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讲解一、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是训练学生语感、培养综合的文言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当前文言文阅读测试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对于文言文断句部分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在做文言断句题时通常是凭感觉,甚至随便乱画,得分率通常比较低,因此,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方法在备考中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和方法。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翻译: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断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如: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参考译文: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课堂检测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 使 卑 逾 尊 疏 逾 戚 可 不 慎 与 左 右 皆 曰 贤 未 可也 诸 大 夫 皆 曰 贤 未 可 也 国 人 皆 曰 贤 然 后 察 之 见 贤 焉 然 后 用 之。(取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下)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5分)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 贵 天 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取材于刘向说苑)3.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5分)君无愚智贤不肖,莫 不 欲 求 忠 以 自 为 举 贤 以 自 佐 然 亡 国 破 家 相 随属 而 圣 君 治 国 累 世 而 不 见 者 其 所 谓 忠 者 不 忠 而 所 谓 贤 者 不 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4.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5分)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章句上)5. 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5分)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6.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 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取材于世说新语伤逝)7.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5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8.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5分) 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 (节选自明万恭高山流水亭记)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鱼 得 水 而 游 焉 则 乐 塘 决 水 涸 则 为 蝼 蚁 所 食 有 掌 修 其 堤 防 补 其 缺 漏 则 鱼 得 而 利 之 国 有 以 存 人 有 以 生 国 之 所 以 存 者 仁 义 是 也 人 之 所 以 生 者 行 善 是 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取材于淮南子)10.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 小 则 凸 凡 鉴 洼 则 照 人 面 大 凸 则 照 人 面 小 小 鉴 不 能 全 视 人 面 故 令 微 凸 收 人 面 令 小 则 鉴 虽 小 而 能 全 纳 人 面 仍 复 量 鉴 之 小 大 增 损 高 下 常 令 人 面 与 鉴 大 小 相 若 此 工 之 巧 智,后人不能造。 (取材于梦溪笔谈)1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楚 共 王 出 猎 而 遗 其 弓 左 右 请 求 之 共 王 曰 止 楚 人 遗 弓 楚 人 得 之 又 何 求 焉 仲 尼 闻 之 曰 惜 乎 其 不 大 亦 曰 人 遗 弓 人 得 之 而 已 何 必 楚 也 仲 尼 所 谓 大 公 也(取材于说苑至公)12.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4分)至于根柢槃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运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取材于文心雕龙宗经)13.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人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取材于尹文子大道上)14.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取材于吕氏春秋)15.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天 不 为 人 之 恶 寒 也 辍 冬 地 不 为 人 之 恶 辽 远 也 辍 广 君 子 不 为 小 人 之 匈 匈 也 辍 行 天 有 常 道 矣 地 有 常 数 矣 君 子 有 常 体 矣 君 子 道 其 常 而 小 人 计 其 功 诗 曰 礼 义 之 不 愆 何 恤 人 之 言 兮 此 之 谓 也。(取材于荀子天论)16.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 莫 不 举 贤 或 以 治 或 以 乱 非 自 遁 求 同 乎 己 者 也 己 未 必 得 贤 而 求 与 己 同 者 而 欲 得 贤 亦 不 几 矣 使 尧 度 舜 则 可 使 桀 度 尧,是犹以升量石也。(取材于淮南子缪称训)17.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 于 御 也 齐 辑 乎 辔 衔 之 际 而 急 缓 乎 唇吻 之 和 正 度 乎 胸 臆 之 中 而 执 节 乎 掌 握 之 间 内 得 于 中 心 而 外 合 于 马 志 是 故 能 进 退 履 绳 而 旋 曲 中 规 矩 曲 道 致 远 而 气 力 有 余 诚 得 其 术 也。(取材于列子汤问)18.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是 以 古 之 作 者 寄 身 于 翰 墨 见 意 于 篇 籍 不 假 良 史 之 辞 不 托 飞 驰 之 势 而 声 名 自 传 于 后 故 西 伯 幽 而 演 易 周 旦 显 而 制 礼 不 以 隐 约 而 弗 务 不 以 康 乐 而 加 思 夫 然 则 古 人 贱 尺 璧 而 重 寸 阴 惧 乎 时 之 过 已。 (节选自典论论文)19. 斜线 / 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凡 学 之 道 严 师 为 难 师 严 然 后 道 尊 道 尊 然 后 民 知 敬 学 是 故 君 之 所 不 臣 于 其 臣 者 二 当 其 为 尸 则 弗 臣 也 当 其 为 师 则 弗 臣 也 大 学 之 礼 虽 诏 于 天 子 无 北 面 所 以 尊 师 也。(取材于学记)注尸:尸祝,主持祭祀的人。20. 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的文言文断句,并回答下面问题。