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conomics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基数效用分析 第二节序数效用分析 第三节价格效应 一 欲望与效用 二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三 消费者均衡 四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1 欲望 2 效用 第一节基数效用分析 五 消费者剩余 3 基数效用论 论 欲望 欲望也叫做需要 是指人们想要得到又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心理状态 欲望由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愿两个因素组成 欲望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 消费者之所以要购买各种商品 是因为这些商品能满足他的各种欲望 从人类欲望的多样性来看 欲望是无限的 永远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但人的某个特定的欲望 往往是有限的 能够被彻底满足 效用 1 效用的含义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叫效用 2 效用的主观性 效用实际上是消费者对物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评价 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物品的欲望不同 从而 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人的效用也就不同 因此 效用不能进行人际间的比较 当然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 消费同一物品也会产生不同的效用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 各种商品对人们的效用多少可以用基数来准确地度量 并且加总求和 案例分析 评分选举的合成谬误 不久前 某大学的经济学系年终考核 请教师和学生代表给行政人员打分 为了准确反映民意 规定对于不了解的人员可以留空白 统计平均值时也首先剔除这些空白 李老师平日接触行政人员不多 印象较好的就是A B两位 他给两位都打了90分 其余的置空 就交了卷 其实 大家对A B的印象都比较好 前面各有10为老师给A B C D E打分 总分是A948 B950 C946 D947 E904 A和B是领先的 想不到李老师给分以后 结果发生了变化 A 1038 11 94 4B 1040 11 94 5C 946 10 94 6D 947 10 94 7E 904 10 90 4由于李老师推荐A和B 反而使原来列前的A和B落后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代经济学中 有所谓 合成谬误 的告诫 把局部合理的经济学判断 简单地汇加起来 可能导致全局错误的结论 这次合成谬误的经济学道理 就是不同消费者的基数效用 不能相加 1 总效用 2 边际效用 第一节基数效用分析 3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一 欲望与效用 二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三 消费者均衡 四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五 消费者剩余 总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获得的满足总和 常用TU表示 边际效用 1 定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物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用MU表示 2 公式 或者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随着消费者不断地增加对某种商品的消费 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越来越少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MU 0TU递增MU 0TU最大MU 0TU递减 货币的边际效用对于消费者来说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例 一个学生上食堂吃饭 食堂里面有很多好吃的的东西 米汤 米饭 鲤鱼 甲鱼等 有三个学生 分别为温饱型手里只有一元钱 小康型手里有10元 富豪型手里有56元 现在假设这些消费品的价格以及享受了这些消费品以后所得到的满意度如表所示 食品的价格及其效用以及边际效用 温饱型花1元钱买到如下满意度 米汤660 米饭280 鲤鱼10 950满意度小康型花10元钱买到如下满意度 米汤660 米饭280 鲤鱼54 甲鱼7 1001满意度富豪型花56元钱买到如下满意度 米汤660 米饭280 鲤鱼54 甲鱼38 1032满意度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花钱与得到的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学生花费1块钱买到了950满意度 第二个学生花费10块钱买到了1001满意度 钱花费了10倍但满意度却没有增加10倍 只增加了一点点 第三个学生花费56块钱买到了1032满意度 钱花费了56倍 满意度却只增加了一点点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也反映出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 食品券发放 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 剩余食品通过各种计划被分配给困难家庭 有一次 作为剩余食品的是桔子 社会上有教养的人看到贫困家庭的孩子把一些桔子当球踢着玩 感到震惊和气愤 然而这种气愤用的不是地方 它应该对着那些行政官员发泄 他们分给一个地方的贫困家庭的桔子显然是太多了 事实上多到使边际效用等于零 这样把最后一个桔子分派到作为临时性的皮球这样的最后一个最好的用途上 还有什么比它更合理呢 第四个鸡蛋的事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 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 该商品对使用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但是假设用四个鸡蛋烤制一个蛋糕 