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doc_第1页
200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doc_第2页
200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doc_第3页
200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doc_第4页
200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2008年高考已经结束,研究高考题的多,专门研究高考实验题的少。2008年高考物理实验题有哪些特点?它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有什么启示?总结一下,对来年的备考不无好处。(一) 加强基础性: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仪器的使用,包括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是高中物理实验的基础,也是历年高考不可或缺的内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出现了“光电门”这一数字化新仪器的使用,体现高考向新课标、新教材靠拢的趋势。1. 2008年江苏:螺旋测微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下图所示读得直径d解析:主尺读1mm, 螺旋尺读0.200mm, 加起来为1.195mm.答案: 1.200注意:如答为1.20, 则错误, 因为没有估读1位,位数不够.2. 2008年天津:螺旋测微器035404530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为 mm解析: 主尺读1.5mm, 螺旋尺读0.380mm, 加起来为1.880mm.答案:1.880(1.8781.882均正确)3. 2008年四川第22、I题:光电门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 所示。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光源A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中的接收器上。若A、B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 挡光片的宽度为_mm。圆盘的直径为_cm。 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 m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_弧度/秒(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1)螺旋测微器: 主尺读10mm , 螺旋尺读0.243mm, 加起来为10.243mm.(2)游标卡尺: 主尺读24.2cm , 游标尺读0.05=0.20mm, 加起来为24.220cm.注意:单位(3) 速度角速度答案:22、10.243 24.220 1.694. 2008年海南第13题: 螺旋测微器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为 mm解析: 主尺读2.5mm , 螺旋尺读0.295mm, 加起来为2.795mm.答案:13、2.793(2.7912.795均可)5. 2008年宁夏物理卷第22.1题: 多用电表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如果是用10 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如果是用直流10 mA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mA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答案:22、60; 7.18; 3.596. 2008年北京理科综合第221题: 示波器用示波器观察某交流信号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完整的波形,如图经下列四组操作之一,使该信号显示出两个完整的波形,且波形幅度增大此组操作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整X增益旋钮和竖直位移旋钮 B调整X增益旋钮和扫描微调旋钮 C调整扫描微调旋钮和Y增益旋钮 D调整水平位移旋钮和Y增益旋钮答案:C(二)重视测量性实验物理实验的三个重要程序是:设计、测量和分析,其中测量是关键,没有正确而准确的测量,设计再好也没有用,而且谈不上分析。2008年高考的物理测量有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和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等,这些测量与第1部分直接用仪器测量不同,是间接测量。今年不仅考了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特别是用图象处理数据,而且考了误差分析,要求比以前有所提高。1. 2008年上海第17题: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t/ne用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2)已知单摆在任意摆角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式中T0为摆角趋近于0时的周期,a为常数。为了用图像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图像中的横轴表示。解析: 因为细线长度l小于单摆的摆长实际值,所以偏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摆动n个周期的时间t和摆角.因为截距为负,所以横轴表示T答案:17(1)偏小(2)T(或t、n)、,T2. 2008年天津第22.题: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BALALBL/mT2/s2TA2TB2某同学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 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解析:从图象知:L与T2成正比, 设为,从图象得,根据, 得,将以上代入得.该同学得到的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相同,因为虽然摆长测量值不准确,但两次测量的差将差错抵消.答案:22打点计时器滑块砝码托盘3. 2008年宁夏第22.、题: 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401.892.402.883.393.884.37单位 cm01234567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测量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解析: 1,其中, ,代入数据得.2 先推出公式(见3) 知选CD 天平3 根据牛顿定律解得偏大,因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也有摩擦力.