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复习题桃花源记.doc_第1页
古诗文复习题桃花源记.doc_第2页
古诗文复习题桃花源记.doc_第3页
古诗文复习题桃花源记.doc_第4页
古诗文复习题桃花源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解释加粗的字: (1)寻向所志: (2)寻病终: (1)便舍(sh)船: (2)屋舍(sh)俨然: (1)乃大惊: (2)乃不知有汉: (1)中无杂树: (2)晋太元中: (3)其中往来种作: (1)处处志之: (2)寻向所志: (1)武陵人捕鱼为(wi)业: (2)不足为(wi)外人道也: (3)此人一一为(wi)具言所闻: (1)遂与外人间隔: (2)遂迷: (3)后遂无问津者: (1)鸡犬相闻: (2)闻有此人: (1)寻向所志:(2)眈眈相向 解释古今异义的词: 穷(古义:今义:) 无论(古义:今义:) 妻子(古义:今义:) 绝境(古义:今义:) 鲜美(古义:今义:) 交通(古义:今义:) 一 文体:二 文章主题:三 作者-字-,名-。世称-,自号-,浔阳柴桑人,-(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代表作有-等。本文选自-四 同义词:悉 并 具 咸 皆渔人甚异之五 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5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6土地平旷,屋舍(sh)俨(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阡(qin)陌(m)交通,鸡犬相闻。8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悉如外人。9黄发垂髫(tio),并怡然自乐。10便要(y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1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与外人间隔。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3此人一一为 (wi)具言所闻,皆叹惋(wn)。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5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wi)外人道也。”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7诣(y)太守即遣(qi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8闻之,欣然规往。19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六 文章线索:七 出自课文成语(至少四个)八 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语句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语句6表现与人进入桃源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源人来桃源原因的句子九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 第一段描写桃林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3 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5渔人出桃源后,“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却不复得路?6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7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类文阅读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翻译:陶潜,字元亮,年轻时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凭任自己的体会,不受拘束。曾在五柳先生传说:“(五柳先生,陶潜)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他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陋室铭一 本文选自全唐诗作者-,字梦得,洛阳人,-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二 体裁:三 解词: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鸿儒 白丁 调 素琴 金经 劳形四 翻译 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孔子云:“何陋之有?”五 用原句回答1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2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 由此可知室中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个成语概括室中情景:3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 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4 以古代圣贤自况的语句 运用类比的目的5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六 文章评价 1 统领全文的一句: 2 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5 你还能说出哪些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名士?七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草色入帘青 色愈恭,礼愈至B 斯是陋室 何陋之有C 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爱莲说1 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2 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3 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4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5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钦佩的句子-,-。6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7 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 作者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 解词可爱者甚蕃 亭亭净植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远益清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9 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 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 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 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0 翻译句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1 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的品质。12 写出莲的别称二个以上-。13 作者在文章结尾抒发了怎样一种情感、请写出表现这一思想的句子-。14 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1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连怎样的特点?16 对对联 A 上联 爱陋室,刘禹锡安贫乐道 下联 B 上联 梦得陋室比圣贤 下联三峡一 解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猿鸣三声泪沾裳二 翻译 1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 或王命急宣。 5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7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8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9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 理解性背诵1 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2 写山高峻的句子 丛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3 写水势凶险的句子4写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5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6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7 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引用渔歌作用 )四 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 三峡四季景色的特点分别是:六 欣赏:1 你喜欢文中哪一点?说出你喜欢的原因。2 本文用语精炼 俏丽贴切 选一点分析(如 描写三峡深秋清幽寂静,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 描写三峡春冬之景,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清澈,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飞漱其间的飞字形象的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七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文中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八 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27课一.解释加粗的字词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9欣然起行 10水中藻荇交横 11如吾两人者耳12月色入户 13 盖竹柏影也14 但少闲人二.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字通明,号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字子瞻,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三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四 .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五 课内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和_。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意思是_,成语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6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第二层,写景,写了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7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8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9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二)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其源殆可熟物: (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 (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 (6)书以付过: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时间: 地点: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三)答谢中书书1 “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2 找统领全文的句子3 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4 本文第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6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7 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的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望岳1“齐鲁青未了”烘托出泰山_的特点。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描绘出泰山景色_、_的特点。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对此句作赏析。4“钟”字用得好,赏析5“割”字用得好,赏析春望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旺,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的强烈思念。2 怎样理解颔联3 首联“破”“深”字炼得好,是分析其作用。4 此诗主题是-,表达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5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归园田居1诗歌中写诗人辛勤劳作的诗句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本诗中“-,- ”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4请联系作者的生平与思想,说说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5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劳动情形?赏析 首联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 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 写出诗人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动的艰辛。颔联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 写出了劳动的艰辛,带月荷锄归 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颈联 写出了劳动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尾联 揭示全诗主旨:写出了劳动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使至塞上.此诗作者_,_(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1.“ ,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2.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5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6 此诗中作者用比喻来暗示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感情的两句诗:7交代出使目的和经过的地点的两句诗:渡荆门送别1 全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赏析诗颈联3赏析“随”字4夲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八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 (一)望岳(杜甫)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二)春望(杜甫)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借花鸟抒发感时伤世之情的诗句是:3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不断,家书难觅的诗句是: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三)石壕吏(杜甫)2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用对比手法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 4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5石壕吏中,表明兵役之残酷及战争之惨烈的语句是。6石壕吏中,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 7石壕吏中,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是: 8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是:(四)归田园居(陶渊明)1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其三)中道出以归隐而自豪且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或画龙点睛)的诗句是: 2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其三)中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是: 3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的诗句是: & (五)使至塞上(王维)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六)渡荆门送别(李白)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八)长歌行(汉乐府民歌)汉乐府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劝君惜取少年时”的诗句是:(九)野望(王绩)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2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十)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孟浩然在早寒江上有怀中,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之情的句子是:(十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 2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十二)黄鹤楼(崔颢)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十三)送友人(李白)1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 2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十四)秋词(刘禹锡)1刘禹锡在秋词中写出了秋天明艳美丽的景致且表达出了高远爽朗的情境,毫无悲秋之意的句子是2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或直接赞颂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 (十五)鲁山山行(梅尧臣)1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采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写山行所见动景,表现诗人内心非常闲适的诗句是: 2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写出了山峰的千姿百态和诗人游兴之浓的诗句是:(十六)浣溪沙(苏轼)1苏轼的浣溪沙中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的诗句是:-!-。 2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说明了年少时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苏轼的“-?-!-。”与这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十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