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个 第二个和第三个鸡蛋的边际效用没有第四个鸡蛋的大 因为有了第四个鸡蛋 才能作成蛋糕 你怎样使这种情况与边际效用递减相吻合 婚姻的变故 如何看待婚姻的变故 经济学也可以小试牛刀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说的是人们在消费同一种商品时 其效用随着单位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比如一个饥饿的人吃包子 第一个很好吃 效用最高 感觉最好 越到最后越没有感觉 如果继续吃下去 就会恶心呕吐 产生负效用 如果把这条规律套用到婚姻上 就会得到相同的结论 爱情的满意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年久日深 慢慢没有了感觉 离婚也就顺理成章了 婚姻变故的另一个原因 经济学往往用信息不对称来解释 信息不对称有一个二手车市场的经典范例 在二手车市场上 车主总是比买者更了解车况 在对车况不太了解的情况下 吃亏的总是买主 男女恋爱过程中 双方既是车主 又是买主 他们总是隐瞒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公开或放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如掩饰自己的缺点 张扬自己的优点 一旦结婚 双方的缺点就会慢慢暴露出来 如果这些缺点严重影响到婚姻生活质量 重新选择 另攀新枝就在所难免了 1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2 消费者均衡的约束条件 第一节基数效用分析 3 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一 欲望与效用 二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三 消费者均衡 四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五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 用一定的收入购买与消费各种物品 使自己的总效用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消费者均衡的约束条件 各种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M只购买X与Y两种商品 X与Y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与PY 则消费者均衡的约束条件可以表示为 为了简单起见 假定没有储蓄 约束条件就变为 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消费者均衡的原则或条件 消费者购买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都相等 或者说 消费者购买任何两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可用公式表示为 令 如果上述条件成立时 消费者的效用没有达到最大化 理性的消费者就会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组合量 假定在X的购买上减少一单位货币支出 消费者因此将失去4单位的效用 同时在Y的购买上增加一单位货币支出 消费者因此将增加效用 但由于边际效用递减 在Y的购买上增加一单位货币支出所增加的效用量必然小于4 显然 在公式成立的条件下 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组合 不仅不能增加效用 反而会减少效用 因此 就是消费者的均衡原则 数学证明 数学证明如下 设效用函数为 约束条件为 为了保证TU在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极大 要求对X Y的一阶偏导数等于零 即 从而有 例 一位大学生即将参加三门课的期终考试 他能够用来复习功课的时间只有6天 假设每门功课占用的复习时间和相应会有的成绩见表1 试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该同学怎样分配复习时间才能使三门课的总成绩最高 解析 首先将各门课程占用的时间与相应的边际效用计算出来 并列成下表 由表2可以看出 经济学用3天 其边际效用是10分 管理学用2天 其边际效用是10分 统计学用一天 其边际效用也是10分 而且3门课程所用的时间正好是6天 由消费者均衡条件可知 该同学把6天时间作如上的分配时 总分最高 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X和Y PX 2 PY 1 M 12 如何消费使自己的效用最大 X和Y商品的边际效用图 X商品3件 Y商品6件总效用 93 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 斯密在 国富论 第一卷第四章提出著名的价值悖论 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 但它几乎不能购买任何东西 相反一块钻石有很小的使用价值 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其他物品 钻石的使用价值很小 但却很昂贵 水的使用价值极大 却很廉价 你怎样解释这个悖论 因为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 我们知道 当我们对某种物品消费越多 其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也就越小 我们用的水是很多的 因此最后一单位水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就微不足道了 相对于水而言 钻石的总效用并不大 但由于我们购买的钻石极少 所以 它的边际效用就大 物以稀为贵 的道理在于 稀 的物品边际效用高 四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令为不变的常量 则有 当反之 当 显然 消费者追求总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行为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共同决定了需求曲线的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曲线的本质就是边际效用曲线 需求曲线上任一点所对应的需求量 均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能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购买量 1 消费者剩余的定义 第一节基数效用分析 