(6分)今人论诗,动言贵厚而贱薄,此亦耳食之言。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鲛绡贵薄以一物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古人之诗,少陵似厚,太白似薄,义山似厚,飞卿似薄,俱为名家。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选自 袁枚随园诗话)(1)给下面文言文断句。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鲛绡贵薄以一物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2)这段文字中提到了四位诗人,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姓名:_、_、_、_。21.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5分)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材料选自庄子齐物论)注:适志:快意。蘧蘧(qq):惊疑动容的样子。2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今夫水非火则无以济非木则无以屯非金则无以节非土则无以比是故夫智不丽乎仁则察而刻不丽乎礼则慧而轻不丽乎义则巧而术不丽乎信则变而谲俱无所丽则浮荡而炫其孤明 (取材于周易外传卷一)23. 西城一模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5分)又问:“诗与文之辨?”答 曰 二 者 意 岂 有 异 唯 是 体 制 辞 语 不 同 耳 意 喻之 米 文 喻 之 炊 而 为 饭 诗 喻 之 酿 而 为 酒 饭 不 变 米 形 酒 形 质 尽 变 啖饭 则 饱 可 以 养 生 可 以 尽 年 为 人 事 之 正 道 饮 酒 则 醉 忧 者 以 乐 喜 者以 悲 有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者。如凯风小弁之意,断不可以文章之道平直出之,诗真可已于世乎?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注】凯风、小弁:均为诗经中的篇名。24.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5分)郢 人 有 遗 燕 相 国 书 者 夜 书 火 不 明 因 谓 持 烛 者 曰 举 烛 而 误 书 举烛 举 烛 非 书 意 也 燕 相 国 受 书 而 说 之 曰 举 烛 者 尚 明 也 尚 明 也 者 举贤 而 任 之 燕 相 白 王 王 大 悦 国 以 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25. 用斜线(/)给上文中画线的文句断句。(5分)根 壮 则 梗 地 脉 耗 阳 气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滋 叶 大 则 阴 翳 蒙 碍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畅 以 茂 又 其 材 拳 曲 臃 肿 疏 轻 而 不 坚 26. 宣武二模请用“/”为下面一段文字断句。(5分)亭 以 雨 名 志 喜 也 古 者 有 喜 则 以 名 物 示 不 忘 也 周 公 得 禾 以 名其 书 汉 武 得 鼎 以 名 其 年 叔 孙 胜 狄 以 名 其 子 其 喜 之 大 小 不 齐 其 示 不 忘 一 也(苏轼喜雨亭记)课堂检测答案1、【答案】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2、【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桓公抬头望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3【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4【答案】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参考译文】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5【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现在听到先王所遗留下来的学说却没有尽力去实现,这就是把先王所流传下来的学说废弃了。”6【答案】顾彦先平生好琴 / 及丧 / 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 张季鹰往哭之 / 不胜其恸 / 遂径上床鼓琴 / 作数曲 / 竟 / 抚琴曰 / 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 因又大恸 / 遂不执孝子手而出。【参考译文】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7【答案】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参考译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8【答案】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参考译文】我穿过涧水向西。得见一面石壁,平地而出,天然形成,下面拥围着石基。我从东面下去站立观看,见水帘山泉泠泠作响在其左侧流出,数十株桃柳郁郁葱葱在其右侧围绕。于是我便倚靠石壁建造山亭,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有四根石柱,直接插入石基,插入深度一尺八寸,上面覆盖石板。建造起这个亭子,可以万年不坏。永远让登泰山的人中途得以休息。9【答案】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参考译文】鱼在水中游就快乐,(但如果)池塘决口,池水流干,(鱼)就会被蚂蚁吃掉。(如果)有人掌管整修它的堤防,补好它的缺口漏洞,那么鱼就可以有水并且由此获利。国家有存在的基础,人有生存的条件。国家存在所凭借的,是仁义;人生存所凭借的,是做好事。国家(如果)没有仁义,即使强大也必定灭亡;人(如果)没有行善之心,即使勇猛也必定会受到伤害。10【答案】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参考译文】古人铸造镜子,镜子大就铸成平的,镜子小就铸成凸的。凡是镜面凹的照出人脸就大,镜面凸的照出人脸就小。小镜子不能完全看到人脸,所以让它稍微凸些,照人脸让脸变小,那么镜子虽小却能够完全容下人脸。(造镜时)反复测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凹的程度,总是使人脸和镜子大小互相符合。这就是铸镜工人的机巧与智慧,后人不能铸造出来。11【答案】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 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参考译文】楚共王外出打猎,丢失了他的弓。身边的人请求(去)寻找弓,楚共王说:“别去了,(我这个)楚国人丢了弓,(别的)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找呢?”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可惜他(的胸怀还)不(够)大,应该说(这个)人丢了弓(那个)人得到它就可以了,为什么(得到弓的)一定(是)楚国人呢。”孔子所说的(是)大公啊。12【答案】至于根柢槃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运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13【答案】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人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参考译文】被世人看重的东西,与世人同样看重这些东西就叫做顺应风俗习惯;被世人所使用的东西,与世人同样使用这些东西就叫做物尽其用。如果违背众人的意愿,就会遭到习惯势力的反对;如果伤害了众人的感情,就会被习惯势力所摒弃。因此,人们的心思尽管不同,但行为却能互相一致;人们的爱好尽管各异,但所使用的东西却能相同。这就是风俗习惯对人们所起的统一作用,也是物质对人们所起的修治作用。