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概论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资环概论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资环概论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资环概论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资环概论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理论讲授 26学时讨论 4学时学习目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 1 为什么要上这门课 世界面临严重的资源与环境危机 中国尤甚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 环境污染重 十一五 规划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 并作为约束性指标 一年来 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积极进展 2006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前三年分别上升4 9 5 5 0 2 转为下降1 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减缓 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上年分别增长5 6 和13 1 减为增长1 2 和1 8 但是 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 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 的目标 摘至温家宝总理2007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 2 学习目的 1作为中国公民 必须了解 关注我国资源与环境概况 增强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 21世纪初 我国政府提出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是富国强民安天下的大事 在21世纪 这项工作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保护环境 实施科学发展观人人有责 未来的科学家 工程师及人文 法律工作者更是重任在肩 2作为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 学习资源与环境科学概论可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尤为重要 国务院制定的中长期学科发展规划中 资源与环境科学列入经济建设的五大主要基础科学发展领域 科学技术及理论的创新需要正确的发展战略和伦理观作指导 3 4 学习方法 1充分与学习过的基础知识有机结合 土壤学 肥料学 农业气象 农学概论 生态学等2查阅资源环境科学相关文献 利用网络百度 google等搜索 5 课程平时成绩考察方式 分为 课程论文 和 专题报告 两种 二者选其一 课程论文课程论文2000 6000字 要求写出自己的观点 绝对不可简单地拷贝拼凑 可打印或手写 于第18周上课前上交 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做成ppt 要求内容生动不空泛 有自己的分析 选择做专题报告的同学需在第13周前报名 第15周上课时做正式报告 6 发展 人口 资源 环境 人口 资源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7 人口 资源 环境 发展的关系 资源是指环境中能被人类直接利用 并带来物质财富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环境是人类生存 繁衍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持 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 资源的概念 辞海中的定义是 资财的来源马克思 劳动力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 资源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现实的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9 从生态学的角度 资源就是指生态资源非物质资源 场合 气氛 态度物质资源 土地 水 气候 生物 养分资源 10 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 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 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电子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 11 从环境的科学含义出发 为保证法律的准确实施 规定了环境概念的法律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 条 本法所称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 包括大气 水 土地 矿藏 森林 草原 野生动物 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城市和乡村等 12 人口 资源 环境 发展的关系 1650185019301950198719995亿10亿20亿25亿50亿60亿由于人口增长过快 因此 现在与将来在一个很长时期内 人口 资源与环境问题始终成为世界的最突出的矛盾 13 14 全球322个大气污染严重城市前十名 1998年 1 太原6 兰州2 米兰7 重庆3 北京8 济南4 乌鲁木齐9 石家庄5 墨西哥10 德黑兰 15 绪论 一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二我国资源的特征与利用现状三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五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 16 一 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 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资源的逐步开发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又决定了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种类 数量和范围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源利用状况 见下页表 可以看出 自然资源的种类 范围和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工业革命之不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 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全面的利用 17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源的利用状况 18 清代以来东北草原的开发及其生态环境代价 1748清政府将蒙古各部 编入旗伍 安插牧地 赐以牲口 1902清政府为移民实边 力保疆土1915年5月 日本就通过 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 即 二十一条 攫取了所谓的 南满洲土地商租权 和 东部内蒙古的农业合作权 19 清代以来东北草原的开发及其生态环境代价 东北草原的荒漠化草原土壤的盐渍化 超载过牧及盲目耕垦 草原生态系统罹致破坏 导致盐渍化加剧 松嫩草原开发初期 在辽阔的草原上生长着茂盛的羊草 不生长植物的盐斑仅占5 10 盐渍化草甸土和石灰性草甸土及地表生长植物的碱土占90 95 这三种土壤上生长着繁茂的羊草和野古草 覆盖度70 80 般年景草层高70 80厘米 每公顷产干草2250公斤左右 但是 随着草原的滥垦过牧 20世纪80年代松嫩草原盐渍土面积已比50年代增加了将近24 7 有2 3的草地已经盐渍化 20 二我国资源的特征与利用现状 1 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 资源总量大 种类齐全总体资源量居世界前列 如土地总面积 7 2 世界第4位 森林和林地 3 4 第6位 耕地和园地 7 0 第4位 河川径流总量 5 6 第6位 矿产资源总值居第3位 自然资源的总丰度 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 居第3位 21 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 人均资源量低 生存空间狭小我国各类资源的人均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 22 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 资源质量相差悬殊 低产资源比重偏大如耕地 基本无限制因素的土地占40 而有各种限制因素和中低产田占60 草地 中下等草地占87 林地 总体质量较好 一等有林地占65 但部分林地质量较差 中幼林比重大 矿产资源 富矿少 贫矿多 综合组分多 单一整装矿少 23 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 资源时间分布不平衡受成因和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 资源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 如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1 耕地占35 9 华北地区水资源占7 5 耕地占38 5 资源开发强度大 后备资源不足中国的各类资源在经济技术所能及的范围基本上都得到了开发利用 后备资源明显不足 目前基本上已没有相当适宜开发种植农作物的后备资源 宜农耕地处于 饱和 和 过饱和 状态 24 2 我国资源开发状况与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资源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如工业能源利用和资源回收率均为80 低于发达国家50 的水平 农田灌溉利用率25 40 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20 30 发达国家由80 木材综合防治利用率60 发达国家则达80 粗放经营 