2 消费者剩余产生的源泉 3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4 消费者剩余概念提出的意义 一 欲望与效用 二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三 消费者均衡 四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五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定义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产生的源泉 消费者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取决于这些商品所带来的总效用 而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等于边际效用与所购买的商品数量的乘积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 前者往往大于后者 从而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当然 消费者剩余产生的源泉还在于不同消费者 收入 偏好不同 购买同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同 而实际支付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那些收入高偏好强烈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一定比实际支付的价格要低 从而也可以得到很多的消费者剩余 我们能利用消费者剩余作什么 看下面的案例互补性与销售策略对于两种完全互补或强烈互补的商品 有关企业往往采用这样的价格策略 把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定得很低 以便把顾客吸引过来 然后在他不得不买的另一种商品上 把钱赚回来 这是占领市场 扩大销售的好办法 出门旅行 花费最大的就是交通和住宿 如果是 一日游 那么开支大项 就剩一项交通费 赌城拉维加斯为了招揽顾客 把公交服务伸延到附近的许多城市 你化12美元买一张纽约到拉维加斯的来回票 一到拉维加斯 就会马上领到15美元的硬币 赌城老板的哲学是 只要把你引到赌城来 不怕你不上钩 这就是利用了互补性的经营策略 把到赌城的消费对象分解成两种商品 一是交通 一是其他所有东西 对于一般美国人来说 因为去了就要赌 这两种商品具有强烈的互补性 老板那样做 就是把互补商品之一的价格压得很低 不仅免费而且还有一点点倒贴 他们的如意算盘 就是在互补的另一种商品中把好处都捞回来 事实证明 赌城的这一营业策略 非常成功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上述需求曲线表明 某商品的价格分别为8 6 4 2时 相应的购买量为1 2 3 4单位 若市场价格为4 消费者购买3单位商品愿意付出的价格总额为18 3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总效用 而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为12 两者之间的差额6就是消费者剩余 1 离散商品的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2 非离散商品的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3 消费者剩余变动量的计算设初始的市场价格为P1 需求量为Q1 消费者剩余为P1AC 现在价格降到P2 则需求量增加到Q2 消费者剩余为P2BC 由于价格下降 消费者剩余增加了梯形P2BAP1的面积 其中矩形P2EAP1的面积测量在价格下降时 消费者购买原先数量的商品所多得到的消费者剩余 小三角形面积EBA测量在价格下降以后 消费者由于增加购买量所多得到的消费者剩余 设市场价格为P1 消费者购买Q1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为梯形0Q1AC的面积 而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为矩形0Q1AP1的面积 消费者剩余为0Q1AC 0Q1AP1 P1AC 设反需求函数为 S表示消费者剩余量 S表示消费者剩余的变动量 P1 Q1分别表示初始的价格与初始的需求量 P2 Q2分别表示变动以后的价格与需求量 则有 4 需求曲线非线性时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消费者剩余概念提出的意义 1 为衡量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程度提供了一个比较有用的指标 2 为比较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效率高低 政府是否兴建与兴建多少公共产品 提供了一个比较有用的分析工具 3 它使人们认识到 在日常的市场交易中 每个人都获得了多么巨大的额外的福利 一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二 消费者偏好的特征 三 无差异曲线 四 边际替代率 第二节序数效用分析 五 预算线 六 消费者均衡 七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一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1 商品的效用具有主观性 没有客观的衡量指标 无法准确地用基数来表示其多少 2 商品效用的多少即使能够衡量并用基数表示 这种做法对于描述消费者的理性选购行为来说也是不必要的 为了确定消费者选购那一个商品束 只要知道那一个商品束具有更高的效用就行了 而不必知道各个商品束的具体的效用到底是多少 因此 可以用序数来表示不同商品束的效用高低 在序数效用论中 如果有效用函数的话 它也仅仅表示对不同商品束的效用高低的排序 而不表示不同商品束的效用具体是多少 3 不同商品束的效用高低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束的偏好程度正相关 对某个商品束的偏好越强烈 该商品束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1 完备性 2 传递性 3 反身性 第二节序数效用分析 一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二 消费者偏好的特征 三 无差异曲线 四 边际替代率 五 预算线 六 消费者均衡 七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完备性 消费者对任何两种不同商品束的偏好程度 都是可以比较的 设有A B两种可以选购的商品束 消费者对A B两种商品束的偏好关系无非有以下3种 传递性 设有A B C三种可以选购的商品束 