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xx县岩体西北段铜铁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物探专项设计书(续作)主管部门:协作单位:二一四年十月八日xx县岩体西北段铜铁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是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2013年度承担的省基金项目,该项目2014年度续作,其中的物探工作委托协作来完成。应第一地质大队要求,物探队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该项目的物探专项设计。之后,根据相关要求,又组织有关专家对该设计书进行了初审,形成意见如下:一、设计书内容齐全,章节安排合理,符合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二、依据测区物性资料,对该项目前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初步解释,成果丰富。三、实测并收集整理了测区及相临地区的岩(矿)石物性资料,通过分析认为在本区开展高精度重力调查工作具备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四、项目目的任务明确,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合理,切实可行;技术路线具体、与目前新方法技术结合紧密。五、重力调查工作精度分配合理,符合相关专业规范要求。六、预算编制合理,符合实际投入工作量大小及地质复杂程度等客观条件。七、投入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合理,满足开展1:1万高精度重力调查工作的需求,对顺利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有很好的保证作用。八、质量保证措施到位,组织管理体系完善,三级质量检查制度明确。能确保项目按有关技术要求正常运行,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总之,经初审专家审查,认为项目设计书内容齐全、工作部署合理、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要求、人员和设备满足工作需要,可以提交湖北国土资源厅相关部门进一步审查。二一四年十月七日 目 录第一章 概述1第一节 目的任务1第二节 测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2第二章 物探工作现状4第一节 物探工作程度4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5第三节 应对措施6第三章 测区地质背景及地球物理特征7第一节 测区地质7第二节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11第三节 测区物性特征13第四章 整装勘查区成果集成16第一节 物探工作进展情况16第二节 物探初步成果16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21第五章 工作部署23第一节 总体部署23第二节 年度工作计划及实物工作量24第六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27第一节 GPS测地工作方法与技术27第二节 高精度重力测量工作方法与技术31第三节 物性测量工作方法与技术41第七章 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44第一节 仪器设备44第二节 项目组技术人员配制44第三节 项目组织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45第八章 经费预算49附图目录序号图面比例尺1xx县岩体西北段整装勘查2009-2013年物探工作实际材料图1:250002曹楼下预查区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1:20003曹楼下预查区剩余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1:20004曹楼下预查区物探推断地质平面图1:20005曹绍坡-大箕山预查区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1:20006曹绍坡-大箕山预查区剩余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1:20007曹绍坡-大箕山预查区物探推断地质平面图1:20008叶家庄-东角山矿区外围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1:20009叶家庄-东角山矿区外围剩余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1:200010叶家庄-东角山矿区外围物探推断地质平面图1:200011xx县岩体西北段2014年物探工作部署图1:25000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目的任务xx县岩体西北段铜铁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是2014年续作的湖北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勘查项目。