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皋摩诃山的变迁与诗人题咏 如皋市历史文化研究会 黄 天 铨摩诃山,位于如皋石庄旧址之南,南临长江,曾是如皋的一大胜境,可惜由于江流的改道,后已移至江南,并消失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不过我们从史志资料和文艺作品中,还可以窥见摩诃山昔日的风采。了解摩诃山的今昔,对研究长江如皋段的江岸变迁史和南通及如皋的区域沿革史,对南通市特别是如皋的沿江开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下面仅就方志、家谱、诗歌中关于摩诃山的描述,结合采访所得,对摩诃山的情形及长江如皋段的变迁略作考证;同时选录一些吟咏诗作,供有兴趣研究的同志参考。 一民国初年沙元炳先生所纂如皋县志中说:“摩诃山,一名段山,俗名虾蟆山。上有大圣殿。按太平寰宇记云:(摩诃山)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半在江水中今江又漱啮,去岸六十里。山下沙洲为江阴、靖江百姓占垦,山已连苏州之常熟,反与如皋隔绝,实则县之南界也。”太平寰宇记为北宋乐史所撰,始撰于太平兴国四年(979)成书不迟于雍熙三年(986)。太平寰宇记中说“宋初,如皋南境在摩诃山南”。指出了当年处于长江北岸的摩诃山的隶属关系。沙志所引太平寰宇记中的这段资料,当是目前所见到的关于摩诃山的最早的记载。清人徐缙、杨廷撰所纂崇川咫闻录(道光刻本)中对此也有记载:“摩诃山在如皋县南一百二十里大江中,一名段山,又名虾蟆山。有大圣祠。广舆记相传山多异蛇,泗州僧伽过此,蛇为分道,故立祠。嘉庆庚申志:县以摩诃为屏蔽。旧志山初连北岸,距石庄二十里,自永乐(1403-1424)后,田没入江,嘉靖间日益漱啮,浮螺一屿,已距六十里矣。山下沙洲为江阴、靖江二县人占据,已连苏州之常熟,反与如皋隔绝,实则县南界也。”比较二书所记,摩诃山距北岸居然都是“六十里”,说明从道光到民国初这近百年中长江北岸几乎没有发生过多少坍塌。关于摩诃山上的大圣院,沙志中说:“相传山多异蛇,有僧过之,蛇为分道行,因建大圣院其上。”未能交代那位令蛇分道而行的僧人系何人,而广舆记中记载则非常明确。说僧人就是大圣院供奉的“大圣菩萨”。大圣菩萨本名僧伽。历史上实有其人,其事迹见于续高僧传。他生于中亚碎叶之东北(据郭沫若考证,碎叶为唐代诗人李白的出生处)。自唐显庆二年(657)来华,至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坐化,在中土留下了许多神异故事。续高僧传说“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相,额曰大圣僧伽和尚。有所愿,多遂人心。”沙志未作明确交代,或许是认为这一传说有假托大圣僧伽的嫌疑吧。崇川咫闻录说“永乐后,田没入江”,这里的田当指摩诃山南的竹排岭。据如皋顾氏家谱载,摩诃山以南二十里有竹排岭,竹排岭当时也隶属于如皋,当年如皋石庄的石氏先人都葬于岭下(可参见沙志“竹排岭”条)。明代诗人丁鹏有登摩诃山望江一首:驱马悠悠上野山,山僧迎我过禅关。窗间波浪暗飞雪,槛外烟云晓结鬟。潮吼恐惊鼋窟宅,沙浮不受水潺湲。海门东去戈船集,多少殷忧举眼间。丁鹏,字良举,号南溟,嘉靖乙酉科举人,曾仕兖州通判。“驱马”句说明在嘉靖乙酉年前后,人们还可以驱马登山,这时的摩诃山一定还与江北如皋接壤。但查嘉靖惟扬志(书成于壬寅年,即1542年)卷一中所收如皋县图,图中的摩诃山已在石庄巡检司南的大江之中。由此可见摩诃山的与江北分离,决不会迟于嘉靖壬寅年。照此看来,崇川咫闻录所说的“嘉靖间日益漱啮”应该说是有根据的,而1993年版如皋县志说“嘉靖间江岸基本稳定”,就不那么准确了。明代中叶,马驮沙并沙成岛,江面收狭,加速了长江主流速,江水直冲如皋南境江岸;加之地球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造成了如皋南境江岸崩塌,此后江流改道,致使“桑田一变成蛟宫”“竹排十里化为虹”。竹排岭哪里去了?沙志考证说竹排岭已 “久入江阴县境”。笔者曾就此事咨询如皋地方文化专家周思璋老先生,他说,他曾注意到江阴(现张家港)沿江一带的居民有操如皋口音者,这些人可能就是明清时代如皋竹排岭居民的后裔。清代郑见龙所修如皋县志说:“自永乐以来,日益漱啮,今去岸五十里,点黛浮青,入望缥缈。”按,郑见龙,字宇文,浙江淳安人,曾任如皋知县,该志始修于乾隆十四年(1749),次年成书。说明250年前,摩诃山仍然屹立于江流之中。据考,摩诃山登陆江南的时间在清光绪后。石庄医院的老中医戴斐然先生曾参与编撰过石庄镇志,如皋博物馆的徐琛先生向他了解过摩诃山的情况,戴说据他考证摩诃山正式登陆江南的时间是在宣统年间。又,徐见到石庄镇政府内有麻石一块,高约1.8米,形如磨盘,上面镌刻有阴阳八卦图纹。遂问戴此石有何用途,戴说,这原是江边的“八卦镇江巨石”。当年由于江岸的不断坍塌,引起了北岸民众的不安,有游方老道至此,乡民求其指示良方,道士说江神肆虐,吞噬北岸,必须以巨石镇之,方保无虞。