答案:22.、0.4950.497 m/s2; CD; 天平; , (三)突出探究性探究性实验,是新课标、新教科书的特色之一,今年的高考,就突出了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是:展示实验的过程和方法,这个过程,不仅是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还包括数据处理的过程和由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也就是模拟物理学家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创新能力。以下的4道探究性实验题,都包含用实验数据推出规律的过程,是以前的实验题中少见的。1. 2008年广东第16题: 探究“动能定理”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 ;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的操作图1是钩码质量为0.03 kg,砝码质量为0.02 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 _做正功, 做负功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2中的图线(其中v2v2v02),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 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 02468100.000.050.100.150.200.25s/cmv2/(m2s2)表1纸带的测量结果测量点S/cmr/(ms1)00.000.35A1.510.40B3.200.45C_D7.150.54E9.410.60解析: (1)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断开开关(2) 从尺上读数,C:6.06cm, 减去O点读数1.00 cm ,得C点的S值5.06cmC点速度钩砝的重力做正功, 小车受摩擦阻力做负功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即要验证“动能定理”,即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f和小车的质量M.答案:16(1)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断开开关(2)506 049 (3)钩砝的重力 小车受摩擦阻力(4)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 小车的质量2. 2008年北京第22.题: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 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和 测量记录表:代表符号L0L1L2L3L4L5L6L7刻度数值/cm1.703.405.108.6010.312.1实验中,L3和L2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 cm,d2L5L16.90 cm,d3L6L27.00 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 cm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 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L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L ,代入数据解得L cm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g取9.8 m/s2)解析与答案:L5; L6 因为它们读数的位数少。6.85(6.846.86); 14.05(14.0414.06)L7L3;7.20(7.187.22);1.75283. 2008年江苏省物理卷第10题: 探究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下图所示读得直径d(见上)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电阻R ()121.050.023.910.03.1导线直径d (mm)0.80l0.9991.20l1.4941.998导线截面积S (mm)0.5040.7841.1331.7533.135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种导线的电阻R与截面积S是否满足反比关系?若满足反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与S应满足的关系 若导线的电阻率5.1107 m,则表中阻值为3.1 的导线长度l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2 计算结果见下表RS(mm)60.98439.20027.07817.539.7185S2(mm2)0.2540.6151.2843.0739.828RS2(mm2)30.73430.73330.68030.73030.467如果满足反比关系,应有导线的电阻R与截面积S的乘积为定值,经计算不是. RS2常量,所以R与S2反比.3 根据,得.答案:10、1.200;不满足,R与S2反比(或RS2常量);194. 2008年广东省物理卷第15题: 探究一种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某实验小组探究一种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现有器材:直流恒流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的电流恒定)、电压表,待测热敏电阻、保温容器、温度计、开关和导线等若用上述器材测量热敏电阻的阻的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请你在下图的实物图上连线01020304050607080105100110115120125130t/R/实验的主要步骤:正确连接电路,在保温容器中注入适量冷水,接通电源,调节并记录电源输出的电流值;在保温容器中添加少量热水,待温度稳定后,闭合开关, , ,断开开关;重复第步操作若干次,测得多组数据实验小组算得该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并据此绘得上图的Rt关系图线,请根据图线写出该热敏电阻的Rt关系式:R t()(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3) 延长图线,得截距为100, 取两点,如(10,104), (50,120)求斜率,所以R=100+0.395 t答案:15(1)图略(2)记录电压表电压值、温度计数值(3)R=100+0.395 t (三)不忘传统性: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高中物理的传统性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科书中要求的实验,但以下3题都用了和教科书不同的方法,教科书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用自由落体,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用斜槽平抛,今年的题目中分别用的是斜槽平抛、滑轮(物理上叫阿特伍德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用双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可谓推陈出新,旧瓶装新酒。