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许用应力和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通用桥式起重机结构CAD(1).pdf_第1页
基于许用应力和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通用桥式起重机结构CAD(1).pdf_第2页
基于许用应力和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通用桥式起重机结构CAD(1).pdf_第3页
基于许用应力和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通用桥式起重机结构CAD(1).pdf_第4页
基于许用应力和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通用桥式起重机结构CAD(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许用应 力和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 通用桥式起重机结构 C A D 太原科技 大学机械 电子工程学院徐格宁李宏娟 摘要 目前 国产通用桥式起重机系列尚未采用参数化设计系统 既不能将设计人员从大量繁琐的重复 劳动中解放出来 也不能发挥出 C A D C A M的优势 为此 本文采用许用应力和极限状态设计法分别对通用桥 式起重机进行结构分析 建立优化数学模型 采用正交网格法进行参数优化 通过对优化结果的分析 得出 2 种设计方法的异同性 和优劣性 同时优化结果作 为二维参数绘 图 的输 入参数 驱动 参数绘 图软 件直接绘 图 开 发成功一套通用桥式起重机结构 C A D软件 实现设计绘 图的 自动化 关键词 许用应力法 极限状态法 通用桥式起重机 结构 计算机辅助设计 Abs t r a c t i Pa r a me t e r i z e d de s i g n s y s t e m h a s n o t y e t b e e n us e d i n g e n e r a l o v e r h e a d t r a v e l i n g c r a ne s e rie s d e s i gn S o i t c a n ne i t h e r r e l i e v e d e s i g ne r s f r o m n u me r o l l s r e pe a t e d wo r ks n o r pr o mo t e t h e a dv a nt a g e s o f CAD CAM Thi s pa pe r pe r f o r ms a n a l y s i s o f g e n e r a l o v e r h e a d t r a v e l i n g c r a n e s t r u c t u r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b y all o wa b l e s t r e s s me t h o d a n d l i mi t s t a t e me t h o d b u i l d s o p t i mi z a t i o n ma t he ma t i c s mo d e l s c o nd u c t s p a r a me t e r o p t i mi z a t i o n b y o r t h o g o n a l l a t t i c e me t h o d c o nc l u de s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n d s i mi l a r i t i e s a n d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b e t we e n t h e t wo me t h o d s t h r o u g h a n a l y z i n g o p t i mi z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Me a n wh i l e a g e n e r a l o v e r h e a d t r a v e l i n g c r a n e C AD s o f t w a r e i s d e v e l o p e d b y u s i n g t 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a s i n p u t p a r a me t e r