2014年任务书编号:【2014】1号,任务书下达的主要内容如下:项目名称:xx县岩体西北段铜铁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续作)工作阶段:预查-普查项目协管单位:黄石市国土资源局、大冶市国土资源局工作起止年限:2011-2014年项目承担单位: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项目协作单位:、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项目合作单位: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一、总体目标任务(一)勘查范围(1980西安坐标系):1. 114.5806,30.0500; 2. 115.0142,30.0500; 3. 115.0414,30.0127;4. 115.0415,30.0043; 5. 115.0020,30.0039; 6. 115.0020,30.0102;7. 114.5940,30.0102; 8. 114.5940,30.0039; 9. 114.5921,30.0039;10. 114.5815,30.0153; 11. 114.5315,30.0149; 12. 114.5315,30.0613;13. 114.5804,30.0614。 面积:125.2平方公里。(二)勘查对象:矽卡岩型铜铁金多金属矿、斑岩型及斑岩-矽卡岩型金铜(钼)多金属矿、热液型铜金硫多金属矿。(三)勘查内容:以xx县岩体西北段主接触带及“捕虏体”接触带等构造-接触带控制的矽卡岩型铜、铁、金多金属矿为主要勘查对象;兼顾与小岩体有关的斑岩型及斑岩矽卡岩型金、铜(钼)多金属矿及受不同构造(断裂破碎带构造、石炭与志留系不整合界面)控制的热液型铜、金、硫多金属矿。(四)勘查方法和手段:南北缘接触带开展重力扫面,确定重力异常;铜绿山矿区深部以钻探为主要手段追索控制深部矿体;金湖北、蚌壳地、刘家湾-郑家湾等勘查区用稀疏钻探工程验证异常,以发现新矿体。二、2014年度物探工作任务(一)对千家湾-东角山调查评价区xx县岩体南北缘接触带之间岩体及第四系覆盖区开展重力扫面,寻找主岩体内破碎带及大理岩捕掳体,为筛选勘查区提供依据;对异常地段进行验证,力争提交新发现矿产地。(二)继续完成石头嘴矿区铜铁矿深部普查、金井咀矿区外围金矿普查、叶家庄-东角山矿区外围铜多金属矿普查、曹绍坡-大箕山铜多金属矿预查、曹楼下铜铁矿预查以往年度工作任务,提交各勘查区成果报告。三、2014年度主要物探工作量1:1万重力面积性测量工作24km2。四、预期成果通过对整装勘查区东部千家湾-东角山区段xx县岩体南北缘主接触带之间岩体及第四系覆盖区开展1:1万重力扫面,寻找主岩体内破碎带及大理岩捕虏体,为筛选进一步工作勘查区提供依据。第二节 测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xx县岩体西北段铜铁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位于区南约1千米,北自大冶湖,南到石家湾,东起东角山,西至灵峰山,面积125.2平方千米。行政区隶属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及大箕铺镇管辖;106国道和武(昌)九(江)铁路从勘查区东部通过,距武(昌)九(江)铁路大冶站(运距)不足3千米,交通十分方便(图1-1)。工作区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北部为湖积区,最低海拔标高不到10米,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最高标高为鹿耳山山顶,约为670米。区内河流只有一条长流港,流向由西向东汇入大冶湖。枯水期流量较小,雨季流量较大,河流流量明显受大气降雨控制。区内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每年4-8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区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每年36月、9-12月是开展野外地质工作的黄金季节。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采选业较集中。大冶市属经济较发达地区,在转型浪潮的强力推动下,大冶市经济格局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形成了以矿业延伸产业、机电制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产业等多驾马车并力齐驱的局面,财政收入位居全省前列。图1-1 工区交通图第二章 物探工作现状第一节 物探工作程度全区已覆盖1:5万航磁、1:5万重力、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已覆盖全区,此外自1960至2010年,整装勘查区内开展了大量多种大比例尺的磁法、重力、电法及化探测量工作,积累的各种比例尺的物化探成果资料达70余份表2-1,为整装勘查项目的综合研究、靶区筛选及工程布置提供了资料保障。