 谚语等为主进行测试 如 猫 小判 気 足 出 骨 折 急 回 之类词汇的意义及用法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三 语法部分 1 考试内容 分为 基础语法 和 敬语表达 两块内容 基础语法 部分除了考查日语中的一些助词 助动词的基本用法之外 还会出现一 些较为固定的表达形式 即在日语能力测试出题基准中称之为 文型 的结构 要求考生 对于这些表达形式的意义 接续和近义表达之间的相互区别较为熟悉 同时 其在句中表 达的意义往往不能仅仅通过字面推导出来 因此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准备和反复练习加以 提高 此外 本部分还将考查一些副词和形容词 形容动词的掌握情况 也须予以注意 敬语表达 部分涉及到人际关系 语法结构 恰当使用等多个方面 涉及范围比较 广泛 是日语学习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内容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四 阅读理解部分 1 考试内容 分为 短文读解 和 文章读解 两块内容 短文读解 部分要求考生在 10 篇短文中吃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并在每篇短文后 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所选短文通常出自日本原版图书 以论述文居 多 文章读解 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为一篇 1000 1500 字的文章 文章体 裁多样 有说明文 论说文 随笔 小说 对话等 另外 还会有一些关于近义词 反义 词 单词构成以及语法方面的一些问题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五 翻译部分 1 考试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翻译一篇 250 字 中译日 以上的文章 要求译文准确 语言通顺 2 命题形式 中译日 以论述文为主 六 写作部分 1 考试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约 500 字的日语作文 文章体裁以感想文 论述文为主 2 命题形式 根据命题要求 使用合适的文体 完成规定字数的作文 617 617 艺术设计理论艺术设计理论 主要测试考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与理解 对本学科发展历史 特征及目前的状态的了 解情况 618 618 政治学政治学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基本内涵 研究领域 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了解 和掌握情况 包括政治的性质 政治意识 政治体系 政治行为和政治发展等 同时要求 考生具有在专业领域中运用上述政治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荐考生阅读的主要参考资料为 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 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 学 2007 年第三版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 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第 2 版 其中尤以杨光斌著 政治学导论 第三版 为主 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 政治与政治学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 政治文化 意识 形态与政治社会化 国家与政府 政党 政治社团与社会力量 政治统治 公共治理与政 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民主 人权等 本课程考试总分 150 分 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等 考试时间 180 分钟 619 619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 是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 该科目 以全国各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普遍开设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基础课 程为依据 并兼顾各研究方向的特点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语言和文化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 识 该考试科目分 语言基础 和 专业外语 两大部分 语言基础 部分不分研究方向 而 专业外语 部分则应根据考生所报方向择一 01 02 方向选择日语 03 方向选择朝鲜 语 回答 一 一 语言基础语言基础 部分部分 一 考试内容 一 考试内容 1 语言的起源 2 语言分布和基本类型 3 造词 借字与民族心理 4 地名的命名方式 5 语言与宗教信仰 6 语言与社会关系 二 命题形式 二 命题形式 填空 选择 名词术语解释等 二 二 专业外语专业外语 部分部分 一 一 韩国学韩国学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1 1 单词部分单词部分 1 1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 单词的中 韩文互译 要求应试者有词汇的积累 2 2 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 填空题 选择题等 2 2 语法部分语法部分 1 1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 分为 基础语法 和 敬语表达 两块内容 基础语法 部分除了考查韩语中的一些助词 助动词的基本用法之外 还会出现一 些较为固定的表达形式 即在韩语能力测试出题基准中称之为 文型 的结构 要求考生 对于这些表达形式的意义 接续和近义表达之间的相互区别较为熟悉 同时 其在句中表 达的意义往往不能仅仅通过字面推导出来 因此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准备和反复练习加以 提高 此外 本部分还将考查一些副词和形容词的掌握情况 也须予以注意 敬语表达 部分涉及到人际关系 语法结构 恰当使用等多个方面 涉及范围比较 广泛 是韩语学习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内容 2 2 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 选择题和填空等 3 3 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 1 1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 要求考生在阅读几篇有关介绍韩国历史文化的短文后 完成文后问题 所选短文通常 出自韩国原版图书或报刊 2 2 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 选择题 填空题 4 4 翻译部分 翻译部分 1 1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翻译一篇 250 字 中译韩 以上的文章 要求译文准确 语言通顺 2 2 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 中译韩 以论述文为主 二 二 东亚学东亚学 和和 日本学日本学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1 1 基本概念部分基本概念部分 1 1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 1 假名的性质 产生 罗马字的标记规则 日语汉字的性质 2 日语词汇的类别 日语的词汇系统 日语词的构成 日语词的语感 3 语言符号和语义 语义的分类 语义的聚合 语义的组合 语义的变化 4 日语的词类 日语的格 日语的体与时 日语的态 日语的复句与接续 5 日语语篇的种类 性质 衔接与连贯 6 日本名著和主要作家的日语读音 2 2 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 填空 名词解释等 2 2 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部分 1 1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 要求考生在阅读几篇有关介绍日本历史文化的短文后 