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论文把提问权交给学生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往往还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面上,这与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试图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就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提问 自主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问题,敢不敢提问,会不会提问。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由此看来,学会提问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是我们教育由接受式走向自主式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我们欠缺的恰恰就是这点。我们的学生不懂如何问,不会主动问,也不敢问。换一句话说,是我们的学生没有主动提问的意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得最多的是启发式教学。 “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层次上,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问更为巧妙,而较少甚至不去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勤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被片面理解而未真正得到贯彻。试想,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能算得上是教学中的主体吗?一、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是把提问权交给学生的前提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学会主动提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首先要教给方法,解决学生不会提问的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两个主要工作:(一)如何去找问题1、从字词句段中找问题。在初读课文时,会遇到生字难词,对它的音、形、义等有不理解的,就可以作为问题提出。再读时,对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或作用不太了解,也可以就此提问。比如我们在学到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文中有一句话写道:“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个句子中“挑逗”一词如果光从字面上理解,显然与原文的表总不符,因此,我们可以就“挑逗”一词提出疑问:“这句话中挑逗一词有何深层含义?”让学生明白,其实提问很简单也很容易。我们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有一个句子出现好多次:“他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活。”这个句子其实也是理解这篇文章的一个“眼”,能不能抓住它,并由此入手,去探究孔乙己的悲剧,从而读懂这篇课文。2、从结构或选材上找问题。有一些语段只有一句话,为什么要另起一段,它在文中有什么特别的作用?白杨礼赞里有一句话,“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树。”几次出现,且每次都独立成段。因为这个问题实际上与文章中心有关,因此也可以跟中心的探究联系在一起来问。看云识天气一文,作者为了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选择了四种预示天气晴好的云,也选了四种预示雨雪天气的云,此外还写了四种云彩。我们的提问可以是“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云?难道天空中的云就只有这几种吗?”并能由此联系平时的习作,该怎样选择材料,一举数得。3、从文章主题思想上找问题。一般记叙文往往喜欢承袭“卒章显志”的传统。但是很多文章不是这样,所以学生对中心的把握比较困难。课后的一些研讨与练习题可以为我们提供这类提问的范本。黄河颂一文的课后练习题里有这么一道题:“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其实就是关于诗歌的主题了。也可以从关键性语句入手。学习羚羊木雕时,我们读到最后,发现作者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态度,到底该怪谁?“这能全怪我吗?”是啊,这件事情谁有错,谁是正确的?平时我们碰到这类问题该怎样妥善处理?这既是作者抛给读者的一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了。所以,扣住关键句也一样可以问出关于主题的问题。4、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上找问题。写作手法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怎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并就此提出一些有用的问题。我们得先让学生明白写作手法都有哪些。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但是常常在课后练习里有所提及,这时学生可以结合练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切忌照抄照搬)。如我们在学习蝉与贝壳这两篇小文时,课后练习里就提到“本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请从文中找出抑的内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还有。对常见修辞学生会判断,但仅仅是知道而已,至于它的作用以及它在文中起的作用他们一般是不会考虑的。引导他们朝这方面思考,有利于将他们的思路引向纵深。有些段落运用一些排比等修辞,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学到朱自清的春时,学生就最末几段提出了疑问,其中就提到关于排比段有什么作用。此外,作者或作品的拓展延伸也能成为问题。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因为这种文学作品言简意赅,如果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品有关的资料,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加上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有限占有的信息相对少,如果能从这些方面提出来,一来教师也可以在备课时作好精心的准备,二来也帮助学生读懂作品。还有些课文是长篇的节选,这些内容如果不联系相关的情节,学生也不容易读懂。再者,把长篇割裂出来单独学习,本身就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所以,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有必要对相关的情节提出几个问题。香菱学诗里,香菱为什么要学诗?香菱学得这么辛苦还要学,是不是还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她既然和宝钗住在一起,干嘛又舍近求远跑去找黛玉请教?香菱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文中涉及到的这些人物,彼此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这些问题单从课文里找,恐怕答案是找不到的,但是这偏偏又是课文里写到的,不解决这些问题,就等于没读懂课文。诸如此类的问题,就是要学生明白,其实语文的提问,可以这样提。(二)怎样形成问题。1、模仿法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过程,同样,我们要求学生提问也由易开始。模仿课后练习或作业本里的的提问,以确保他们能提出一个问题而不至于感觉太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们要让他们达到的地方为止。2、调换法有些问题,直接抄个句子后加个“为什么?”或“什么意思”,会让你觉得你是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如果换成“这个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或“这句话换成另一种说法(写出具体的句子)是否可以,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等,所达到的效果就会不同,而且也更能引发人思考。提问其实就是对课文内容抽丝剥蚕地理解,光读出表面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读出自己的体会,才算是真的读懂了,提问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3、注解法对一个句子中的个别词语有特殊含义提出质疑,也可以达到探究的目的。比如老王一课中的“愧怍”一词,敬畏自然中的“敬畏”一词等。还有一个句子里出现的看似矛盾的词语。