表-2-1 xx县岩体西北段铜铁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物探工作现状表方法序号报告(工区)名称比例尺面积(km2)工作单位时间磁法1铜绿山及外围综合普查报告1:2千37鄂东地质队1961-632大冶徐家井铜矿点检查报告1:2千0.6鄂东地质队19643大冶石家湾磁异常马石头铜矿点检查报告1:2千0.9鄂东地质队19644大冶铜绿山-铜山口-姜桥一九六九年物探工作报告1:5千26.5第一地质队19655姜桥地区65年物探工作报告1:1万38.4第一地质队19656大冶刘伯夫一九六六年物探工作报告1:5千1.1第一地质队19667大冶栖迂桥一九六六年物探工作总结1:5千8.9第一地质队19668一九六六年物探工作报告1:2千3.0第一地质队19669一九七二年物探工作报告1:2千1.4第一地质队197210一九七三年物探工作报告1:2千0.8第一地质队197311一九七五年物探工作报告1:2千2.75第一地质队197512一九七六年鄂东南地区物探工作报告1:2千4.7第一地质队197613一九七七年物探工作报告1:4千22.5第一地质队197814大冶老关界工区一九七八年物探工作报告1:4千7.75第一地质队197815大冶刘伯夫-石家湾工区综合物化探普查1:4千7.0鄂东南地质队198316大冶凤头工区1:5千1.6鄂东南地质队198317铜绿山地区立体填图及铜金普查物探工作报告1:1万39物探队198918大冶铜山口-草坪一带磁法详查报告1:5千36物探队195919大冶灵乡一带磁法详查报告1:5千103.8物探队196020五九年大冶金山店谭桥磁法普查报告1:5万333物探队196021大冶鸡冠山冯家湾磁法工作简报1:5千30物探队196022xx县侵入体边缘工作总结报告1:5千101物探队196123H-50-62-T综合物探报告1:2.5万448物探队196324灵乡岩体物化探工作报告1:1万200.9物探队197725大冶徐家井-李何福物化探综合普查1:1万22.4物探队198926大冶张克诚-姜桥磁测报告1:5万86武测地质队196327大冶金山店工区1:2.5万336冶勘606队1966重力28铜绿山地区物探工作简报1:1万12.5901队196629大冶铜绿山外围重力工作简报1:1万5物探队196630灵乡岩体铜山口-姜桥-栖迂桥和吴家井重力成果报告1:5千5.26物探队1972重力31车桥-张克诚1/万重力普查1:1万45物探队197832下四房重力测量报告1:1万14.1物探队198233黄石-富池口地区重力普查报告1:5万1300物探队199334铁山-白沙地区重力普查报告1:5万1278物探队198935铜绿山立体填图及铜金普查物探工作报告1:1万43物探队198936鄂东南区域重力成果报告1:10万全区物探队1980激电37鸡冠咀-下扬庚工区物探工作报告1:1万6.9鄂东南地质队198338大冶鸡冠咀激电工作小结1:1万11.5鄂东南地质队198339大冶铜绿山外围物探报告1:1万8901队196640大冶铜绿山外围金盆地66年物探简报1:1万1.6物探队196641鄂东南激电物探研究报告(大箕铺-白沙工区)1:1万85.1物探队198142大冶大石山-灵峰山工区1:1万14物探队198143下四房工区1:1万12.1物探队198244徐家井-李何福物化探综合普查1:1万22.4物探队198945大冶彭和桥物化探普查1:1万24物探队1992自电46大冶马叫工区1:1万0.7901队196547大冶石头咀工区1:1万1.5901队196548大冶柯家山工区1:2千0.64第一地质队196649大冶刘伯夫(凤头)工区1:5千2.1第一地质队196650大冶刘伯夫-石家湾综合普查1:4千7鄂东南地质队1983电测深51铜绿山外围61-63年综合普查报告1:1万4鄂东南地质队196352铜绿山-铜山口-姜桥地区一九六五年物探工作总结1:1万5.95第一地质队196553一九七二年物探工作报告4.2第一地质队197254一九七四年物探工作报告1.8第一地质队197455大冶千家湾-东角山物化探工作报告1:1万13鄂东南地质队198556大冶灵乡侵入体电测深1:5万160.5物探队198057大冶湖南测区电法工作报告1:2.5万55煤田地质队199058xx县侵入体西土段直流电深深工作报告1:2.5万140物探队1988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前人在整装勘查区开展了地质、物化探、科研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为本次整装勘查工作提供了资料保障。但是就物探工作而言,前人的物探工作程度虽然较高,比例尺也较大,但是依然存在问题。由于资料来源以浅部矿床的控矿规律研究为主,缺乏深部矿体的信息,对区内不同成岩系列岩浆岩成岩演化、成矿作用机制、隐伏捕虏体矿床的赋存规律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成矿模式等认识上尚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受找矿理论的局限,也未达到定位定量预测效果,加之经费有限,对形成的理论认识、圈定的成矿远景区缺乏实际的工程验证。物探工作限于当时仪器的技术条件,测量精度不足,探测深度较浅,对一些有找矿意义的低缓异常难以准确定量解释,影响验证效果。要满足现阶段深部找矿工作的需要,迫切需要用先进的物探装备对重点地区重新扫面,加大探测深度和精度,对地球物理场及异常开展系统研究;以往化探工作多采用为半定量分析,难以达到发现弱小异常的目的。第三节 应对措施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次工作拟采用如下措施,推动整装勘查区边深部、成矿有利的空白区及异常区的找矿工作向前发展。1、综合利用新兴起得物探设备、力求在观测精度、深度、地球物理信息获取的能力、矿致异常的识别程度上有较大突破。2、转变思路、采用新的物探技术方法,结合新的成矿理论及找矿方向,力争发现新型的有意义的矿区。3、加强对资料的综合解释,进行井中磁测及电阻率测井等工作,发挥物探工作在寻找深部矿体中的作用。第三章 测区地质背景及地球物理特征第一节 测区地质勘查区位于鄂东南构造岩浆岩区的中心、大冶复式向斜南翼,xx县岩体西北段(图3-1)。处于一种特殊的构造位置:构造上位于印支期东西向相对隆坳过渡带与燕山期北北东向鄂城-大磨隆起带的交切部位,其深部有长江基底断裂横贯区内,区内盖层构造与其连通,成为深部物质向盖层运移的活动中心。