如果则一定有 反身性 消费者对相同两个商品束的偏好也一定相同或者说无差异 即 1 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2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二节序数效用分析 一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二 消费者偏好的特征 三 无差异曲线 四 边际替代率 五 预算线 六 消费者均衡 七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指在偏好既定条件下 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组合的轨迹 布里丹的饥饿的驴 巴黎大学教授布里丹曾经提出 一头驴位于两大捆同样的干草之间 用来选择其中一堆干草的理由对另一堆干草也同样试用 这使的它无法在二者之间进行理性选择 这个不幸的动物忍饥挨饿直到死 这个寓言故事最先被理论家用来验证无差异曲线在经济分析上的用途 布里丹的结论是荒谬的 并不是他的论证存在任何逻辑上的错误 如果对左右两堆干草的偏好完全相同 驴子可以凭机会来选择其中的一堆 因为动物也是理性的 具有随机选择的能力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 在同一坐标图中 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的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这意味着商品的消费多多益善 即 2 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永不相交 3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斜率为负 4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例 吃饼领赏实验假设我现在准备了一听饼干和一叠一元面额的钞票 在实验进行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内 参加实验的学生 每吃下一块饼干 就可以获得一元钱的犒赏 想想看 这个实验会如何进行 我们可以想象参加实验的一个学生的典型情况 开始的时候 既管吃又赏钱 当然非常美妙 但是随着一块块饼干下肚 吃的好感在慢慢消失 这时 领赏的激励依然存在 逐渐变成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激励 随着再吃再赏的进一步发展 吃饼干逐渐变成一种负担 到了这个时候 是否退出实验 就取决于领赏的激励和吃饼的负担孰轻孰重 最后 当继续吃饼变成可怕的受罪 再也受不了的时候 他就不得不退出实验 M B A 设横轴B表示饼干的数目 纵轴M表示钞票的数目 那么每个学生的无差异曲线图 都由大致U形的无差异曲线组成 吃一块饼干赏一元钱的实验 就沿着从原点出发的斜率为1的射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进行 设想把这些U形无差异曲线的最低点用一条实线连接起来 那么 实线与B轴截距大的学生 胃口就比较大 每个学生退出实验的地方是两条线的交点再往右上方走一点的地方 设计新的汽车如果你是一家汽车公司的经理 那么你将如何决定什么时候推出新型号 该投资多少钱用于款式的重新设计 你或许知道 一辆汽车的两大特性是其款式设计 例如设计和内部特点 和其性能 例如汽油里程数和驾驶性能 款式设计和性能都是受到人们关注的特性 一辆汽车 它的款式设计越好 性能越佳 其需求量就越大 然而 重新设计款式 提高汽车的性能 这是要花钱的 在一辆汽车里 你应该增加多少特性呢 款式 性能 A偏好性能 款式 性能 B偏好款式 对于汽车特性的偏好 问题的答案部分取决于生产成本 也取决于消费者对于汽车特性的偏好 上图显示了消费者偏好的两个特性描述 A图所示的是一部分人偏好性能 而不是款式 他们愿意放弃相当的款式造型以换取更好的性能 B图所示的是一部分人偏好款式而不是性能 他们愿意为获得更新颖的款式而容忍低效的汽油里程数或稍差的驾驶性能 在人群中 哪个偏好组别占了多数 知道这一点有助于汽车公司的经理做出战略性的生产决策 判断这一情况的途径之一是对人们进行调查 这些调查就款式和性能不同组合的几种汽车询问每个被调查者 另一途径是从统计上分析消费者以往购买不同款式和性能的汽车的数量 将不同汽车的售价和汽车的特性水平联系起来 人们就可以判断不同组别的消费者赋予每一特性的相对价值 例2 青春的价值有一个20岁的姑娘 她要找对象 找对象有很多指标 如对方的收入 外表 学问 年龄 健康 品德等 为了简单起见 我们只考虑两个因素 对方的收入及年龄 对方每个月的收入用X表示 年龄用Y表示 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这为姑娘找对象的时候对对方年龄 收入的选择 Y 30 22 A B C E D 0 1000 5000 金钱与青春的选择 X 在此处无差异曲线并不是凹向原点 这是因为岁数Y越大越不好 而每个月工资X却是越多越好 假如岁数Y越大越好 那么该无差异曲线应凹向原点 在图中A点表示对方的年龄为22岁 每个月的收入为1000元 B点表示对方的年龄为30岁 每个月的收入为1000元 A与B表示两个不同的对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这位姑娘会选择A 即A比B好 D点表示年龄为22岁 月收入为5000元 比较A和D 姑娘将会选择D 即D比A好 类似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D比C好 C比B好 现在假设这位姑娘对D的满意度为10 A的满意度为5 B的满意度为3 沿着D C B这条路线走下去 满意度将从10下降到3 那么 在这条路线上 必然存在某一点E 满意度为5 即在该点的满意度与A一样 我们就认为A与E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假如E点对应着一个对象的岁数为28岁 每月工资收入为5000元 这位姑娘面对着两个对象A与E 前一个对象岁数为22岁 每月工资收入为1000元 后面一个对象岁数为28岁 每月工资收入为5000元 这位姑娘认为找这两个对象得到的满意度一样 那么 E这个对象减少ED 6岁 每月收入也相应减少DA 4000元 到达A这一点 这位姑娘认为 可以用DA 4000元代替ED 6岁 那么 这意味着青春可以用金钱来代替 替代率为DA ED 4000 6 666 66 这意味着可以用每月666 66元的收入去购买1岁的年龄 在这种情况下 青春是有价的 1 边际替代率的定义 2 公式 第二节序数效用分析 3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一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二 消费者偏好的特征 三 无差异曲线 四 边际替代率 五 预算线 六 消费者均衡 