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_第1页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_第2页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_第3页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_第4页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三级)河源中学专职心理教师 杨柳,2,我们的周围,压力无处不在,看不见的危机,步步紧逼!,第六届“中国EAP(员工援助计划)年会发布了2008年中国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调查报告中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影响。,3,我们的周围,压力无处不在,据39健康网的2008年12月调查显示,67.92%的网民心理情绪不同程度地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11.32%的网民认为受此影响很大。这些影响中47.17%来自已经发生的事情,如股票、基金、房产、黄金等投资性收入减少、被裁员或降薪、业务收入减少等。,4,我们的周围,压力无处不在,法国媒体2009年2月日援引法国全国自杀预防联盟提供的调查数据报道,在法国逾名被调查者中,有的人考虑过自杀。,5,我们的周围,压力无处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下称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中国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实际失业率可能接近10%。一份月度调查显示,美国09年失业率将会达到9.4%,至少在2011年仍会上升,危及美国长期的增长潜力。,6,学历贬值,7,学历贬值,09年毕业生目前就业率为35.6% ,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加上还有100多万没有就业的往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不同以往的难题。,8,精神压抑,无休止的工作、巨大的压力、无时不在的电子邮件、1天24小时全天候待命精神萎靡、感觉疲倦、经常失眠、心情郁闷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城市中25的人存在显性或隐性心理障碍。“其中一半人是白领阶层。”,工作学习恐惧症正在流行 ,9,健康透支,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 ,10,“钱”途渺茫,一生需要赚多少钱?,房子: 50万(连买房带装修) 只能是郊区的。车子: 65万(普通汽车10万,15年换一次,开30年车) 每年保险、汽油、养路、保养、维修怎么也要1.5万呀!孩子: 30万(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的平均费用,不包括出国留学) 孩子20年,学费、生活费每年也要花1.5万呀!父母: 30万(四位老人每人每月300元,聊表寸心而已) 赡养老人,每年1.5万,就是都用来吃饭,每天也只有10元呀。家用: 60万(三口之家每月开销约2000元,每年2万,30年) 很省了!这里可没有任何旅游休闲呀。养老: 24万(假设退休后再活20年,每月与老伴开销1000元) 期望值已经很低了!医药费用等等,合计:至少需要260万,11,以每月收入4000元计,需要工作65年!,大家现在的工资有多少?!,12,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状况突出,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透露的数据还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13,有专家推算,到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疾病的负担将从今天的15上升到14左右。 中国大陆17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4亿。而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和与之相伴随的心理问题的明显增长,中国精神卫生工作队伍无论在人才和经费投入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14,15,心理活动 心理正常 心理不正常 变态心理学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常见症状 常见精神障碍,标准,健康心理学,压力与健康,分类,用途,效度,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16,心理正常与不正常的区别,常识性,非标准化,标准化,心理学,怪异言行,过度的情绪体验,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统计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精神医学,认知心理学,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统一性,协调性,稳定性,李心天,李心天,郭念锋,17,心理健康,定义:心理活动、关系、一致性、人格,评估三标准,水平十标准,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心理活动的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心理自控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意识水平,自信心,暗示性,心理复康能力,社会交往,许又新,郭念锋,18,常见症状,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错觉,幻觉,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注意、记忆、智能障碍,程度变化,性质改变,脑器质损害,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19,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20,刘某心理问题的归类,21,心理问题的归类,22,一、学习问题与障碍,1.