s t o d ri v e p l o t t i n g s o f t ware t O c o mpl e t e p l o t t i ng r e ali z i n g a u t o ma t e d de s i g n d r a wi n g Ke ywor ds all o wa b l e s t r e s s me t ho d l i mi t s t a t e me t h o d g e n e r al o v e r h e a d t r a v e l i n g c r a n e s t r uc t u r e CAD 1 引言 2 通 用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 通用桥式起重机是使用最为广泛 的桥架 型起 重机 目前 国产通用桥式起重机系列 尚未采用 参数化设计 系统 既不能将设计人员从 大量 繁琐 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山来 也不能发挥 出 C A D C A M 的优势 为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 减少设计 计算 制 图 制 表所需 的时间 缩 短 设计 周期 实现系列产 品的参数化 需要研究和开发参数化 C A D系统 借助计算 机完 成设计绘 图工作 结构 是起重机的主要 承载体 因此结构设计 的优 劣将 直接关系到产 品的质量 以及企业 的命运 而应用 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通用桥式起重机桥架主要 由2根箱型主梁和 2 根箱型端梁连接组成 为安装运行机构和行人方 便 主梁腹板 外侧装有走 台 端 梁 中部分开 用 螺栓连接 以便于运输 桥架随着主梁和走 台的型式 不 同而不 同 中 轨 半偏轨和偏轨 中轨箱型梁桥架是将小车轨 道安装在主梁上翼缘板宽度 中心线上 梁 内设置 大 小横 向隔板 与上翼缘 板顶 紧 以支承 轨道 半偏轨箱型梁桥架是将小车轨道设置在主梁宽度 中心线至腹板之 间的上翼缘板上 以减小轮压作 用下对梁产生的偏心扭矩 并减小上翼缘板 和腹 板之间的局部压应力 从而改善梁 的受力 偏轨 设备在运行过 程中发生误 动作 与传统 的管路磷 化工艺和金 属零件 消洗工艺相 比较 节 能环保材 料和该工艺装备 均显现 了超常 的优势 不仅 提高 了工作效 率和安 全效率 而 且还具 有工 艺创新 环保达标 和优 良的性价 比 可在机械制造 和同类 一 7 2 一 环保领域中应用 作 者 蔡红专 地 址 西安市西京学 院机 电工程系 邮 编 7 1 0 1 2 3 起重运输机械 2 0 0 8 1 0 箱型梁桥架是将小车轨道置 于主腹板顶上 梁 内 可省去小 隔板 上翼缘板 宽度延 至主腹板外 侧 并设有三角加劲肋板 前 2种共 同特点是主梁为 窄形梁 粱高宽比约为 2 5 3左右 并设有走台 后一种桥架主梁是宽形梁 梁 高宽 比约为 1 2 1 6左右 均以上翼缘板或铺板兼作走台 省去 了 专门的走台材料 提高了桥架的承载能力 目前 生产最多的是中轨和偏轨箱型梁桥架 3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分析 3 1 力学模型的建立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承受垂直 水平载荷作 用 垂直载荷作用下的主梁结构按简支梁力学模 型分析计算 如图 1 水平载荷作用下的主梁结 构按反对称水平刚架力学模型分析计算 如图 2 图 1 垂直载荷作用的桥架 力学模型 a 固定载荷 b 移动载荷 文 图 2 水平载荷作用的桥架力学模 型 a 水平载荷 b 偏斜侧向载荷 3 2 载荷计算 在垂直载荷作用下 图 1 垂直载荷分为 固 定载荷 主梁均布载荷 F 含走台和栏杆等重 量 集中载荷 司机室重量 P 大车运行机构 起重运输机械 2 0 0 8 1 0 的重量 P 及端梁重量等 移动载荷主要为小车的 轮压 P 重量 均 由 G m g计算 得 出 小 车 的轮压 P由 下式计算 P P Q 1 式中P 起升载荷 P 小车重量 e 吊钩的偏心距 K 小车轨距 在水平载荷作用下 图 2 水平刚架分别受 惯性载荷 P F H及偏斜侧 向力 P 作用 计算式 尸 愕 2 式中m 小车质量 起升质量与吊具质量之和 的一半 大车主动车轮数 大车车轮总数 F 3 n 3 P P A 4 式中 P 起重机发生侧向 力的一侧端梁上 与有效轴距有关的相应车轮的静 轮压 之和 A 侧向力 系数 与跨 度 J 与有效轴距 B 之 比值有关 A 0 1 1 对于露天工作 的起重 机 还应考虑风 载荷 的 作用 另外 垂直载荷 和水 平载荷对 主梁截 面的 偏心作用而产生的扭转载荷 根据不 同的主梁截 面形式 扭转载荷的计算也不同 3 