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 氧气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1、 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位于上册第二单元,是初中化学首次系统介绍一种纯净物的开始。序言中化学的定义中曾提及: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其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物质氧气,学生也是很熟悉的,在此揭开对物质研究的篇章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学习熟悉物质的新知识恰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常见问题也扩大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成就感。也对后面一系列物质:水、碳家族、金属等的研究打下基础。由于在课题1中已经学习了氧气的用途,有必要进一步再学习氧气的其他知识。所以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中起着一个承上起下的作用。2、学情分析 对于氧气,学生并不陌生,课题一中已得知空气中大概21%为氧气,结合生活经验,学生知道氧气具有助燃和供给呼吸的性质,也知道氧气在医疗、燃料燃烧方面的用途。但对于对比物质在空气与纯氧中燃烧现象是否有差异并不是非常了解,还需要对产生差别的原因进行分析,认识到氧气含量对燃烧现象是有影响的,故而本课重在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结合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能归纳出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越容易燃烧或燃烧越剧烈。本课题的教学设计还安排学生小组进行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3、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生活经验,制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氧气性质的探究性实验,获得基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逐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感受“化学美”,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氧气性质的探究性学习,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出氧气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引导他们用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分析本节授课内容的特点,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我运用了“四互动”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学生“答疑”;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提示”,学生“动手”。教师引导启发,讲授新知,实验演示;学生交流表述,实验探究,思考总结。再辅以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在静也思考,动也思考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 (3)实验探究,掌握化学性质; (4)质疑释疑,探索新知; (5)布置作业,持续学习。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给出一段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引导学生知道氧气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由此揭开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演示一个魔术,向学生展示两瓶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让他们猜测哪一瓶是空气,哪一瓶是氧气。当他们猜不出的时候,就向其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发现其中一瓶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样设计可以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一再次激发学习的兴趣;二知道了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知识;三此方法以后可以用来区分氧气和空气。第二环节 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 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课本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没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甚至认为物理性质不重要。因此我自己着重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一个是氧气的溶解性:向一瓶氧气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再向瓶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照样复燃,学生自然就知道了氧气不易溶于水,如果氧气容易溶于水,木条就不可能复燃了。另一个就是氧气的密度: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种方式插入瓶中(一个瓶口正放,另一个瓶口倒放),发现正方瓶子中的木条燃烧得更旺更久,从而得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最后让学生把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总结。第三环节 实验探究,掌握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为此我主要用探究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1、木炭的燃烧实验 (1)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现象; (2)学生尝试描述并比较实验现象; (3)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文字表达式;2、硫的燃烧实验 基于以前的教学经验,在做硫的燃烧的实验的时候,教室总是充满着二氧化硫的气味,于是我用视频代替了演示实验。接着我就重点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硫的燃烧产物是一种有害气体,对于课本提供的装置,我们能找到其中的缺陷,然后对其进行大胆的改装吗?3、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在完成上述实验之后,我发现学生此刻有着强烈的欲望想去自己完成一个实验,于是我就引导他们自己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并且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在实验过程中一些注意要点.(1)细铁丝下端的火柴有什么作用?(2)将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3)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者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 附加实验另外在这些实验完成的基础上,我提示大家利用前面探究过的蜡烛的的燃烧实验,让学生猜想蜡烛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的燃烧情况,要求学生在课后去完成该实验,并且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以及文字表达式。然后在下一堂课中进行汇报和交流。展示一个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第四环节 质疑释疑,探索新知: 在完成第三个环节的任务后,我们老师应该趁胜追击, 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与交流、探索新知。于是我一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上述四个实验说明氧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2)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为什么? (3)氧气的性质与氧气的用途有关吗?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很快总结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的当学生总结出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之后,我马上又引出了大家在上一节学的氧气的用途,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接着我又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上述三个文字表达试 (还包括红磷的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让他们找出这些文字表达是的共同特点。当学生把这些文字表达式中的共同点找出来之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就像水到渠成一样,学生自然就掌握了。 第五环节 当堂小结 升华学习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老师,我觉得做人要做一个氧气般的人,性格要像氧气一样活泼,对待他人要像氧气一样乐于助人(助燃性),在这里我觉得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通过这堂课,你还有疑惑吗? 疑惑1:老师,到底在一个什么样的含量界限,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回答:含量肯定要在21以上,老师课后可以和你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花岗石石材行业企业并购合同规范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与安全保障合同
- 2025版第二次离婚诉讼调解协议书
- 2025版智能工厂租赁合同范本解读
- XX污水厂2025年度水质检测技术服务合同
- 2025版国际集装箱运输及港口操作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建造工程节能改造与验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技术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项目工程招投标代理服务框架协议书
- 2025版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合作协议
- 本科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2023
- (中职) 化学分析技术11项目十一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教学课件
- GB/T 987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拉伸应力松弛试验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9861-2005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基团、弱碱基团和弱酸基团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B 30000.3-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 (完整版)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最新)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 机械制图教学通用课件(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