七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边际替代率的定义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偏好与效用水平既定不变的条件下 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公式 或者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偏好与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 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少 导致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设某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函数为 该函数的全微分为 因此有 当X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Y的消费量不断减少时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一定递减 边际替代率递减 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1 预算线的含义 第二节序数效用分析 2 预算线的方程 3 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 4 消费者预算线的移动 一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二 消费者偏好的特征 三 无差异曲线 四 边际替代率 五 预算线 六 消费者均衡 七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是指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 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预算线的方程 设某消费者的收入为M 购买两种商品X Y 它们的价格分别为PX和PY 则预算线方程为 或者 预算线把坐标平面划分成了三个区域 即预算线 预算线右上方与预算线左下方三大区域 预算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区域称为预算空间或预算集 预算线实际上也叫预算边界 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 预算线的斜率为 是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表示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购买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购买量 消费者预算线的移动 1 收入变动引起的预算线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消费者的收入变化会引起预算线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 预算线上移 收入减少 预算线下移 2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预算线移动在收入与PY不变的情况下 PX变动将引起预算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发生变动 PX下降 预算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就增加 PX上升 预算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就缩短 第二节序数效用分析 1 消费者均衡原则 2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一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二 消费者偏好的特征 三 无差异曲线 四 边际替代率 五 预算线 六 消费者均衡 七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消费者均衡原则 1 图形分析消费者购买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所对应的商品组合 就能获得最大效用 处于均衡状态 消费者均衡原则 2 公式 该公式表示在偏好 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正好等于消费者在市场上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购买量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购买量时 消费者的效用就达到极大 当时 消费者可以通过调整购买的商品组合 来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 若 消费者增加的购买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 如上图中的点 若 消费者减少的购买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 如上图中的点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例 实物奖励和金钱奖励企业做广告 对一项抽奖的宠儿给予价值一万元的家庭式豪华旅游的奖励 偏偏中奖的是一位和半瘫的母亲相依为命的孝子 企业坚持一定要获奖者本人来享受豪华家庭式旅游 可惜孝子没有这个福分 最后 只有作为补偿 企业向获奖者赠送了一些礼物 价值与一万元相差很远 假设服装厂的老板要给每个雇员价值1000元的本厂服装奖励 有人很满意 而有人却并不很满意 为什么呢 假设AC是两人原来的预算线 原来的最优决策点是E 奖励以后的预算线为DG 通过A的水平线交DG于H 那么很清楚 新的最优消费决策只能发生在HG段 B D A 0 C G E K H E F B D A 0 C G F H E K E 甲 乙 设DG和无差异曲线相切于K 那么对于甲来说 K点对服装的消费不足千元 从而K点是不可行的消费 因此 甲被迫以E H作为最优消费决策 对于乙 K点在HG段 所以E K是他的最优消费决策 两相比较 乙本来就很想购买本厂的上千元的服装 所以他对老板的作法最为满意 至于甲 有奖总比没有奖好 从E到E 他的满意程度也提高了许多 只是远远不及奖1000元现金那么令他满意 前面所提到的中奖者 他的最优决策点就在很靠近纵轴的地方 谁叫他的偏好不向豪华旅游倾斜呢 同理 过去大白菜的改革到现在住宅商品化改革中的明补与暗补的利弊分析同上 奖励是这样 工资更是这样 实物补助 总不如 等值 的现金补助那么受欢迎 在这个意义上 