一、地层区内沉积岩以中石炭统以后较为完整,缺失中下侏罗统;中石炭统以前仅见中-下志留统,缺失泥盆系及上志留统。见地层层序表3-1。古生界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及中生界三叠系下统地层广泛出露于阴山沟以东,马叫焦和佘家畈一线以南,以及冯家山、下四房、石头咀、铜绿山、大青山、牯羊山等地零星出露,绝大部分以海相地层为主,一般碳酸盐岩地层较为发育,中夹陆源碎屑岩和煤层。中生界除三叠系下统和中-上统一部分属海相地层外,几乎全由陆相碎屑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三叠系中-上统蒲圻组、上侏罗统马架山组、和下白垩统灵乡组、大寺组分布于大青山-牯羊山一带以西。新生界为陆相红色碎屑堆积,白垩-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大冶湖及其附近地区。二、构造xx县岩体西北段主要为北西西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北东东-北北东-南西西向S型构造、北西向构造。其中以北西西向、北北东向构造最为发育。1、印支运动期基本定型的北西西向构造北西西向构造是xx县岩体西北段构造格架基础构造,由于燕山运动以来构造叠加改造和岩体的侵入,致使北西西向构造原来面貌显示得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冯家山以西地段)。通过隐伏构造的恢复,北西西向构造仍然有较好的显示,主要是一系列北西西向皱褶(特别是隐伏褶皱)、北西西向接触断裂破碎带和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组成。表-3-1 xx县岩体西北段矿山密集区深部铜铁金多金属矿勘查区地层简表界系统地方性名称代号厚度(米)岩 性新生界第四系Q3-20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砂砾石等。上白垩-第三系公安寨组K2E1g2397粗砂岩砾岩、时夹页岩等局部夹玄武岩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大寺组K1d594斑状安山岩、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质页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等。灵乡组K1l717上部为砾岩夹砂岩、下部为砾岩或含砾砂岩。侏罗系上统马架山组J1m810上为流纹岩、火山角砾岩,下为砂岩、安山岩。三叠系中-上统蒲圻组第二段T2-3p2387上部为紫红色砂质页岩夹黄色细砂岩。下部紫红色砂页岩及砾岩夹黄绿色砂岩透镜体。蒲圻组第一段T2-3p1173以黄褐色长石砂岩为主间夹砂质页岩,顶部夹紫红色泥质页岩透镜体。中-下统嘉陵江组第3段T1-2j365角砾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及角砾状灰岩嘉陵江组第2段T1-2j2125中厚层厚层状灰岩嘉陵江组第2段T1-2j1214薄层夹厚层灰质白云岩,含石膏假晶白云岩下统大冶组第四段T1d491上部为厚层白云质灰岩,下部为厚层灰岩大冶组第三段T1d3421薄层夹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大冶组第二段T1d2145薄层泥质灰岩夹黄绿色钙质页岩大冶组第一段T1d12-10黄绿色钙质页岩夹泥质灰岩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10黑色薄层状硅质岩下窑组P2x37灰-深灰色厚层含燧石团块灰岩龙潭组P2l8-10炭质页岩、炭质粉砂岩夹煤层下统茅口组P1m290含燧石结核灰岩栖霞组P1q248含燧石条带灰岩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3c51黑灰色中厚层状含炭质灰岩中统黄龙组C2h64灰白色巨厚层状灰岩大埔组C2d47浅黄色巨厚层状白云岩志留系中统坟头组S2f95-516薄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中厚层状细砂岩下统新滩组S1x254-1624为一套灰黄、灰绿粉砂质页岩和粉砂岩为主图3-1 鄂东南区域地质构造略图褶皱的特点是由于岩体侵入,均为不完整、不协调的隐伏皱褶。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早期具压性(印支运动期);中期具张扭性(燕山运动期张性改造);晚期压压扭性(喜山运动期北西向断裂的叠加)。2.印支燕山期北东东北北东南西西向S型构造此构造是北西西向区域构造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印支燕山运动“迁就”。“联合”作用产生北东东北北东南西西向S型的褶皱构造带,即千家湾北东东向弧形褶皱冯家山北北东向褶皱鹿耳山南西西向弧形褶皱。3.燕山运动时期的北北东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区内比较发育,主要是由一系列北北东向褶皱和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以及与其相伴生的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组成。三、岩浆岩xx县岩体西北段主要由xx县复式岩体主体部分和铜绿山岩株体组成。根据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体之间的穿插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区内侵入岩划分为燕山期早晚两个阶段五次侵入活动(表3-2)。