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与医药常识1-2章_第1页
生命健康与医药常识1-2章_第2页
生命健康与医药常识1-2章_第3页
生命健康与医药常识1-2章_第4页
生命健康与医药常识1-2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健康与医药常识,授课教师:索占伟,2012.01,开课院系:药学院,3龄儿童发热 青霉素夺命,碘盐抗辐?,日本核泄漏事件,课程介绍,理解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健康相关知识。能运用所学的医药常识解决一些与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为维护自身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学会用辩证的眼光认知药物与健康的关系,对药物的益处与弊端有全面、正确的认识,维护自身健康。,学习目的,医药学基础知识小测试,牙疼怎么办?吃什么药?为什么?药物如何起效?,龋齿:充填;氨硝酸银防腐杀菌牙龈炎:甲硝唑、牛黄解毒片、六味地黄丸等牙髓炎:开髓减压、冲洗;活髓切断;根管治疗神经性:三叉神经、面神经痛,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学习思路,简单生理,简单病理,简单治法(药理、用法、禁忌等),考核,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健康概论,健康是人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健康是智,智力的发挥以健康作为后盾; 健康是财,是人生最大财富; 健康是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和权利,充分享受这一权利是人生最大 的幸福。 幸福生活=1000000(健康是1,学习、事业、财富、婚姻是0),一、健康的重要性,第一节 健康概念、分类及标准,科学研究与健康科学的目的科学对健康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的健康状况,30%的人处于健康状态, 70%的人处于疾病和亚健康状态; 恶性病发生率迅速增高,癌症患者日益剧增,年均发病人数已达200万(6000/d); 脑血管病是最大的一个死因,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1/14),心脏病的高发年龄降低了15岁;,糖尿病人以每日3000人的速度增长,现已超过5000万人(1/24);艾滋病高感染率,成人感染率:0.1% ; 感染人数:840,000;肥胖率急剧升高,超重者2.4亿(约1/6)。,健康认识、重视不够生活方式和行为(生活学习压力、工作方式,饮食、睡眠习惯)营养不均衡运动减少环境因素,主要原因,二、健康的概念,一般传统认识 不生病辞海中概念:健康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生理、心理、社会),WHO健康概念: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身体不适或不衰弱。(理想化) 中医对健康描述:在于脏腑和经络是否健康,而脏腑是否健康关键看脾胃的健康状况.,健康的含义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 心灵健康 社会健康 智力健康 道德健康 环境健康,三、健康的八大标准,吃的快 便得快 睡得快 说得快 走得快 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处世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四、亚健康,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各种仪器及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人体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躯体、心理、社会性)躯体性亚健康:由于过度脑力劳动、精神长期紧张所致的疲劳综合征。(如精力不足、注意力分散、胸闷气短、心悸、失眠、健忘、颈肩腰背酸痛、遇事紧张);,心理性亚健康: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状态 情绪异常:低落、急噪、易怒、焦虑、懊悔 精神异常:萎靡、紧张 肢体功能异常: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无兴趣爱好,精力下降等。 导致疾病:心悸、胃绞痛、诱发心脏病、癌症。,社交性亚健康 : 由于社会活动中由于社交关系导致的孤独、冷漠、猜疑、自卑、虚荣、傲慢、虚荣等。,如何避免亚健康状态? 维持规律的生活习惯 合理膳食 保持乐观的心态 培养畅达的性格 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中医对亚健康的描述和治疗,在中医理论中属 “虚劳证、精气不足”。 中医运用健脾、补气、生血、强神、填精、壮肾阳的手段,来调理人体阴阳气血和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使之恢复于正常状态。,著名健康学者马斯乐指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很多难治病症大部分起源于心理因素。心理疲劳是健康最大敌人!,五、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灵枢本脏篇: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 灵枢百病始生篇: “喜怒不节,则伤脏。”,中医中对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描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六、健康公式,可见60%的健康决定于生活方式,健康 = 15%遗传 + 10%社会因素 + 8%医疗 + 7%气候因素 + 60%生活方式,健康 =(情绪稳定 + 运动适量 + 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分子越大身体越健康,分母越大身体健康越差。,第二节 健康与医药,人类为获得健康,发展了医药学。医药是人类与疾病长期斗争的产物,成为人类健康的有力保障。,一、 健康与医药的关系,获得一定的医药知识,不但可以有意识的保护自我,防止疾病困扰,而且可以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案,对自己的健康将终身有益。,第三节、医药基础知识(人体基本生理),人体构成,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人体八大系统,以上八大系统相互联系、协调运转保证人体正常复杂的生理活动。,消化系统,肝脏,胰腺,呼吸系统,气体交换,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向心性肥胖,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第二章 医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第一节 医药的起源,医药来自人类生产活动 药物 药食同源 针刺 以痛为腧 热熨、灸治,医药起源于动物本能,认为,人类和动物一样。在生存过程中形成一种求生的本能,从而做出保护行为和自疗行为。(寻草、舔伤口) 人类具备了思维和记忆等能力,长期总结经验便形成了有体系的医学。,医起源于“上古三坟” 孔子在尚书中提到:“伏羲、神农、黄帝,谓之上古三坟,言大道也。”,上古天真论(提到内经关于医术起源的问题):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同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 。,素问开篇,就向人们介绍了在远古存在着一个发达的文明。,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辩医道,伏羲,中华名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取法)”。阴阳八卦成为中医学重要基础理论。