一般性学业不良 1)绝对性学业不良指其学业成绩未达到各年级各学科教育所规定的及格标准者。(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2)相对性学业不良指其学习成就与其智力提供的潜力的差距。(智力-成绩差距)2.注意缺乏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小学低年级儿童高度集中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只有1015分钟,因而,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儿童的学习兴趣,并要用新颖、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和活泼多样的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从一入学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多动症 十岁以下儿童中,在学习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安静久坐;爱作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23,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做另一件事。难以安静地玩耍。经常话多。常常打断或干扰他人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似听非听。常常丢失学习、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作业本)。常常参与对躯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了寻求刺激)。如不看看四周就跑到街中心去。7岁前发病,注意缺陷障碍的表现,:,24,诊断标准:在六个月或长时间内,至少存在下述行为的七条: 1 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少年可局限于主观感到坐立不安)2 要其静坐时难以静坐。3 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4 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5 常常他人问话未完即抢着答。6 难于按别人的批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下或未能理解所致)。7 在作业或游戏活动中难以保持注意力。,25,二、行为障碍(含品行障碍),定义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未达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后者也称之为“少年品行障碍”、“边缘行为”或“问题行为”等)。 行为偏差又可以分为三类: 1、过失行为 2、不道德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26,1、过失行为 说谎行为 课堂违纪行为 考试作弊行为(怕失败、保全面子,熊川武提出:要与学生商定一个既改正错误又照顾其面子的学业评价办法,如只考查不计分,或让学生选择与自己现实水平相应的考试内容,再作纵向评价) 青少年吸烟行为(替代反应法) 厌学、逃学行为 网络迷恋行为 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 例:离家的小燕子又回来了 依赖行为(任务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 激惹行为(任性行为) 逆反行为,27,2、不道德行为 攻击行为 偷窃行为 例:她躲在会议桌下割腕 社会化品行障碍(打群架、集体酗酒、敲诈勒索等) 例:少年团伙犯罪案例 破坏公共设施行为 暴虐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 自残自伤行为 自杀 例:我的女儿还有救吗?,28,行为障碍的矫正行为疗法 1、阳性强化法(正强化) 2、负性强化法(负强化) 3、消退法 4、代币法 5、示范法(模仿法) 6、厌恶疗法 7、系统脱敏法 8、相继渐进法(逐步养成法) 9、行为契约法 10、放松训练,29,三、情绪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定义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而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并表现出种种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躯体症状。 例如:考试焦虑、挫折体验、自卑感。 学生出现的某些神经症不带有终极性,因此学校心理学不采用精神病学的标准,不称“神经症”,而称为“情绪障碍”。,30,常见种类 1、焦虑障碍 例1:以学习压力为中心的广泛焦虑症 2、强迫障碍 例2:老师,我有强迫症 3、学校恐怖症 例3:她为什么害怕到学校? 4、抑郁性障碍 例4:我的女儿还有救吗? 5、癔症 6、青春挫折综合症(以情绪障碍、心境恶劣为表现形式) 例5:一个尖子生在高考前的徘徊,31,情绪障碍的矫正 1、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不合理信念。 出现情绪障碍的学生,一般都能意识到自需要辅导和帮助,或者主动要求辅导和帮助,因此首先要帮助当事人正确认识其所遇到的有关具体问题。 2、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社会性活动。 3、帮助当事人改善人际关系。 4、症状严重的要及时转介。