表-3-2 测区岩浆岩期次划分表阶段次时代同位素年龄(Ma)代号岩石名称岩体及地段燕山期晚一K1中酸性岩脉53-1闪长岩猴头山岩体早四J52-4中酸性岩脉r52-4花岗闪长斑岩龙角山、付家山三143-150Q52-3石英正长闪长玢岩铜绿山岩株体二Q52-2斑状石英正长闪长岩大箕山mQ52-2中粒石英正长闪长岩xx县岩体主体f Q52-2细粒石英正长闪长岩xx县岩体主体一bd52-1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赵家湾h52-1角闪石闪长岩老林湾第二节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一、区域磁场特征根据航空磁测资料对鄂东南区域磁场的认识,鄂东南区域磁场变化较大,依据异常形态、强度和梯度变化情况,分为四大磁场区(图-3-2)。图-3-2 鄂东南航磁异常(一)长江北岸平稳正值区:该区基本为100nT左右的正值平稳场。在此背景场上叠加有呈北西南东向的异常,与构造带方向一致,这是结晶基底古老变质岩系与小范围岩体的反映。(二)中部复杂区:该区为多个南北正负相间的叠加异常,强度变化大,形态复杂。是鄂东南地区主岩体磁性的反映。整装勘查区位于该复杂磁场区的中部。(三)西部负值区:该区基本上为负100nT左右的平稳负磁区,这是反映了断陷盆地的碎屑沉积岩。(四)南部均匀磁场区:该区为负50-50nT的磁场,主要反映了江南台隆的变质岩系的结晶基底。局部50-100nT的磁场为磁性较弱的花岗岩反映。图-3-3 鄂东南重力布伽异常等值线图二、区域重力场特征重力场反映了本区的区域地质构造分区(见上图3-3)。(一)长江北岸重力负值区:沿长江北西向重力梯度带,主要为襄广断裂的反映,再向北东场强逐渐降低,到英山北成为明显的重力低,反映了该区大别群结晶基底。(二)中部重力复杂区:以陈贵-新下陆重力梯度带为界分为北正南负两个部分,主要反映了不同结晶基底性质(北部偏铁镁基底、南部偏硅铝基底)和起伏特征;鄂城金山店的舌状重力高异常,主要反映北东向的鄂城大幕山隆起带、梁子湖坳陷带与黄石xx县坳陷带中的断陷盆地,而局部负异常中心或局部相对重力低中心是侵入体及火山岩的反映。(三)南部重力负值区:等值线呈东西向弧形分布,两端收缩。主要反映了冷家溪群结晶基底。第三节 测区物性特征一、测区地层的物性特征根据湖北省区域物性资料,测区周边及测区内岩石、矿石密度、极化效应以及磁性特征见下表3-3。表-3-3 区域物性参数统计简表地 层主要岩性密 度(g/cm3)极化率(%)磁性参数(K10-6CGSM)第四系(Q)粘土、残积层、淤泥1.82第三系(E)白 垩(K)粉砂岩、细砂岩、砾岩、安山岩、流纹岩、玄武岩、粉砂质页岩2.561.16安山岩:1800玄武岩:1584侏罗系(J)细砂岩、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2.305.280三叠系(T)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细砂岩2.680.960二叠系(P)灰岩、炭质灰岩、白云岩、页岩、泥灰岩2.680.620石炭系(C)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2.670.550泥盆系(D)粉砂岩、细砂岩夹页岩、石英砂岩2.592.280志留系(S)粉砂岩、页岩夹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2.601.540奥陶系(O)灰岩、白云岩、砂岩、含炭质页岩2.711.300从表-3-3可以看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密度值较低,一般小于2.60g/cm3;碳酸岩类密度值较高,一般大于2.67g/cm3。其中奥陶系密度值最大,大于地壳岩石平均密度值。侏罗系地层因含炭地层原因,极化率较高,达5.28%。是开展电法找矿工作的干扰因素。岩矿石磁性除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具有较强的磁性外,其它均为无磁性。二、岩浆岩的物性特征测区内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密度为2.602.62g/cm3;极化率3.00%;中等磁性。三、测区主要岩石、矿石的物性特征测区各类岩石的电性特征见表-3-4、3-5。表-3-4 测区岩(矿)石电阻率统计表(资料收集)岩(矿)石名称(M)岩(矿)石名称(M)砂页岩(S)630灰 岩50-10000角 岩(S)1800白 云 岩350-5000花岗闪长岩300-1500矽 卡 岩60-400闪 长 岩200-2000磁 铁 矿400-1000大 理 岩1000-4000黄 铜 矿2-300600-1800(破碎)含铜黄铁矿1-200表-3-5 主要矿石极化率统计表岩矿石名称(%)s值变化范围块 数标本采集地大理岩(时代未分)1.190.154.3953大箕铺大理岩2.050.454.6315小箕铺大理岩灰岩0.8915大箕铺下三迭系灰岩(T1)1.140.334.7324xx县岩体上三迭系灰岩(T2)0.6527大箕铺志留系砂页岩(S)2.0111xx县岩体下二迭系灰岩(P1)1.2829xx县岩体志留系砂页岩(S)3.490.868.1123小箕铺角 岩(S)2.421.074.9827小箕铺石炭系白云质灰岩0.760.261.8437小箕铺炭质灰岩24.27大箕铺矽卡岩化大理岩2.3113大箕铺矽卡岩2.000.515.48125xx县岩体石英闪长岩1.790.473.9632大箕铺石英闪长岩3.953小箕铺石英闪长岩3.3255xx县岩体闪长岩3.010.505.3117小箕铺花岗闪长岩2.641.134.5454大箕铺 小箕铺闪长斑岩2.771.685.0423赤马山闪长斑岩(异常地带)4.233.335.815赤马山花岗闪长斑岩3.0510赤马山闪长玢岩5.887xx县岩体矽化大理岩4.4112大箕铺 