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试卷(历史).doc_第1页
上海市普陀区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试卷(历史).doc_第2页
上海市普陀区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试卷(历史).doc_第3页
上海市普陀区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试卷(历史).doc_第4页
上海市普陀区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试卷(历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陀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011.1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和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的试题编号是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右面是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对于进一步探索二里头夏朝文化遗址有效方法是进一步研究考古资料研究史记等文献研究资治通鉴等文献研究先秦故事传说A B C D2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左传曾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修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由此从中可知“鼎”在商周时代的主要作用是 权力的象征 用于收藏 用于交换 隐喻政权A B C D3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服制4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封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5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 C宋代实行文官制 D秦朝三公九卿制6.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中原文化停滞不前B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为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C唐朝开创了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D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历朝的各项制度 7.右边是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示意图,它下面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8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制度A B C D9. 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10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的做法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C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1.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12.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古罗马的政治文明A. 罗马共和时期前:诞生十二铜表法B.罗马法的发展:公民法与万民法C.罗马法的完备:民法大全D罗马法的作用:维系统治,影响后世13.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的是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C由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 D由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14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的时代特征的是 割香港岛 赔款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A B C D15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的发生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 B君主专制统治 C天朝上国思想 D闭关锁国政策16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17权利法案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以权威废除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国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见该法案体现的原则是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司法独立于王权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君主与议会分权A B C D18.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民主共和 D主权在民19.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A B C D20右图是伦敦海德公园中的一块伟人墓碑,该碑上镌刻的口号应出自Workers of All Lands Unite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 21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它指的是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制度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巩固沙皇专制统治22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材料中的两个大国是A法德 B俄德 C俄奥 D英德2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首先在天津上海福州厦门24.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25“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这一言论A是洋务派对洋务运动所进行的宣传 B批评了顽固派的冥顽不化 C反映了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激烈交锋 D指出了洋务运动的致命局限26右图这幅纹章一般被视为法国的国家标志。其中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束棒古罗马高级执法官象征权威的权标,在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与之联系最为直接的政治文献是A人权宣言 B拿破仑法典 C1791年宪法 D1875年宪法27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 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28.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 B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不实用的美丽艺术品C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D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影响而独自发明29下表文字内容所写的背景是红色中华 刘大白(民国7年)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欧洲东卷来到远东。A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30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天狗过梁野。”这段史料:反映了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留下了后人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表现了封建史学家的历史局限性;蕴含新史学的特点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90分)31.帝国制度的创设从先秦三代的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天下定一局面的产生,最为标志性的意义就是中央集权官制取代了封建世袭贵族制。秦始皇为了有效地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问题:(10分)(1)简述中央集权体制核心内容(3分)(2)下面四幅图画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政权采取的什么措施?(3分)除此以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体制?(3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3)请概述中央集权体制的意义。(1分)32西方人本思想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希腊著名哲学家)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2分)(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灵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3分)(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3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6分)33我看戊戌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问题:(10分)(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4分)(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3分)(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3分)34西方人眼里中国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到19世纪末,中国真可谓是沧海桑田。中国人深受西方人的尊敬和仰视,而到19世纪后西方人对中国由仰视到蔑视,这变化是何等的巨大,又是何等的悲哀!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图片说明:巨人中国是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身著清朝服饰的中国巨人手牵欧洲武士,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巨人中国19 世纪中期以后,对中国的崇拜热潮消沉下去。到了19世纪末,亚瑟亨史密斯写作了中国人的性格时,含有贬义的“中国佬”一词已根植于西方人的语言之中,“中国人”这一恰当的词却被排除在外。问题:(10分)(1)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分析18世纪初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3分)促使西方人对中国由“巨人中国” 到“中国佬”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35.改革与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问题:(13分)(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改革的方式和作用。(6分) (3) 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36儒家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问题:(10分)(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荀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荀子认为统治者政治上应该怎样做?(2分)(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1分)(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