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白细胞减少、MDS_第1页
再障、白细胞减少、MDS_第2页
再障、白细胞减少、MDS_第3页
再障、白细胞减少、MDS_第4页
再障、白细胞减少、MD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吴 勇,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以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药物及化学因素氯霉素、磺胺药、接触杀虫剂、解热镇痛药、苯、抗癌药等物理因素:射线病毒感染EB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其他因素:慢性肾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发病机制,体征:注意再障病人无肝脾、淋巴结肿大,Clinic appearance and classification,急慢性再障的区别,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骨髓象: 1、多部位骨髓穿刺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2、粒系及红系细胞减少 3、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相对增多 4、巨核细胞很难找到或缺如,辅助检查,再障骨髓象,1.网状细胞2. 浆细胞3. 淋巴细胞,再障血象,1、严重贫血、伴有出血、感染、发热2、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3、脾不大4、骨髓增生低下,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5、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诊断依据,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鉴别诊断,预防和控制感染饮食及环境卫生、保护性隔离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首先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待药敏结果出来再调整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输浓缩红细胞控制出血应用一般止血药物血小板低于20109/L或者明显出血倾向输单采血小板,支持疗法,雄激素:常用药康力龙、安雄、达那唑、丙酸睾酮免疫抑制治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糖皮质激素促造血治疗造血生长因子:单用无效、辅助性药物,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1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 成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0109/L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在成人2.0109/L,儿童.109/L 3粒细胞缺乏(agranulocytosis): 当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0.5109/L,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定义,病因,(一)粒细胞生成障碍 1.放射物质影响:X线,放射性核素接触达一定剂量后,全髓细胞均减少,外周血中出现粒细胞核左移,粒细胞生存期正常 2.化学毒物及细胞毒药物的影响:砷、苯等 易感者粒细胞减少 例如甲亢患者服他巴唑,发病机制,3恶性肿瘤侵润骨髓:骨髓正常造血受抑制4全身营养不良:骨髓营养不良,各种细胞生长均受影响5家族遗传因素:遗传性粒细胞减少,(二)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粒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超过骨髓生成能力,分裂池各种细胞代偿性增加,贮存池耗竭 1严重败血症,慢性炎症 2脾功能亢进 3药物过敏 4自身免疫性疾病,(三)粒细胞分布紊乱: 粒细胞转移至边缘池,附壁,循环池中少。肾上腺素试验证实,(一)白细胞减少症: 1不明原因者:起病缓慢,多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发热等 2继发于其它疾病者:有原发病症状,另有口腔炎、中耳炎、气管炎等,临床表现,(二)粒细胞缺乏症: 为急危重症,处理不及时,不适当,有生命危险 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乏力、口腔炎、咽喉炎、直肠肛门感染、肝脾大等 粒细胞绝对值5001000/l中度感染,500/l重度感染 大多由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免疫反应引起,1白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4.0109/L,红细胞及血小板大都正常 骨髓示:粒系成熟障碍 2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骨髓示:各阶段粒细胞几乎消失,恢复时幼稚细胞增多,呈类白血病反应,实验室检查,有临床症状、血象、骨髓检查,诊断不难反复多次检查外周血白细胞4.0109/L,骨髓检查支持注意:1病史,服药史,接触射线史 2排除肿瘤转移,再障,低增生性白血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发病祛除病因预防感染治疗感染升白细胞,治疗原则,(一)急性粒细胞缺乏: 1.支持治疗(输静脉免疫球蛋白) 2.皮肤、口腔、肛门护理,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 3.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M-CSF 4.