hHs1. 2008年江苏第11题: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若轨道完全光滑,s2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用H、h表示) 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h(101m)2.003.004.005.006.00s2 (101m2)2.623.895.206.537.78123456702468101214理论h/101 ms2/101 m2 请在坐标纸上作出s2h关系图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s2h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 (填“小于”或“大于”)理论值从s2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解析: (1) 123456702468101214理论h/101 ms2/101 m2解得:(2)描点作图(3) 小于(4) 摩擦答案:11、4Hh;见图;小于;摩擦,转动(回答任一即可)2. 2008年全国一卷第22.题: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填入选项前的编号)物块的质量m1、m2;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绳子的长度.(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绳的质量要轻: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 。(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填入选项前的编号)(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解析与答案:(1)设A下降的高度为h, 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t, 速度为V, 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 ,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与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相等,所以选 或 (2) (3)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选取受力后伸长尽量小的绳。3. 2008年宁夏第33.题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AB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B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当两摆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球使其摆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成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解析:摆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摆长为l,B球的初始高度为h1,碰撞前B球的速度为vB,在不考虑摆线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1、P2有P1mBvB 解得: 同理可得: 解得: 即: 由此可以推出:=3%4% 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四)注重主干知识:测电阻和电流表、电压表扩大量程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学,在高考中占80以上,物理实验的主干也是力学和电学,而以电学实验为主,电学实验题是高考的主力军,占实验题的60以上。在电学实验题中,测电阻、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流表和电压表扩大量程(包括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是3个主题。今年的12份高考物理试卷中就有5题之多。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这些电学实验题中,除了考查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外,还考查了误差分析甚至误差计算。mA1. 2008年海南省物理卷第14题::将毫安表头改装成量程为1 A的电流表A 一毫安表头 满偏电流为9.90 mA,内阻约为300 要求将此毫安表头改装成量程为1 A的电流表,其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图中, 是量程为2 A的标准电流表,R0为电阻箱,R为滑动变阻器,S为开关,E为电源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将虚线框内的实物图按电路原理图连线;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至 端(填“a”或“b”),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零; 合上开关;AmAR0SE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增大回路中的电流,使标准电流表读数为1 A; 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毫安表指针接近满偏,此时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多次重复步骤,直至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为 ,同时毫安表指针满偏回答下列问题: 在完成全部实验步骤后,电阻箱使用阻值的读数为3.1 ,由此可知毫安表头的内阻为 AmARR0abES用改装成的电流表测量某一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指针半偏,此时流过电阻箱的电流为 _A 对于按照以上步骤改装后的电流表,写出一个可能影响它的准确程度的因素: 。解析: 2 , RA=310 , 答案:1 连线如图 b 减小 1 A310 0.495(0.4940.496均可)例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连续变化;标准表和毫安表的读数误差;电表指针偏转和实际电流的大小不成正比;等等2. 2008年全国理科综合卷1第22.2题: 扩大电压表的量程.一直流电压表,量程为1 V,内阻为1 000,现将一阻值为50007000之间的固定电阻R1与此电压表串联,以扩大电压表的量程.