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知道C60的分子结构及其部分用途;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二、教学重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五、教具准备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多媒体课件、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六、教学过程意 图引入有这么一句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璀璨夺目、价值连城,可是我告诉你它的成分与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是相同的,你会相信吗?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的物质吗?你能举例吗?如以前学习过的氧气和臭氧氧元素、红磷和白磷磷元素碳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它们的性质也存在着差异,这是为什么呢?联系生活设问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授课内容一、碳的单质(一)、金属石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的固体,硬度大,熔点高,不导电(自然界最硬物质)2、用途:做钻头、钻石,切割玻璃。(二)、石墨1、物理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很软、良导体,熔点高、有滑腻感2、用途:做铅笔芯、电极材料、润滑剂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三)木炭、活性炭 1、组成: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混合物) 2、特点: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设问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学生发言1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2冰箱的除味剂;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3、用途:吸附毒气、除味剂、脱色剂课件展示 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防毒面具是怎样发明的 防毒面具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是俄国著名的化学家捷林斯基发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5730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施放18万公斤氯气,使协约国有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可奇怪的是,只有野猪活了下来,经科学家研究发现是野猪喜欢用鼻子拱地习性,泥土被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才使他们免于一死。1916年第一具单兵使用的防毒面具诞生了,经战场实地使用,防毒效果很好。所以防毒面具酷似猪嘴。(三)、C60:一个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 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体现决定体现决定 小结1结构 性质 用途 2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3、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课件总结二、碳的化学性质 课件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 2C+O22CO(不充分燃烧)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活动与探究 2CuO+C2Cu+CO2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黑色粉末变红。用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实验完毕,先撤出导管,后熄酒精灯。(防倒吸)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讨论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 (三)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课件展示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4Fe+3CO2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作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作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归纳能力。给学生一片天地,让他们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变被动为主动,相互交流、纠错。课件教学有助于学生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