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南昌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俞薇薇,2,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三、高血压Hypertension四、风湿病Rheumatism五、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六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3,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心血管最常见疾病部位:大中动脉基本病变:动脉内膜中脂质沉积, 内膜灶性纤维化 粥样斑块形成临床上常有心、脑等缺血引起的症状,4,一、病因和发病机制Etiology,(一)危险因素: 1、血脂异常胆固醇 VLDL LDL 促进斑块形成 HDL 抗氧化,防止斑块形成,5,2、高血压:机械作用 促进脂质沉积 内皮细胞损伤3、吸烟血中CO 生长因子 平滑肌细胞增生 -内皮损伤,6,4、引起继发性高血脂的疾病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症5、遗传因素6、其他因素 年龄性别 病毒感染 超重或肥胖,7,(二)发病机制:,1. 脂质渗入学说:小、致密LDL抗氧化弱2. 平滑肌突变学说:平滑肌迁移、增殖3. 炎症学说:c-反应蛋白(CRP)4. 内皮损失学说:5.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8,泡沫细胞(Foamy cell):,指吞噬了脂质的单核细胞或组织细胞,其胞浆中含有许多脂滴,在HE染色时呈空泡状。,包括,9,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在ox-LDL、MPC-1 PDGF、TGF-等因子的影响下,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内膜,经其表面的清道夫受体、CD36受体和Fc受体的介导下,源源不断地摄取已进入内膜并已发生修饰的脂蛋白。 SMC源性泡沫细胞:在上述趋化因子作用下,动脉中膜的SMC经弹力膜的窗孔迁入内膜,并发生增生、表型转化、分泌细胞因子和合成细胞外基质;SMC经其表面的LPL受体介导而吞噬脂质。,10,泡沫细胞的来源,血中单核细胞进入内皮下吞噬脂质而成,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移入内膜, 摄取脂质而成。,1、巨噬细胞源性:,2、肌源性:,11,12,二、病理变化,(一)基本病变:1、脂纹(fatty streak) ( AS的早期病变)肉眼观:动脉内膜面; 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 宽约1-2mm、长达1-5cm,平坦或微隆;,13,病灶处内皮细胞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少量淋巴C,嗜中性及嗜酸性粒C等。,镜下观:,脂纹是一种可逆性变化,可发展为纤维斑块。,14,15,2、纤维斑块,2、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肉眼观:,内膜面散在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淡黄或灰黄色,瓷白色,状如凝固的蜡烛油,斑块 0.3-0.5cm,可融合,斑块表面胶原f 玻璃样变,16,正常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病变,17,纤维帽 大量胶原纤维 玻璃样变性;纤维帽下方可见不等量泡沫细胞,SMC、细胞外脂质及炎细胞;,光镜下:,18,镜观:,表层为纤维帽其下为泡沫细胞、巨噬细胞、脂质,19,纤维帽,泡沫细胞,脂质,20,3、粥样斑块(亦称粥瘤) atheromatous plaque,肉眼观: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见纤维帽下方,有多量黄色粥糜样物。,21,动脉分支开口处黄色隆起斑块,22,镜下观:,表面:纤维帽其下:无 定形坏死物、胆固醇结晶、钙化底部及周边部: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中膜SMC受压萎缩,弹性纤维破坏,该处中膜变薄;,23,3、粥样斑块,镜观,纤维帽,胆固醇结晶,中膜萎缩,24,斑块底部块纤维化 斑块内胆固醇积聚,25,26,27,28,29,4、继发性改变,.斑块内出血 -新生血管破裂血肿,.斑块破裂粥瘤性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中等动脉),30,1、斑块内出血,31,2、斑块破裂溃疡形成,32,3、血栓形成,33,4、钙化,4.钙化,34,5、动脉瘤形成,35,(二)主要动脉的病变,1、主动脉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4、肾动脉粥样硬化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36,1、主动脉粥样硬化,1)好发部位,腹主动脉后壁,降主动脉,主动脉弓,2)主要影响,较 小,口径大血流急,但是:可形成动脉瘤,37,2、脑动脉粥样硬化,1)好发部位,Willis环,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2)主要影响,管腔狭窄长期供血不足脑萎缩,-供血中断脑软化,-形成小动脉瘤,破裂脑出血,38,基底动脉环硬化黄色,竹节样,39,基底动脉内血栓形成,基底动脉环硬化,40,脑动脉硬化致脑萎缩,41,3. 