为求得扩大后量程的准确值,再给定一直流电源(电动势E为67 V,内阻可忽略不计),一阻值R2=2000的固定电阻,两个单刀开关S1、S2及若干线.(1)为达到上述目的,将答题卡上对应的图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2)连线完成以后,当S1与S2均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90 V;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70 V,由此可以计算出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 V,电源电动势为 V.解析:(1)电压表与已知电阻串联,如图所示(2) 当S1与S2均闭合时,当S1闭合,S2断开时,两式相比,约去E, 解得,代入任一式,得:.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答案: (1) 连线如图 (2) 7 6.33. 2008年全国理科综合卷2第222题: 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下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500 )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合上开关SV2V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V2V1记下两个电压表 和 的读数U1和U2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记下 和 的多组读数U1和U2求Rx的平均值回答下面问题:()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符号为 ,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 ,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V1()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和R0表示Rx的公式为Rx_V2( )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R0、 的内阻r1、 的内阻r2表示Rx的公式为Rx_解析与答案:22、()电路原理如图 ()根据得: ()根据,得4. 2008年天津理科综合卷第222题:描绘电阻伏安特性曲线22、用下列器材组装成描绘电阻R0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请将实物图连线成为实验电路微安表A(量程200 A,内阻约200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10 k);电阻R0(阻值约20 k);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0 ,额定电流1 A);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RAVS-+ER0开关S及导线若干RAVS-+ER0答案:225. 2008年四川理科综合卷第222题: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图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V为电压表,内阻为4000 ;mA为电流表,内阻为50 。E为电源,R为电阻箱,Rx为待测电阻,S为开关。VmARRxES 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Ul.6 V,电流表读数I2.0 mA。若将作为测量值,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 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屯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百分误差 )解析: (1) 测量值求真实值R: 因为测量值是待测电阻(真实值)与电压表(内阻)的并联值, 即,所以,所以.百分误差 =.(2) 将电流表改为内接, 则测量值是待测电阻(真实值)与电流表(内阻)的串联值, 即测量值=, 所以,百分误差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在待测电阻比较大的情况下,用电流表内接法误差较小, 那么什么是比较大呢?就是待测电阻与电流表内阻之比大于电压表内阻与待测电阻之比,即. 或者设一电阻Rx, 令,得,若待测电阻,则为大电阻,用电流表内接法; 若则为小电阻, 用电流表外接法.本题中, =,待测电阻,所以是大电阻, 用电流表内接法. 答案:22.20 5(五)体现先进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先进性,体现在所用知识的先进性和所用仪器的先进性。逻辑门电路,是新课标、新教材新增加的知识;用三个灯做自感实验,是对教科书实验(两个灯或一个灯)的推陈出新;设计机动车转向灯的控制电路,是物理联系实际的例子;电容式速度传感器也是新课标的新知识。1. 2008年江苏省物理卷第4题:逻辑门电路ABCD1&在如图所示的逻辑电路中,当A端输入电信号“1”、B端输入电信号“0”时,则在C和D端输出的电信号分别为 A1和0 B0和1 C1和l D0和0解析: B端输入电信号“0”,经”非”门,输出D为”1”,又成为”与”门的输入,与门的另一个输入A也是”1”,所以”与门的输出C为”1”,选C.答案:C 2. 2008年江苏物理卷第8题:自感实验abcEKL1L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相同的灯泡a、b、c和电感L1、L2与直流电源连接,电感的电阻忽略不计电键K从闭合状态突然断开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a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Bb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Cc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Db、c都逐渐变暗解析:L1、L2自感电流都向右,经灯泡a方向都向上, 电流比原来大,所以, a先变亮,然后逐渐变暗, b、c都逐渐变暗.答案:AD3. 2008年上海市物理卷第18题: 设计一个机动车转向灯的控制电路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灯泡L1(6V,1.5W)、L2(6V,10W)的发光情况(假设灯泡电阻恒定),图(b)为实物图。(1)他分别将L1、L2接入图(a)中的虚线框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6V时,发现灯泡均能正常发光。在图(b)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线补充完整。(2)接着他将L1和L2串联后接入图(a)中的虚线框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6V时,发现其中一个灯泡亮而另一个灯泡不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现有如下器材:电源E(6V,内阻不计),灯泡L1(6V,1.5W)、L2(6V,10W),L2(6V,10W),单刀双掷开关S。