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讲义第三章PPT课件.ppt_第1页
交通安全讲义第三章PPT课件.ppt_第2页
交通安全讲义第三章PPT课件.ppt_第3页
交通安全讲义第三章PPT课件.ppt_第4页
交通安全讲义第三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第一节事故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第二节交通事故的分布特点第三节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定及成因分析第四节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简介 1 一 事故统计调查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资料必须由国家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和汇总 交通事故的统计采用基层初步统计 逐步汇总的方式进行 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汇总 广泛应用的是分类统计方法 有四种常见的分类形式 按地区分类即按交通事故的发生地区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 全国性的统计资料多按省 市分组 省一级按市 地 县分组 国际性统计资料则按国别分组 按时间分类即按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 从按时间分类的统计结果中可明显看到交通事故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所以统计结果具有动态性质 按质别分类即按交通事故统计对象的属性不同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 如按车辆类型 事故原因 伤亡人员类型 道路状况 天气条件 事故形态等分组统计和汇总 按量别分类即按统计对象的数值大小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 如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 肇事驾驶员的年龄 车速 道路坡度等分组 2 二 统计分析指标 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数即部分数与总数的比 说明各构成的比例 例如交通事故的总数为208起 其中机动车事故131起 非机动车52起 行人25起 那么它们的结构相对数分别为63 25 和12 199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构成 3 二 统计分析指标 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数即同一事故现象在同一时期内的指标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值或同一总体中有联系的两个指标值的相对比 例如1996年中国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73655人 美国为41907人 二者的比较相对数是 中国是美国的1 76倍 再比如1995年美国交通事故负伤人数与死亡人数的相对比 比较相对数 常用来反映事故的严重程度 为81 1 英国为82 1 法国为21 1 德国为59 1 中国为2 1 显然中国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密切联系的绝对指标间的相互对比值 用以表现事故总体中某一方面的严重程度 例如事故死亡人数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 事故死亡人数与人口数之比等 后面将要介绍的亿车公里事故率 次 亿车公里 百万辆车事故率 次 百万辆车 等即为强度相对数指标 强度相对数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4 二 统计分析指标 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 即平均数 是说明事故总体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通常用以表明某地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事故状况 其计算形式有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中位数 几何平均数等 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算术平均数 5 二 统计分析指标 动态指标 常采用的动态分析指标有动态绝对数 动态相对数和动态平均数 1 动态绝对数包括动态绝对数列和增减量 动态绝对数列就是将反映事故现象的某一绝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不同数值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数列 增减量是指事故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 由于使用的基准期不同 增减量可分为定基增减量和环比增减量 前者在每次计算时 都以计算期前的某一特定时期为固定的基准期 一般取动态绝对数列的最初时期作为固定基准期 用以表明一段时间内累积增减的数量 后者在计算时 都以计算期的前一期为基准期 用以表明单位时间内的增减量 6 二 统计分析指标 动态指标 2 动态相对数动态相对数是同一事故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之比 动态相对数指标主要有事故发展率和事故增长率 1 事故发展率是本期数值与基期数值之比值 用以表明同类型事故统计数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程度 事故发展率又可分为定基发展率和环比发展率两种 定基发展率是本期的统计数与基期统计数的比率 式中 FC 本期统计数 FE 基期统计数 环比发展率是本期统计数与前期统计数的比率 即 式中 FB 前期统计数 7 二 统计分析指标 动态指标 2 事故增长率表明事故统计数以基期或前期为基础净增长的比率 增长率分为定基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 定基增长率是定基增减量与基期统计数的比率 即 环比增长率是环比增减量与前期统计数的比率 即 8 二 统计分析指标 事故率 道路交通事故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 一个国家 某一地区或某一具体道路地点的事故次数 伤亡人数与其人口数 登记机动车辆数 运行里程的相对关系 事故率可分为亿车公里事故率 人口事故率 车辆事故率和综合事故率等 具体算法如下 亿车公里事故率式中 RV 1年间亿车公里事故次数或伤 亡人数 D 全年交通事故次数或伤 亡人数 V 全年总计运行车公里数 据1995年的统计结果 美国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亿车公里事故率为58次 亿车公里 英国为55次 亿车公里 法国为27次 亿车公里 德国为64次 亿车公里 中国为41次 亿车公里 同年度 上述国家的亿车公里死亡率分别为美国1 