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春市袁州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建设幸福袁州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和推动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根据宜春市袁州区国民经济和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期间,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情况袁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围绕为民生保障服务,为就业创业服务,为人事人才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和谐服务,着力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监管,着力人事规范管理,着力劳动关系协调,着力创新工作机制。为“十三五”打好了良好基础(一) 就业再就业保持稳定发展1、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扎实推进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并重的发展战略,促进就业工作指标列入政府每年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及区政府实事项目。“十二五”时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项目时间工业园区定向培训(人)创业培训(人)家庭服务业(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失业保险基金(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城镇就业率(%)“4050”人员就业人数(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省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201163601031无任务24000472.4742501347195.54701001634710718201255261117无任务24300521.51120501025295.576010016945110220133200118525024900522.3213840897695.547010013238883220143220110324325000528.6315529886095.54701001297086402015320012702302500040815000860095.5470100125508410合计:2150657067231232002452.936066950159952640100720500476022、高校大学生实名登记全省首创。袁州区就业局率先在全省做实在校大学生实名登记工作,全面推进 “一网五点”就业服务体系。暑假期间,全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走村入户调查登记农村劳动力和大学生基本信息,了解其家庭状况及其在校毕业前在企业实习、暑假打工、就业服务需求、何时毕业等情况,现场指导大学生填写在校大学生基本信息调查登记表,并赠送高校毕业生政策百问等资料,同时,为建立就业服务长效工作机制,我区为大学生建立就业服务QQ群,发布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大学生见习岗位等。3、设立乡镇“招聘专员”。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继续在劳动力较多的4个重点乡镇设立“招聘专员”,招聘专员经常摆摊设点,走村入户开展送岗位、送信息活动,组织用工企业深入农村与求职者进行面对面招聘,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了解更多、最新的招聘信息。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4、建立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目前,我区共有劳动保障协理员329人,全区20个乡镇、7个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均配备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所有行政村均配备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组织开展了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提高劳动保障协理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5、规划建设创业孵化园项目。创业孵化园坐落于袁州区医药工业园,占地面积350亩,预计投资3亿元,目前正在建设中。(二) 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职保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有较大突破,被征地农民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不断加大工业园区企业参保力度,实现养老、工伤、生育“三险合一”。“十二五”期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单位:人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年6月止参保缴费人数49248501355169753876550302、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继续以工业园、中小企业以及农民工、被征地农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费人员为重点,提高参保率和续保率,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3、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实际,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在“十二五”期间连续5年调整待遇。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期间三项社会保险收支情况单位:万元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养老保险总收入2672536555414824510751000养老保险总支出2697935657426815332563000工伤保险收入102166226403400工伤保险当年支出151131231424260生育保险收入396479111150生育保险合计11153348504、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利用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达90%以上。5、强化社会保险风险管控,保障基金安全运行。严格社保基金管理,认真做好基金运行分析,加强基金财务数据安全管理,监控重点险种基金平衡状况。加强待遇支付稽核与内控管理。重点加强冒领养老金违规行为的查处,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力度。医保1、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稳步上升。“十二五”期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单位:人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年6月止城镇职工参保人数3812338420387984102842196城镇居民参保人数1128061143781163961314061354052、加强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继续以工业园、中小企业以及农民工、被征地农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费人员为重点,提高参保率和续保率,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3、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实行按项目付费、按单元付费、单病种结算的基础上,在全区试行总额预算付费管理,初见成效。4、稳步提高筹资水平和医保待遇。一是财政补助标准大幅提升。二是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大幅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0%、70%。 三是提高了基本医疗保险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及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5、经办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提升经办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完善窗口的软硬件条件,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充分利用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办理居民医保参保登记缴费手续,方便居民就近及时参保。6、强化医保稽核,保障基金安全运行。加强基金征缴稽核。督促用人单位及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用,重点检查缴费基数或缴费人数,确保基金征缴到位。加强基金审核和支付监管。严格执行医疗保险待遇审核和支付的有关政策,待遇支付均实行初审、复核的“双审”制度。通过医保网络系统监控、定期或不定期的稽核检查,强化对医保基金待遇支付情况的审核力度。(3)加强基金运行情况分析。认真加强医保基金收支情况的动态监控和预测,积极防范基金风险,确保医保基金平稳安全运行。居保1、城乡居保待遇稳步提高。从2014年7月1日起,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这是我区自2011年开展城乡居保试点工作以来的首次提标。2015年1月1日起,再次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到每人每月80元,提标10元所需资金由省、县按7:3分担。目前,区待遇领取人数有99650人,按人均每年36元计算,区需分担资金358.74万元,3月向区政府请示,现区级需配套资金已落实到位。从3月开始,按新标准发放。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到位。袁州区城乡居保“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年 份201120122013201420155年平均参保任务(万人)35.635.635.635.635.3535.55 总参保人数(万人)32.232.6837.2836.6735.634.89 完成率(%)90.45%91.80%104.72%103.01%100.71%98.14%缴费人数(万人)26.624.0627.8825.9226.0126.09 收缴保费(万元)2428.943011.633126.333067.382685.962864.05 待遇领取人数(万人)0.688.629.410.759.597.81 发放养老金(万元)178.25928.665902.46792.845743.494909.12 数据分析:a.总参保人数前三年呈上升趋势,2014年下降1.64%;2015年下降2.92%;b.收缴保费前三年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并且2015年下降幅度较大。2、被征地农民参保资格认定工作稳步顺利推进。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区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全区被征地农民参保资格认定工作于去年9月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出台了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并拨专项工作经费保障运转。各被征地乡镇、街道、场相应组织了专门机构,抽调专人开展工作,区本级从人社、农业、公安、国土等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联合会审。通过全区上下半年来的努力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五个征地主体(含市本级上级重点工程、宜阳新区、经开区及袁州区)被征地农民参保资格认定工作。共涉及征地面积35592.59508亩,人口66805人,其中,16岁以上43468人。3、新老农保衔接工作基本完成。按照“制度并轨、账户统一、待遇叠加、平稳过渡”的原则,扎实推进新老农保衔接工作,目前我区新老农保衔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三)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1、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网络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 27个街道乡镇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成了51个调解中心及10个企业调解委员会,初步形成了处理人事劳动争议的网络,全面发挥了人事劳动争议处理网络的作用,极大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人事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2、十二五”期间,仲裁院共受理各类劳动人事纠纷922件,调解成功率83%以上,结案率100%。案件主要涉及到工伤(保险)待遇、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等,为当事人挽回损失近1700万元。接待来信来访1万余人次。为100余家企业(单位)的8400余人办理了劳动合同签订及解除劳动关系鉴证。此外,各基层调解组织共化解劳资纠纷431起。 