所以,对风俗习惯的作用不可不慎重对待,对物质的修治作用不可不认真加以选择。14【答案】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参考译文】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15【答案】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参考译文】天不因为人憎恶寒冷就取消冬天,地不因为人憎恶辽远就缩小面积,君子不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他正义的行为。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规范。君子遵循事物的常规,小人则是盘算眼前的功利。诗里说:“自己在礼仪法度上不出差错,何必要考虑别人的议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16【答案】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莫不举贤/或以治/或以乱/非自遁/求同乎己者也/己未必得贤/而求与己同者/而欲得贤/亦不几矣/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参考译文】一般而言,人们都欣赏自己所喜欢的人,而所喜欢的又是自己感到愉快的人或物。世上没有人不举荐自以为贤能的人,但有的能够使国家得到治理,有的却使国家混乱,这并不是举荐的人自己骗自己,而是因为寻求和自己相同的人的缘故。自己未必是贤人,而寻求与自己相同的人,这样要想得到贤人,不是离得很远吗。让尧去鉴识度量舜是可以的,让桀去衡量识别尧,就好比用升来度量石一样是没法量的。17【答案】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参考译文】从前你走路,得力于脚,而受着心的支配。把这个道理运用到驾车上,就是用缰绳和嚼口协调驾车的马,用吆喝的声调调整马的进退徐疾,胸中有一定的尺度,手里掌握着适当的节奏。在内得之于自己的心意,在外能与马的意愿相契合,这样,就能进退合乎标准,使车马旋转拐弯合乎规矩,跑了很远的路还气力绰绰有余,便是真正掌握了驾车的技术。18【答案】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参考译文】因此,古代从事著述的人全力投身在写作里,思想感情表现在著作中,不借助优秀史官的文辞,不倚靠显赫人物的势力,声望名气自然而然传到了后世。所以西伯虽然被拘囚,还推演出易,周旦虽然很显贵,仍然写作了礼。他们不因为贫穷而不努力,不因为安乐而转变想法。这样看來,古人轻视尺长的璧玉而珍惜分寸的光阴,就是害怕时间白白地过了。19【答案】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参考译文】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所以国君不以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下属 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在祭祀中臣子担任祭主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另一种是臣子当君主的老师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在大学的礼仪中,作老师的 人虽然接受国君的召见,也不必按臣礼面朝北,这是为了表示尊教老师。20【答案】(1)断句(4分)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鲛绡贵薄。以一物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2)杜甫李白李商隐温庭筠(每空0.5分)21【答案】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参考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22【答案】今夫水 / 非火 / 则无以济 / 非木 / 则无以屯 / 非金 / 则无以节 / 非土 / 则无以比 / 是故夫智/ 不丽乎仁 / 则察而刻 / 不丽乎礼 / 则慧而轻 / 不丽乎义 / 则巧而术 / 不丽乎信 / 则变而谲 / 俱无所丽 / 则浮荡而炫其孤明。 (周易外传卷一)【参考译文】(五行中)水不依靠火(的加热)就无法升华,不依靠木(的生长)就无法聚集,不依靠金(的约束)就无法节制,不依靠土(的沾润)就无法和顺。因此那(和水相应的)智,不附着于仁就会表现得过于精明而苛刻,不附着于礼就会表现得狡黠而轻佻,不附着于义就会表现得虚伪而俗套,不附着于信就会表现得不正常而又诡诈,不附着于仁礼义信中的任何方面就会让人轻浮放纵而只会矜夸自己孤零零的聪明。23【答案】又问:“诗与文之辨?”答曰/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制辞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啖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为人事之正道/饮酒则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如凯风小弁之意,断不可以文章之道平直出之,诗真可已于世乎?(吴乔答万季野诗问)24【答案】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夜书 / 火不明 / 因谓持烛者曰 / 举烛 / 而误书举烛 / 举烛非书意也 / 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 曰 / 举烛者 / 尚明也 / 尚明也者 / 举贤而任之 / 燕相白王 / 王大悦 / 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参考译文】楚国的都城有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了一封信,他是在夜里写的,写时光线不够亮,便吩咐捧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便随手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 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旨意。燕国的相国收到他的信后,却解释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呵!崇尚光明,这就要选拔贤德的人来加以任 用。”燕国的相国便对自己的国君说了这个意思,国君听了十分高兴地照着去办,国家因此得到了治理。国家固然是治理好了,但是“举烛”毕竟不是信中的旨意。25【答案】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26【答案】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参考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课后习题1、(2007浙江)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3分)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颜氏家训勉学2、(2008浙江)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3、(2010浙江)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魏书.