赤马山矿化矽卡岩4.5812大箕铺 赤马山黄铁矿石英闪长岩6.044.128.2114小箕铺铁帽5.302.3813.543全区含铜磁铁矿61.1029.086.3026大箕铺 牛头山矿富铜铁矿石76.4 71.62大箕铺黄铜矿及含铜磁黄铁矿39.3 43.96.5360.114小箕铺黄铁矿闪长斑岩64.51大箕铺矽卡岩铜矿石47.32大箕铺炉渣9.251.2832.65赤马工区J24、地段孔雀石化闪长岩0.370.260.617叶花香矿岩芯粉矿1.240.142.784叶花香铜井钻孔岩芯钠化闪长岩3.901.284.3736大箕铺异常钻孔岩芯花岗闪长岩2.370.883.7910大箕铺异常钻孔岩芯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含金)55.228.377.417大箕铺异常钻孔岩芯褐铁矿石英脉3.282.555.7711赤马工区665线如上表对调查区电阻率和极化率统计有以下特征:1、砂页岩电阻率较低,当变质为角岩后电阻率明显增大。2、火成岩一般表现为中阻,火成岩间电阻率差异不大。3、古生界沉积地层电阻率最高,但当受构造作用破碎后,电阻率明显降低。4、致密块状硫化矿石电阻率最低,呈低阻反映。5、沉积岩s最低,大体在0.65%-4.23%,对于主要围岩为灰岩、大理岩者,s一般小于2%。志留系砂页岩稍偏高。6、火成岩s亦然较低,变化范围在1.79%-4.23%,一般大于4%。闪长玢岩稍高,可达5.88%。其他如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大体在2%-3%。7、无矿化蚀变岩s也不高,矿化岩s较高,变化范围在3.46%-6.04%。各类硫化矿石s最高,与围岩差异一般达十倍以上。另外炭质岩s也较高,当形成一定规模时,也表现为高极化率异常。从以上岩(矿)石物性参数统计结果来看,岩石、矿石之间,地层岩性之间,皆存在有较大的密度、磁性、电性物性差异,这为在本区开展重、磁、电物探找矿综合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综上所述,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工作的前提,准确可靠的物性数据为工区的物探数据的反演解释提供了依据;以往的物性测量数据很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前物性标本多采集于地表,物性测量所得数据与地下深部环境中的岩(矿)石、地层等的物性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2、从收集的物性数据可以看出,用于物性数据测量的标本较为分散,对于本工区的针对性不强。3、以前的物性标本有可能存在命名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物性数据存在偏差,给后期物探数据的综合解释带来些许困难。由于上述原因,本次勘查,在收集以前物性数据的基础上,在调查区内前人物性工作薄弱地段和重要区域采集、测定岩石密度标本、磁性、电性标本,为数据解释提供重要的依据。第四章 整装勘查区成果集成第一节 物探工作进展情况xx县岩体西北段铜铁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自2011年起至目前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见下表-4-1。表-4-1 xx县岩体西北段铜铁金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年度工作情况一览表工作层次年度主要工作内容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已知矿区深边部找矿(普查)金井咀矿区深部及外围金矿普查1:5千面积性重磁电扫面4.95km21:2千重磁剖面3km;频谱激电测深63点;许家咀矿区铜多金属矿普查1:2千重磁剖面3k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63点;金湖北接触带铜多金属矿普查1:2千重磁剖面2.4k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63点;千家湾-叶花香矿区外围铜多金属矿普查1:2千重磁剖面3k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67点;叶家庄-东角山矿区外围铜多金属矿普查1:5千重力扫面7.67km2曹绍坡-大箕山铜多金属矿预查1:5千重力扫面2.6km2曹楼下铜铁矿预查1:5千重力扫面0.88km2矿点检查和异常查证(预查)刘家湾-郑家湾矿点检查1:2千重磁剖面9.34k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182点第二节 物探初步成果一、2011年度物探工作成果简介1、2011年在金井咀开展的面积性重磁电工作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大体查清勘查区岩浆岩赋存状态、岩体与地层接触关系,并提交了4处重磁电叠合较好的综合物探异常区可供进一步开展大比例测剖面勘探工作的目标区。2、2011年在刘家湾郑家湾开展的剖面性重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验证了刘家湾舌状低重力异常、兰家湾高磁异常、郑家湾高激电异常,在各条测线上大致查明测区岩体深部的主接触带及小岩体、捕虏体接触带、达到物探工作的目的。并且提交了3处重磁CSAMT测深异常叠合较好的位置。二、2012年度物探工作成果简介2012年的各工作区综合剖面性重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在许家咀工区验证了重力异常的存在,推断该重力异常为两断层低重异常中的大理岩引起。