为企业进行了9次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专题宣讲和培训,规范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3、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报经区政府批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袁府办发20154号)、关于贯彻落实袁府办20154号文的通知(袁人社字201525号)文件,从源头上治理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现在,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工作,从2015年开始已经基本到位。4、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用工关系。劳动合同管理,以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目标,以贯彻劳动法律、法规为重点,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坚持“三方”协调机制,有效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一)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变化,立足袁州区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继续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努力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新发展,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二) 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2、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公平原则,确保城乡劳动者享受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为其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通过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新一轮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通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保障职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统筹设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3、坚持“保基本”。充分认识全区人民需求的多层次和多样性,把应该由社会和市场发挥作用的需求真正交给社会和市场,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就业方面,“保基本”就是要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困难人群提供必要的就业援助和服务。在社会保障方面,“保基本”就是要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4、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尽力而为,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也要量力而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对未来发展形成阻碍。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做法与经验法制化、规范化、定型化,逐步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营造企业与劳动者互利共赢的劳动关系和谐氛围。(三) 主要目标1、保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扩大就业规模,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力技能素质,进一步增强就业稳定性。初步形成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让城乡劳动者享有均等化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十三五”时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情况一览表项目时间工业园区定向培训(人)创业培训(人)家庭服务业(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失业保险基金(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城镇就业率(%)“4050”人员就业人数(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省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2016336013342422500041615750850095.75001001255084102017352814002542500042416550850095.952010012600846020183704147026725000432174008550965501001265085202019389015442802500044018300860096.55801001270085502020408516202942500044819200865097600100128008600合计:18567736813371250002146872004280096.2227501006330042540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核心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完善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完善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调整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费率结构,提高常住人口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3、进一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巩固和扩大劳动合同覆盖面的成效,健全多层次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分层次处理工作体系,进一步规范企业劳动用工,逐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有效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劳动者合法权益。4、进一步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和资源,建立健全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服务机构网络应用的全覆盖。(四) 重点任务1、继续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坚持稳定和扩大就业并举,创造公平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1)推进本区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协调发展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理念,将扩大和稳定就业作为本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立项的重要决策因素。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和金融扶持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容量。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的促进就业社会责任。继续将增加岗位和控制失业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确保促进就业目标的分解和政策落实。推动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发挥稳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及新闻媒体的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2)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培育创业主体。以创业培训和电子商务培训为重点,聚焦具有创业能力与活力的群体,鼓励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等自主创业。以创业典型为引领,努力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完善以小额担保贷款为重点的创业融资、税收、场地等扶持政策体系,简化注册程序,降低创业成本,重点扶持青年创业和初期创业。支持发展各类创业园区,强化创业孵化功能。提升创业服务水平。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创业专家指导团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公共创业服务平台。以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园为引领,提升整体公共创业服务水平。(3)加强技能培训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于具有培训资质符合条件、参与培训的机构,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监督培训质量。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整合培训资源,形成“招聘培训就业”三位一体,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优质化的培训服务。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开展“品牌”培训和订单式培训。进一步提升培训工作服务水平。积极与工业园企业进行联系沟通,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抓好袁州区医药工业园、彬江机电产业园区企业新招聘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原有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抓好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4)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在基层特别是街道(乡镇)、社区(村)购买一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优先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完善见习补贴政策,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其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按规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在岗情况的管理和工作考核,建立定期核查机制,完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扶持政策期满退出办法,做好退出后的政策衔接和就业服务,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充分发挥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加强对转移就业农民工的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按照精准发力、绩效管理的原则,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建设,向社会力量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供给模式,形成多元参与、公平竞争格局,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和人才公共服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残疾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形成有利于公平就业的制度环境。健全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对企业招聘行为、职业中介活动的规范,及时纠正招聘过程中的歧视、限制及欺诈等行为。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失业登记办法。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由常住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登记失业的各类人员提供均等化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并逐步使外来劳动者与当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业扶持政策。将就业失业登记证调整为就业创业证,免费发放,作为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及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2、促进基本养老保障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完善企业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待遇增长机制,稳步推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对符合参保范围和条件的人员,积极做好参保经办工作;完善工伤、生育保险。