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一块特别的石头【内容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设计理念】 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一步一步地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垛、哄、遗”等生字,会写“哄、爹、砸”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悟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重点难点】 了解李四光研究巨石由来的过程,及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最感兴趣的问题要提出来吗?二、理解词意:陨石:是从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来到地球的石头。地质学家:从事研究形成地球的物质和地球构造、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并且成绩卓越的科学工作者,称地质学家。突兀:高耸。第四纪: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地球上的气候共经历了三次大冰川气候。第一次是震旦纪大冰川期,距今约六亿年;第二次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二叠纪大冰川期,距今约3亿年;第三次是新生代 ;第四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50万年)。冰川:寒冷地区多年降雪积聚分布在陆地上长期存在的具有一定形状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秦岭: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位于陕西省中南部,是中国自然地理南北气候分界线. 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遗迹: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准自己认为难读的字音。 3.同桌互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错音。 4.检查认读生字词。(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5.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7.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自主选择生字识记。先组内读一读,再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检查点拨。 如: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垛、哄”;用“造句”的方法记准“遗”字:一件很贵重的东西掉在海里了,真可惜真遗憾呀! 2.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示范。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请你做小老师为大家示范。然后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展示课)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汇报:课文先概括介绍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再写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的由来产生了疑问,村里的老人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最后写李四光长大后,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到了祖国,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3.学习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块特别的石头“特别”在哪里? (2)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3)小组面向全班汇报。 (4)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用“_”画出李四光的问话,用“”画出别人的回答,读一读这些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指导读好对话,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可贵品质。 4.学习第九、第十自然段。 (1)指名读,边听边想:当村里的老人陈二爹和李四光的爸爸都不能回答李四光的疑问时,李四光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2)检查点拨。 李四光并没有放弃。这些问题一直缠绕在李四光的脑海里,到他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石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他回到家乡,专门为这块石头而考察中国的冰川,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3)从李四光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读好第九、第十自然段,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5.学习第一自然段。 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读读第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李四光终于解开了巨石之谜,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一切靠的是什么? 2.你此时还有什么感受要说吗? 四、巩固拓展 1.读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 写法借鉴:巧妙使用过渡句。过渡句是文章段与段之间的链接桥梁和纽带,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就巧妙地使用了一些过渡句。如“时间一长,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兴趣”一句,及承接了上文“而李四光,每次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又揭示了下文“李四光想: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再如,“他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小伙伴”“李四光对小伙伴的回答一点儿都不满意“李四光不相信,又去问爸爸”等过渡句的使用,自然地将文章的上下部分连接起来,使得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有时候会感觉各部分之间歇见解不自然,不妨试用一下过渡句吧!3.搜集李四光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李四光执著求索的精神。第三课时(反馈课)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讲述的是( )小时候对( )产生了疑问,通过( )终于弄明白了( )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 )的可贵品质。二、这块大石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周围找不到别的石头呢?这些问题一直缠绕在李四光的脑海里。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地质学,考察了( ),明白了( )。他想,故乡那块大石头,会不会( )。回国后,他开始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考察研究,1921发现了( ),后来又发现了( )。(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三、总结升华:1同学们,一块特别的石头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一块特别的石头,让李四光寻寻觅觅,终于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2、李四光取得这个成就靠的是什么?(勤于思考 善于动脑 执着探索)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谈感受)只要我们遇事向李四光那样爱提问、肯动脑,一定也会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国航安全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汽车维修技术高级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外贸销售合同4篇
- 农产品电商溯源体系构建-洞察及研究
- 跨界竞争壁垒突破-洞察及研究
- 安全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 高利合同模板(3篇)
- 安徽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 汽车维修居间代理合同范本
- 公路建设项目终止及赔偿责任协议范本
- 网站对历史发布信息进行备份和查阅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的说明
-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 近代中国交通交通运输业变迁课件
-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ppt课件
- 非油气探矿权变更延续申请登记书
- 鱼塘补偿协议书范文
- 蓝花花钢琴谱
- 印度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学习笔记
- 卢春房副部长讲话《树立质量意识,强化风险控制,持续纵深推进铁
- 成型周期公式及计算
- 第11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