,32,四、人际交往障碍,定义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感情不和、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受阻等等原因引发的持续的人际关系紧张、冲突或退缩,当事人大多伴有持续、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3,常见种类 1、自卑与同伴交往退缩(社会退缩行为) 例:一篇周记中的十七个“忍” 2、师生交往困难 3、亲子代沟 4、孤独与孤傲 5、嫉妒与猜疑 6、自我中心 7、过度敏感、防御心理及反应过度,34,辅导对策 1、调整认知结构,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2、训练沟通技巧(语言表达、沟通方式,目光、表情、距离等非语言信息,化解矛盾的技巧等) 3、改变不良的个性品质和交往方式,增强个体的人际吸引 4、小组团体辅导:敏感性训练 5、个体训练技术:角色扮演,35,五、青春期性心理障碍,定义中小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在对自我身体发育的认识和体验、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以及对待异性交往需求及交往行为方式等方面明显地偏离同龄人群体的正常发展水平,而带来的持续的心理失衡及行为偏差。,36,常见种类1、异性交往障碍2、异性交往失当(交往过密、失恋) 例:老师,我恋爱了3、自慰(性幻想、性梦、手淫)焦虑 例:一个声称自己有病的学生4、青春期发育焦虑 例:到了高二,他突然憎恨自己的母亲5、性角色认同障碍6、性代偿(看黄色书刊、录像、影视等性代偿行为)7、性过失与性罪错 例:发生在教室里的性过失8、性偏离(双性恋、同性恋、恋物癖、窥淫癖等),37,六、人格障碍(个性障碍),定义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正常人格与精神疾病之间的行为特征,是指因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而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模式和对环境的适应不良。 生活中有少数人长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长期不能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均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就是人格障碍(即个性障碍)的表现。,38,学生问题行为分类举例例1:某学生不断地担心,父母可能会意外受到伤害或者死去,因此不愿意离开父母;例2:某学生某次运动会赛跑,动作过猛把运动短裤弄破了,遭到同学哄笑。开始拒绝上学。例3:某学生从学校回家后,发现父亲因心脏病发作而倒在地上。从此,变得越来越冷漠,对很多事物都表现得没有反应和兴趣。例4:某学生从外地转学过来,显得很安静,沉默寡言,经常发呆,眼含泪水,独来独往。例5:某学生智商较高,但学习成绩不好,总是坐立不安,注意力经常转移,身体不由自主的晃动。,广泛性的焦虑,学校恐惧,创伤后应激反应,适应不良,注意缺陷多动,39,例6:某学生经常无端发怒,滋事打架,遭到惩罚却毫无悔意。例7:某学生经常对父母充满敌意,反抗父母的任何要求。 敌对逆反性障碍例8:某女学生以前体重正常,最近越来越瘦,可她却常常抱怨自己胖,很自卑,总是采用节食吃药的方式不断减肥。例9:某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越来越怪异,常常自言自语并嘿嘿发笑,嘴里发出大家都不懂的话语,表情漠然,总是说她听见有人在骂他。例10:某学生总是给人以昏睡不醒的感觉,说话模糊不清,目光呆滞,手和面部经常有细微的抽动。经常同一些社会青年出没于迪斯高舞厅。,品行障碍,强迫性进食障碍,精神分裂,药物滥用,40,例11:某学生经常非常仔细的整理书桌。每样东西必须摆放在固定的位置,稍稍有一点变化,就什么也做不了,非要放回原位,方能心安。例13:某学生以前是个快乐的好学生,可是父母离婚后,就变得脾气暴躁,不合群,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例14:某学生经常说谎、偷窃、旷课、打架。没有什么道德观和责任感。屡次被公安机关处罚,却不知悔改,依然我行我素。,强迫性障碍,适应性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41,学生心理问题判别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掌握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2、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3、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这是发现、判别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42,必须掌握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这与早期识别有关.精神心理障碍与躯体障碍比较,是难以识别。估计全世界约20%的孩子被诊断为精神、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果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就可得到医治。然而很多有精神心理问题的孩子没得到他们需要的帮助。,43,我们经常面对的场景: 初一某班,上午第四节课堂上,小明坐在教室后面,头趴在桌子上。偶尔,你会看到他眼睛突然睁开一下,然后就叹口气,继续将头深埋在臂弯中。此时,班上的其它同学都在尽责的完成你布置的课堂作业,惟独小明一直保持着一个姿态不动,他只有眼睛和额头有表情,其它的好象冻结在那里。 这真的很不像他,平时他充满活力,会是第一个回应老师任务的人。 小明怎么了?作为一个教师你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可能需要做的。,44,也许我们立刻会想到一些可能性:1)他太累了,也许是昨天整晚没睡好?2)家里出了什么事,父母吵架了或是有其它变故?3)他看起来很沮丧,无精打采。他最近食欲如何?是否 经历了什么创伤和挫折?还是有什么躯体上的疾病?4)他这样可能是要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为什么要这样?5)这可能是他面对问题时一个求救的信号?6)他现在对学习不感兴趣了,或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