胡叟传4、(2011浙江)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5、(2005北京)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6、 (2006北京)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 “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7、(2007北京)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8、(2008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9、(2009北京)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10、(2010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取材于苏轼仁说)11、(2011北京)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12、(2006广东)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13、(2007广东)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注:因袭14、(2008广东)用“”给下列文言文断句。(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改动)15、(2009广东)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改动)16、(2010广东)(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选自明谢蕡后鉴录卷下,有改动)17、(2011广东)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改动)18、(2008重庆)(1)用斜线(/)断句:(2分)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晏子春秋)19、(2009重庆)11、用斜线(/)断句(2分):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贞观政要贪鄙)20、(2010重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取材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21、(2011重庆)1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22、(2008江苏)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班 固 论 司 马 迁 为史记:是 非 颇 谬 于 圣 人 论 大 道 则 先 黄 老 而 后 六 经 序 游 侠 则 退 处 士 而 进 奸 雄 述 货 殖 则 崇 势 利 而 羞 贫 贱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迁 之 微 意。(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23、(2009江苏)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24、(2005辽宁)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 者不办请少罢减。(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25、(2006辽宁)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束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选自晋书孝友传)26、(2007辽宁)13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清崔述冉氏烹狗记,有删节)27、(2013江西)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 )A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28、(2013重庆)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岁 饥 丐 者 接 踵 县 无 室 庐 以 居 之 往 往 穷 冬 严 寒 蒙 犯 霜 雪 冻 饿 而 死 者 相 藉 于 道 矣 州 县 倘 能 给 数 椽 以 安 之 岂 不 愈 于 创 亭 榭 广 园 囿 以 为 无 益 之 观 美 乎29、(2013浙江)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30、(2013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因 民 之 所 利 而 利 之 斯 不 亦 惠 而 不 费 乎 择 可 劳 而 劳 之 又 谁 怨 欲 仁 而 得 仁 又 焉 贪 君 子 无 众 寡 无 小 大 无 敢 慢 斯 不 亦 泰 而 不 骄 乎(论语尧曰)31、(2013江苏)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_下_争_于_战_国_贵_诈_力_而_贱_仁_义_先_富_有_而_后_推_让_故_庶_人_之_富_者_或_累_巨_万_而_贫_者_或_不_厌_糟_糠_有_国_强_者_或_并_群_小_以_臣_诸_侯_而_弱_国_或_绝_祀_而_灭_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32、(2013湖南)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奉旨寻详 /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 虽历年不远/ 而事关汉晋首尾/ 所涉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B臣奉旨/ 寻详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 虽历年不远/ 而事关汉晋/ 首尾所涉/ 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C臣奉旨寻详/ 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虽历年不远/ 而事关汉晋/ 首尾所涉/ 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D臣奉旨/ 寻详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按三国虽历年不远/ 而事关汉晋首尾/ 所涉出入百载/ 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 33、(2013湖北)请用斜线(/)给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_饮_不_入_口_者_三_日_恸_辄_呕_血_扶_乃_能_起_既_葬_结_庐_墓_所_诸_相_以_居_忧_无_例_欲_极_力_起_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34、(2013北京)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智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销售团队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合同模板
- 离婚协议书子女抚养费用、财产分配与监护权协议参考
- 高新技术园区物业管理权及创新创业服务转让协议
- 离婚协议中婚前财产分割与债务清偿责任协议
- 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分割及共同债务还款协议
- 互联网公司弹性社保及股权激励劳动合同书
- 留学那些事儿培训
- 微缩迷你玩具课件
- 照相的创意课件
- Java编程规范培训
- 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专课专练
- 春考医学技术课件
- 华为公司文件管理制度
- 国企招投标考试题及答案
- 2023-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数学汇编:常用逻辑用语(人教B版)
- 家庭护理教学课件
- 水井清污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不良资产处置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企业消防安全课件下载
- 2025桐乡市国企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