,关于伏羲画八卦,关于神农尝百草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中国的太阳神,三皇五帝之一。 西汉的史记实录:“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 干宝搜神记 :“神农以赭 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悟出了草木毒性和药性。神农本草经:“药有辛、酸、甘、苦、咸、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采治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甘味补虚缓急(党参、黄芪、熟地、人参)酸味收敛涩肠(五味子涩精敛汗 、五倍子涩肠止泻 )苦味清泄燥湿(黄连、黄柏、知母 、大黄)咸味泻下、软坚散结(芒硝 )辛味发散解表、行气行血 (麻黄、薄荷 、木香、红花 ),记载了药物配伍理论。七情和合 成为中国最早的药学著作 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 对中医药的发展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逐步发展丰富,形成了如今世界闻名的中医药宝库。,关于黄帝作内经,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传说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发明指南车,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黄帝内经是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阐发医理的巨著。,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为中医药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医学升华到系统理论总结。,远古医学古代传统医学(中医学)近代医学现代医学,第二节 医药学发展简史,医学发展阶段,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诊法: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等。,一、 中医药学发展简史,针灸疗法,“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成书不晚于东汉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奠定了后世中药学理论的基础。,书中记载了中药365味,根据养生、治病和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 并提出了“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 (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为组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体系。,药物疗法,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有记载最早的著名医学家秦越人(扁鹊),系统记载了四诊法。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重要医学家及贡献,难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全书共分八十一难,逐一论述了人体腑脏功能和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补充。,西汉时期,出现了“医工”,金针等。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人称“医圣”。 撰写了传世巨著 伤寒杂病论(后世将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 。,伤寒杂病论共记载疾病40多种,方剂262首。 论述了外感、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和预防等; 确立了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中医临床和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张仲景已对“八纲” 有所认识,并总结了“八法”。,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症、证、病联系、区别 证:病因、病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念,更能说明疾病本质。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东汉末年出现了“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长外科,精于手术,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针灸方面,西晋医家皇甫谧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针灸内容重新归类编排,撰成针灸甲乙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其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针刺手法、刺禁、腧穴主治等。记载了腧穴总数349个,并论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与禁忌,总结了操作手法等,对世界针灸医学影响很大。,唐代孙思邈,因医德最高,被尊为“药王”。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方药著作。,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出版图经。,在明朝后期李时珍著成系统、完整的药学著作本草纲目。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方11096则。,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2003年“非典”以来,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二、 近代医药学发展简史,近代医学是指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医学,一般包括16-19世纪的欧洲医学。 医学革命,医学革命,医界也产生了一场以帕拉切尔苏斯(14931541)为代表的医学革命。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帕拉切尔苏斯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他说:“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我的著作不是引证古代权威的著作,而是靠最大的教师经验写成的”。,人体解剖学的建立,古代的人认为身体是灵魂寄居之处。在封建社会,各民族无例外地禁止解剖尸体。因此,人体解剖学未得到发展。,在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开始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研究人体的构造。于是逐渐出现了人体解剖学。,维萨里是用直接观察来写作人体解剖学教科书的第一人,他将积累起来的材料整理成书 人体构造论。,首先革新解剖学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推翻了心肺相同的西方传统认识,还发现了主动脉根部瓣膜的活动及其性质。,17世纪,随着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血液循环的发现。最先在医界使用量度手段的是圣托里奥。他制作了体温计和脉搏计。,生理学的建立,哈维最先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活体解剖的实验方法,直接观察血液循环。