肾动脉粥样硬化部位:多见于肾动脉开口处或主干近侧端后果:A 肾血管性高血压 B 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42,腹主动脉血栓形成,肾硬化,髂动脉瘤,43,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累及单侧或双侧 不对称体积缩小,表面较大的凹陷疤痕,44,4.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A 以下肢动脉常见且较严重B 较小动脉 发生病变时,一般不出现严重后果 C 如较大的动脉发生病变时,轻者,可因肢体缺血出现跛行,重者,血管闭塞,肢体可发生缺血性坏死,甚至坏疽.,45,新 鲜 足 坏 疽,4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coronary artherosclerosis)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1、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2、心肌梗死(MI) 3、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4、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第二节,47,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是冠状A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占95%99%;是AS中对人类构成威胁最大的疾病。,病变多发生于血管的心侧壁,呈新月形,使管腔呈 偏心性狭窄;按管腔程度可分为4级:级, 25%; 级,26%50%; 级,51%75%; 级,76%。,48,49,2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左旋支3,左前降支 1,50,好发部位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供血区:左室前壁大部,心尖部及室间隔的前2/32、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3、左冠状动脉左旋支供血区:左室侧壁,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52,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53,正常冠状动脉,5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55,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及钙化 ,管腔明显狭窄,56,镜观病变,斑块内出血,管腔狭窄,钙盐沉积,中膜萎缩,胆固醇结晶,内膜增厚,57,冠状动脉阻塞,58,59,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 是由冠状动脉缺血所引起; 习惯上CH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占冠状动脉病的绝大多数),60,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冠状动脉AS及复合病变 冠状A痉挛等 2 心肌耗氧量剧增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增加: 血压骤升,劳累,激动等,引起冠心病的原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主要表现:,61,(一)心绞痛 是由于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 成的以胸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临床特点: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紧迫感,疼 痛常放射至右肩和右臂。持续几 十秒至几分钟。疼痛缓解如常人,62,1 稳定型心绞痛:1-3个月内病情稳定; 冠状A狭窄较稳定(75)2 恶化型心绞痛:3个月内病情进行性恶化; AS部分血栓形成/动脉痉挛3 变异型心绞痛:常于休息或梦醒时发作; 主要因动脉痉挛而起,根据疼痛发作的性质,强度,部位,频率及诱因等进行分类,类型:,63,(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指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完全缓解;伴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64,类型,(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透壁性梗死 又称区域性心肌梗死,65,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常表现为多发性、小灶性坏死,直径0.51.5cm, 不规则地分布于左心室四周。严重者病变融合或累及整个左心室内膜下称环状梗死。,66,病变基础:严重的、弥漫的冠状动脉狭窄 发病诱因(休克、心动过速、不适当的体力活动),67,透壁性心肌梗死也称区域性心肌梗死,病变累及心室壁全层;病变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病灶较大,最大直径在2.5cm以上;,68,常有相应的一支冠状动脉病变突出;并常附加血栓形成或动脉痉挛。,主要病变基础:,69,病理变化,心肌梗死的形态变化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梗死后6h内,肉眼无变化; 镜下:梗死边缘的心肌纤维呈波状和 肌浆不匀;6h后,坏死灶心肌呈苍白色;89h后,呈土黄色; 镜下:心肌纤维早期凝固性坏死,间 质水肿、漏出性出血及少量N浸润;,70,4d后,梗死灶外周出现充血出血带7d后,边缘区开始出现肉芽组织;28w,梗死灶机化及瘢痕形成。