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教学设计无锡市港下中学 顾丽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 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及使人中毒的原因,3 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查资料、上网等各种途径获取信息,讨论交流。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2 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和还原性的探究,让学生懂得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看待问题,2 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碳的氧化物知识的延伸,学生在对二氧化碳性质探究并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度到和二氧化碳组成相似的一氧化碳上。课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非常密切,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的臭味剂?如发生煤气中毒,应该怎么办?”等实际问题,让学生活学活用,并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这不管是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策略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实验并不是探究化学知识的唯一方法。本课针对一氧化碳有剧毒的特点,尝试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上网等其它途径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同样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网上下载的实验动画生动、直观,现象明显,学生观察仔细,实验注意点还可重复播放,操作失误时的后果触目惊心,对于一些操作不便的实验,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教学准备:1 两瓶(125ml集气瓶)一氧化碳,铜丝(绕成螺旋状),酒精灯,火柴。2 相关的课件。设计思路再次探究巩固新知初次探究形成新知关注新闻导入新课联系实际应用新知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关注新闻引入新课通过大屏幕播放一则新闻:昨天晚上,沁雅公寓的一对小夫妻下班回家开了空调,还把门窗关得紧紧的。晚上9点多临睡前,打开煤气热水器。男主人洗完澡后,像着了魔、发了疯似的不停地用脚踢家里的沙发、床、各类家具。女主人洗完澡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还觉得头痛得厉害、恶心。两人支撑着,相互搀扶走出房门,打的直奔市中医院。接诊医生发现他们血液中的一氧化碳高出正常值的十多倍,为煤气中毒。今天早上9点,两名病人经过市中医院近12小时的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提问:这则新闻提到了哪种物质?导入新课: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的物质。仔细阅读新闻内容,捕捉信息。齐声回答:一氧化碳。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初次探究形成新知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新闻内容及生活经验讨论并推测CO(煤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组织小组间交流。及时控制场面:让我们把机会留一些给其他同学。适当给予肯定、解释。同学们如果有什么疑问也可提出来,我们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表扬学生的见多识广。释疑:人发生煤气中毒后回产生意识障碍,所以做出这些反常的举动来。学生5的推测老师觉得比较新鲜,以前没遇到过,到底一氧化碳是物理变化中的溶解,还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课后通过查资料等途径来为老师释疑?分组讨论,组内交流,综合分析,记录结果。举手发言:学生1:我认为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因为他们洗澡时没有感觉到。CO有可燃性,因为用它来烧。学生2: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为洗澡时有大量水.学生3:我根据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知道,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学生4:一氧化碳有毒性,因为他们都中毒了。学生5: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但能溶于血液,因为他们血液中一氧化碳高出 学生6(迟疑地):我好象哪儿看到,一氧化碳能炼铁 同学n:他们为什么像着了魔、发了疯似的踢家具?学生信心十足:行!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继续发言、提问。把科学探究由课堂推向课外。再次探究巩固新知通过大屏幕总结学生的探究结果: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毒性播放实验动画:鸡血实验提问: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是怎样的?(2)可燃性演示实验:点燃集气瓶中的一氧化碳,再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提问:请同学们结合煤的主要成分和燃烧现象推测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导入:刚才学生6还说了一氧化碳能炼铁,这可能是一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来做个模拟炼铜实验:取一根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烧黑,迅速插入一氧化碳中,直到冷却。(上次老师上网时看到一幅动画非常好,打开给同学们看看。)播放课本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动画,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再播放一遍,(顺序故意错了)(师生一起反思,总结操作注意点。)提问:由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推断,一氧化碳有哪些用途?观看大屏幕。观察现象,记录现象。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说明。观察实验现象:明显的蓝色火焰,石灰水变浑浊。记录实验现象,推断并完成化学方程式。学生结合提示讨论、交流,逐步推出三个化学反应。(根据学生实际,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观察实验现象。观察操作过程,记录实验现象。推断生成物并完成方程式。被错误操作的意外后果惊住了。学生推测:做燃料、冶炼金属等。思维整理、综合由直观现象加深印象练习从哪些方面来捕捉图象信息眼见为实投其所好有惊无险印象深刻再现:性质决定用途联系实际应用新知大屏幕打出讨论内容: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能预防煤气中毒吗?怎样预防煤气中毒?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CO)中掺入微量臭味剂?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提议:能否点火试试?播放实验动画:煤气爆炸。建议学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氧化碳,看待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简单记录讨论结果,并举手发言:学生a:我答第二题,我认为不能,因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学生b:我认为中煤气泄漏时容易煤气中毒。学生c:我认为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导致煤气中毒。学生d:中放臭味剂是为了一漏出来马上让人感觉到。学生e:发生煤气泄漏时应该打开门、窗子。齐声回答:不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板书设计课题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二、一氧化碳1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2) 可燃性燃烧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化学方程式:2CO+O2=2CO2(3) 还原性实验现象: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操作注意点:3 一氧化碳的用途:做燃料 冶炼金属活动与作业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过程: CaCO3 C CO2 CO H2CO32 如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出操作、现象、结论,方法越多越好)教学后记这是一堂化学课的实录。本课的目的是在掌握双基的前提下,教会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上网搜索、查资料等各种途径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