探索开展工伤保险预防工作,研究实施“浮动费率”办法。逐步提高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切实搞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和执行评价机制,形成规范、统一、科学、可行的编报体系和预算方法;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征缴和行政职权。进一步提高征缴工作效能,夯实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建立基金收支风险管理机制。3、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1)整合各类医保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研究制定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业务经办规程并做好经办工作;实现统筹制度政策衔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各类医保制度间的转移衔接办法,推动异地安置人员的医保结算。(2)完善各类补充保障。加强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大病保险市级统筹;规范大病保险委托经办行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参保人权益。在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待遇稳步提高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建立多渠道筹集机制。做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等各项制度的政策衔接和费用结算服务。(3)完善各项医保管理服务政策。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采、供、销一体化营销模式的可行性,逐步提高参保人员使用基本药品的报销比例。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总额预付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服务设施和诊疗项目目录。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完善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协议管理。4、加快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1)大力提高参保、续保率。紧紧抓住建立统一城乡居保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适龄农民正确认识城乡居保惠民政策,积极支持城乡居保,踊跃参加城乡居保,确保全区符合参保条件居民应保尽保,续保率达85%以上。(2)完善城乡居保制度。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丧葬补助制度。强化稽核,健全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及早参保、长期参保和连续参保。(3)严抓资格审查,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严抓养老金领取对象资格核查,防止冒领、多领现象发生,坚持死亡注销登记上报制度,认真做好将达到养老金领取年龄参保人员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信息库中数据进行逐一比对工作,防止重复领取养老金现象发生。5、健全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制定地方相关标准。统筹规划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网点布局,提升经办机构专业化程度。完善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创新经办手段,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经办服务。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合作协议,开展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信息共享机制、跨省市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基本信息交换机制、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等项目合作。6、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1)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征缴的行政职权,探索形成社会保险经办与行政执法相结合的征缴管理体制。整合信息资源,完善征缴管理手段,健全征缴动态跟踪、分析、处置机制,进一步提高征缴工作效能。依法完善社会保险稽核方式及工作手段,进一步夯实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动态管理,建立基金收支风险管理机制。(2)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订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推进社保基金网上实时监管系统建设,进一步扩展监督范围、拓宽监督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基金运行的透明度。7、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1)建立健全区各乡镇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立行业自主解决纠纷机制;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构建多层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网络。指导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加强协调配合,鼓励仲裁机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推行调解建议书制度,并做好调解组织出具协议书的审查确认工作。(2)提升仲裁案件处理质量。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原则,完善案件处理程序化标准建设,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分类处置、快速处理等机制,提高争议处理效能。落实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不断提高仲裁办案的质量和效率。一是案件处理质量与结案率同时并重,保持调解成功率占结案率的80%左右。二是继续做好裁审衔接工作,与人民法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和创建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提高仲裁裁决的执行效率。(3)完善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在我区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业主)和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招标确定后,须按规定标准从本单位银行基本账户中足额划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入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民工工资保证金专用账户,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确认,出具民工工资保证金收取证明后,建设部门再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三、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就业(一) 深入实施扩大就业1、坚持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将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以稳增长促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2500人,其中,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2750人,以鼓励创业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评估机制,同等条件下对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优先安排。2、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和业态,支持发展商业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有文化、有技术、有市场经济观念的各类城乡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到农村就业创业。3、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建立袁州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2017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协助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发挥新型载体聚集发展的优势,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指导企业改善用工管理,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劳动者,符合相关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支持,不断提高小微企业带动就业能力。(二) 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1、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支持农民工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创业政策。依托现有园区等存量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强化财政扶持和金融服务。将农民创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等公共平台,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搭建一批农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见习基地,培训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辅导员。支持农民网上创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积极组织创新创业农民与企业、小康村、市场和园区对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2、营造大众创业良好氛围。十三五期间将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培育创业文化,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对劳动者创办社会组织、从事网络创业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创业政策扶持。巩固创业型城市成果,完善创业服务长效机制,对政策落实好、创业环境优、工作成效显著的,按规定予以表彰。(三) 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1、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在基层特别是街道(乡镇)、社区(村)购买一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优先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完善见习补贴政策,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2、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其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按规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在岗情况的管理和工作考核,建立定期核查机制,完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扶持政策期满退出办法,做好退出后的政策衔接和就业服务,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3、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充分发挥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加强对转移就业农民工的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四)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1、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按照精准发力、绩效管理的原则,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建设,向社会力量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供给模式,形成多元参与、公平竞争格局,提高服务质量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