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docx_第1页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docx_第2页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docx_第3页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docx_第4页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一、甲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注】弘范:元军元帅。扞(hn):保卫。泫(xun)然:水滴下的样子。捄:同“救”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译文: 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答: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二、(甲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 4请你从 甲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三、甲 鱼,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注释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值:遇到。 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败:毁坏,舍弃。 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止:停留。全:保全。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军而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4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分)四、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此之谓失其本心。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曾子杀彘)注辩,有的版本作“辨”。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彘:zh,猪。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曾子之妻之市 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译文: 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五、(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逸:安乐,安闲。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出: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 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六、甲:一箪食,一豆羹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七、【甲】一箪食,一豆羹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呼尔而与之( )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所以动心忍性( ) (4)困于心,衡于虑(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 (2) 4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八、【甲】一箪食,一豆羹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孟子日:.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丈夫:成年男子。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命:教导。 夫子:丈夫。 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 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由:遵循大道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是亦不可以已乎(3)往之女家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九、【甲】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旰,宁大不将安乐时?却不受。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注释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1 请概括甲段文字的大意(用文中话答)。2 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你读后受到哪些教益?3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吴素服飞 (4)饰名姝遗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敌未灭,何以家为?5文段甲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十【甲】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芝兰:一种香草。 化:同化。 鲍鱼:咸鱼。 肆:店铺。 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生于忧患 B 即与之化矣 春冬之时 C 久而不闻其臭 妇拍而呜方 D 亦我所欲也 亦与之化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甲文的观点乙文的观点共同的论证方法19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答案答案一、1、(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泪。(1分)2、(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2分)3、(4分)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4、(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5、(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二、1答案: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赏赐 傲视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2答案: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3答案:舍身取义廉洁自律4答案示例: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评分:共3分。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三、1(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2(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3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4舍生取义四、1.给,给予 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到,去,往 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2.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五1、1何加:有什么好处。 2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3被:同“披”,披着,穿着 4出:发放 (每空1分,共4分)2(1)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2分)(2)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2分)3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4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六、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七、1D(2分)2(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3(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4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每空1分,共2分)5示例:怒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2分)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八1(1)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2)已:停止 (3)之:到.去 (4)顺:顺从2(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其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九1生,亦我所欲电;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1)孝母;(2)拒受名姝;(3)戒洒;(4)辞帝为之营第。第二问,从孝母、爱国、不贪财色的角度中选取其一来答均可。3(1)躲避 (2)信念(3)一向 (4)赠送4。n)不仅贤人有这种信念,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敌人还没有灭,怎么能安家呢?5舍生取义:提示: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必耍从人生的选择、取舍、意义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十1、(1)苟且偷生 (2)因此2D 3就像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就疆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4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5舍生取义君子慎其所处 比喻论证【一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朝阳,见到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绝不投降,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这的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讪笑道作罢。崖山被元军攻破,元军置办酒席庆贺。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如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二译文】曾子(名参)穿着破衣服耕种.鲁国国君派人去送给他一座城,说:请你以它来修补你的衣服吧.曾子没有接受.使者回去了,然后又来,曾子又不接受.使者说:您又不是通过求人得到的,是人家送给您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就敬畏人家,送给别人东西就会对人家骄横.就算您送给我城,而且不对我骄横,但是我能不敬畏你吗?最终都不接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可以保全他的气节了)【三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荀巨伯答道:“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胡人听罢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四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闹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五译文】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公孙仪做了鲁国的宰相。他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六译文】孙仪却不接受。他学生劝谏他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