在该工区发现了两处低电阻率异常,该两处异常处于测区主要含矿层嘉陵江组大理岩内部,具有一定找矿指导意义;在金湖北工区查明了接触带及接触带内侧大理岩捕虏体的位置、埋深、延伸等情况,并在接触带附近发现了三处磁异常,和一处电阻率异常,其中三处磁异常应该为同一磁性体引起的异常。低电阻率处于大理岩接触带附近,亦不可忽视;本次物探工作在千家湾工区发现了一处低阻异常,异常位于大冶组大理岩中,埋深较大,为本区深部找矿提供了方向。三、2013年度物探工作成果简介1、曹楼下工区主要解释推断结果如下:该区西临冯家山铜矿,北临千家湾铜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地质部位有利。地表大部为中、细粒石英正长闪长岩,工区北部出露三叠系碳酸盐地层。本次重力工作目的寻找隐伏沉积岩建造,为寻接触交代型矿床提供物探依据。参见下图-4-1、4-2,该区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及剩余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该区布格重力异常整体表现为南低北高,异常值在-30.2至-2810-5m/s2之间变化,等值线呈近东西向展布,中部呈现同向扭曲。因碳酸盐地层与岩浆岩岩之间明显的密度差异,引起整体南低北高重力场特征。工区中部同向扭曲与断裂构造有关,通过位场分离,得到剩余重力异常,出现一南北展布高重力异常带,异常峰值为0.310-5m/s2,据目前资料无法断定是碳酸盐捕掳体引起还是岩浆岩物性差异引起,建议通过电法工作,从电阻率甚至极化率参数来推断物质组成和矿化特征。工区北部及西北重力高由高密度地层引起,其他局部负异常推断由于岩浆岩密度较低引起。2、曹绍坡大箕山工区主要解释推断结果如下:该区地表为xx县主岩体,其中中发育一条规模较大的北西向硅化破碎带,物化探异常与破碎带展布方向吻合较好,中部及南部存在MT39、MT44异常,激电异常与硅化破碎带方向一致。拟通过1:5千重力扫面,发现并圈定碳酸盐岩捕掳体的有利部位。图4-3为该区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场等值线平面图, 全区中部表现为重力高,西南及东南两翼为相对重力低,异常值在-30.4至-28.910-5m/s2之间变化。重力场值与岩浆岩覆盖厚度有密切关系,北部为岩体边缘,覆盖层下部为中生带高密度地层,南部岩体覆盖较厚,中部形成局部重力高与沉积岩构造有关。图-4-1 曹楼下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图-4-2 曹楼下剩余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图-4-3 曹绍坡大箕山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G2G1图-4-4 曹绍坡大箕山剩余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通过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数据处理,分离出局部重力异常,图2该区剩余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按总精度三倍0.2510-5m/s2圈定两处局部重力高G1和G2,G1异常呈近似椭圆状,长轴为南北向,幅值为0.510-5m/s2,异常范围约200米400米,推断为碳酸盐捕掳体引起。G2异常异常呈近似椭圆状,长轴为南北向幅值0.310-5m/s2,异常范围约100米200米,推断为碳酸盐捕掳体引起。建议通过电法工作,从电阻率和极化率参数来推断物质组成和矿化特征。3、叶家庄东角山工区主要解释推断结果如下:工区处xx县岩体主接触带及外围,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至志留系地层。通过1:5000重力扫面及前提地质工作,划定接触带位置、规模较大的破碎带、岩体外围发现隐伏岩体。本区接触带方向为北西向,接触带以东主要受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低密度岩层主要为岩浆岩和志留系地层,布格重力异常值表现为重力低,中古生代主要以碳酸盐地层为主,表现为重力高。参见本区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异常值在-31.8至-23.710-5m/s2之间变化。等值线主要沿北西向展布,到工区南段转为近东西向。本工区范围为沿北西展布且狭长,数据处理范围有限,窗口选择受限,不能合适提取局部信息,局部异常主要受区域影响,未能发现局部明显有意义异常。接触带的圈定要结合磁异常特征进行。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区内为配合普查勘探,进行过多种物探方法的工作,纵观各种方法,对埋深较浅的矿体均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埋深大的矿体,则均显得不足:(1)磁法:对寻找浅部磁性矿体和中深部规模较大的磁性矿体效果较好。但对于埋深大,规模小的矿体,地面难以观测到较明显的矿异常信息;对于斜列于浅部矿体之下的深部矿体,深部矿体的信息常湮没入上部矿异常之中而难以识别。(2)重力:对矿体埋深不大,有一定规模,地质背景较简单等条件有利时,找矿效果较好。但对于埋深较大,地质背景复杂的矿体则效果不明显。(3)电测深:受干扰因素较多,仅限于定性或半定量解释。(4)激发极化法:勘探深度比较小,只有在埋深较浅时才有明显的异常反映,难以发现和提取深部矿异常信息。