1人 亿车公里 英国0 9人 亿车公里 法国1 7人 亿车公里 德国1 6人 亿车公里 中国10 7人 亿车公里 9 二 统计分析指标 事故率 关于车公里数 可采用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以每辆车的年平均运行公里数乘以运行车辆数 用道路长度乘以道路上的年交通量 或由年平均日交通量推算出年交通量 以所辖区全年总的燃料消耗量 升 除以单车每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升 车公里 例3 1 某高速公路一年间共发生交通事故80次 伤50人 死亡20人 其长度为60公里 全程年平均日交通量为6000辆 日 试计算其事故率 解 设该高速公路的事故率 Rv1 受伤率 RV2 和死亡率 RV3 分别为 次 亿车公里 人 亿车公里 人 亿车公里 10 二 统计分析指标 事故率 2 百万辆车事故率式中 RM 1年间百万辆车事故次数或伤 亡人数 D 全年交通事故次数或伤 亡人数 M 全年交通量或某一交叉口进入车辆总数 一般用百万辆车事故率计算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率 例3 2 某交叉口一年间共发生交通事故12次 伤亡7人 每天进入该交叉口的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辆 试计算其事故率 解 根据上式 该交叉路口的事故率 RM1 和伤亡率 RM2 分别为 次 百万辆车 人 百万辆车 11 二 统计分析指标 事故率 3 人口事故率式中 RP 每100万人的事故死亡率 D 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死亡人数 P 统计区域人口数 每100万人事故死亡率多用于国家或国际地区级的统计区域 若应用于某一城市 则多采用10万人口为单位 即每10万人事故死亡率 4 车辆事故率式中 RV 每10万辆机动车的事故死亡率 D 全年或一定期间内事故死亡人数 V 机动车保有辆 12 二 统计分析指标 事故率 5 综合事故率式中 R 综合事故率 也称死亡系数 即一年间或一定时期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 D 全年或一定时期内事故死亡人数 V 机动车拥有量 P 人口数 综合事故率是万车事故率与万人事故率的几何平均值 考虑了人与车两个方面的因素 但未考虑车辆行驶里程 13 二 统计分析指标 事故率 仅根据死亡人数确定的事故死亡率还不能全面地表明事故的伤害程度 有时还必须采用事故当量死亡率这一指标 在当量死亡率中 事故死亡数除了实际死亡人数外 还应再加上按轻伤 重伤折算的当量死亡人数 当量死亡人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 DS 当量死亡人数 D 死亡人数 D1 D2 分别为轻伤和重伤人数 K1 K2 分别为轻伤和重伤换算为死亡的换算系数 14 三 统计分析方法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统计表法和统计图法 1 统计表法统计表可分为静态统计表和动态统计表 静态表中可同时列出相对数和绝对数 将不同时间事故统计数字列成表格 就成为动态统计表 可用于反映交通事故随时间变化或分布的情况 2 统计图法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图 直方图 圆形图 扇形图 散布图 排列图和统计地图等 15 四 事故的成因分布特征 4 环境因素道路周围的环境对交通事故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 城市交通干道两侧商业化程度高的路段和公路通过村镇 街道化程度高路段的事故率高于其它路段 风 雨 雾和冰雪等恶劣天气 严重影响了驾驶员正常驾驶的条件 导致事故多发 16 四 事故的成因分布特征 4 环境因素道路周围的环境对交通事故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 城市交通干道两侧商业化程度高的路段和公路通过村镇 街道化程度高路段的事故率高于其它路段 风 雨 雾和冰雪等恶劣天气 严重影响了驾驶员正常驾驶的条件 导致事故多发 17 四 事故的成因分布特征 4 环境因素道路周围的环境对交通事故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 城市交通干道两侧商业化程度高的路段和公路通过村镇 街道化程度高路段的事故率高于其它路段 风 雨 雾和冰雪等恶劣天气 严重影响了驾驶员正常驾驶的条件 导致事故多发 18 二 事故多发地点的判定方法 基本判定方法 1 事故次数法即按一定时期内的事故次数进行筛选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 直接 容易应用 该方法适用于鉴别较小的交叉口或街道等 2 事故率法即按事故率的大小进行评定 由于同时考虑了交通量与路段长度 这种方法优于事故次数法 但是 该方法也容易导致以下四种情况出现 具有较低交通量的短路段拥有高事故率 而具有高事故次数 高交通量的路段拥有低事故率 具有低百万辆车 低事故次数的交叉口拥有高事故率 而具有高百万辆车 高事故数的交叉口拥有低事故率 因此 当以它作为唯一标准进行危险路段或交叉口鉴别时 同样也可能导致将非危险路段当作危险路段进行改善 或滤掉了更为严重的危险路段 导致投资上的失误 19 二 事故多发地点的判定方法 基本判定方法 3 事故次数与事故率综合也称矩阵法 是把事故次数和事故率联合起来作为鉴别标准的方法 事故次数与事故率综合法示意图 该方法的优点是 兼顾了事故次数法和事故率法 可直观地判断不同评价地点的安全程度 但是 该方法只表示了评价地点的危险程度 而不能对低事故次数高事故率的地点与高事故次数低事故率的地点作出本质上的区别 只是简单地将其作为非危险路段对待 20 二 事故多发地点的判定方法 基本判定方法 4 质量控制法该法是将特定地点的事故率与所有相似特征地点的平均事故率作比较 并根据显著性水平建立评价危险路段的事故率的上限和下限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Rc 临界事故率 Rc 为上限值 Rc 为下限值 A 相似类型交叉口或路段的平均事故率 K 统计常数 取1 96 95 置信度 M 评价地点在调查期内的平均车辆数 交叉口以百万辆车计 路段以亿辆计 如果评价地点的事故率大于上限值 则认为是危险地段 如果小于下限值 则说明是事故较少的地点 处于上下限之间的则需经更为详细的考查后再进行确定 21 二 事故多发地点的判定方法 基本判定方法 例3 3 某条道路的多数路段 年平均事故率为45次 亿辆 其中某一路段每年有54次事故 交通量为30000辆 日 试评定该路段的安全状况 解 取95 置信度 该路段事故率R 491次 亿辆 上限89 28次 亿辆 交通安全状况很差 属危险路段 22 二 事故多发地点的判定方法 基本判定方法 5 速度比判断法车辆从路段L1驶入路段L2 L1能保证的车速为V1 L2能保证的车速为V2 则有 式中 R 相邻两路段的车速比 当R 0 8时 路段L2为安全路段 当R 0 5 0 8时 L2为稍有危险路段 当R 0 5时 L2为危险路段 车速可通过实测 或根据道路 交通条件来推测 对于交叉口 可用通过交叉口的机动车行驶速度与相应路段上的区间速度之比来判定 即 式中 VJ 交叉口车速 Km h VH 交叉口间路段的区间车速 Km h 速度比是一项综合性指标 当它与事故率结合使用时 使事故多发点的评定更加可靠 23 综合练习 1 甲地1987 1992年交通事故及机动车拥有量资料见下表 试计算甲地交通事故的动态分析指标 并指出其事故率 24 综合练习 2 在道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