在图(c)中设计一个机动车转向灯的控制电路:当单刀双掷开关S与1相接时,信号灯L1亮,右转向灯L2亮而左转向灯L3不亮;当单刀双掷开关S与2相接时,信号灯L1亮,左转向灯L3亮而右转向灯L2不亮。解析: (2)因为, , 所以, 又,解得:, . .由于RL1比RL2大得多,灯泡L2分得的电压很小,虽然有电流流过,但功率很小,不能发光。答案:18(1)如图b(2)由于RL1比RL2小得多,灯泡L2分得的电压很小,虽然有电流渡过,但功率很小,不能发光。(3)如图c4. 2008年重庆理科综合卷第21题: 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其中上板为固定极板,下板为待测物体,在两极板间电压恒定的条件下,极板上所带电量Q将随待测物体的上下运动而变化,若Q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Q(a、b为大于零的常数),其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图3、图4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和物体速率v随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固定极板待测物体图1UQt0图2Et0图3vt0图4A和 B和 C和 D和解析:根据,与 Q比较,得, 与比较得,所以图4中正确.根据,图象与Q-t相似, 所以图3中正确.所以选C.答案:21、C5. 2008年重庆第222题: 研究稀盐水溶液的电阻率与浓度的关系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图3所示的电路,用来研究稀盐水溶液的电阻率与浓度的关系图中E为直流电源,K为开关,K1为单刀双掷开关,V为电压表,A为多量程电流表,R为滑动变阻器,Rx为待测稀盐水溶液液柱实验时,闭合K之前将R的滑片P置于 (填“C”或“D”)端;当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Rx的阻值时,K1应置于位置 (填“1”或“2”)RxRECDPAVKK112图3浓度()图4电阻率(m)在一定条件下,用电流表内、外接法得到Rx的电阻率随浓度变化的两条曲线如图4所示(不计由于通电导致的化学变化)实验中Rx的通电面积为20 cm2,长度为20 cm,用内接法测量Rx的阻值是3500 ,则其电阻率为 m,由图中对应曲线 (填“1”或“2”)可得此时溶液浓度约为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根据,得,代入已知数据,注意单位化为SI,解得答案:22. D; 1 35; 1 (六)加强过程和方法以下的三个实验题,强调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强调过程和方法,也是新课标、新教材的新要求。实验过程,不仅是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还有实验之前的设计过程,和实验之后的数据处理过程和从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是对考生学习物理潜能的考查。1. 2008年上海物理卷第19题: 测量通电螺线管A内部磁感应强度B及其与电流I关系如图所示是测量通电螺线管A内部磁感应强度B及其与电流I关系的实验装置。将截面积为S、匝数为N的小试测线圈P置于螺线管A中间,试测线圈平面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可认为穿过该试测线圈的磁场均匀。将试测线圈引线的两端与冲击电流计D相连。拨动双刀双掷换向开关K,改变通入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而不改变电流大小,在P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引起D的指针偏转。(1)将开关合到位置1,待螺线管A中的电流稳定后,再将K从位置1拨到位置2,测得D的最大偏转距离为dm,已知冲击电流计的磁通灵敏度为D, D,式中为单匝试测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则试测线圈所在处磁感应强度B;若将K从位置1拨到位置2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试测线圈P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实验次数I(A)B(103T)10.50.6221.01.2531.51.8842.02.5152.53.12(2)调节可变电阻R,多次改变电流并拨动K,得到A中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的数据,见右表。由此可得,螺线管A内部磁感应强度B和电流I的关系为B。(3)(多选题)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采取的措施有(A)适当增加试测线圈的匝数N(B)适当增大试测线圈的横截面积S(C)适当增大可变电阻R的阻值(D)适当拨长拨动开关的时间t解析: ,代入D,得B=,代入得.计算,得:B=0.00125I答案:19(1),(2)0.00125I(或kI)(3)A,B2. 2008年山东省理科综合卷第23题: 利用“巨磁电阻”效应测量磁感应强度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学家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 若图1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其中RB、R0分别表示有、无磁敏电阻的阻值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B,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电阻值R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在图2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T,不考虑磁场对电路其它部分的影响)要求误差较小磁敏电阻图2 提供的器材如下: A磁敏电阻,无磁场时阻值R0150 B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 C电流表,量程2.5 mA,内阻约30 D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3 k E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F开关S,导线若干正确接线后,将磁敏电阻置入待测磁场中,测量数据如下表:123456U(V)0.000.450.911.501.792.71I(mA)0.000.300.601.001.201.80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RB ,结合图1可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T试结合图1简要回答,磁感应强度B在00.2T和0.41.0T范围内磁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时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