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王华.doc_第1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王华.doc_第2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王华.doc_第3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王华.doc_第4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王华.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深圳路小学 王华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教学重难点:1、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一、导入新课。二、体会学法,感受人物(一)抓住关键词复述课文。听写:囫囵吞枣、恍然大悟、清清楚楚、写文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尝试用这四个词语简要复述鲁迅生前的四件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四件事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读水浒、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师:周晔想通过这四件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伯父呢?教师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学生在书上画出来,读一读。(二)抓典型语句体会描写方法。1、出示自学提示:用横线画出每件事中描写鲁迅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细细品味,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文章空白处。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书上勾画,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在这四件事中,哪些是对鲁迅先生语言或动作的描写比较突出。(笑谈“碰壁”对话描写比较突出,救助车夫动作描写比较突出。)4、出示周晔和鲁迅先生的对话,学生分角色读,体会人物语言。(着重理解“碰壁”“黑洞洞”)出示一段关于“碰壁”的资料,生读。交流读后感受,体会鲁迅面对危险、面对威胁,坚强、勇敢、幽默、乐观的品质。学生再分角色读对话体会。教师小结:一个人的谈话能直接表现他的思想、品质、性格。鲁迅先生的形象就是靠鲜明的语言描写凸显出来的。看来,写好人物的语言很重要啊!5、出示“爸爸和伯父救助车夫的相关语段”。生读,引导学生体会“半跪”这个动作,从而感受鲁迅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师引读:北风怒号,天气寒冷,你黄包车夫却赤着脚在寒冷的街道上拉车,你的脚我要替你包扎(生读)你黄包车夫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你疼在脚上,我疼在心里,我要替你包扎(生读)你黄包车夫不停地呻吟,却没有止住行色匆匆的人们。你的悲伤就是我们国民的悲哀,我要尽心尽力地替你包扎伤口(生读)教师小结:看来除了语言描写以外,准确的动作描写也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出示课件:清清楚楚)这段里有两个清清楚楚,这时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清清楚楚地记得的是什么?(看见了伯父和爸爸对车夫的救助,记得伯父对车夫的关爱;看见伯父变得严肃、记得伯父脸色的变化)生交流透过这声叹息,此时伯父会想些什么?教师小结:是啊,伯父还能说什么呢?他的无奈、同情与憎恶,都流露在他的表情里,他的动作里,他的深深叹息声中。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的人。6、学习“谈水浒”这件事,其中语言、动作描写比较突出的是哪句?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小结:鲁迅先生不仅保护了周晔的自尊心,而且让周晔从中受到了教育。他还送给周晔两本书表小约翰,激励周晔认真读书。7、伯父逝世后,周晔见到内存用阿三,阿三给她讲了一件事。听了这段话,周晔很动情地说了一句什么话?生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教师小结:正是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当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时,上海上万民众自发前来吊唁和送葬。让我们和周晔一起回顾那万人同悲的场面(生读第一段)小结:这一簇簇花圈,这一行行吊唁的民众,让我们看到了由这么多人爱戴鲁迅。(三)抓叙述顺序体会文章脉络。1、思考、讨论: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交流:这节课学到这,你收获了什么?教师小结:这篇课文是周晔19岁时写的,写了她童年时期与伯父鲁迅先生一起时的几件小事,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伯父。这种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三、 积累运用。1、抄写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2、从自己抄写的语句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仿写几句话或一段话。板书设计: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深受爱戴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关心女佣教学反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教学中,在复习回顾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的主要部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主要细节和场景,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朗读、咀嚼、品味、揣摩,锻炼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能够做到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在指导学生读书感悟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就是说,既注重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亦注重引领学生领悟课文是怎样写的,力求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因此,教学中力求挖掘习作因素,并辅之以相应的训练,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秉承“从读学写”的理念,抓住描写鲁迅语言、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进一步深入品味、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最后通过读写结合,为学生尝试表达提供机会。在学习笑谈“碰壁”时,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在语言中感受人物勇敢、幽默、乐观的品质。在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时,以“半跪”为切入点,教师激情引读,力求让“半跪”这一视像化作一尊雕像永驻学生的心坎,这正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写照。通过重点研读这两部分,既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