,71,新鲜心肌梗死,72,左心室大片坏死,73,心肌透壁性梗死,74,心肌梗死1-2天后,75,心肌梗死1-2天后,76,心肌梗死3-4天后,77,心肌梗死3-4周后,78,心肌梗死合并症,(1)心力衰竭 (2)心脏破裂 (3)室壁瘤 (4)附壁血栓形成 (5)心源性休克 (6)急性心包炎 (7)心律失常,79,梗死区破裂口,80,心包内积血,81,室壁瘤,82,(三)心肌纤维化,1. 心肌纤维持续和/或反复加重的缺血缺氧所致2. 病变 眼观:心增大,心腔扩张,心壁有纤维 条块,透壁瘢痕。 镜观:广泛性,多灶性心肌纤维化。,83,(四)冠状动脉性猝死,1、发病情况,诱发作用下发病夜间睡眠中发病,2、猝死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冠状动脉痉挛(部分),84,第三节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分为:原发性 继发性,85,原因未明的;主要表现: 体循环血压升高(140/90mmHg) 独立性全身性疾病基本病变:全身细动脉硬化; 常累及心、脑、肾及眼底。,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86,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家族聚集性 2、饮食因素 高盐饮食 3、职业和社会心理应激因素 4、体力活动 5、神经内分泌因素,87,(二)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大致涉及以下环节。 1、长期精神不良刺激,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皮层下血管收缩冲动占优势。 2、血管紧张素的作用。 3、多种基因变化。 4、各种机制引起Na+贮留。,88,(一)缓进型高血压 (chronic hypertension)(二)急进型高血压 (accelerated hypertension),二、类型和病理变化,89,(一)缓进型高血压,病变可分为三期:1、功能紊乱期2、动脉病变期 3、内脏病变期,90,1、功能紊乱期:是高血压的早期表现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血压波动无血管及心、脑等器质性病变,91,(1) 细动脉硬化:指 1mm/中膜仅12层SMC的最小动脉 以肾的入球动脉和视网膜动脉为代表。 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2. 动脉病变期:,92,细动脉反复痉挛,内皮细胞受损,血浆蛋白渗入内皮下间隙,平滑肌细胞凋亡,渗入管壁的Pr及增生的基质玻璃样变,细动脉硬化的机制,细动脉壁增厚腔窄,93,94,2、肌型小动脉硬化肾小叶间动脉、脑动脉 内膜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增生 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伴胶原 纤维及弹性纤维增生。3、大动脉: 可伴发粥样硬化病变。,95,Figure 2,96,小叶间动脉,97,弓形动脉,98,内脏病变期,1、心脏:,a、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心脏重量增加,达400g心肌肥大,室壁增厚可达1.52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但心腔不扩大,反而相对缩小。(注:左室壁正常值230/130mmHg病变进展迅速,预后差常于一年内死于:肾衰,心衰,脑出血恶性高血压,126,增生性小动脉硬化血管壁呈洋葱皮状坏死性细动脉炎纤维素样坏死,特征性病变:主要累及肾,肾小球毛细血管丛 节断性坏死,肾衰竭,127,增生性小动脉硬化:葱皮样病变,128,坏死性细动脉管:纤维素样坏死,129,130,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致病因素 (二)发病机制二、基本病理变化 (一)非特异性炎 (二)肉芽肿性炎三、风湿病的各个器官病变,第五节 风 湿 病 (rheumatism),131,第五节 风 湿 病 (rheumatism),是一种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 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侵犯结缔组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132,最常累及心脏 心脏炎(最为常见) 关节 多关节炎 皮肤 环形红斑 皮下组织 皮下结节 脑 Sydenham舞蹈症 多发生在515岁,以69岁为发病高峰,133,一、病因与发病机制,大多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多数倾向于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链球菌细胞壁的C抗原 抗体 结缔组织发生交叉反应; 链球菌壁M抗原 抗体 心肌及血管平滑肌交叉反应。