3设计方 法 根据最新修订的 起重机设计规范 采用许 用应力设计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 3 3 1 许用应力法 许用应力法是使外载荷在结构及连接接头中 产生的应力和变形 不超过结构及连接接头的承 载能力 强度和稳定性 的抗力 的设计方法 其 设计步骤为 1 计算各指定 载荷 并 以适 当的动力 系 一 7 数 咖 增大 2 根据载荷组合表进行组合 得出组合载 荷 F i 3 用组合载荷 F 计算构件的内力来确定合 成的载荷效应 S 4 根 据作 用 在构 件或 部 件上 的 载荷效 应 内力 计算 出应力 并 与由局部效应 内力 引起的应力 2 合成 得到组合设计应力 5 最后 将此组 合 设计 应力 与许用 应力 相比较 许用应力 是以规定的强度 尺 除以强度系数 y 而得到 在具有高度危险的场合 还要再除以高危险度系数 y 才能得到最后的许用 应力 当高危险度 系数 Y 1 时 安全系数 几就是 强度系数 而对于高度危险情况 安全系数 n 7 y 强度系数 列于表 1中 许用应力设 计法的典型流程图如图 3 图 3 许 用应力设计法 的典型流程图 3 3 2 极限状态法 生的应力 和变形 不超过结构及连接接头的极限 承载能力的设计方法 其设计步骤为 1 计算各指定 载荷 并 以适 当的动 力系 数 增大 并乘 以载荷组合 中该项载荷对应的分 项载荷系数 Y 2 根据载荷组合表进行组合 得出组 合载 荷 在具有高度危险的场合 需对组合载荷 乘以高危险度系数 Y 得出设计载荷 Y F j 3 由此设计载荷 7 F j 计算构件的内力来确 定设计载荷效应 S 4 根 据作 用在 构件 或部 件 上 的载荷 效应 内力 计算 出应力 r 厂 并与 由采用适 当的载荷 系数计算 出来的局 部效应 内力 引起 的其他应 力 合成 得到组合设计应力 5 将组合设计应力 与极限应力 l i m o 相 比 较 极限应力 l i mo 是 以规定的强度 R除以抗力系 数 y 而得到 分项载荷系数 列于表 1中 极限 状态设计法的典型流程图如图4 丽图 极限状态法是使外载荷在结构及连接接头中产 图4 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典型流程图 表 1 系数 g f 和 y n 设计 方法 许 用应力 极限状态 载荷 组合 高危险度系数 强度系数 抗力系数 分项载荷系数 Yf A 1 4 8 1 1 6 1 2 2 1 28 1 3 4 1 41 1 48 1 55 1 6 3 1 7l 1 8 0 B 1 0 5 1 1 O 1 3 4 1 1 O 1 1 O 1 1 6 1 2 2 1 2 8 1 3 4 41 1 48 1 5 5 1 6 3 1 71 C 1 2 2 1 0 5 1 1 0 1 1 6 1 2 2 1 2 8 1 3 4 1 4l 1 4 8 1 5 5 1 6 3 3 4 主梁内力与应力计算 根据以上 2种设计方法 的基本原 理 计算结 构危险截面及危险点的应力 判断是否在允许范 围内 以下分别采用 2种设计方法在载荷组合 A 情况下对主梁结构进行 分析并作 比较 由于水平 载荷及扭转载荷对 主梁产生的弯矩及剪切力较小 在此予以忽略 4 主梁结构 的优化设计 4 1 优化方法的选择 采用正交网格 法 其与复合形法相 比 更擅 长在 目标函数 比较复杂 或没有明显表达式 或不 一 7 4 一 图 5 程序框图 起重运输机械 2 0 0 8 O 表 2 2种设计方法的计算比较 内力 危险截面或危险点 许用应力法 极限状态法 应力 固定载 荷位于跨中 8 P 2 M 8 P 毒 弯矩 L 6 1 M 2等 一 b 小 车 位于 跨中 小 车位 于跨端 肘P c 2 F P c C l MP c y 2 F P c C 固 定 载 荷 位 于 跨 端 Z P Gj 一 告 丁F q L P Gj 一 剪 力 小 车 位 于 跨 中 P 一 P 一 小车位于跨端 c 1 c 1 MP M Y 一 兰 主腹板上边缘 一 c r o 一 正应力 MP MP M Y 下翼缘外边缘 一 一 一一 1 5 F P F 1 5 F P F 剪应力 主腹板中点 一 h 占 6h一 许用值 l i m o r s Yf y 易综合情况下的优化设计 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 并且克服了复合形法容易陷入局部最小点 依赖 初值等局限性 4 2 设计变量的选择 为了提高优化速度 变量既不 能太 多 避 免 冗余定义 和描述 变量也不能太少 避免优化定 义缺失完整性 在主梁结构设计 中 取 4个优 化 变量 下盖板厚度 0 主腹板厚度 1 主腹 板高度 2 下盖板宽度 3 截面其他尺寸如 上盖板厚度 副腹板厚度 副腹板 高度 上盖板 宽度可以根据这 4个变量计算得出 4 3目标 函数 的确 定 F m i n w W为主梁结构 