按要求完成文后问题 所选短 文通常出自日本原版图书和报刊 2 2 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 选择题和填空题 3 3 翻译部分翻译部分 1 1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翻译一篇 500 字 中译日 以上的文章 要求译文准确 语言通顺 2 2 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 中译日 以论述文为主 621 621 中国史综合中国史综合 一 考查目标 1 掌握基本史实 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 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 掌握基本理论 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分析 比较和评 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 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 偏颇或局限 获取有效信息 4 论据确凿 论证严谨 逻辑合理 文字准确 二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300 分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笔试 3 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 约 60 中国近现代史 1840 1949 约 4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 以上各部分之中 4 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10 小题 每小题 9 分 共 90 分 史料分析题 3 小题 每小题 30 分 共 90 分 论述题 3 小题 每小题 40 分 共 120 分 三 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 上古 1949 年 622 622 外国文学基础外国文学基础 1 外国文学发展脉络 2 主要外国作家与作品 3 主要外国文学术语和概念 4 主要外国文学思潮 运动及特点 5 外国作家思想与创作关系 6 外国文学作品分析 7 比较文学基本理论 8 中外文学关系及比较 623 623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 一 考查目标 1 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准确理解语言学的相关术语 了解语言的共性和现代汉语 的个性 2 掌握语音 词汇 语法等的基本分析方法 正确理解复句间的关系 3 能对语言中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阐释 二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笔试 3 试卷内容结构 语言学概论 约 40 现代汉语 约 60 另有一些现代汉语跟语言学概论相结合的题目 4 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 不超过 10 分 单项选择 简答或名词解释 语法 语音 词汇分析 例如词语充当句子成分 音节的各要素 词语的组合类型等 论述等 三 考查内容 语言学纲要 修订 王洪君 李娟 现代汉语 黄伯荣 廖旭东 801 801 物流学概论物流学概论 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 物流学概论 是物流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与 功能 物流系统及网络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配送与配送中心 物流成本 供应链管理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设施设备 物流运作方式等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 本方法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物流管理知识去分析 判断和解决有关物流运作中的实际问 题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 现代物流概论 1 现代物流的含义 分类及特点 2 物流产业构成及其特征 3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二 现代物流功能要素分析 1 运输的概念 作用 五大运输体系及其特点 运输系统的合理化 2 装卸搬运的概念与作用 装卸搬运的种类与方法 装卸搬运合理化及 六不准 原 则 搬运活性及其应用 3 储存的概念与作用 储存的一般过程 储存合理化的标志 储存物品的 ABC 分类 4 包装的概念与功能 运输包装与销售包装 商品包装的技术方法 包装合理化与标 准化要求 5 流通加工的概念 作用 及流通加工形式 三 物流系统及网络 1 物流系统的概念及一般模式 物流系统的构成与特点 物流系统的目标 2 物流系统的预测方法 3 物流网络的组成 物流结点的类型 物流结点的布局方法 4 运输线路选择与优化模型 四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1 仓储管理基本任务 仓储类型 仓储管理主要内容 2 库存的概念及功能 独立需求库存与非独立需求库存 3 库存 ABC 分类管理技术及应用 4 独立需求库存控制模型 确定型库存控制模型 随机型库存控制模型 5 非独立需求库存控制模型 MRP 的原理与方法 五 配送与配送中心 1 物流配送的涵义 配送的特点及与物流的区别 2 物流配送的基本活动 3 配送种类 配送模式及其选择原则 4 配送中心的概念和作用 5 配送中心的种类和功能 6 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 六 物流成本 1 物流成本的概念 基本理论 2 物流成本的主要特征 3 现代物流成本的构成及核算对象 4 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 七 供应链管理 1 供应链的概念 特征和结构模型 2 供应链的类型 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4 供应链管理作用 原则和内容 5 供应链中 牛鞭效应 快速反应 QR 及有效客户反应 ECR 的意义 八 物流技术与设备 1 物流技术的含义 构成和作用 2 物流技术的评价标准 3 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管道运输设施的特点 4 了解仓储设备 起重机械 物料搬运设备 分拣设备 集装单元设备 九 物流信息技术 1 条形码的概念 条形码的优点 物流条形码标准体系 2 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及物流中的应用 3 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 原理 构成要素 应用分类 4 了解 GIS GPS 技术 5 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组成结构 基本功能 十 现代物流运作方式 1 企业物流的概念 模式和内容 2 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特征及其作用 3 第四方物流的含义 优势和运作模式 4 国际物流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主要业务活动 国际物流系统及组成 主要参考书目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1 吴承健 傅培华 王姗姗 物流学概论 第二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参考书 1 道格拉斯 兰伯特 詹姆士 斯托克等 物流管理 第 5 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年 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 问答题 计算题 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804 804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 1 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与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周期与项目管理阶段的划分 项目管理 的环境 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