因此从远方采得巨石一块,刻上八卦图纹,置于江岸边,面对大江,以求江岸免遭水患。从今天的观念看来,以石镇江之举固属荒唐可笑,但也反映出旧社会民众对江岸坍塌的无奈,以及他们保护家园的美好愿望。关于摩诃山的外貌及遗址。笔者曾于2004年采访过如皋市教育局退休干部朱玉勤同志,朱系张家港人,从小生活在摩诃山脚下,据他回忆,1957年,他在家乡上初中,几何课上学习测量时,曾测得摩诃山的高度为33米(这是高出周围地平面的高度,高出江面的高度应该不止此数)。他还说,摩诃山的外形极像一条游向大海的大鲸鱼,头东尾西,俗称虾蟆山也是根据外形而来,因为它也像一只头朝东方伏着的大虾蟆。可惜的是,如皋人心目中的胜境摩诃山登陆江南之后,早已不复有当年的景观。朱玉勤小时候看到的摩诃山,上面的建筑仅有破屋几座,一无塑像二无僧道,实在称不上寺观了。只是清明节庙会,他们还照例去摩诃山踏青游玩一通。到了1958年大跃进期间,沙洲县大量开采石料,摩诃山不仅被夷为平地,而且被掘成了一个方圆几十亩的大塘。摩诃山的遗址现属张家港市的大新镇。原先段山西尾有段山港,至今仍在。摩诃山为什么叫做段山?朱玉勤同志向我介绍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摩诃山原是一座横亘东西的大山,山岭逶迤,颇有气势。有仙人过此,见它阻断了南北交通,于是挥鞭一抽,山被截为三段,一段向东漂去成为南通狼山,一段向西漂去成为靖江孤山,中段留在原处就称为段山。有趣的是,南通狼山和靖江孤山都在江北,为何段山跑到江南去了?我们认为,这个传说也从侧面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摩诃山原本不在江南,而在江北。摩诃山上草木丰茂,曾有如皋人于此放牛牧马。查如皋黄氏家乘,其中有顺治十六年(1659)黄辅臣所作序文一篇,文中说到:“闻诸宗长者云:吾家旧居在摩诃山之麓,牛马牧于山上,屡迁而得斯居。今山在江中,距岸不下五六十里。观吾家园中树,先人所手植者,又皆百余年物,则知我黄氏居如皋者久矣。”这段文字不仅可以作为乾隆年间郑见龙所修如皋县志的佐证,还从侧面提供了一个信息,也就是说,“家乘”修于前,“郑志”成于后,前后相距九十年,而“家乘”称摩诃山距岸“不下五六十里”,“郑志”则称距岸“五十里”。由此也可推测出在这九十年间长江北岸似乎停止了坍塌,甚至还有南移趋势。摩诃山曾是如皋南面的屏障,在军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内现存最早的如皋县志为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知县童蒙吉所修,其中写道:(如皋)“以丁堰为喉舌,摩诃为屏障,黄桥其出入之冲,海安其控扼之所。”明朝时,倭寇多次侵扰我国沿海地区,摩诃山也成了江防重地。沙元炳如皋县志中,收有贲琮所述的一段逸事。据贲琮说,他的先祖曾经上疏奏请在此山设立山寨,以备倭寇,但是由于掌权的宦官阻塞言路,索求贿赂,立寨之事遂化为泡影。贲琮家中后来一直收藏着当年上疏的底稿,眼看报国之策成为一叠废纸,他无限感慨地写道“若能归奏建元戎,东南保障胜天雄。”概括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摩诃山原属如皋,北宋时摩诃山“半在江水中”(太平寰宇记)。南宋时摩诃山“在扬子江中流”(南宋祝穆方舆胜览)此后,长江岸线曾一度南移。明永乐(1403-1424)前,摩诃山南二十里有竹排岭,竹排岭南才是长江。永乐时,竹排岭附近的田地已没入江中(崇川咫闻录)。但是,直至嘉靖乙酉(1525)前后,摩诃山仍与江北的如皋接壤。而此后“日益漱啮”,至嘉庆壬寅(1542)前,摩诃山已在大江之中。(嘉靖惟扬志如皋县图)由于长江如皋段的不断北移,摩诃山最终登陆到江南,其时间在清光绪年后。由于江南人缺少如皋人对摩诃山的那种文化认同,如皋诗人所津津乐道的胜境摩诃山终于遭到了灭顶之灾,其遗址在今张家港市的大新镇。二 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一马平川,虽有如县志中所载的三台山、碧霞山、谦山、土山等,但究其实质,那些都不过是一些高大的土丘而已,惟一可称道的石山,就是摩诃山。摩诃山原先面对大江,一度又兀立江心,如砥柱中流,气势非凡,景色可算是优美与壮美兼备。从方志记载看,康熙二十二年如皋县志说如皋“挹摩诃之秀丽,拱淮泗之逶迤。” 从文艺作品看,贲琮望摩诃山诗写道“摩诃山在大江中,望之如髻浮碧空。”吴世式游摩诃山也说“秀隐摩诃绝点埃”。两首诗一写远望,一写近观,可见摩诃山确实是风景秀丽,名不虚传。下面我们从明清人的诗作中引录数首,略加阐说,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资料。明末清初诗人许纳陛,字元锡,号雪庵,与冒起宗、冒襄父子多有交往。他曾参加过康熙如皋县志的纂修。写有望摩诃诗一首:孤岫江中出,空濛入望殊。天高横一鹤,沙净浴群凫。峰势分南北,波光乍有无。何时登绝巘,指点说三吴。