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doc_第1页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doc_第2页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doc_第3页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doc_第4页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解读】 引导学生感悟从内外服制度到分封制、宗法制,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以此增强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学法指导】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原始资料和插图等来帮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相信自我。【背景情景导入】 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奴隶制文明时代。国家产生以后,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象,那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统治人民、巩固政权。“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写照。【自主学习】I、基础自主梳理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1)约 年, 建立了古代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夏”。(2)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从夏开始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即 制(它取代了原始社会的传贤的禅让制)。2.商朝:(1)大约公元前 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2) 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3)政治特点:商王控制着内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与其他各附属国形成 配的关系;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二、封邦建国1.西周的建立与巩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国,定都镐京,史称 。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使政局稳定下来。2.西周实行分封制:(1)含义:分封制又称 ,是指周王在保证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用以巩固其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2)内容: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地区由 直接统治;王畿以外地区,分封 、 、 、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是分封的主体。受封诸侯必须对周王尽义务, 较商朝更为明确,由此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3)影响:西周的 不断扩大;西周各封国与王室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以此确立了 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形成了 “ ”的等级序列。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含义与目的: 宗法制是周人把 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制度,其目的是巩固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 上的矛盾。2内容:以 为核心;规定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的; 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3作用和影响:宗法制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防止 ,强化了王权。4特点(1)核心是 继承制度。(2)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不仅是 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3)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四、维护工具:制定了各种 ,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标准。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II、拓展感悟应用1、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第2页,请指出图片中实物的发现,有何重要价值?2、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天下共主,能说明什么?3、西周铜器禹鼎,鼎腹内壁有207字铭文,记述噩侯驭方率领南淮夷、东夷侵犯周王朝的东南部疆土,周王命令西六师、殷八师前往征讨,作器者禹受武公之命,率兵车百乘、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参加征战,终于俘获对方首领噩侯驭方,铸作这件宝鼎以记战功。禹鼎铭文是记录周王朝与南淮夷、东夷之间的关系以及西周军制的重要资料。从禹鼎上读出上述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4、在一些重大节日期间,如春节、清明节都要对祖先进行祭拜。“对列祖列宗的膜拜” 是我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这种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回答:1提示:甲骨文记载了商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的内容,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它的发现不仅为历史学、也为考古学、文字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提示:王朝统治效能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但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周公吸取商代教训,推行分封制,使各项政治制度更加完备,确立了一套比较严密的控制体系,巩固了统治。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提示:周王实现了对地方诸侯的有效控制;各地诸侯承担拱卫周王室的义务;周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事频繁。4 提示:(1)宗法制。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礼记王制篇:“王者这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 孟子告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狞,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几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 左传醒公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四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士,士臣皂。”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明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材料三、四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这两则材料,试归纳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回答:1、周王分封土地主要依据爵位高低。周天子有巡视诸侯封疆之权力,诸侯定期觐见周天之并向其述职。诸侯必须服从周天之,对周天子尽义务,如做不到,周天子就会贬其爵位,削其封地,甚至出兵讨伐。(2)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条件下的西周的社会结构具有族权和政权合一的特点。(3)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于其势力的增长。承受着诸侯与周王、卿大夫与诸侯等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就难以维持,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受到破坏。【课堂检测】(5分钟)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2、分封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C、“周王诸侯卿士”的等级序列 D、“周王诸侯士卿”的等级序列3、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4、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是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业界 B、地域 C、信仰 D、血缘6、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B、 C、 D、【知识链接】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血缘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夏朝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开创建立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的政治制度体系。(2)形成了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这些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3)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相结合,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