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段写道“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里的“似乎”和“确凿”看起来矛盾,该怎么理解?4、反刍法对一个句子,除了你读出来的一个意思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这个句子的作用存在着一些困惑,这些就可以成为你的问题。它也适合于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疑问。别人给的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5、反问法从反面提问,往往可以有新的思维火花。羚羊木雕里的这句话“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为什么不能全怪你?还要怪谁?”这样我们就可以自然对文中涉及到的相关人物进行探讨,从而发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义。6、题眼法文章的标题往往是全文的核心,从文题着手,能顺藤摸瓜,把握住文章的要点,基于可以直通中心。而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也是解读课文的一个“眼”。从这些地方提问,问题的质量就会高。二、教学中落实提问是把提问权交给学生的保证(一)在预习时布置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提问,可以从语文学习的第一个环节预习开始。我们的学生早已习惯了回答老师的提问,他们没有主动提问的想法,更不会提问。因此,我们布置预习作业时,硬性布置一个作业:认真阅读课文,就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修辞、内容理解或主题等方面提出12个问题,写在预习作业本上,上新课前交。 预习作业交上来了,虽然问题是提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是要“量”还是要“质”?我们认为,一开始就向学生要质量是不行的。先求量的完成,再进行适当的指导,在“质”上求提升。开始的时候不能急,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自己提问了,而且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水”到,“渠”才能成。(二)课堂上设置情境,鼓励学生提问。如果说把问题写在纸上,我们只是走出了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得让学生“开口”。但是有心的教师会发现,越到高年级,学生举手的现象越少,更不用说大胆提问了。怎么让学生克服这道障碍?我们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创设环境,让学生能放开胆子畅所欲言。上新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按照自己预习本里的问题读,而且要使每个学生都产生这种意识:每个人都应该随时准备提出关于这篇课文的若干疑问。然后请他们自己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筛选,写在黑板上。为了给学生做示例,可以事先选几个学生作典型,让他们课前准备几个问题,在课堂提问时间先提出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至于提问时间的安排,一般放在新课前,先把几个问题抛出来,以引出这一课要学的内容。有时也放在一节新课结束前,如果他们还有一些未解的问题,就可以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解决。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随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鼓励,给他们信心和动力,还要不被自己的教案牵着鼻子走。学会放手,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解放,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三)课后练习,收获提问的成果。如果光有预习的写问题,课堂上热热闹闹地提问题,而没有把问题真正转化为对这节课重点难点的落实,就只能成为一种形式,一个花架子,毫无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配以适当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提问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把课堂上的提问编成练习,让学生的课后做,既是一种巩固,也是体验成功的好方法。三、设立有效的评价措施,让提问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采取把课堂提问纳入语文考核中,平时注意对课堂提问的同学有纪录,在综合性学习中给他加分,或是在期末时对这一项进行专门的等级评定。有时候我们还会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或是物质的奖励来调动学生提问。课堂提问时,对于学生临时想出来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也要及时予以肯定,并用加分的办法调动他的积极性。此外,每节课提问后,我们都会把结果用表格形式进行公示,对不同的提问对象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虽然只是一个五角星,但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激励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目的就是能不断地鼓励学生提问,以让他们在不断的坚持过程中逐渐养成习惯,主动参与学习。四、在积累中提高,让学生逐渐学会提问,养成提问习惯从被动提问到敢于提问,主动提问,这说明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接下来是怎样让学生不但敢问,而且会问?除了前面我们讲到的问题指导之外,还有一个积累强化的过程。每节课的提问时间,我们要求学生把其他同学的好问题记下来。记录问题是为了让大多数学生有个提问的参照,可以模仿。当学生对提问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后,这种“抄问题”的作业就可以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提过问题的梳理,或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提出质疑,对好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我们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问的思路。思路有了,不等于学生就会提问了,因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学生敷衍了事的现象。所以,还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鼓励和表扬并进。学会提问,只是打开自主学习的一扇门。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读懂文章,读出自己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每问必经典,因为这实在是很困难的。但坚持每课预习写一问,课堂提一问,课后有一思或一得,有自己的想法,就已经算是比较成功了。一件事,坚持做七天,可以引起人的注意,坚持做三个月,可以逐渐形成一种意识。再坚持一个学期,但可慢慢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还得坚持做下去,这样才能见效。语文学习的外延是整个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习惯,不仅仅是用于课堂,要让这种习惯延伸到课外。三年下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做预习作业,作业中必须有自己的问题。现在,学生们已经能做到翻开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M生物指示剂使用方法
- (机加工)新员工安全生产培训试题及答案(车间级)
- 车间安全试题题库及答案
- 公司创业设计方案
- 2025年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培训必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历年真题
- 世界计时方法演变与应用
- 老年疝气术后营养护理
- 病理科病理诊断培训手册
- 2025年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70题)
- 华为劳动合同(标准版)
- ABPA诊治进展家港中医院
- 煤矿机电专业培训知识课件
- 2025年秋期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小学音乐教学计划+进度表
- 纸箱基础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GB/T 23987.3-2025色漆和清漆实验室光源曝露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
- 八大行星融合课件
- 医院感染暴发培训课件
- 2022英威腾Goodrive200A系列开环矢量变频器说明书手册
- “华能工匠杯”电力市场交易技能竞赛考试题库(附答案)
- 医院手术告知第三方见证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