诗写出了作者远望摩诃山的情景,“孤岫”二字写出了摩诃山兀立于江心的雄伟气概,“出”字极有动感。中间两联写景,气象阔大。尾联二句表达了登临山巅的迫切愿望,系从杜甫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二句化出,笔力雄劲,大气磅礴。许汝忠,字敬德,明如皋人,万历初以太学生授随州判,迁忠州同知,有匏寄斋集。写有虾蟆山诗一首:孤峰特立万涛中,阅尽风波砥柱功。我欲借筇临绝顶,枕江听月驾长虹。这也是一位未能登临而渴望登临的诗人。诗对摩诃山如砥柱特立于大江之中,阅尽风波的气势大加赞赏。作者表示要拄杖登山,直至绝顶。末句“枕江”二字极有韵味,“听月”的“听”字用得新奇,月本无声,所听大约是嫦娥与吴刚的话语,故称“听月”。李白形容楼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许汝忠形容山高则有“听月”之语,都是极度夸张的说法。吴世式,字国表,号竹庄,如皋人,明诸生。明亡后,弃衣巾,隐于白蒲,旋皈空门。有竹庄诗稿。他的摩诃山诗写道:秀隐摩诃绝点埃,东皋屏蔽重徘徊。一天海色山河在,万顷涛声影自来。赤岸望从烟树没,青螺浮出楚云开。谢安纵有登临兴,仿佛蓬丘难溯洄。诗将摩诃山比作如皋的屏蔽,自己虽有谢安那样的登山兴致,但摩诃山在江流之中,仿佛神话中的蓬莱山一样,让人难以接近。“赤岸”为如皋地名,沙志云:“赤岸,在县东北迤南延亘六七十里,脉接蜀冈,土高色赤。”旧时李堡属如皋,李堡社学称“赤岸社学”。“青螺”为状写远山的常见比喻,刘禹锡望洞庭诗有“白银盘里一青螺”句。胡学山,如皋人,与冒襄同时代,生平不详。他的摩诃山诗云:青螺缥缈水云间,目断沧州未可攀。淮海东来三百里,大江中涌一孤山。玉龙怒卷凌高磴,蓝翠斜牵点石关。旧耸西南争咫尺,悭来远徙畏惊澜。沧州在河北,登上摩诃山可以远望沧州,当然是一种夸张的笔法。不过“摩诃”二字本来就有“大”的意思,无论在江海平原上,无论在大江中心,挺立着这样一座山峰,给人的感觉一定是非常之大。诗以“玉龙怒卷”写江涛,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目前,更显出了摩诃山傲立江流的可贵。吴正笏,清如皋人,邑庠生。有宿摩诃山寺闻钟一首:孤岫中流耸碧霄,跻登薄暮憩僧寮。云迷松顶鹤巢静,月涌江心龙窟摇。峰势南临吴下地,钟声东吼海门潮。绳床梦醒清凉界,身世嚣尘顿寂寥。这位诗人游摩诃山,居然流连忘返,夜宿于山寺之中。颔联中“云迷松顶”极写山势之高;“月涌江心”使人联想起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名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挑战2025年解决方案与跨境支付安全防护策略前瞻报告
- 仲裁法的适用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 社会流派与文学的交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税法考试的环节突破试题及答案
- 某年度塑料加工专用设备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探讨构建多平台协作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研究报告
- 汉语写作中的逻辑结构分析试题及答案
- 企业间跨地域的数字协作策略与实践
- 2025年音乐版权运营案例分析:音乐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报告
- 2025关于技术外包的合同
- 2024年安徽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投资限公司招聘8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学课件内科胸腔镜术
- 第11关:记叙文阅读(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
- 医学课件血吸虫病防治
- 2024米面油供货合同
- 职业学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的调研报告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名师课件
- 【新教材】外研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文本
-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中考试卷(一)解析版
- 2024年江苏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精校版)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