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卫生学 hygiene 是以人群及其周围环境为研究对象,探讨外界环境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预防策略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改善环境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危险因素:1、环境因素:自然、社会环境 2、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3、生物学因素:最重要的是遗传和心理因素4、卫生医疗服务: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情况我国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1、传染病的威胁持续存在2、慢性非传染性击疾病和伤害成为主要死因3、重大地方性疾病和医源性疾病尚未得到根本控制4、母婴疾病与营养不良不容忽视5、重大健康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滥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不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增多)、职业安全和职业病。一、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1、分类1)自然环境:a 原生环境 primitive environment 天然形成的,存在多种对于健康的有利因素;可能有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次生环境 secondary 受人为活动影响而形成的自然环境;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物质条件;有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2)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的总和。2、人类环境的基本要素1)环境介质:environment Media 不依赖人主观感觉而客观存在的物质环境,一般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包括水、大气、岩石和一切生物。2)环境因素 environment factor 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运转的各种无机和有机物质以及非物质成分。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因素。2、生态系统生物富集作用 bioconcentraion/bio enrichment 有些有毒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并在体内逐渐积蓄,致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远远超过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生物放大biomagnifacation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转移到高位营养生物体中并蓄积,即使污染物逐级在生物体内放大的现象。必备如下条件:1)环境化学物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2)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较难分解和排泄。3)环境化学物在生物放大过程中多通过食物链进行。4)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蓄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死性伤害。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统一性2)适应性:长期、短期适应3)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human activitie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空前提高,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巨大。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on human activities):健康、疾病、寿命都是环境因素与机体内因(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基因组计划:专门研究与环境相关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寻找对化学损伤易感的基因。人类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subjective initiative):人类基因组计划。二、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1、自然环境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气象灾害与极端天气高原特殊地理环境2、自然环境生物因素: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环境生物因素与自然疫源性疾病3、自然环境化学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地质表面环境中某些化学元素不均匀分部,使某些区域的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高、过低或比例失衡,导致长期居住在该地区的居民和动物从外界获取该元素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其流行特征:疾病发生呈明显的地区性。病区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着该病的发生条件。健康人迁入病区同样具有患病可能。病区患者具有相同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消除病区的特异致病因子后可转归。判定条件:疾病的发生与该地区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密切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当地人群某种化学元素的总摄入量之间的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病例发生和分布呈明显的地区性。第二讲 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原因,进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有害物质的浓度或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引起环境质量恶化,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潜在的有害影响。公害 public nuisance 当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一、来源和种类来源:1、生产性污染 productive pollution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特点:排放有组织、集中、大量、毒性强,易于治理。2、生活性污染 domestic 生活中的污水、尿粪、垃圾等。成分复杂,片状,无序,无组织的排放,难以治理。3、交通运输污染:流动性强,都市较严重,污染分布于人类呼吸带。种类:物理,生物,化学二、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自净1、迁移:污染物在空气中迁移 Migration in air ,污染物在水中迁移 Migration in water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 Migration in the soil ,污染物在生物间迁移 Migration among various organisms2、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自净是运用环境自身能力消除污染物的重要途径,环境的自净能力有限。物理净化:稀释、混合、扩散、沉降、挥发、逸散、凝聚 影响因素:环境物理条件(温度、流量、流速、风速);污染物的物理特性(比重、形态、粒度)化学净化:氧化、还原、水解及中和、光解 (pH、化学性质等是影响因素)生物净化:吸收、分解或降解、转化 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1、吸收1)呼吸道:气体、蒸气、气溶胶2)消化道吸收:水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3)皮肤吸收:水溶性同时具脂溶性环境毒物2、分布于与储存分布: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 贮存(storage)靶器官:多数情况下污染物贮存的部位就是毒物直接作用部位,称为靶部位(靶组织或靶器官)贮存库:化学物含量高,但不显示明显毒作用的部位 血浆蛋白(白蛋白为主)是暂时贮存库 肝、肾、脂肪组织是多数污染物的贮存库,硫蛋白(metallothionein)蓄积:物质蓄积: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 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3、生物转化: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一相:氧化、水解、还原。 第二:结合生物解毒作用 (detoxication)经过体内的转化,环境污染物毒性降低,如大多数毒物生物活化作用 (bioactivation)经过生物转化,环境污染物毒物增强,如对硫磷,乐果;苯并(a)芘、芳香胺4、排泄:1.经肾随尿排出:主要途径2.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3.经呼吸道排出:气态或挥发性物质(CO、SO2、HS、C4H6)可经肺呼出以下因素可加速排出血中溶解度低肺泡分压小:移至空气新鲜环境肺通气量大4.其他排除途径:毛发、唾液、乳汁、月经生物监测指标(生物标记物):血液、尿液、呼出气、毛发及脂肪组织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可作为评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的生物检测指标,即生物标记物(biomarker)。四、1、致死剂量绝对致死量(LD100):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如再降低剂量,即有存活者 最小致死剂量(LD01):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最大耐受剂量(LD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高于此剂量即可出现死亡半数致死剂量(LD50):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2、作用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不能发现任何损害的最高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少数个体出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健康效应谱 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对环境因素作用产生的从生理性改变逐步向病理性变化的连续发展过程和分布模式,或称冰山现象。