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胆胰脾_第1页
讲课胆胰脾_第2页
讲课胆胰脾_第3页
讲课胆胰脾_第4页
讲课胆胰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1,解剖 胆囊 位于胆囊窝内,长79cm,宽34cm,分底、体、颈胆管 胆管以肝门为界,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肝内、外胆管肝内胆管 左肝管、右肝管肝外 胆管 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 胆总管内径0.60.8cm胆总管 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探测体位 仰卧位: 为胆道常规的检查体位。 右前斜位 是胆道检查的重要体位。在该体位可作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斜纵切探测,以显示肝外胆管的长轴 坐位或站位 用于肝脏、胆囊位置偏高的患者,同时可观察胆道结石的移动情况。 胸膝位 患者腹壁抬高离开床面,仍自腹部探查。此体位主要是为了观察胆道结石的移动情况。,探测途径 (1)剑突下横切探测:可显示肝门静脉左支的“工”字结构以及与其伴行的肝左管。,(2)右肋缘下斜切探测:可显示胆囊,门静脉左、右支以及与其伴行的肝左管和肝右管。,(3)右肋间斜切探测:可显示胆囊,肝门静脉的右支以及与其伴行的肝右管。,(4)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纵切探测:可显示胆囊的长轴。,正常胆囊声像图胆囊纵切呈梨形,横切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径90mm,宽径40mm囊壁 呈线状强回声,光滑,厚度3mm囊腔 呈无回声,透声好,肝外胆管 上段、下段,胆道疾病超声表现,12,胆囊结石,典型表现 胆囊腔内可见强回声团,数目为一个或多个 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 改变体位后,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伴随表现 可有胆囊增大或缩小,囊壁增厚、粗糙等胆囊炎的表现,充满型胆囊结石 WES征,泥沙样结石,胆囊颈部结石伴嵌顿,鉴别诊断1、胆囊内非结石性强回声病变。2、胆囊内回声伪像。 3、与胆囊周围充气的肠管鉴别。,急性胆囊炎,胆囊增大囊壁弥漫性增厚,可呈“双边影”囊腔内透声差,细小或粗大的点状回声,无声影多伴有胆囊结石,往往嵌顿于颈部超声莫菲氏征阳性穿孔后表现为胆囊缩小,轮廓模糊不清,穿孔处周围组织回声杂乱,可出现无回声区。, 初期胆囊可增大或无明显改变,病变较长者胆囊萎缩。 胆囊壁增厚、粗糙,壁厚大于3mm。 常合并结石者。 脂餐试验可见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或消失,慢性胆囊炎,胆囊壁息肉样病变, 胆囊大小、形态一般正常,无明显改变。 胆囊壁可见高回声小结节向腔内突起,大小多在1cm以内,常带蒂或呈窄基底状,后方无声影,不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胆囊壁高回声结节如短期增大迅速,形态变得不规整,则有恶变的可能。,胆囊癌, 肝内大小、形态不同的强回声团,后方常伴声影。 强回声团沿着肝内胆管走向分布。 阻塞以上的胆管管腔常扩张,与伴行的门静脉形成“平行管征”。,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常见,约占胆系结石的85 86,可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结石,也可为肝外胆管原发的结石,可造成肝外胆管梗阻,多有慢性胆道感染症状。在静止期或慢性阶段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引起阻塞性黄疸及化脓性胆管炎时可出现腹胀、畏寒、高热、黄疸,重症患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扩张,内径大于8mm。 扩张的管腔内可见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与局部管壁分界清楚,后方可伴有声影。采用胸膝位或脂餐后检查,强回声影发生位置变动,或直接观察到强回声影的移动,为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由于胆管壁先天性薄弱,肝内胆管或胆总管明显扩张,可呈球形或梭形,可呈局限性扩张,也可呈弥漫性扩张,可为单发性也可为多发性。扩张管腔与上、下正常胆管相连。,肝外胆管癌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的任何部位,但以左、右肝管汇合处、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以及肝胰壶腹部多见。胆管癌可分为浸润型和乳头状或结节型两种。浸润型可向管壁浸润生长,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或阻塞;乳头状型则呈乳头状或结节状向管腔内生长,也可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超声表现 浸润型 病变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呈鼠尾状,或出现截断现象。可向周围组织浸润而使局部结构模糊不清。 乳头状或结节型 病变管腔内可见高回声或中等回声实质性块 状影突入,边缘不规则,无声影,不可移动,与管壁分界不清。 阻塞以上的管腔明显扩张。 肝门淋巴结肿大或肝内出现转移性病灶,阻塞性黄疸(一)超声表现 肝内胆管扩张肝内出现与门静脉伴行的管道结构,内径大于3mm。如为轻度或中度扩张则表现为扩张的肝内胆管与门静脉形成 “平行管征”;如为重度扩张则表现为极度扩张的胆管呈枯树枝状或放射状向肝门部汇集,而门静脉常常受压,显示不清。 肝外胆管扩张 肝外胆管内径在710mm为轻度扩张,大于10mm为显著扩张,扩张的肝外胆管与其伴行的门静脉可形成“双管猎枪征”。 胆囊增大,梗阻部位的判断 1、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不扩张,梗阻部位在肝内胆管。 2、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扩张,胆囊不增大,梗阻部位在肝总管。3、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梗阻部位在胆总管。4、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胰管扩张,胰腺实质回声正常,梗阻部位在壶腹部。5、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胰管扩张,胰头部见实性肿块,提示由胰头肿物造成的梗阻。,梗阻性黄疸,梗阻原因的诊断 胆管结石、胆管癌及胰头肿瘤、炎症。,胰 腺正常超声表现,大小:头厚30mm,体厚20mm,尾厚20mm外形:腊肠状,蝌蚪状或哑铃状 结构:实质内可见胰管回声,胰管内径2mm 实质回声:细小、密集、分布均匀的中等偏强回声,急 性 胰 腺 炎,胰腺增大(局限性或弥漫性),轮廓不清实质回声降低或正常可有胰周或腹腔积液,胰 腺 癌,直接征像胰腺增大(局限性或弥漫性),形状失常。胰腺实质内异常回声,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以低回声为主,不均质,后方回声衰减。周边及内部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间接征像周围脏器受压、侵润及转移等表现,脾脏超声检查,51,脾的解剖形态似蚕豆样。分为膈面和脏面,脏面中央凹陷处为脾门,有脾静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脾前方与胃底及胃体相邻,其后方与左肾及左肾上腺相贴,其下方与结肠脾曲相接,脾门与胰尾相邻。,脾动脉起自腹腔动脉,沿胰腺上缘走行至脾门附近处分成数支进入脾。脾静脉伴行于脾动脉下后方,紧贴胰腺的后方走行,由脾门处的36个较大的静脉分支汇合而成。,探测体位,脾正常声像图表现略呈半月形。膈面整齐而光滑,部分被肺气遮挡。脏面略凹陷,脾门有脾血管。脾门处脾静脉内径8mm。脾实质回声呈分布均匀的点状中低回声,强度一般稍低于肝实质回声。,脾超声测量通过左侧肋间扫查显示脾最大长轴断面图像,清晰显示脾门及脾静脉。脾厚:脾门到脾膈面的间距,正常4cm。脾长:脾上极最高点到下极最低点的间距,正常12cm。,脾弥漫性肿大常见病因:1、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传染性肝炎、败血症、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门静脉高压,血栓和脾静脉阻塞综合症3、疟疾4、血液病5、代谢性疾病 6、结缔组织病及脾的占位性病变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