自身免疫性粒细胞缺乏症用适量糖皮质激素,(二)白细胞减少症: 1注意观察,随访,有感染者积极治疗 2药物: 利血生等口服 GM-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如特尔立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血细胞生成发生质与量的异常。特点 外周血常有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可见病态造血 部分患者可转变为急性白血病,一、概述,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MDS:无明确发病原因,多见继发性MDS:有明显发病原因,如长期接触苯,接受烷化剂治疗等。,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未被阐明。发病相关因素有:电离辐射,高压电磁场,烷化剂,苯,染发剂等,确切发病机制不明,有关研究结果:细胞遗传学异常:40%-60%。常见染色体异常5q-,+8,-7,7q-,9q-,20q-早期MDS (RA/RAS)发生率相对较 低(15-30%),且多为单一异常;晚期MDS发生率高(45-60%),且复杂 异常(3种)增多。,2.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异常,Ras家族基因突变: 3-40%,以N-Ras基因突变最为常见。p15抑癌基因失活:30-50%p53基因失活:5-10%,3.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异常,CFU-GM,CFU-E,BFU-E,CFU-Mk集落数明显减少,CFU-GM集簇增多。,三、MDS 的分型,1982年 FAB协作组作组正式提出,根据血液学改变特点分为5型。,FAB分型 血象 骨髓象 (1982年) (原始细胞) (原始细胞)难治性贫血(RA) 1% 5% Refractory anemiaRA伴环状铁粒幼细胞(RAS) 1% 5%RA with ring sideroblasts 环状铁粒幼15%RA伴原始细胞过多(RAEB) 5% 520%RA with excess blasts转化型RAEB(RAEB-T) 5% 2030%RAEB in transformation 可有Auer小体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 1.0109/Lleukemia,MDS的FAB分类诊断标准,WHO MDS分型标准,四、临床表现 发病情况 原发性MDS:多50岁 男性多于女性(0.863:1)。,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和感染RA、RAS、RCMD一般以贫血为主。RAEB常有全血细胞减少。而表现贫血、出血和感染发热;较晚期患者可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部分发生白血病转化。,血象 多为不同程度贫血,为正色素性或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可见幼稚粒细胞/伴有形态异常。血小板正常或减低,易见巨大或畸形者,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稍高。,五、实验室检查,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尤为明显。幼红细胞有巨幼变或畸形,可出现双核或多核红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部分病例铁粒幼红细胞增多,且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粒细胞颗粒粗大或缺乏,核分叶过少(Pelger-Huet异常)或过多。巨核细胞异常,易见小巨核细胞,也可见大单个核巨核细胞、多核巨核细胞等。,血象及骨髓象病态造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态造血,MDS 粒系病态变化,MDS 红系病态造血,MDS 巨系病态变化,MDS环形铁粒幼细胞,骨髓细胞培养 CFU-GM集落减少、无生长而集簇增多,集簇/集落比值增大。 细胞遗传学检查 40%-60%的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常见的有5、5q、7、7q、20q、三体8等。,六、诊断与鉴别诊断,MDS的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贫血,可有出血、感染;2)外周血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可有巨大红细胞、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等病态造血表现;3)BM三系或两系或任一系血细胞病态造血;4)BM病理活检有ALIP现象;5)50%左右的患者有染色体异常,5、5q-、7、7q-、8三体等;6)骨髓细胞培养有CFUGM集落减少而集簇增多。,鉴别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其血象、骨髓象和RA颇为相似。血清维生素B12或叶酸水平明显降低及试验性治疗有效为鉴别要点(见巨幼细胞性贫血)。 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部分AA骨髓增生活跃,但无病态造血,而非造血细胞常增多,藉此可和RA区别。且周围血中不应出现幼稚细胞。,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不发作组PNH呈全血细胞减少,血片中可见核红细胞,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易与RA混淆。根据无病态造血,酸化血清试验(哈姆斯氏试验)、糖水试验、蛇毒溶血试验及尿潜血、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可资鉴别。红白血病(M6)当骨髓红系50时,难与RAEB或RAEB-T鉴别,应单独进行非红系细胞计数分类,如原始细胞30则为M6,30为MDS。,低原始细胞性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较典型急性白血病(AL)明显降低,仅占30左右,和RAEB-T不易区分。RAEB-T绝大多数在短期内转化为AL,因此,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