1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短期内大量增加并进 入人体;常由于异常气象条件或事故排放引起。 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2慢性作用:环境污染物浓度虽低,但反复长期作用于人体。3、致癌作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致癌物分类: 第1类: 对人类致癌: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 第2类: 2A类 对人类很可能致癌 2B类 对人类可能致癌 第3类:对人类致癌性尚不能予以分类 第4类: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4、致畸作用:尤其胎儿器官形成期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用危害6、免疫功能的影响:环境毒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化学物作为致敏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 ,少数环境化学物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1. 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2.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3.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4.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 引起疾病的特征:广泛性(university) 多样性(diversity) 复杂性(complexity) 长期性(long-term)六、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1、理化性质2、 剂量或强度与时间剂量:进入机体化学物的数量,一般以mg/kg体重表示 强度:物理性因素作用于机体的数量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剂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环境因素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某一特定生物效应发生在群体的频率之间关系.暴露时间:蓄积量受摄入量、生物半减期(t1/2)及作用时间影响.第六个半衰期在体内达到最大储蓄量。3、多因素联合协同作用 synergistic action分为相乘potentiation 和 增强enhancement 相加作用addutuve 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joint action4、个体感受性第三讲 空气环境与健康一、大气污染来源1、自然污染:植物腐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2、人为污染: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战争等a工业企业污染:主要来源;主要燃料:煤炭(硫化物)和石油(硫化物和氮化物)完全燃烧的主要产物:CO2、SO2、NO2水汽和灰分;不完全燃烧的主要产物:CO、SOX、NOX、醛类、碳粒和多环芳烃b、生活炉灶与取暖锅炉:煤制品,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主要污染物:烟尘、SO2、CO、多环芳烃等。c交通运输 d地面的扬尘 e战争一次大气污染物:直接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其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二次大气污染物: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与第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大气中的碳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刺激性的淡蓝色烟雾。主要包括臭氧,醛类化合物。强烈氧化作用光化学氧化剂。二、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1、直接危害1)急性中毒:短期,高浓度。可分为a烟雾事件:大气污染造成急性中毒的主要类型。煤烟型烟雾:烟尘,二氧化硫;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是初始物b 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中毒:印度博帕尔事件2)慢性炎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3)致癌作用:肺癌4)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生理、生化反应5)变态反应2、间接危害:影响太阳辐射,影响生活卫生条件形成酸雨:so2,NOx导致气候改变,出现温室效应和冷化效应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三、大气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1、二氧化硫 (sulfur dioxide, SO2)具有刺激性、腐蚀性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也可溶于乙醇和乙醚。 2、氮氧化物 (nitrogen oxides, NOx) 难溶于水,其二次污染物是硝酸雾和光化学烟雾; NO为生理活动所必须,但大量NOx可引起肺气肿、肺水肿、COPD、组织缺氧等,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中枢神经损失, NO2的毒性远远大于NO,是NO毒性的45倍,NO2主要引起肺部损伤 3、颗粒物 (particulate matter)沉降性颗粒物:100m;悬浮性颗粒物:100m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可吸入颗粒物(inhalational particles, IP),又称飘尘(suspended dusts)粒径小于或等于10m的颗粒物,可长期飘浮在空气中,并可进入人体呼吸道; 不同粒径IP滞留在呼吸道的部位不同: 5m 上呼吸道;5m 细支气管和肺泡;1m 肺泡沉积 0.4m 自由进入肺泡,沉积较少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100 多工种3、吸收:呼吸道(主)、消化道、皮肤分布:初期全身,后期储存与骨骼、牙齿; 排泄:主要随尿排除,血铅可通过胎盘屏障。4、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多由消化道摄入引起。面色苍白、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 腹胀、腹绞痛、中毒性肝病。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出现痉挛、抽搐、谵妄、高热、昏迷和循环衰竭。(2)慢性中毒神经系统早期中毒性类神经征:头痛、全身无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肌肉和关节酸痛 之后周围性神经病:感觉型:肢端麻木,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障碍 运动型:握力,伸肌无力,重者可出现“垂腕” 混合型: 既有感觉障碍,又有运动障碍。 严重中毒性脑病消化系统: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 铅绞痛(lead colic):脐周,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典型。 中或重度急、慢性中毒时有发生 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性或小细胞性贫血,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碱粒红细胞增多等。 其他:口腔卫生差者,齿龈形成鉛线; 肾脏:慢性间质性肾炎、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女性:月经不调、流产、早产。5、治疗:驱铅:主要用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及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 过络综合症:长期用药导致体内其他元素排出过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对症:铅绞痛发作时,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以缓解疼痛;一般治疗二、汞中毒常温下即能蒸发1、吸收:呼吸道70,消化道,皮肤少量(有机) 分布:初期全身,然后肝,随后集中在肾;可进入脑、胎盘 排泄:主要谁随尿毒理 与巯基结合2、急性中毒神经系统及全身症状,口腔-牙龈炎,汞毒性皮炎,间质性肺炎,急性胃肠炎,肾功能损伤,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3、慢性中毒神经系统:1)神经衰弱综合症:早期兴奋,后期抑制2)震颤:微小震颤粗大共济失调;局部全身; 意向性。 小脑性共济失调重度口腔-牙龈炎:流涎、牙龈酸痛、红肿、压痛、化脓,出血倾向,口腔粘膜溃烂,齿龈可见暗蓝色的色素沉着,重者可出现牙齿脱落。肾损害及其它4、治疗:驱汞 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 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对症:口服汞盐者不应洗胃,应灌服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专业考研考试题及答案
- 长沙伺服驱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酒体设计师)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幸福餐桌开席:焦作乡村幸福院千叟宴的民生温度 -2026 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11 月热点时事写作素材
- 2026年一级建造师一建市政实务案例分析考点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 淘宝上签就业协议书
- 主张撤销借款协议书
- 车辆还贷款协议书合同
- 王者荣耀信息协议书
- 市政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5篇
- 关于螺蛳粉课件
- 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键合工作业指导书
- 疾控中心科研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中国核医学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公司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血液中心求职者必 备面试技巧及题目解析
- 小区规种菜整治方案(3篇)
- 农资店转让合同协议书模板
- 分离转换障碍的护理课件
- 2025年园区零碳园区建设方案11-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