(5)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据说抗干扰能力强,反映深度大,但由于该方法引进时间短,技术应用不成熟,或是由于对仪器性能及参数把握不准确,所取得的成果与已知剖面难以吻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次工作拟采用如下措施,推动整装勘查区边深部、成矿有利的空白区及异常区的找矿工作向前发展。1、加强综合研究工作:在全面系统分析研究前人地质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新成果,对前人总结的成矿规律和矿体控制因素、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进行再认识和掌握,特别要加强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及构造的研究,指导本次勘查工作的进行。2、加强勘查资金投入,对成矿有利的空白区、异常区及钻孔控制程度较低的地区投入必要的钻探工程,揭露深部成矿地质条件,指导勘查工作的深入开展。3学习鸡冠嘴及铜绿山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的成功经验,对前期已发现但没有完全控制的已知矿体,加大追索控制力度,在扩大已知矿体规模、增加资源量的同时,发现深部旁侧可能存在的新矿体及沿走向和倾向可能存在的尖灭再现矿体,以实现深部找矿工作的快速突破。4、采用新的物探技术方法,提高探测深度和对深部矿致异常的识别程度,并加强对资料的综合解释,进行井中磁测及电阻率测井等工作,发挥物探工作在寻找深部矿体中的作用。第五章 工作部署第一节 总体部署一、工作部署原则根据项目任务书工期要求,结合工作区地质复杂程度、物化探异常特征、地形交通条件、区内气候变化特点等,有针对性、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工作部署。总体部署原则是: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工作开展采用先重磁扫面剖面测量(异常检查)物性标本采集测定的顺序、由西向东逐步推进的原则;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以新技术、高精度、快速高效、适用为原则;人员组成以精干为主,时间安排紧凑,阶段性工作量安排合理。二、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在调查区岩体南北缘接触带之间岩体及第四系覆盖区开展重力扫面;寻找主岩体内破碎带及大理岩捕掳体;在理论方法上要突破前期“矿床尺度”的成矿模式,在技术手段上要注重有效技术方法集成。为提高测地工作精度,采用双频高精度GPS测量仪开展工作。尽可能多的收集测区内最新GPS控制点成果,并对测量成果进行高程异常精细改正。若条件具备,直接采用网络RTK方式进行测地工作。为提高重力异常总精度,重力基点网联测及测点观测均采用CG5重力仪进行,确保获取高精度的重力观测原始数据,为编写高水平的重力调查报告打好基础。采用莱卡激光测距仪辅助开展近区地形(020米)校正野外工作,并尽可能的选择地形平坦之处进行观测,以减少地形校正不准造成的误差。中区和远区分别采用1:1万、1:5万DEM节点高程数据进行电算处理,确保地形校正的总精度。充分收集区内已有物性资料,特别是钻孔资料,为异常解释工作打好基础。重视岩石物性标本采集工作,重点采集重磁异常部位和对找矿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段,以满足异常定性、定量解释的基本要求。随着野外工作的开展,内业资料整理及时跟进,及时圈定异常位置,对异常位置采取加密测点、追索异常形态等措施,为日后开展异常查证工作提供依据。注重异常查证工作,采用重、磁、电综合物探手段开展物探精测剖面工作,特别是运用V8电测系统,直接对矿化(体)位置进行圈定。在充分收集地、物、化、遥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物探反演技术的研究工作,以岩石物性和地质模型为纽带,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技术、先进的处理解释软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无人售货机营销方案
- 海边沙滩施工方案怎么写
- 咨询目标及咨询方案模板
- 长春网站建设方案咨询
- 清明线下活动策划方案
- 门市咨询方案设计
- 数据中心机房冷通道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 时间小管家青少年小组计划书
- 绿海甜园三期绿色施工方案
- 旅游景区营销促销活动方案
-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课件
- 护罩钣金合同协议
- 单位物品借用协议书
- 患乳腺癌的心理护理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第1章总论课件可编辑全文
- 小学教育学(第5版)课件 曾文婕 第0-4章 绪论、小学教育源流-小学教师
- 房屋产权确认协议书范本
- H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 2025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理论考试指导题库500题(含答案)
- 眼科进修汇报
- TCANSI 133-2024 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动力船舶槽车气试加注作业安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