现金比 等值的商品 值钱 七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序数效用论认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当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正好等于消费者在市场上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购买量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购买量时 消费者的效用就达到极大 用公式表示 现在令PY不变 若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只有减少对X的需求量 才能增大 才能与重新相等 若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只有增加对X的需求量 才能降低 才能与重新相等 显然 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负相关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纽约州的预算分配 纽约州1993年收入30亿美元 准备每年将这笔经费用于高速公路或公共交通 以满足州内人口的交通需要 如何在这些需要之间分配这些经费呢 换句话讲 多少钱用于高速公路 多少钱用于公共交通 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它涉及大量的金钱 时间 舒适和给很多人带来好处 实际上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消费者均衡模型来解释这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纽约州政府看作一个消费者 把高速公路和工交通看作政府可以购买的两种商品 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固定的价格和消费总量 假设州政府对最大化交通体系的作用感兴趣 显然运力与里程相关 可以画出州政府关于公共交通里程数和高速公路里程数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 通过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 可以知道预算分配情况 高速公路里程 公共交通里程 官歌 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伤了胃喝的老婆背靠背老婆告到委员会领导说该喝的不喝也不对 一 价格效应的含义与分解 二 两种不同的替代效应 三 收入效应 1 价格效应的含义 2 价格效应的分解 第三节价格效应 四 正常商品 低档商品与吉芬商品的价格效应 价格效应的含义 价格效应是指其他因素 偏好 收入与其他商品的价格等等 不变 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效应的分解 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即价格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这是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 常常会产生两种结果 第一 引起商品的相对价格 或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 发生变化 消费者总是增加相对便宜的商品购买 减少相对昂贵的商品购买 这种现象就叫替代效应 第二 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化 进而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收入效应 1 希克斯替代效应 2 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 3 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与商品的价格负相关 第三节价格效应 一 价格效应的含义与分解 二 两种不同的替代效应 三 收入效应 四 正常商品 低档商品与吉芬商品的价格效应 希克斯替代效应 1 定义 其他因素不变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 调整消费者的收入 使他现在获得的效用与价格变动以前曾经获得的效用无差异条件下 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叫希克斯替代效应 如下图所示 2 希克斯替代效应的特征 效用不变 斯勒茨基的替代效应 1 定义 其他因素不变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筛查技术发展与诊疗市场调研
- 2025-2030儿童绘画疗法在情绪认知发展中的神经机制与市场教育报告
- 2025-2030儿童早期艺术教育医学价值分析
- 2025-2030儿童教育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 2025-2030儿童感统训练器材市场潜力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2025-2030儿童家具安全标准升级对行业影响深度解读
- 2025-2030儿童发育行为门诊的民营医疗机构设立标准与盈利模式
- 2025-2030儿童冥想训练对大脑默认网络发展的医学观察报告
- 互联网企业内部员工满意度调查表
- 2025-2030传统武术训练对儿童工作记忆提升的脑电证据
- 化工安全三级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加工定做合同范本
- 2025湖北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教PEP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Unit 1-2).(含答案含听力原文)
- 铁路局安全理论培训课件
- 物流配送调度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35kV线路工程电杆安装施工方案
- 2025年乡镇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招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度环评文件技术复核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新生儿硬肿症个案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