,134,二、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期增生期或肉芽肿期瘢痕期或愈合期,135,1、变质渗出期:约一个月,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充血、浆液、纤维素渗出少量淋巴C、浆C、嗜酸性粒C和中性粒C浸润,136,2、增生期或肉芽肿期:约23个月,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 中央:纤维素样坏死物 外周:巨噬细胞、风湿细胞位置:心肌间质血管旁,137,风湿细胞:由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形成特点:体积大,圆形,胞质丰富,核大圆,核膜清楚,染色质呈枭眼样、毛虫样,138,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139,风湿细胞,140,3、纤维化期或愈合期:约23月,风湿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风湿小体纤维化,梭形小瘢痕,141,风湿小体的纤维化,142,风湿小体纤维化形成小疤痕,143,病程:4-6个月,可新旧病变并存纤维化形成疤痕,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器官功能,144,三、风湿病的各个器官病变,(一)风湿性心脏病(RHD)(二)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三)皮肤病变(四)风湿性动脉炎(rheumatic arteritis)(五)风湿性脑病,145,(一)风湿性心脏病: (matic heart disease,RHD),儿童患者中6080罹患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外膜炎 风湿性全心炎,146,1、风湿性心内膜炎,好发部位 心瓣膜 二尖瓣最多见 二尖瓣主动脉瓣大体:粟粒大小、灰白色、半透明赘生物镜下:白色血栓,147,赘生物:灰白色细小,单排呈串珠状,“白小珠”,不易脱落,易机化。,148,赘生物镜下为血小板构成的白色血栓,149,瓣膜变形,瓣膜病,150,2、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内小血管附近出现风湿小体 灶性间质性心肌炎,151,风湿性心肌炎之风湿小体风湿性心肌炎之风湿小体,风湿性心肌炎之风湿小体,152,153,3、风湿性心外膜炎,浆液心包积液纤维素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绒毛心) 机化 缩窄性心外膜炎 (盔甲心),154,风湿性心外膜炎-绒毛心,155,156,157,158,(二)风湿性关节炎,1、多累及大关节 如膝和踝关节,其次是肩、腕、肘。2、呈游走性,多发性3、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4、病变以浆液性炎为主5、浆液性渗出物可被完全吸收6、“舔过关节,咬住心脏”,159,(三)皮肤病变,1. 环形红斑发生于风湿热急性期,12天可消退躯干和四肢皮肤淡红色环状红晕,160,2. 皮下结节,部位:大关节附近伸侧面形态:园形或椭圆形,直径0.52cm 质硬,病变性质:风湿小体,161,(四)风湿性动脉炎,以小动脉受累为主 病变:同基本病变 结局: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62,(五)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 、好发于512岁儿童,女孩较多2、主要 部位:大脑皮质、基底节、丘 脑及小脑皮层3、 病变:风湿性动脉炎和皮质下脑炎4、临床表现:小舞蹈症 (锥体外系受累的表现),163,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主要由细菌引起,亦称细菌性心内膜炎 通常分为急性和亚急性,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164,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一、概念 病程经过6周以上,可迁延数月甚至 1-2年。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菌: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165,三、病变,1、 原有瓣膜病变,2、赘生物形成:,大小不一单个或多个,息肉状或菜花样,表面污秽,质脆易脱落,大体观,166,167,镜下观,血小板纤维素细菌菌落坏死物中性粒细胞肉芽组织增生,168,四、结局、合并症 1、 败血症 2 、动脉栓塞 多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 生命最宝贵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学制)
- 广东二模考试题及答案
- 古代科目三考试题及答案
- 创新创业导向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 格律诗考试题及答案
- 高考试题及答案哪里下载
- 2025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职业经理人合作合同
- 甘肃美术艺考试题及答案
- 建立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网络与合作机制
- 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年研发人员保密协议书
- 物流园区规章制度模版(2篇)
- 《多能源耦合供热系统》
-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完整课件
- 京东方岗位胜任力测评题库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高中数学64数列求和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二手车国庆节活动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必修3练透答案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