的重量 按照结 构设计计算原理 只要结构所 承受 的载荷在允许 范围之内 设计均有效 但考虑到既要经济又要 可靠的目标 应该是结构越轻 即 越小越好 起重运输机械 2 0 0 8 f 1 0 4 4 约束条件的建立 根据许用应力 与极 限状态设计法原理 计算 出主梁危险截面危险点的实际应力值和许用应力 值 实际应力值与许用应力值 的差小于等于 0即 是约束条件 g i 一 0 5 主梁结构 C AD系统设计 5 1程序设计 程序框图见图5 根据 面向对象和模块化程序 设计的原则 将设计分为尺寸计算模块 结构分 析验算模块 优化设计模块 参数绘 图模块 具 体流程是 首先从用户输入 的基本设计参数数据 文件中读人数据 然后调用尺寸计算模块 和结构 分析验算模块 一方面将绘图时要用到 的尺寸计 算出 另一方 面要得 出优化的 目标 函数和约束条 件 它们都可通过数据文件输 出 再调用结构优 一 75 化设计模块 将优 化结果输 出 与基本输入参 数 共同作为参数绘图的输入参数 调用参数绘图模 块出图 5 2 从数据文件输入基本参数 用户可以根据 自己的需要 将基本参数输入数 据文件 如起重量 跨 度 起升高度 运行速度 工作级别 设计方法等 图6 5 3 输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实际程序运行过程 中 约束条件作为 中问过 程并不输 出 为 了比较 出许用应力法与极 限状 态 设计法的优劣 将优化过程 中的一组解 的约束 条 件部分强度计算值输出 C n 为实际应力值与允 许应力值 的差 图 7为采用许用应力设计法 的计 算值 图 8为采用极 限状态设计 法的计算值 目 标函数输出见图9 图 6 基本参数输入 图7 许用应力法计算值 5 4 优化结果的输出 程序 通过调用优化 设计模 块得 出优化 结果 优化结果和结构 的基本尺寸存放在同一个基本 尺 一 7 6 一 犍 躐 蠹 E 嚣劬 帮鹣 邀 0 一 7 1 8 5 3 6 2 2 g 1 7 9 9 5 7 7 6 9 2 一 4 9 9 2 6 4 5 4 g 3 一 6 8 2 5 8 6 9 2 g 4 1 g 7 8 1 1 7 E 0 图 8 极限应力法计算值 图 9目标 函数输 出 寸数据文件中 该 文件也是参数绘 图的基 本参数 输人文件 图 l 0 图 1 0 优化结果输 出 5 5 参数化绘图 以上准备工作 就绪后 即可调 用参 数绘 图模 块 将通用桥式起 重机 的二维工程 图快速 准确 的 绘出 实现真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6 结论 1 从表 2的反映载荷组合的计算公式 的对 比可 以看出 在极限状态法 中 等号左端 的各项 载荷增大了 倍 但不具有线性关 系 而等号右 起重运输机械 2 0 0 8 1 0 端的极限应力值 l i m 中 由于 7 ym 使得 l i m 相对于许用应力 一增大 ym Yf y n 了 倍 而在许用应力法中 等号左端的载荷 7m 不增大 而等号右端的许用应力值 一 一 yf yn 中 由于 y 相对于极限应力值 l i m o wI r r 减小了 倍 而数值上的比较只能通过大量 的计算实例显示其规律性 2 从表 3的优化设计结果数据对 比可 以看 出 由于许用应力法 和极 限状态法 的设计结果基 本相 同 从极 限状态法相对 于许用应力法 的相对 误差计算中 除 5 t 3 1 5 m跨度的 1台算例外 其余算例均显示基 于许用应力法 的优化设计结果 略为小于极限状态法 的优化设计结果 而相对误 差最大不超过 1 8 表明采用 2种方法设计均是 可行 的 其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表 3 2种设计方法最优设计结果和 目标函数比较 主 梁 优 化 截 面 相对于许用 额定起重量 跨度 主梁 自重 设计方法 盖板厚 腹板厚 腹板高 盖板宽 应力的相对 t m kg m m m m m m n 1 m 误差 5 1 0 5 许用应力 8 6 5 7 5 2 6 0 1 1 6 O 5 0 5 l 0 5 极限状 态 8 6 5 8 0 2 6 0 1 1 6 6 0 2 0 4 8 5 3 1 5 许用应力 6 6 l 4 l 0 5 5 0 6 2 4 8 5 4 5 3 1 5 极限状态 6 6 l 3 9 5 5 5 0 6 2 0 5 8 3 一 O 6 8 3 2 l O 5 许用应力 8 6 7 8 5 4 5 0 l 6 8 6 1 7 3 2 1 0 5 极限状态 8 6 7 9 5 4 6 0 1 7 1 2 8 6 1 5 8 3 2 2 5 5 许用应力 8 6 1 5 6 0 6 4 5 6 2 3 3 3 4 3 2 2 5 5 极限状 态 8 6 1 5 8 0 6 5 0 6 2 9 7 0 7 1 0 2 3 2 3 1 5 许 用应力 1 0 8 1 5 