于1628年发表了著作心血运动论。,中世纪由于手术操作污秽而受到轻视,一般的外科手术都由理发师进行。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解剖学的建立,逐渐建立了外科手术学。法国的帕雷是理发师外科医生。曾任军医,在战伤处理中,用软膏代替沸油处理火器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还用结扎法取代烧灼法进行止血,做过异位胎儿倒转术,创制过假手假足。,外科手术的发展,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17世纪初出现的。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在这以后,科学家利用显微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如看到精子、血细胞。,显微镜的应用,病理学作为“桥梁学科”,直到18世纪中叶,由于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了病理学的进步。意大利医学家莫尔加尼根据积累的尸检材料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约一个世纪以后的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菲尔肖在显微镜的帮助下,首创了细胞病理学。,病理学的建立,1416世纪,传染病非常流行,夺去无数人的生命。意大利内科医生弗拉卡斯托罗(约14781553)提出有关传染病的新见解,1546年出版论传染。提出起因和传染规律,他认为传染病是由一种能繁殖的“粒子” 造成的,指出了3条传染途径(直接、间接、空气),并最早提出“隔离”的概念。,对传染病的新认识,预防医学的发展,18世纪,“天花”盛行。爱德华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这是预防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宋代名医孙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疮中的脓液预防天花。明清已普遍使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19世纪中期,由于发酵工业的发展和物理学、化学的进步及显微镜的改进,诞生了细菌学。法国人巴斯德开始研究发酵,后研究微生物,证明发酵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后来发明了炭疽杆菌和预防炭疽病的疫苗,并创立了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为免疫学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期,一些植物药有效成分先后被 提取出来。例如,1806年由阿片提出吗啡。“忘忧药” 至19世纪中期,1859年成功合成水杨酸盐类解热镇痛药,到19世纪末精制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此后,人们开始研究药物的性能和作用。以临床医学和生理学为基础,动物实验为手段,产生了实验药理学。,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诊断学的进步,18世纪中期,发明了听诊和叩诊,以了解脏器的功能。19世纪,开始采用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等检查方法。相继发明了喉镜、膀胱镜、食管镜、胃镜、支气管镜等。这丰富了临床内科诊断手段,并使其后体腔内进行治疗成为可能。,由于化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开始利用化学分析检验方法以检查血液,大大改进了诊断法。,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9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学说。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菲尔肖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研究深入到细胞层次。菲尔肖学说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来自细胞,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可用细胞病理来说明。,施莱登,现代医学(20世纪以来),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生物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现代医学概况,现代医学的特点:,一、向微观发展(如分子生物学)二、宏观发展 人们认识到人本身是一个整体 把人体视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三、各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现代医学取得的主要成就,抗生素的问世 19世纪后半期,由于药理学的进步,在治疗上虽有了一些改进,但对多数疾病仍无能为力,尤其对一些已知道病源的传染性疾病。20世纪抗生素的发明,才改变了这种局面。,1910年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欧立希发现606(申凡纳明)能治疗梅毒螺旋体病,开创了化学疗法的先声;1935年多马克研制成磺胺药,能治多种细菌所致疾病;1928年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有杀菌能力;1944年美国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能治疗结核病;,此后出现了以下技术:心电图(1903)、 脑血管造影(1911)、和脑电图(1929)。,诊疗技术的发展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到20世纪初X射线便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最初用于观察骨骼,1906年借助铋糊检查胃肠运动,以后又改用钡餐、碘油等进行X射线造影。,60年代日本采用光导纤维制成胃镜,现在临床已有多种纤维光学内窥镜得到应用。70年代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后,微小的病灶都能发现。,激素的分离和应用 1901年分离出肾上腺素(抢救)。 以后甲状腺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各种性激素等相继分离提纯。 60年代提出第二信使学说,阐明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推动内分泌学向分子领域发展。,维生素的发现和应用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 维生素B1 (芬克,1913 )维生素A(麦科勒姆和戴维斯,1913)维生素D(罗森海姆和韦伯斯特,1926)维生素C (圣捷尔吉,1928 )维生素B2(库恩等,1933)维生素E (埃文斯等,1936 )维生素B6 (莱普科夫斯基,1938)维生素K(达姆和福克斯,1948),分子生物学研究应用 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来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人们逐渐能够在基因层次上探讨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明确了许多疾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产生缺陷的功能蛋白(如血红蛋白及各种酶),最后产生各种相应的症状(如贫血及各种代谢障碍)。 分子生物学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的影响已渐渗透到生物学和医学各个领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