生产率低森林年生长量85m3 hm2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农业生产中 相当多的地区仍然是广种薄收 经营粗放 草地利用中 也是粗放经营 每公顷草地的产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3 25 我国资源开发状况与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资源数量少 退化严重1984 1994年 中国每年净减耕地36万hm2 而且质量下降 1997年土地荒漠化面积262 2万hm2 每年发生荒漠化的面积2460hm2 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质量降低受污染的农田面积达2000hm2 50 的地表水体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0 30 的地表水体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酸雨污染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 受大气污染危害的农田为666 7万hm2 26 三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 1 人口问题00年18401949199519985959万4 128亿5 417亿12亿12 481亿 2 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见第四章 第十二章 3 土地利用问题 见第二章 4 水资源问题 见第三章 27 中国土地沙化问题 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是当前生态建设的重点目前全国沙化土地174 3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18 2 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 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 生产和生活 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空间 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土地沙化问题 28 地下水位下降 地面下沉 地下水超采引发地面沉降上海最大累积沉降量2 63米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年降幅1 3米 29 滇池厚达5厘米的微囊藻水华 30 水 生命的渴望 摩洛哥干旱缺水地区特有一景 羊上树 31 32 33 8 企业排污破坏水体稻田受害养鱼遭殃 34 哭泣的沙颍河 35 海河流域最大内陆湖消失 36 水资源污染 渔民无鱼可打 37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协调好人口 资源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1 资源开发利用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发送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严重问题 主要表现在资源的不断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2 从现实和国情出发 中国必须走人口 资源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8 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发展 关键是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协调人口 资源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 实施可持续发展 要求资源与环境科学在研究资源的发生 演化规律及时空规律性 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和发展规律 人类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基础上 探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 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途径 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9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的选择 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 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替代物的开发速度 污染物的排放速度不超过环境的自净容量 40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 4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一 强调公平性原则 包括本代人的公平 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第二 强调持续性原则 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第三 强调共同性原则 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 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 而实现这一 目标 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42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 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 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4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走循环经济之路 树立从经济发展源头和全过程保护环境的思想 把环境保护渗透到经济 社会的各个层面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4 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和谐 它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环境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消费方式 建立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 45 循环经济 20世纪6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 宇宙飞船理论 以新的 循环式经济 代替 单程式经济 循环经济的含义 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 46 循环经济主要特征 1 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 资源 产品 消费 再生资源 再生产产品 的循环过程 使整个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最大限度减少 三废 排放 保护环境 47 卡伦堡模式 48 循环经济主要特征 2 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 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 借鉴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循环经济可拉长生产链 推动环保产业和其它新型产业的发展 3 循环经济在不同层次上将循环过程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中 49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层次 1 企业 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 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实现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 50 2 工业集中地区 建设生态工业园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 延长生产链 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 废物产生最小 甚至 零排放 51 3 循环型社会用生态学原理 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 生产与消费 城市与农村的发展 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 52 五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 瑞典 生产者责任制瑞典自1994年开始实施废弃物循环利用 生产者责任制 以来成绩显著 废弃物处理范围已从最初的产品包装扩大到废纸 废轮胎 报废汽车和废电子电器产品 办公用纸 农业塑料和废旧电池等的 生产者责任制 也从2002年开始试行 生产者责任制 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 把今天的废弃物变成某种可利用的新资源 的循环社会 53 美国 再生物随处可见美国最大的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是纸制品的回收利用 共雇用了近14万人 年销售收入达490亿美元 其次分别是钢铁和铸造业 分别雇用近12万人和13万人 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8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 在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当中 纸张的回收利用率为42 软饮料塑料瓶的回收利用率为40 啤酒和其他软饮料罐的回收利用率为55 铁质包装的回收率则高达57 目前 美国对可再生利用物质的回收主要采取四种形式 路边回收桶 收集中心 回购中心以及有偿回收等 美国将每年的11月15日定为 回收利用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