5 0 7 4 0 1 0 6 4 4 1 6 3 2 3 1 5 极限状态 1 0 8 1 5 5 0 7 5 0 1 0 6 9 8 0 8 0 5 1 l x l 0 5 许 用应力 1 2 1 0 l 0 2 5 5 0 0 3 l 6 7 5 7 1 0 0 l 0 5 极 限状态 1 2 1 O 1 0 5 5 5 0 0 3 2 2 2 7 4 1 7 4 1 0 0 3 1 5 许用应力 2 0 1 6 l 7 0 0 7 8 0 2 3 2 5 5 0 3 1 o 0 3 1 5 极 限状态 2 0 1 6 l 7 1 0 7 9 5 2 3 5 o 4 6 0 1 0 7 表 4 2种设计方法的约束条件比较 额定起 跨度 设 计 目标 函数 约 柬 条 牛 约束条件平 重量 t 方法 F rai n f 1 g 0 g 1 g 2 g 3 g 4 g 5 均值 5 l 0 5 许用应力 1 1 6 0 5 O 一 6 0 4 1 2 2 8 2 一1 2 8 O 5 2 9 6 1 8 8 2 4 4 8 0 5 1 0 5 极 限状态 l l 6 6 O 2 7 3 8 3 2 8 2 3 2 0 2 9 7 4 7 一l 1 7 1 2 8 4 5 5 4 5 2 5 3 1 5 许用应力 6 2 4 8 5 4 4 4 6 4 2 3 2 5 一 O 8 7 7 0 2 5 9 4 8 2 3 2 6 4 2 8 5 5 3 1 5 极 限状态 6 2 0 5 8 3 5 4 4 2 7 8 3 0 6 7 8 5 8 7 l 1 5 6 6 2 2 2 1 5 1 1 1 3 2 1 O 5 许用心力 1 6 8 6 1 7 5 7 0 1 2 2 7 5 0 5 6 5 6 2 9 0 6 7 9 3 l 一 3 9 4 2 3 2 l 0 5 极 限状态 1 7 l 2 8 6 6 8 8 3 2 8 1 1 2 6 7 8 6 一I 1 1 4 7 9 8 4 7 8 8 起重运输机械 2 0 0 8 1 0 一7 7 续表 4 额定起 跨度 设计 目标函数 约 束 条 件 约束条件平 重量 t m 方法 F m i n W g 0 g 1 g 2 g 3 g 4 g 5 均值 3 2 2 5 5 许用心力 6 2 3 3 3 4 5 2 3 8 2 2 6 0 1 4 4 3 5 9 9 O 1 2 1 8 4 4 3 7 8 8 3 2 2 5 5 极限状态 6 2 9 7 0 7 6 3 9 2 2 8 0 4 0 9 1 5 3 0 7 l 1 O 7 2 1 9 5 5 4 6 04 3 2 3 1 5 许用应力 1 0 6 4 4 1 6 5 0 3 6 2 2 7 1 0 1 3 5 4 3 9 2 9 6 1 7 6 9 3 9 6 9 3 2 3 1 5 极限状态 1 0 6 9 8 0 8 6 1 3 6 2 7 4 4 0 0 5 6 6 3 7 一l 1 3 5 3 1 8 0 6 4 7 8 0 1 o o l O 5 许用应力 3 1 6 7 5 7 5 0 4 6 2 2 6 9 0 5 2 3 6 8 9 8 3 4 3 一l 1 2 9 3 4 2 l 1 0 o l 0 5 极限状态 3 2 2 2 7 4 5 9 2 9 2 7 7 5 0 8 7 4 4 0 l 一1 0 3 6 1 1 9 2 4 1 2 4 1 0 0 3 1 5 许用应力 2 3 2 5 5 0 3 5 2 4 9 2 2 9 2 0 3 7 4 7 3 9 9 0 5 6 1 8 3 3 3 8 6 8 1 o o 3 1 5 极限状态 2 3 5 o 4 6 0 6 3 9 4 2 7 9 9 0 6 9 5 7 7 2 1 1 1 3 1 9 4 4 4 6 8 5 3 从表 4的数据对 比可以看 出 在相 同的 设计参数前提下 采用极 限状态法设计 的主梁重 量略大于许用应力法设计 的结果 同时约束条件 的平均绝对值大 于采用许用应 力法 的计算 结果 表明采用极限状态法的设计 富裕量大 设计较安 全 反之 若要约束条件达 到绝对值 最小 即将 约束条件用足而使 目标 函数达到最小 采用许用 应力法设计的截面尺寸要 比极 限状态法略小 表 明用许用应力法的设计较经济 4 开发成功一套通用桥式起 重机结构 C A D 软件 实现设计绘 图的 自动化 所设计 的结构更 科学 效率更高 5 本文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到通用桥式起重 机整体结构的设计 还可推广 到各种起重机 的结 构设计 中 参考文献 1 徐格宁主编 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设计 北京 机械工 业 出版社 1 9 9 7 2 徐克晋主编 金属结构 第 2版 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